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30331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其包括:煲体、盖体和底座,煲体设置有可取出的内锅;盖体可开合地设置于煲体之上,并在内锅和盖体之间构成烹饪空间;底座设置于煲体的下方;其中,煲体包括:外壳、中板和压板;外壳设置有筒状的侧壁部,侧壁部的顶部设置有向内翻折的折边部;中板与外壳搭接,且构造为延伸进入外壳内并与底座连接;压板设置有本体部和连接部,本体部抵接折边部的下表面,连接部将本体部与中板连接,使得本体部将折边部抵靠中板压紧。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具有压板,使得外壳与中板的固定更可靠,有效避免了间隙和段差的产生;在装配底座时,烹饪器具的具有折边部的前端不会翘起,方便操作,提高了装配效率。
【专利说明】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烹饪器具的外壳包括塑胶部分和金属部分,塑胶部分与烹饪器具的中板通过扣位方式配合。金属部分与中板的装配方式一种是通过外壳卷圆与中板筋位配合,外壳卷圆处周长比中板筋位处周长小,通过卡紧的方式配合。但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中板的尺寸会缩小,这导致外壳凸出,影响手感和美观。另外一种是外壳设计为折边,将中板直接在折边上,并固定中板和底座。但外壳折边由于内部空间有限会导致中板与底座螺钉固定处距离烹饪器具的前端距离远,烹饪器具的前端会出现明显的间隙与段差,并且在装配底座时,中板与外壳前端无固定容易翘起,影响装配效率。
[0003]因此,需要一种烹饪器具,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例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0005]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6]煲体,所述煲体设置有可取出的内锅;
[0007]盖体,所述盖体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煲体之上,并在所述内锅和所述盖体之间构成烹饪空间;以及
[0008]底座,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煲体的下方;
[0009]其中,所述堡体包括:
[0010]外壳,所述外壳设置有筒状的侧壁部,所述侧壁部的顶部设置有向内翻折的折边部;
[0011]中板,所述中板与所述外壳搭接,且构造为延伸进入所述外壳内并与所述底座连接;以及
[0012]压板,所述压板设置有本体部和连接部,所述本体部抵接所述折边部的下表面,所述连接部将所述本体部与所述中板连接,使得所述本体部将所述折边部抵靠所述中板压紧。
[00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具有压板,压板具有本体部和连接部,本体部抵接折边部的下表面,而连接部与中板连接,使得本体部能够将折边部抵靠中板压紧,使得外壳与中板的固定更可靠,有效避免了间隙和段差的产生。在装配底座时,烹饪器具的具有折边部的前端不会翘起,方便操作,提高了装配效率。
[0014]可选地,所述压板抵靠所述侧壁部。由此,压板抵靠侧壁能够更好地消除外壳和中板之间的段差。
[0015]可选地,所述连接部为螺钉,所述中板设置有压板连接部,所述螺钉与所述压板连接部连接。由此,可以使用螺钉将压板与中板连接,结构简单且成本低廉。
[0016]可选地,在所述中板搭接在所述外壳上的情形下,所述折边部高于所述压板连接部的底端。由此,折边部与压板连接部之间的间隙可容纳压板。
[0017]可选地,所述本体部设置有供所述螺钉穿过的孔。由此,使得本体部的结构简单。
[0018]可选地,所述底座设置有底座螺钉柱,所述中板设置有中板螺钉柱,所述底座螺钉柱能够经由连接件与所述中板螺钉柱连接。由此,底座与中板能够轻松地装配在一起。
[0019]可选地,所述折边部位于所述外壳的前端。由此,可以防止外壳的前端翘起或产生间隙。
[0020]可选地,所述本体部与所述连接部构造为单个一体构件或至少两个分开的构件。由此,本体部和连接部可以更加灵活地设置。
[0021]可选地,所述压板由金属材料或塑胶材料制成。由此,金属材料制成的压板使用寿命更长而塑胶材料制成的压板具有更好的柔性。
[0022]可选地,所述压板的面积大于与其接触的所述折边部的面积,以使得所述压板接触与其接触的所述折边部的全部。由此,压板可以更好地接触并抵接折边部。
【附图说明】
[002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0024]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立体视图;
[0025]图2为图1中的烹饪器具的截面图;
[0026]图3为图1中的烹饪器具的分解视图;以及
[0027]图4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视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盖体2:堡体
[0030]3:底座31:底座螺钉柱
[0031]4:中板41:压板连接部
[0032]42:中板螺钉柱 5:压板
[0033]51:本体部52:连接部
[0034]6:外壳61:侧壁部
[0035]62:折边部7:螺钉具体实施例
[0036]在下文的讨论中,给出了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特定的示例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详尽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0037]本实用新型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设置有任何其它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0038]如图1-2所示,烹饪器具包括煲体2、盖体I以及底座3。煲体2基本上呈圆角长方体形状,并且具有圆筒形状的内锅收纳部,内锅可以自由地放入内锅收纳部或者从内锅收纳部取出,以方便对内锅的清洗。内锅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且上表面具有圆形开口,用于盛放待加热的材料,诸如米、汤等。煲体2中通常包括用于加热内锅的加热装置。可以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可以为电饭煲、电压力锅或其他的电加热器具,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除具有煮米饭的功能以外,还可以具有煮粥等各种功能。
[0039]盖体I基本上呈圆角长方体形状,并且与煲体2的形状基本上对应。盖体I以可开合地连接至煲体2,用于盖合煲体2,以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烹饪空间。而底座3位于煲体2的下方并可容纳诸如电线等元件。
[0040]参照图1至图3,进一步地,煲体2包括外壳6、中板4以及压板5。具体地,外壳6包括构造为筒状的侧壁部61,侧壁部61中容纳烹饪器具的元器件。侧壁部61的顶部设置有向内翻折的折边部62,换句话说,侧壁部61的顶部具有向内卷边或折边的结构。
[0041]如图2和3所示,中板4具有与外壳6大致相同的形状,以搭接在侧壁部61的顶端处,并且部分的中板4可以延伸到煲体2的外壳6中。中板4上具有供内锅穿过的开口以及其他结构,并且中板4可以如下文所详细描述的与底座3连接。由于中板4在本领域已被熟知,为了简洁此处将不详细描述中板4。
[0042]现请转到图4,压板5设置在折边部62的下方,其具有本体部51和连接部52。本体部51用于抵接折边部62的下表面,连接部52用于将本体部51与中板4连接,使得本体部51将折边部62抵靠中板4压紧。
[0043]在装配时,首先将中板4放置在外壳6上,然后,压板5可通过诸如锁紧的方式固定在中板4上,压板5的本体部51压紧折边部62的下表面。而底座3可以通过底座螺钉柱31与设置在中板4上的中板螺钉柱42以螺钉锁紧的方式连接。由此,连接部52与中板4连接并且连接部52使得本体部51对折边部62施加向上的作用力,从而压板5的本体部51能够与折边部62紧密抵接,由此,中板4搭接在侧壁部61的顶端后,不会产生间隙和段差。需要说明的是,将在烹饪器具的轴向方向上的间隔称为间隙,将在烹饪器具的径向方向上的间隔称为段差。
[004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具有压板5,压板5具有本体部51和连接部52,本体部51抵接折边部62的下表面,而连接部52与中板4连接,使得本体部51能够将折边部62抵靠中板4压紧,使得外壳6与中板4的固定更可靠,有效避免了间隙和段差的产生。在装配底座3时,烹饪器具的具有折边部62的前端不会翘起,方便操作,提高了装配效率。
[0045]可选地,压板5抵靠侧壁部61。由此,压板5抵靠侧壁部61能够更好地消除外壳6和中板4之间的段差。
[0046]参考图4,压板5的连接部52可以为螺钉,压板5的本体部51上可设置有供螺钉穿过的孔。而在中板4上对应地设置有压板连接部41,例如压板连接部41可以为用于接收螺钉的螺钉孔。螺钉可以与螺钉孔(作为压板连接部41的示例)连接。由此,可以使用螺钉将压板5与中板4连接,这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0047]继续参照图4,在中板4搭接在外壳6上的情形下,折边部62高于螺钉孔(即压板连接部41)的底端。换句话说,折边部62与螺钉孔(即压板连接部41)之间存在间隙,该间隙用于容纳压板5。
[0048]回到图2,底座3的内部可设置有向上的底座螺钉柱31,而中板4上可对应地设置有向下的中板螺钉柱42,底座螺钉柱31能够经由诸如螺钉7的连接件与中板螺钉柱42连接。由此,底座3与中板4能够轻松地装配在一起。
[0049]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折边部62位于外壳6的前端,即烹饪器具的打开端处,或者说,远离盖体I与煲体2连接端的一端。由此,可以防止在外壳6的前端处外壳6翘起或产生间隙。
[0050]为了使得压板5更好地抵接折边部62,压板5的面积可以大于与其接触的折边部62的面积,以使得压板5接触与其接触的折边部62的全部。
[0051]当然,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本体部51与连接部52也可以构造为单个一体构件或至少两个分开的构件。由此,本体部51和连接部52可以更加灵活地设置。同样,压板5也可以由金属材料或塑胶材料制成。由此,金属材料制成的压板5使用寿命更长而塑胶材料制成的压板5具有更好的柔性。
[005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例,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例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0053]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主权项】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煲体,所述煲体设置有可取出的内锅; 盖体,所述盖体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煲体之上,并在所述内锅和所述盖体之间构成烹饪空间;以及 底座,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煲体的下方; 其中,所述煲体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设置有筒状的侧壁部,所述侧壁部的顶部设置有向内翻折的折边部; 中板,所述中板与所述外壳搭接,且构造为延伸进入所述外壳内并与所述底座连接;以及 压板,所述压板设置有本体部和连接部,所述本体部抵接所述折边部的下表面,所述连接部将所述本体部与所述中板连接,使得所述本体部将所述折边部抵靠所述中板压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抵靠所述侧壁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螺钉,所述中板设置有压板连接部,所述螺钉与所述压板连接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板搭接在所述外壳上的情形下,所述折边部高于所述压板连接部的底端。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设置有供所述螺钉穿过的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设置有底座螺钉柱,所述中板设置有中板螺钉柱,所述底座螺钉柱能够经由连接件与所述中板螺钉柱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折边部位于所述外壳的前端。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与所述连接部构造为单个一体构件或至少两个分开的构件。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由金属材料或塑胶材料制成。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的面积大于与其接触的所述折边部的面积,以使得所述压板接触与其接触的所述折边部的全部。
【文档编号】A47J27/00GK205514044SQ201620241890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5日
【发明人】刘翔, 刘琼, 刘一琼, 刘进, 彭军
【申请人】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