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谷物分别存取及取出可量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37396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两种谷物分别存取及取出可量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两种谷物分别存取及取出可量装置,包括底部为锥体状的箱体,箱体底部设有矩形出口,出口处封堵地设有取出轴,取出轴上设有出谷槽;箱体内部两相对的侧面之间设有隔板,隔板底部为有弧度的内凹状,内凹弧度与取出轴适配接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以在一个容器内分开存放容量较小的两种不同谷物,也可以只存放容量较多的一种谷物,并根据存放情况对应取出,而不需要设置两个容器;通过调整插槽的位置可以调整第一舱和第二舱的空间,相应的调整第一槽位和第二槽位的对应位置可以确保对应谷物取出;通过控制取出轴旋转角度以及取出循环次数可以控制出谷量。
【专利说明】
两种谷物分别存取及取出可量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具中的米粮存取装置,具体为一种两种谷物分别存取及取出可量装置,可用于多种谷物的储存、以及分别定量取出,也可用于其他颗粒状或粉状物品的分别储存及分别定量取出。
【背景技术】
[0002]米、麦、豆等谷物是人类的基本食物来源,日常生活中,谷物是人们三餐的主食。人们会将谷物存放在各种容器内,当人们需要取用谷物时,或者凭经验、或者使用量杯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物质的丰富,人们开始用专门的容器来储存谷物,这些容器可以实现定量取出,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0003]但是目前市面上的谷箱,其取出装置为固定容量,一般为150克,少数有2个档位,如150克和300克。由此产生了一个问题,这3个容量(150、300、450)之外的量则无法实现定量取出。
[0004]以大米为例,米有大米小米之分,大米又有不种品种,有的适合煮粥、有的适合煮饭,因此许多家庭会备有不同种类的米、豆等谷物。而不同种类的谷物只能存放在不同的容器里。占用空间,且不同容器间易摆放杂乱。
[0005]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两种谷物分别存取及取出可量装置,结构合理、供两种谷物的分别保存、分别取出,取出量可控。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0008]—种两种谷物分别存取及取出可量装置,包括底部为锥体状的箱体,箱体底部设有矩形出口,出口处封堵地设有取出轴,取出轴上设有出谷槽;取出轴的一端或两端设有齿轮;箱体内部两相对的侧面之间设有隔板,隔板底部为有弧度的内凹状,内凹弧度与取出轴适配接触。
[0009]更进一步的,上述两种谷物分别存取及取出可量装置中,取出轴的轴圆截面上分成三等分的第一扇形区、第二扇形区和第三扇形区,位于第一扇形区的轴面上设有第一槽位,位于第二扇形区的轴面上设有第二槽位,第一槽位和第二槽位长度之和小于取出轴轴身长度;第一槽位和第二槽位内均设有所述出谷槽,取出轴在第一槽位和第二槽位之外的轴面不设置出谷槽。
[0010]更进一步的,上述两种谷物分别存取及取出可量装置中,箱体内两相对的侧面上对称设置有插槽,隔板两侧边分别置于两插槽中。
[0011]更进一步的,上述两种谷物分别存取及取出可量装置中,所述箱体底部为圆锥体状或棱锥体状。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以在一个容器内分开存放容量较小的两种不同谷物,也可以只存放容量较多的一种谷物,并根据存放情况对应取出,而不需要设置两个容器;通过调整插槽的位置或/及角度可以调整第一舱和第二舱的空间,相应的调整第一槽位和第二槽位的对应位置可以确保对应谷物取出;通过控制取出轴旋转角度以及取出循环次数可以控制出谷量;设置出谷槽的宽度与深度可以匹配各种谷物;通过连接齿轮的方式,可以选择通过机械手动取出或者通过电机电动取出。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两种谷物分别存取及取出可量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图1中所示取出轴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图2中所示取出轴的截面示意图;
[0017]图4是图3中所示取出轴第三扇形区向上时的示意图;
[0018]图5是图4中所示取出轴第三扇形区向上时在箱体中的示意图;
[0019]图6是图3中所示取出轴第一扇形区向上时的示意图;
[0020]图7是图6中所示取出轴第一扇形区向上时在箱体中的示意图;
[0021]图8是图3中所示取出轴第二扇形区向上时的示意图;
[0022]图9是图8中所示取出轴第二扇形区向上时在箱体中的示意图;
[0023]图中:
[0024]1、箱体;11、插槽;12、隔板;13、第一舱;14、第二舱;2、出口;3、取出轴;31、第一扇形区;311、第一槽位;32、第二扇形区;321、第二槽位;33、第三扇形区;34、齿轮;4、出谷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0026]如图1-2所示,一种两种谷物分别存取及取出可量装置,包括底部为锥体状的箱体,如圆锥体状或棱锥体状,箱体I底部设有矩形出口 2,出口 2处封堵地设有圆柱状取出轴3,取出轴3上设有出谷槽4,旋转取出轴3可将箱体I内的谷物从出口带出;取出轴的一端或两端设有齿轮34;箱体I内部两侧面上对称设置有插槽11,隔板12两侧边分别置于两插槽11中,将箱体I内部分割成第一舱13和第二舱14两部分;隔板12底部为有弧度的内凹状,内凹弧度与取出轴3适配接触。
[0027]如图3-9所示,取出轴3的轴圆截面上分成三等分的第一扇形区31、第二扇形区32和第三扇形区33,位于第一扇形区31的轴面上设有第一槽位311,位于第二扇形区32的轴面上设有第二槽位321,第一槽位311和第二槽位321的长度之和等于取出轴3轴身长度且分别位于取出轴3的左右两端;第一槽位311和第二槽位321内均设有出谷槽4,取出轴3在第一槽位311和第二槽位321之外的轴面不设置出谷槽4。
[0028]当第三扇形区33向上时,位于第三扇形区33的轴面在箱体I内,取出轴3封堵在出口 2处,静止时谷物不会落下;将齿轮34顺时针旋转,使取出轴3顺时针转120度,第一扇形区31向上,位于第一扇形区31内的轴面向上,即第一槽位311位于箱体I内;将齿轮34反向旋转120度后第三扇形区33复位向上,第一扇形区31向左下;再让齿轮34逆时针旋转120度,取出轴3旋转使第二扇形区32向上,位于第二扇形区32的轴面向上,即第二槽位321位于箱体I内,此时反向顺时针旋转120度后第三扇形区33复位向上,第二扇形区32朝向右下方。
[0029]本实用新型两种谷物分别存取及取出可量装置工作时,取出轴2位于箱体I出口2处并与出口 2吻合,将出口 2封堵;初始状态为第三扇形区33向上,此时在箱体I第一舱13和第二舱14内存储谷物;需要第一舱13出谷物时,顺时针旋转齿轮34带动取出轴旋转120度,第一槽位311进入箱体I内,并被第一舱13内谷物充满槽内,将反向旋转齿轮34带动取出轴旋转120度,第一槽位311被转出箱体I向左下方旋转,继而将谷物带出箱体I后落下,同时第三扇形区33向上封堵出口;同理,需要第二舱14出谷时,反向操作上述过程:逆时针旋转齿轮34带动取出轴120度,将第二槽位321旋转进入箱体I,槽内充满谷物,之后反向旋转齿轮34,将第二槽位321转出箱体I向右下方旋转,同时第三扇形区33向上封堵出口,第二槽位321内的谷物掉落。
[0030]当抽出隔板12时,箱体I为一个舱,此时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齿轮34得到的结果一样。
[0031]以上说明是以两种谷物的容量一致的情况为例说明,当增加第一槽位311长度并减少第二槽位321的长度(或相反),同时相应地调整插槽11的位置,可以改变两种谷物的容量比例。
[003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以在一个容器内分开存放容量较小的两种不同谷物,也可以只存放容量较多的一种谷物,并根据存放情况对应取出,而不需要设置两个容器;通过调整插槽的位置及/或角度可以调整第一舱和第二舱的空间,相应的调整第一槽位和第二槽位的对应位置可以确保对应谷物取出;通过控制旋转角度及取出循环次数可以控制出谷量;通过控制以及出谷槽的宽度与深度可以匹配各种谷物;通过连接齿轮的方式,可以选择通过机械手动取出或者通过电机电动取出。
[003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两种谷物分别存取及取出可量装置,包括底部为锥体状的箱体,其特征在于:箱体底部设有矩形出口,出口处封堵地设有取出轴,取出轴上设有出谷槽;箱外部设有齿轮,齿轮与取出轴的一端或两端传动连接;箱体内部相对的两个侧面之间设有隔板,隔板底部为有弧度的内凹状,内凹弧度与取出轴适配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种谷物分别存取及取出可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取出轴的轴圆截面上分成三等分的第一扇形区、第二扇形区和第三扇形区,位于第一扇形区的轴面上设有第一槽位,位于第二扇形区的轴面上设有第二槽位,第一槽位和第二槽位之和小于取出轴轴身长度;第一槽位和第二槽位内均设有所述出谷槽,取出轴在第一槽位和第二槽位之外的轴面不设置出谷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种谷物分别存取及取出可量装置,其特征在于:箱体内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对称设置有插槽,隔板两侧边分别置于两插槽中。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两种谷物分别存取及取出可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底部为圆锥体状或棱锥体状。
【文档编号】A47J47/00GK205625721SQ201620189541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1日
【发明人】林万顷
【申请人】厦门七智进出口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