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料及利用面料的遮光结构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90092阅读:515来源:国知局
面料及利用面料的遮光结构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面料及利用面料的遮光结构物,尤其提供如下的面料,其包括:叶片部;条部,与上述叶片部的至少一侧的边缘相邻,上述条部沿着上述边缘延伸;以及桥接部,沿着上述条部延伸的方向形成于上述条部的一个以上的位置,用于连接上述条部和上述叶片部,上述条部能够通过切断上述桥接部来与上述叶片部分离,上述桥接部的拉伸强度小于上述条部和上述叶片部的拉伸强度。
【专利说明】
面料及利用面料的遮光结构物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纤维面料,更具体地,涉及可利用于窗帘、百叶窗、垂直帘等的面料以及利用这种面料的遮光结构物。
【背景技术】
[0002]通常,在公寓或住宅、办公楼等建筑物的窗户或门上设置并使用窗帘、百叶窗、垂直帘等遮光结构物的情况较多。
[0003]对于这种结构物具有如下需求:一方面,通过优秀的采光性和通气性,可向居住人员供给清爽的空气及光,另一方面,通过阻隔阳光或外部视线,可营造温馨的居住环境。
[0004]为了适应这种需求,提出可选择性地营造遮光环境和采光环境的遮光机构。例如,众所周知的百叶窗机构采用如下结构:在将丝网形态的采光百叶布配置于前后,并在采光百叶布之间以规定的间隔连接不透明的遮光百叶布之后,通过拉动操作绳或旋转操作杆的操作,使遮光百叶布旋转,来切换为由遮光百叶布遮挡采光百叶布的遮光状态或与其相反的采光状态。
【实用新型内容】
[0005]但是,由于这种结构的遮光结构物采用在前后两张百叶布之间连接遮光百叶布的立体结构,因而结构复杂,从而存在增加制造工序和费用的问题。
[0006]并且,在将上述遮光结构物设置在居住人员经过的门、通道等的情况下,随着来回次数增多,被破损的隐患变大,而且,由于每次经过都需要逐一将上述结构物推到一边或收起之后再经过,因而存在阻碍通行或引起不便的问题。
[0007]本实用新型从上述问题出发,其目的在于,提供得到改善的面料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利用这种面料的遮光结构物。
[000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可提供如下的面料,上述面料包括:叶片部(slat);条部,与上述叶片部的至少一侧的边缘相邻,上述条部沿着上述边缘延伸;以及桥接部,沿着上述条部所延伸的方向形成于上述条部的一个以上的位置,用于连接上述条部和上述叶片部,上述条部能够通过切断上述桥接部来与上述叶片部分离,上述桥接部的拉伸强度小于上述条部和上述叶片部的拉伸强度。
[0009]并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可提供如下的面料的制造方法,上述面料包括叶片部、条部及用于连接上述叶片部和上述条部的桥接部,上述面料的制造方法包括:分别提供用于形成上述叶片部、上述条部及上述桥接部的原纱的步骤;利用用于形成上述叶片部的原纱形成上述叶片部,并利用用于形成上述条部的原纱沿着上述叶片部的至少一侧的边缘形成上述条部的步骤;以及利用用于形成上述桥接部的原纱沿着上述条部所延伸的方向在上述条部的一个以上的位置形成桥接部,来使上述条部与上述叶片部相连接的步骤,上述条部能够通过切断上述桥接部来与上述叶片部分离,上述桥接部的拉伸强度小于上述条部和上述叶片部的拉伸强度。
[0010]并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可提供如下的遮光结构物,上述遮光结构物包括:支撑部;可动固定件,设置于上述支撑部,用于支撑面料;以及操作部,设置于上述支撑部,用于使上述可动固定件能够移动,来使上述面料切换为遮光状态或采光状态,上述遮光状态为上述面料的至少一部分在入射光的入射方向上与上述面料的其他部分相重叠的状态,上述采光状态为上述面料未处于上述遮光状态的状态,上述面料包括:叶片部;条部,与上述叶片部的至少一侧的边缘相邻,上述条部沿着上述边缘延伸;以及桥接部,沿着上述条部延伸的方向形成于上述条部的一个以上的位置,用于连接上述条部和上述叶片部,上述条部能够通过切断上述桥接部来与上述叶片部分离,上述桥接部的拉伸强度小于上述条部和上述叶片部的拉伸强度,上述可动固定件在上述条部延伸的方向上支撑上述叶片部的一端。
[0011 ]根据上述结构,例如,当安装于窗帘或百叶窗时,或者,当在公寓或住宅、办公楼等建筑物的窗户或门上设置窗帘或百叶窗时,折断桥接部,并拆解条部,从而可分离所需段数的叶片部来使用,或者,可分离特定段的叶片部来使用。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面料100的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0013]图2为在图1的面料100中对低密度部20和高密度部30的边界部分进行放大的放大图;
[0014]图3为在图1的面料100中对条部40进行放大的放大图;
[0015]图4为示出从一侧的高密度部30中部分分离条部40的状态的放大图;
[0016]图5为在图1的面料100中对耳部50进行放大的放大图;
[0017]图6的(a)部分为简要表示构成本实用新型的条部40的基本组织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8]图6的(b)部分为简要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条部40的编造组织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9]图7为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遮光结构物200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0020]图8为表示图7的遮光结构物200的部分采光状态的立体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0:叶片部20:低密度部
[0023]30:高密度部40:条部
[0024]50:耳部100:面料
[0025]200:遮光结构物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进行说明。附图不一定必须要依照比例尺,而为了便于说明,可以对其结构的一部分或整体进行放大、夸张或简化或省略。并且,以下说明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所说明的实施例的形态。
[0027]首先,对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面料100进行说明。
[0028]图1为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面料100的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0029]本实施例的面料100可将以人造丝为代表的再生纤维、以棉花为代表的天然纤维、醋酸酯等半合成纤维、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代表的聚酯类合成纤维、以尼龙为代表的脂肪族聚酰胺类合成纤维或它们的混合纤维等用作原纱。
[0030]在本实施例中,面料100以编织物为例,尤其以拉舍尔(raschel)面料为例进行说明,但面料100可由织物制备,或由无纺布或具有可挠性的其他纤维或树脂等制备。并且,根据需要,可在面料100的一部分或整体进行染色或图案化等加工处理。
[0031]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面料100包括叶片部(slat) 10和条部(strip)40。并且,面料100还可包括耳部50。
[0032]叶片部10作为占面料100大部分的主要部分,例如,在用作窗帘布的情况下,上述叶片部10不仅用于遮光或采光,而且成为负责阻隔外部空气或通气、阻隔外部视线、隔音、防寒等功能乃至作用的部分。
[0033]叶片部10包括低密度部20和高密度部30。其中,“密度”表示原纱的密集度或纤维组织的致密度。即,“低密度”表示原纱的密集度或纤维组织的致密度相对低的情况,“高密度”表示原纱的密集度或纤维组织的致密度相对高的情况。
[0034]图2为在图1的面料100中对低密度部20和高密度部30的边界部分进行放大的放大图。
[0035]参照图2,例如,低密度部20为形成面料的多个原纱以向经玮方向留有间隔的方式稀疏地编造而成的部分。在编造而成的多个原纱之间形成有大致呈四角形形状的多个贯通孔21,从而形成丝网形态的纤维组织。这些贯通孔21作为使光或空气等通过的部分,不仅可以呈四角形,还可以呈圆形、菱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其他形状。
[0036]由于低密度部20为采光性或通气度优秀的部分,因而例如,当用作窗帘布时,可将低密度部20用作采光部或通气部。并且,由于低密度部20的弹性和柔韧性出色,因而还具有向面料赋予恢复力的功能。
[0037]优选地,低密度部20由形成面料的较薄部分的单层纤维组织形成,但也可以根据所需的采光度或通气度等具有由多层层叠而成的多层结构。
[0038]并且,低密度部20可具有图案部22,上述图案部22中,贯通孔21的一部分由多个原纱填充而形成特定图案。图案部22形成“V”字图案、菱形图案、花纹等多种几何图案,从而当进行采光时,可起到提高美感的作用。
[0039]参照图2,例如,高密度部30为形成面料的多个原纱相互密集而稠密地编造而成的部分。在编造而成的多个原纱之间形成有几乎无间隔的致密形态的纤维组织。由于高密度部30几乎不使光或空气通过,因而例如,当用作窗帘布时,上述高密度部30可以用作遮光部或用于阻隔视线或外部空气的遮蔽部。并且,由于高密度部30为不易发生破损或破裂的部分,因而向面料赋予刚性和韧性。
[0040]高密度部30形成面料的较厚部分,可利用厚的原纱由单层纤维组织形成,但从遮蔽性和刚性的观点来看,优选地,层叠多个纤维层来由多层结构形成。
[0041]高密度部30还可包括在基本组织层上形成特定图案的图案层的图案部。图案部可形成“V”字图案、菱形图案、花纹等多种几何图案。
[0042]重新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高密度部30配置于低密度部20的两侧,并与低密度部20的两侧端相连接来固定为一体。即,本实施例的叶片部10由两个高密度部30和配置于两个高密度部30之间的一个低密度部20形成为一体,由此形成一段。图1示出两段叶片部10,但面料100可包括三段以上的叶片部10。当然,低密度部20和高密度部30还可分别包括互不相同的多个非加工布或相互区别的多个部分。
[0043]低密度部20和高密度部30的长度、宽度等尺寸可根据面料100的使用目的或设置位置等而适当地进行设定。例如,优选地,高密度部30的长度与低密度部20的长度相同,但并不局限于此,还可使某一侧的长度更长。并且,优选地,低密度部20的宽度略宽于高密度部30的宽度,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还可使低密度部20和高密度部30的宽度几乎相同。即,根据需要,以多种方式设定低密度部20和高密度部30的尺寸。
[0044]图3为在图1的面料100中对条部40进行放大的放大图。
[0045]参照图3,条部40作为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高密度部30的侧端的连接部,起到如下作用:沿着面料100的长度方向拆解条部40,从而可以分别使借助相邻的两个高密度部30相连接的两端的叶片部10进行分离。
[0046]S卩,当在工厂进行生产时,本实施例的面料100按条部40与两端的叶片部10相连接的原状生产并供给,但例如,当安装于窗帘或百叶窗时,或者当在公寓、住宅或办公楼等建筑物的窗户或门上设置窗帘或百叶窗时,根据所需的使用环境,可按原状留下或者拆解条部40,从而分离所需的段数的叶片部10来使用,或者可使特定段的叶片部10分离来使用。
[0047]参照图3,条部40作为多个原纱以相互向四方稠密地缠绕的方式编造而成的部分,多个原纱相对于高密度部30更牢固地进行编造。并且,可使用比高密度部30更厚的原纱制造条部40。由此,可提供如下优秀的韧性:在沿着面料100的长度方向拆解条部40的过程中,条部40不会断裂,并且,后述的桥接部41牢固地固定于条部而不易断裂。
[0048]优选地,条部40具有可沿着面料100的长度方向一次性拆解的程度的厚度或宽度,但并不局限于此。
[0049]条部40具有与高密度部30的侧端31相连接的桥接部41。参照图3,桥接部41中,按每一线圈横列(course)均有两根连接纱42向高密度部30的上方与高密度部30的侧端相连接。一根穿进高密度部30的侧端31,另一根从高密度部30的侧端31穿出。即,一根连接纱42从高密度部30的侧端31穿进之后在穿出的过程中被位于高密度部30的侧端31的原纱或纤维组织卡住,从而使条部40与高密度部30相连接。连接纱42从条部40的一侧突出,并与一侧的高密度部30的一个线圈横列相连接,之后重新反复如下的交叉连接结构:经过条部40从条部40的另一侧突出,并向上与位于一个线圈横列的另一侧的高密度部30的一个线圈横列相连接,从而使条部40沿着面料100的长度方向以交替的方式与左右高密度部30相连接。由此,桥接部41形成有如下结构:以每隔一个线圈横列连接一个线圈横列的方式向上连接条部40与左侧的高密度部30之间,并在与未连接于左侧高密度部30的线圈横列相对应的位置以每隔一个线圈横列连接一个线圈横列的方式向上连接条部40与右侧的高密度部30之间。
[0050]优选地,桥接部41形成为以每隔一个线圈横列连接一个线圈横列的方式向上连接的结构,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还可扩大或缩小间隔。但是,若桥接部41的形成间隔过大,则在面料100的制造过程中存在桥接部41易断裂的隐患,相反,若桥接部41的形成间隔过小,则存在条部40不容易分离或高密度部30的原纱或纤维组织被破损的隐患。因此,优选地,以不发生这种隐患的适当的间隔配置桥接部41。
[0051]优选地,形成桥接部41的连接纱42使用拉伸强度小于构成条部40的原纱或构成高密度部30的侧端的原纱的拉伸强度的纱。这是为了当从面料100拆解条部40时,防止条部40或高密度部30的连接部位被破损,并使连接纱42先被断裂。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桥接部41虽然使用了单根连接纱42,但并不局限于此,只要是因拉伸强度小于与条部40或高密度部30相连接的部位的拉伸强度而先断裂的纱,就可以使用多根连接纱。桥接部41的长度,SP,条部40与高密度部30之间的连接纱42的长度大致与条部40的宽度相同,但并不局限于此。
[0052]由于桥接部41的存在,面料100可以隔着条部40在两侧桥接部41易于折叠。因此,在以折叠的方式保管或搬运面料100的情况下,也不留折痕等,因而不会对最后状态产生影响。
[0053]图4为示出从一侧的高密度部30中部分分离条部40的状态的放大图。
[0054]参照图4,若在牢固地固定一侧的高密度部30的状态下,拉断条部40,则与高密度部30相连接的桥接部41被断裂,从而使条部40从高密度部30分离。此时,由于桥接部41的连接纱42相对于高密度部30更牢固地缠绕并固定于条部40,因而连接纱42与条部40—同被分离,并残留于条部42,并且,连接纱41均从高密度部30的侧端穿出。因此,由于连接纱42不留在高密度部30的侧端,因而高密度部30的末端可维持最后的平滑状态。
[0055]另一侧的高密度部30的侧端也以相同的方式与连接纱42相连接。因此,若抓住条部40的长度方向一端并沿着面料100的长度方向一直拆解条部40,则连接纱42与条部40—同被除去,且不残留于两侧的高密度部30的侧端。
[0056]当然,条部40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的结构。例如,条部40可由高密度部30等的较厚部分形成,或者还可由其他非加工布形成。即使在此情况下,连接纱42也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制造方法更牢固地固定在条部40,因此,连接纱42不残留于两侧的高密度部30的侧端。
[0057]图5为在图1的面料100中对耳部50进行放大的放大图。
[0058]耳部50作为相当于面料100的侧端边缘的部分,是用于固定及移送面料100的移送装置的固定件被安装的部分。因此,由于留有固定件被安装的痕迹,因而通常,最终耳部50从面料分离,但在本实用新型的面料100中,当从工厂生产并进行供给时,可以留下耳部50而不单独分离。这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面料100中上述耳部50通过耳条部52与叶片部10相连接,从而可通过拆解耳条部52容易除去耳部。
[0059]耳部50能够以三段至四段的叶片部10的间隔向两侧边缘提供,但并不局限于此,还可向包括三段以下或四段以上的叶片部10的面料100的两侧边缘提供。但是,若耳部50过多,则因浪费的面料100多而使费用增加,若耳部50过少,则存在面料100的移送不顺畅或由此影响精密度的问题,因而考虑到一次性生产出的面料100的宽度或精密度等,有必要设定耳部50的数量、位置等。
[0060]参照图5,耳部50为形成面料的多个原纱相互密集并稠密地编造而成的较厚部分。上述较厚部分可由与高密度部30的较厚部分相同的纤维组织形成,但并不局限于此,只要是具有可通过安装移送装置的固定件来顺畅地移送面料100的程度的刚性和韧性的纤维组织,就不受特殊限制。
[0061 ] 耳部50包括与叶片部10的高密度部30的侧端相连接的耳条部51。耳条部51的结构与条部40的结构几乎相同,但在桥接部52仅向一侧突出的方面上与条部40存在差异。即,在耳条部51的一侧具有与相邻的高密度部30相连接的桥接部52,但桥接部52未形成于耳条部51的另一侧,而牢固地与耳部50的较厚部分相连接。
[0062]耳条部51的桥接部52的结构与条部40的桥接部41的结构相同,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当从面料100拆解耳部50时,只要是具有因拉伸强度小于与耳条部51或高密度部30相连接的部位的拉伸强度而先被断裂的形态,还可以采用与条部40的桥接部41不同的结构。
[0063]在耳条部51的桥接部52中,连接纱53的底端部分牢固地固定于耳条部51,连接纱53的前端部分与高密度部30的侧端相连接。因此,若拉断耳部50,则连接纱53从与高密度部30相连接的桥接部52断裂,从而在连接纱53附着于耳条部51的状态下,耳部50从面料100的叶片部10分离。因此,连接纱53不留在叶片部10的高密度部30的末端,从而可维持最后的平滑状态。
[0064]重新参照图5,耳部50中,在较厚部分与耳条部51之间还可形成有连接部54。为了防止在移送面料100时耳条部51受到对耳部50施加的外力而被断裂等的问题,连接部54可由具有弹性和柔韧性的低密度纤维组织形成。连接部54可具有例如以地板形状的正方形或矩形图案编造而成的图案部形态,但并不局限于此,还可以呈圆形、菱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其他形状。
[0065]像这样,本实用新型的面料100具有通过桥接部41连接的条部40,从而可通过拆解条部40的简单操作容易地分离各段的叶片部10。并且,由于耳部50借助耳条部51进行连接,因而仅通过拉动耳部50来拆解耳条部51的操作,就可以容易地除去耳部50。因此,无需切断各段的叶片部10或耳部50的额外的工序,从而可减少工作量和费用。
[0066]在本实施例中,以编织物,尤其以拉舍尔面料为例对面料100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织造面料100的一部分或整个面料。例如,面料100的低密度部20、高密度部30、条部40、耳部50等可以为织物。
[0067]以下,对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面料10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0068]由于面料100的低密度部20和高密度部30可根据通常的编织方法进行制造,因而省略对此的具体说明。以下,以条部40及耳部50的编织方法为中心进行说明。
[0069]图6的(a)部分为简要表示构成本实用新型的条部40的基本组织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6的(b)部分为简要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条部40的编造组织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在图6的(b)部分中,纵轴表示线圈横列方向(玮方向),横轴表示井方向(经方向)。
[0070]如图6的(b)部分,例如,条部40能够以通过如图6的(a)部分所示的方式相互牢固地缠绕的方式编织较厚的两本原纱,从而进行编造。并且,桥接部41能够以通过如图6的(a)部分所示的方式将薄且细的两本连接纱42牢固地缠绕于条部40的方式进行编织,并与高密度部30的侧端相连接。当然,可与功能相匹配地以多种方式选择原纱的种类、本数、厚度等。
[0071]更具体地,如图6的(b)部分所示,桥接部41能够以如下方式形成:使一根连接纱42向条部40的一侧(图6的(b)部分的右侧)突出且并与一侧的高密度部30相连接,之后重新返回条部40,将捆扎的一连串过程反复进行一次以上,并向上移动,使另一根连接纱42首先在条部40捆扎一次以上之后,向条部40的另一侧(图6的(b)部分的左侧)突出并与另一侧的高密度部30相连接,之后重新返回条部40,将捆扎的一连串过程反复进行一次以上,并向上移动。在此情况下,每移动一个线圈横列时,两根连接纱42之间相互捆扎,从而还与条部40进行捆扎,因而可牢固地固定于条部40。并且,两侧的桥接部41可以分别每隔一个线圈横列形成一个,但也能够以隔开更大间隔的方式每隔两个至三个线圈横列形成一个。
[0072]若对条部40施加外力而从高密度部30拆解以如上所述的方式形成的条部40,则被捆扎于条部40的连接纱42的底端部分坚固且牢固地与条部40相结合,从而不易断裂,而先使与高密度部30相连接的桥接部41的连接纱42断裂。并且,断裂之后的连接纱42残留于条部40。
[0073]另一方面,这种制造方法同样还可适用于耳部50的耳条部51。即,与条部40相同,耳条部51通过桥接部52与高密度部30的侧端相连接,耳条部51的组织结构及编造方法可能与如上所述的方法大同小异。但是,耳条部51的另一侧通过连接部54与较厚部分相连接,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与条部40相同地可以在耳条部51的两侧具有桥接部52。
[0074]在本实施例中,虽然以编造方法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条部40或耳条部51、桥接部52等能够以织造方法形成。当然,还可以使用无纺布或其他纤维、其他材料。并且,桥接部52可由使用人员用手拆解或切断,但也可以使用其他切断工具或切断装置。
[0075]以下,对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遮光结构物200进行说明。
[0076]图7为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遮光结构物200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0077]参照图7,遮光结构物200包括支撑部210、操作部220、多个可动固定件230及具有多个叶片部10的面料100。
[0078]支撑部210作为在公寓或住宅、办公楼等建筑物的窗户或门上设置遮光结构物200时,将遮光结构物200固定于窗户或门的部分,支撑整个遮光结构物200。支撑部210可包括:支撑外罩211,呈下方开放的大致直管形状;旋转轴(未图示),收容于支撑外罩211内,沿着长度方向延伸,并在长度方向两端以可旋转的方式轴支撑;导轨213,沿着支撑外罩211的长度方向延伸,用于引导可动固定件230的移动;以及多个连接片(未图示),用于收容于支撑外罩211内,来连接相邻的可动固定件230之间。作为这种支撑部可使用公知的支撑部,且其详细结构为众所周知的,因而省略具体说明。
[0079]操作部220作为由使用人员进行操作的部分,使用人员通过使旋转轴进行旋转,来使叶片部10切换为遮光状态和采光状态。在本实施例中,虽然以操作杆形态说明操作部220,但也可以为操作绳或其他形态。操作部220包括:可动齿轮部221,可沿着旋转轴进行移动,用于收容用于转动旋转轴的齿轮机构;以及操作杆222,用于与可动齿轮部221相结合,来转动齿轮机构。在旋转轴加工有向长度方向延伸的齿轮,因而若通过旋转操作杆222来使齿轮机构进行转动,则齿轮机构向与操作杆222的旋转方向正交的方向,即,在旋转轴周围进行旋转。用于旋转旋转轴的齿轮机构可使用例如锥齿轮、蜗轮等公知的齿轮机构,这些为公知的齿轮,因而省略具体说明。
[0080]操作杆222可借助关节机构与可动齿轮部221相连接。关节机构可以为万向接头等多向关节机构或耦合机构。在此情况下,提高操作的自由度及便利性。并且,可动齿轮部221可借助连接片与相邻的可动固定件230相连接。在此情况下,使操作杆222沿着旋转轴212向长度方向进行移动,从而可将叶片部10与可动固定件230—同展开或折叠。
[0081 ]可动固定件230为沿着旋转轴212向长度方向移动,并随着旋转轴212的旋转与旋转轴212—同旋转的部分。可动固定件230包括:齿轮机构(未图示),借助旋转轴212的转动进行旋转;以及固定机构240,随着齿轮机构的旋转进行旋转。借助旋转轴212的转动进行旋转的齿轮机构可使用例如锥齿轮、蜗轮等公知的齿轮机构,这些为公知的齿轮,因而省略具体说明。
[0082]固定机构240为与可动固定件23相结合来固定叶片部10的机构。固定机构240包括用于固定叶片部10的上端的夹紧机构。优选地,夹紧机构具有以可装拆的方式夹紧并固定叶片部10的形态。例如,只要是借助弹簧力进行加压并夹紧的类型、使突出部插入于孔内进行夹紧的类型、利用销进行贯通来固定的类型等能够以可装拆的方式进行固定的类型,就可以无限制地使用。在此情况下,可以仅脱卸叶片部10,从而具有可以自由地进行洗涤、更换等维护维修工作的优点。
[0083]夹紧机构例如可包括夹紧部,上述夹紧部通过夹紧高密度部30的上端宽度的一部分或全部来进行固定。并且,在夹紧部可突出形成有挡止部,当旋转可动固定件230时,上述挡止部与相邻的夹紧部相接触,从而停止夹紧部的旋转。[〇〇84]固定机构240还可包括以挂住的方式支撑夹紧机构的卡止部。优选地,卡止部为在以留有规定间隔的方式相向的两个弹性卡止槽之间通过以插入形成于夹紧机构的凹部或凹槽的方式挂住的类型、以使卡止钩插入于形成在夹紧机构的孔中的方式挂住的类型等以可摇动的方式支撑夹紧机构的形态。在此情况下,通过中途吸收因叶片部10的摇动而产生的应力,可防止固定机构240被破损。[〇〇85] 如上所述,面料100包括多个叶片部10。一段的叶片部10可包括一个低密度部20及与低密度部20的两侧相结合的两个高密度部30,在叶片部10与叶片部10之间可设置有条部 40。相邻的两个高密度部30能够以从条部40折叠的状态固定于一个固定机构240。即,在一段的叶片部10中,相邻的两个固定机构240分别固定两端的高密度部30。并且,各个高密度部30可由密度互不相同的非加工布形成。[〇〇86]图7表示遮光结构物200的遮光状态。在遮光状态下,多个叶片部10沿着旋转轴向支撑部210的长度方向移动,并最大限度地隔开而排列。并且,随着旋转轴根据操作杆22的旋转操作而进行旋转,使通过各个移动固定件230的齿轮机构的旋转而固定于固定机构240 的各个叶片部10在遮光状态下进行旋转。在此状态下,叶片部10向高密度部30阻隔入射光的方向展开,且相邻的夹紧机构及叶片部10的一部分相重叠。虽然因入射光的一部分被透射而使低密度部20的图案在高密度部30形成投影,但大体上呈现良好的遮光状态。[〇〇87]图8为表示图7的遮光结构物200的部分采光状态的立体图。在部分采光状态下,随着旋转轴根据操作杆22的旋转操作而进行旋转,多个叶片部10使通过各个移动固定件230 的齿轮机构的旋转而固定于固定机构240的各个叶片部10以采光状态进行旋转。在此状态下,叶片部10向低密度部20阻隔入射光的方向展开,且向高密度部30使入射光通过的方向折叠。入射光的大部分被透射,低密度部20的图案形成阴影。
[0088]在上述的部分采光状态下,若使操作杆222沿着旋转轴和导轨213向支撑部210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将叶片部10集中到一侧并进行折叠,则可借助叶片部10将部分采光状态切换为不阻隔入射光的完全采光状态。[〇〇89]其中,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面料100在每一段的叶片部10具有条部40,因而可通过拆解条部40分别分离叶片部10或分离所要分离的段的叶片部10。因此,即使在将面料100设置于居住人员所经过的门、通道等的情况下,无需将面料100逐一推到一边或收起之后再经过,而可以无任何不便地经过被分离的每段叶片部10之间。并且,本实用新型的面料100能够以平面状态制造,可以在经过接收面料100并进行折叠或除去条部40的简单的作业之后, 立即设置于遮光结构物200来使用,因而制造及设置工序简单,从而可减少付出及费用。
[0090]另一方面,面料能够以织物来提供,或还能够以无条部的一体型面料来提供。并且,遮光结构物还可适用于其他形态的窗帘、百叶窗、垂直帘等。
[0091]如上所述,根据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面料、面料的制造方法及利用面料的遮光结构物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可由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进行多种修改及变更。并且,上述实施例的结构可分别根据需要适当地相结合。因此,只要是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就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要求保护范围不应仅限于上述实施例,而应以包括以下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所记载的技术结构及其等同范围的所有变形例和其他的实施例的方式广义地进行解释。
【主权项】
1.一种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 叶片部; 条部,与上述叶片部的至少一侧的边缘相邻,并沿着上述边缘延伸;以及, 桥接部,沿着上述条部所延伸的方向形成于上述条部的一个以上的位置,用于连接上述条部和上述叶片部, 上述条部能够通过切断上述桥接部来与上述叶片部分离, 上述桥接部的拉伸强度小于上述条部和上述叶片部的拉伸强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料,其特征在于, 包括多个上述叶片部, 上述条部借助上述桥接部连接相邻的两个叶片部, 通过以使上述桥接部被切断的方式拆解上述条部的动作,多个上述叶片部能够分别被单独分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料,其特征在于, 上述叶片部包括低密度部和高密度部,上述高密度部形成于上述低密度部的一侧或上述低密度部的两侧,上述高密度部对光、空气、声音及热量中的一种以上的遮蔽性大于上述低密度部对光、空气、声音及热量中的一种以上的遮蔽性, 上述条部与上述叶片部的高密度部一侧相邻, 上述桥接部用于对与上述条部相邻的上述叶片部的上述高密度部的边缘和上述条部进行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料,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叶片部的外侧还设置有耳部, 上述耳部以与上述条部相连接的状态沿着上述条部延伸, 当从上述叶片部分离上述条部时,上述耳部与上述条部一同从上述叶片部分离。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面料,其特征在于,当对上述条部进行分离时,被切断之后的上述桥接部只留在上述条部,而不留在上述叶片部。6.一种遮光结构物,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部; 可动固定件,设置于上述支撑部,用于支撑面料;以及, 操作部,设置于上述支撑部,用于使上述可动固定件能够移动,来使上述面料切换为遮光状态或采光状态, 上述遮光状态为上述面料的至少一部分在入射光的入射方向上与上述面料的其他部分相重叠的状态, 上述采光状态为上述面料未处于上述遮光状态的状态, 上述面料包括: 叶片部; 条部,与上述叶片部的至少一侧的边缘相邻,上述条部沿着上述边缘延伸;以及, 桥接部,沿着上述条部所延伸的方向形成于上述条部的一个以上的位置,用于连接上述条部和上述叶片部, 上述条部能够通过切断上述桥接部来与上述叶片部分离, 上述桥接部的拉伸强度小于上述条部和上述叶片部的拉伸强度, 上述可动固定件在上述条部延伸的方向上支撑上述叶片部的一端。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遮光结构物,其特征在于, 上述面料包括多个叶片部, 上述条部借助上述桥接部连接相邻的两个叶片部, 通过以使上述桥接部被切断的方式拆解上述条部的动作,多个上述叶片部能够分别被单独分离。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遮光结构物,其特征在于, 上述叶片部包括低密度部和高密度部,上述高密度部形成于上述低密度部的一侧或上述低密度部的两侧,上述高密度部对光、空气、声音及热量中的一种以上的遮蔽性大于上述低密度部对光、空气、声音及热量中的一种以上的遮蔽性, 上述条部与上述叶片部的高密度部一侧相邻, 上述桥接部用于对与上述条部相邻的上述叶片部的上述高密度部的边缘和上述条部进行连接, 上述可动固定件能够以使上述面料的上述高密度部的至少一部分在入射光的入射方向上与上述低密度部相重叠的方式移动。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遮光结构物,其特征在于,当对上述条部进行分离时,被切断之后的上述桥接部只留在上述条部,而不留在上述叶片部。10.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遮光结构物,其特征在于,上述采光状态能够切换为部分采光状态和完全采光状态,在上述部分采光状态中,上述面料的上述叶片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入射光的路径上,从而阻隔入射光的一部分,在上述完全采光状态中,使上述可动固定件向上述支撑部的一侧移动,以防止上述面料的上述叶片部位于入射光的路径上。
【文档编号】E06B9/36GK205682927SQ201620249425
【公开日】2016年11月16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9日 公开号201620249425.0, CN 201620249425, CN 205682927 U, CN 205682927U, CN-U-205682927, CN201620249425, CN201620249425.0, CN205682927 U, CN205682927U
【发明人】数马亚季子
【申请人】世原纤维株式会社, 株式会社数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