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集水坑防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4817阅读:5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城市道路集水坑防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道路集(排)水坑防臭装置,适合于对现有的集水坑的改造使用。
据申请人所知宽敞整洁的城市大街或居民小区,偶尔从路边集水坑滤栅下溢出阵阵臭气,让过往行人嗅之难受,影响过往行人和当地居民的身心健康。造成臭气散发的主要原因是集水坑和支沟平时不向主下水道排水(一般是降雨时才向内排水)时,更多的时间就成了主下水道通向地面的臭气囱,特别是夏季和久旱不雨的日子里更为突出。目前,有些地方新建市政下水道,为防止臭气,采用在集水坑至主下水道的支沟段,人为的加做几个弯道,来缓减回流臭气,但弊端有三一是加弯后暴雨季节泄洪容易受阻;二是需要有加弯的平面距离,且要增加造价;三是不能对旧有的集水坑再钻开砼路面后再加弯,故不易推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城市道路集水坑散发出的臭气,设计出一种防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包括集水坑上的滤栅,集水坑通过支沟与主下道相连通。而在集水坑支沟口进深20-40厘米处设置有一道与支沟宽度相等的门坎、其底部固定在支沟底面上,支沟口设置有门形挡板、其上部与滤栅相接、下部插入集水坑底,挡板下口与沟内门坎上口错位设置并伸入密封蓄水线下5-10厘米,密封蓄水线与门坎高度一致。
能形成水密封的挡板的下口与门坎上口错位为平面错位、垂直交叉错位。
支沟口的有效截面积等于滤栅的空间面积。
由于采用上述结构措施,使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易施工、易改造的避臭装置、经试验防臭效果好等优点。
以下结合附图详述。


图1是现有的集水坑与主下水道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视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示意图。
图4是图2的门形挡板10示意图。
参照
图1、图2、图3、图4,在路面1边与人行道2之间的滤栅11下的集(排)水坑4、通过支沟5与主下水道3相连通。采用水密封防臭原理,无需对集水坑作大的改动,只在集水坑4支沟5口进深20--40厘米处设置有一道与支沟宽度相等的门坎6(如采用25厘米砼预制件或大理石板、地板砖)、其底部固定(水泥或螺栓)在支沟底9面上,支沟5口设置有门形挡板10、其上部与滤栅11相接触、下部门脚插入集水坑4底,挡板10下口与沟内门坎6上口错位设置并伸入密封蓄水线7下5--10厘米,密封蓄水线7与门坎6高度一致。能形成水封密的挡板10的下口与门坎6上口错位为平面错位、垂直交叉错位。支沟口的有效截面积等于滤栅11的空间面积,保证集(排)水坑设计的排水要求,集水坑4支沟5口下部仍作为沉积泥砂段8,定期清掏,保证泥砂不带入主下水道3。当有的地区较长时间不下雨,集水坑内的自然蓄水被蒸发、散失量超过5--10厘米后,就需要人工补充密封用水或只在人口密集区和重点地区选择补加密封用水。
权利要求1.一种城市道路集水坑防臭装置,包括集水坑上面的滤栅,集水坑通过支沟与主下水道相连通,其特征在于在集水坑支沟口进深20-40厘米处设置有一道与支沟宽度相等的门坎、其底部固定在支沟底面上,支沟口设置有门形挡板、其上部与滤栅相接、下部插入集水坑底,挡板下口与门坎上口错位并伸入密封蓄水线下5-10厘米,密封蓄水线与门坎高度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道路集水坑防臭装置,其特征在于能形成水密封的门形挡板的下口与门坎上口错位为平面错位、垂直交叉错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道路集水坑防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沟口的有效截面积等于滤栅的空间面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城市道路集水坑防臭装置。它是采用水密封防臭原理,在集水坑支沟口进深20—40厘米处设置有一道与支沟宽度相等的门坎、其底部固定在支沟底面上,支沟口设置有门形挡板、其上部与滤栅相接、下部插入集水坑底,挡板下口与门坎上口错位设置并伸入密封蓄水线下5—10厘米,密封蓄水线与门坎高度一致。它具有结构简单,改造施工容易,防臭效果好等优点。
文档编号E03F5/04GK2485362SQ0120640
公开日2002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01年6月2日 优先权日2001年6月2日
发明者冯国忠 申请人:冯国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