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器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233367阅读:6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便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外部供给的冲洗水向便器盆部排放以冲洗便器的大便器,以及,属于这种大便器而具有虹吸存水弯管路的大便器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这种大便器,要求其具有能够将污物同便器盆部的积水和外供冲洗水一起高效率地排放的性能,并能够减少外供冲洗水总量。要满足这种要求,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可大体如下分类。第1方法,是使外供冲洗水与积水合流以产生旋转水流,利用该旋流的流动将污物压入存水弯的方法。第2方法,是利用虹吸作用将污物与积水同冲洗水一起抽走的方法。
在采用上述方法时,通常是在便器盆部的上缘周边设置坐圈通水路,从设置于该通水路上的出水孔向积水排放外供冲洗水,从而使积水产生旋流。而产生虹吸作用的方法,利用的是靠所说旋流将积水压向存水弯内,或者,依靠设置于坐圈通水路上的多个出水孔所排放的冲洗水的简单下落而将积水压入等原理。
但是,现有大便器所采用的方法尚不能令人满意,还存在着如以下所说明的问题。
近年来,要求减少用于冲刷污物的冲洗水总量(外供冲洗水总量)的呼声更加高涨,而该冲洗水总量一般已经达到6升这样少的程度。为了能够以这样小的总流量产生上述的旋流或者虹吸作用,人们着眼于以较大的水势、即以大流量供给冲洗水,大多使冲洗水以约100~150升/分左右的流量流入便器盆部。
由于需要这样大的水势,因此,对于外供冲洗水从冲洗水水箱排放的大便器,为了保证大的水势,需要提高水箱内所储存的冲洗水的水面以保证水头压力。因此,不得不将冲洗水水箱做得较高,因而对于水箱与便器做成一体的产品来说,在外观设计上受到制约,大便器的低矮化受到影响。
此外,对于将自来水管等一次侧配管的冲洗水直接供给便器这样一种形式的便器中,为了加大与积水进行合流的冲洗水的水势,需要以较高的水压供给一次侧给水。另一方面,在使冲洗水以大水势与积水合流以产生旋流的场合,虽然大水势有利于旋流的产生,但由于冲洗水保持其大水势持续地进行合流,因此,有时也会使旋流中产生无用的旋转紊流。这样一来,有可能使冲洗水的能量(水势)无助于旋流的继续产生,导致旋流将冲洗水压入存水弯内的效率降低。而且,在一次侧供水压力较低的地区,由给水决定的冲洗水的水势也将减弱,旋流的推压效率也降低。因此,旋流式大便器在供水压力低的地区或国家的普及没有进展。
而利用虹吸作用的大便器中,虹吸作用的产生及其能够继续是不可缺少。因此,这样一点非常重要,即,外供冲洗水向积水中的流入,在最初流入时,将虹吸存水弯的管路内的空气全部排放到存水弯外部而使管路内充满水。为此,无论冲洗水向便器盆部的排放是旋流方式还是落入方式,只要冲洗水向积水中的流入以大水势进行,便能够以较少的冲洗水水量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管路内的空气排放到外部而使之充满水,故宜于采用。反之,若冲洗水流入的水势较小,则需要以较长时间供给冲洗水以排出空气并使管路内充满水,必须使用大量的冲洗水,而目前现状是,尚无人在采用冲洗水小水势流入方面进行探讨。在这种背景下,即便是使用虹吸存水弯的大便器中,为了保证水头压力仍要加高冲洗水水箱的高度,因而在外观设计方面受到制约,并受到一次侧供水压力的限制(高供水压力)。
另一方面,对于现有的虹吸存水弯式大便器,为能够使虹吸作用在早期产生,人们想了各种办法,采用得较多的是使虹吸存水弯管路在早期充满水的方法。即,相对于便器盆部,使冲洗水以大水势,即约90~100升/分左右或者根据情况以约150升/分这样大的流量流入便器盆部,以该水的冲力将虹吸存水弯管路内的空气推出管路之外,使得冲洗水在早期将整个管路充满。
作为这种现有的虹吸存水弯式大便器,是以大流量供给的冲洗水使得管路充满水为前提的,因此,为满足大流量冲洗水的流入和通过,对于从上升管路经弯曲管路到下降管路为止的虹吸存水弯管路轨迹,人们提出了各种技术。而这些技术,在提高制造时虹吸存水弯管路的成形精度和各个部分的管路形状等方面,未作特别的考虑。然而,近年来,由于要求减少用于冲刷污物的冲洗水总量(外供冲洗水总量)的呼声日益高涨,因此,还需要在虹吸存水弯管路各个部分的形状和提高精度方面想办法,而现状却是这方面做得还不够。
以下具体进行说明。
如前所述,由于冲洗水以大流量流入便器盆部,因此,只要由上升管路部、具有对积水水位进行限定的顶堰的弯曲顶部、以及下降管路相连续地形成虹吸存水弯管路,就不会影响虹吸作用的产生。因此,在制造便器时,在具有与便器盆部的内周壁形状相符的凸部形状的模具上堆积浆料,将这样形成的毛坯其紧密接触模具的一侧作为便器盆部的内壁,将毛坯的相反一侧作为上升管路部的内壁。该毛坯的相反一侧是不与模具的型面接触而形成的,因此,有时会产生凹凸。对于弯曲顶部来说也同样。特别是,在该弯曲顶部中,由于顶堰位于管路内部,因此,顶部因管路折返而只能做成在管路内凸出的形状,无法再在其形状上想办法。即,即便在管路内壁产生了凹凸,作为现有的大便器,由于是以供给大流量冲洗水为前提的,因此,不必担心该凹凸会对冲洗水在管路内的流通形成阻碍,不必作为一个问题看待。此外,作为现有大便器,是以大流量冲洗水将管路内空气一下子赶出,因此,顶堰可以由于管路折返而为凸形状,其形状也不会成为问题。正由于这些原因,在提高成形精度和各个管路的形状方面考虑得不够。
但是,在安装这种虹吸存水弯式大便器时,需要将便器外部的排水口与虹吸存水弯管路之间进行连接。该排水口的规格并不统一,受到行业协会和政府或者团体等的规定的限制,因此,在便器外部的排水口与虹吸存水弯管路的连接中,使用着以与瓷器制造的便器不同的材料制造的被称作所谓连接座的分体构件。
例如,决定着从便器壁到排水口中心距离的中心距,各个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规定。中心距不同,便器后端与排水口之间的距离便不同。相对于此,便器中的虹吸存水弯路径是大致相同的,因此,在安装便器时,需要选用根据不同的中心距进行弯曲等加工后的上述连接座,进行施工时非常麻烦。为了消除这种麻烦,只要根据中心距改变瓷器制造便器中虹吸存水弯管路的末端位置即可,然而,与此相应地,便器本体制造所使用的模具(本体用模具)的种类将增加,需要进行相应的准备和模具选择等工作,将导致模具制造成本增加,模具管理成本增加。因此,实际情况是,不得不通过选择上述连接座加以解决。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是,推进大便器的低矮化和提高大便器安装的通用性。
此外,其目的是,作为虹吸存水弯式大便器,谋求虹吸存水弯管路形状的多样性和以瓷器制造的大便器本身提高对排水口规格的适应性。
发明的公开为了至少能够实现上述任务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第1大便器为一种将外部供给的冲洗水从便器盆部的上部排放,在便器盆部所蓄留的积水中产生旋流以冲洗便器的大便器,其特征是,具有将所说外供冲洗水引向所说便器盆部的上部周边的引水路,该引水路具有排放外供冲洗水使之作为包含有两个主流的水流而与所说积水合流的排放部,该排放部以这样一种积水合流关系排放外供冲洗水,即,使得所说两个冲洗水主流从俯视便器的角度看过去时将所说积水夹在中间大致平行地与所说积水合流,并在所说积水中产生同一旋转方向的旋流地与所说积水进行合流。
作为具有上述构成的本发明的第1大便器,在使两个冲洗水主流与积水合流时,这些主流的合流从俯视便器的角度看过去将积水夹在中间而大致平行地进行,在积水中产生同一旋转方向的旋流。由于各主流是保持这样一种积水合流关系与积水合流的,因此,彼此的主流不会相互扰乱旋流的产生。因此,能够切实在积水中引起旋流。并且,对于彼此的主流所产生的旋流来说,由于合流是以大致平行且向同一旋转方向这样一种关系进行,因而能够相互促进旋流的旋转而不会使其旋转方向紊乱,因此,所排放冲洗水的能量(水势)能够无浪费地用于旋流的产生,由此,可提高旋流推压积水的效率。而且,这种状况在两个冲洗水主流的流量较小的场合也能够产生,因此,即使用来产生两个冲洗水主流的冲洗水较少,靠旋转而实现的推压性能仍能够得以维持。其结果,冲洗水的排放可以是小流量的,能够实现冲洗水总量的减少。
并且,由于能够如上所述地兼顾冲洗水小流量排放和减少冲洗水总量,因此,对于为产生主流而供给的冲洗水来自冲洗水水箱的场合,水头压力可以较小,故而冲洗水水箱的高度可相应地降低。因此,可实现包含有冲洗水水箱的大便器总体的外观设计性的提高和大便器的低矮化。
而对于以一次侧配管供给的冲洗水作为为产生主流而供给的冲洗水的场合,由于能够以小流量排放的冲洗水产生冲洗所需要的旋流,因而,在一次侧配管供水压力较低的地区也适用。因此,即使在一次侧供水压力因自来水管道布设状况等原因而较低的地区,也能够安装本发明的大便器。因此,相对于安装场所的通用性提高,因而可促进采用本发明这种旋流方式的大便器在低供水压力的地区和国家的普及。而在法规等规定高供水压力的国家和地区,可通过安装减压阀等简单的方法,安装使用本发明的大便器。
而且,由于不需要以依赖于大流量的大水势排放冲洗水,因此,能够抑制伴随着冲洗水排放和冲洗水与积水合流而产生的噪音,提高冲洗便器时的静音性,而且,也可以防止大水势排放洗净水时产时的上溅。
也可以使上述将积水夹在中间的两个冲洗水主流与积水的合流分别在积水的水面轮廓的长边一侧进行。这样,各主流与积水合流时的流动方向容易控制,故更为适宜。
具有上述构成的本发明的第1大便器还可以采用以下各种形式。
即,所说引水路的排放部具有将所说引水路所导引的冲洗水朝向便器前方一侧相对于所说积水从斜上方排放,以形成作为所说两个冲洗水主流中的一个的第1冲洗水主流的第1排放部;将所说引水路所导引的冲洗水从相对于将所说第1排放部和便器左右两分的中心线的同一侧排放,以形成在所说积水水面上部的所说便器盆部面上沿该盆部面周向回转的冲洗水水流的第2排放部;与该第2排放部的冲洗水水流合流而对所说第2排放部的冲洗水水流进行矫正,将该矫正后的第2排放部的冲洗水水流作为所说两个冲洗水主流中的另一个的第2冲洗水主流的第3排放部。
这样,第2冲洗水主流是经过冲洗水水流的合流而形成的,因而,通过水流的合流可使之具有准确的方向性和强大的水势。因此,能够使第2冲洗水主流的水流的轨迹稳定,故能够切实将主流的水流向大致平行且同一旋转方向引导。因此,在排放用来产生第1、第2冲洗水主流的冲洗水时,能够提高通过小流量排放冲洗水而实现冲洗水总量减少的可靠性。
此外,所说第1排放部,将所说引水路所导引的冲洗水分别从形成于所说引水路上的多个排放孔排放,使各排放孔排放的冲洗水水流合流而形成所说第1冲洗水主流。
这样,第1冲洗水主流也能够成为其流动轨迹稳定的水流,而且合流部分形成强大的水流,故与第2冲洗水主流轨迹的稳定化相结合,能够进一步提高以小流量排放冲洗水以及减少冲洗水总量的可靠性。
此外,所说第3排放部具有将所说引水路所导引的冲洗水在所说便器盆部的前方一侧朝向所说积水排放,并使之与所说第2排放部的冲洗水的水流合流,将所说第2排放部的冲洗水的流动方向向所说积水水面一侧进行矫正的第4排放部;将所说引水路所导引的冲洗水相对于将便器左右两分的中心线从与所说第1排放部相反一侧排放,并使之与经所说第4排放部排放的冲洗水矫正后的所说第2排放部的冲洗水的水流合流,对其流动方向向所说积水水面一侧再次进行矫正,并且,将矫正后的所说第2排放部的冲洗水的水流作为所说第2冲洗水主流,使之相对于所说第1冲洗水主流保持所说积水合流关系而与所说积水进行合流的第5排放部。
在这种场合,作为第5排放部,也可以是,将冲洗水使之与第2排放部排放的冲洗水的水流相对向地进行排放,使该排放的冲洗水与第2排放部的冲洗水的水流合流,使该第2排放部的冲洗水的水流与第1冲洗水水流大致平行且在同一旋转方向上与积水合流。
这样,对第2冲洗水主流的矫正是从便器前方一侧和第1冲洗水主流的对角一侧进行的,因此,可使得矫正后的第2冲洗水主流的轨迹更为稳定,彼此的主流大致平行且向同一旋转方向的合流的可靠性得到提高,冲洗水总量减少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此外,所说引水路相对于所说第1~第5排放部另外设置有将所说引水路所导引的冲洗水使之沿着所说便器盆部表面流动地进行排放的副排放部;使得包括从所说副排放部排放的冲洗水在内的冲洗水在所说便器盆部表面的大致整个区域流动。
这样,能够使冲洗水到达便器盆部表面的大致整个区域。因此,能够切实将附着在盆部表面的手纸和污物等冲入积水中,提高盆部表面的清洁度。
此外,所说便器盆部具有对所说第1冲洗水主流进行阻挡并引导其旋转,并且对所说第1冲洗水主流与所说积水合流后的冲洗水的旋转状况进行限制的第1盆部周壁部;对所说第2冲洗水主流进行阻挡并引导其限制,并且对所说第2冲洗水主流与所说积水合流后的冲洗水的旋转状况进行限制的第2盆部周壁部。
这样,可使得第1、第2冲洗水主流的流动轨迹更为稳定,因此,彼此的主流如前所述为大致平行且向同一旋转方向这一积水合流关系能够切实得以维持,并且,能够更进一步提高冲洗水总量减少的可靠性。
此外,所说第1、第2盆部周壁部使与积水合流后的冲洗水旋转状况存在差异,一方的盆部周壁部使得在积水深度方向上旋转的导程较大,另一方的盆部周壁部使得所说旋转的导程较小。在这种场合,也可以是,第2盆部周壁部使得所说第2冲洗水主流的所说旋转的导程较大,所说第1盆部周壁部使得所说第1冲洗水主流的所说旋转的导程较小。
这样,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由导程较大的旋流产生的依赖于旋转的积水推压性能,而且能够以导程较小的旋流将污物集中后送向导程较大的旋流而进行污物的排放。因此,即使产生的是小流量的冲洗水主流,也能够维持推压性能。换言之,虽然是以小流量排放冲洗水以谋求冲洗水总量的减少,却能够维持旋转所产生的推压性能,以该推压性能能够可靠地发挥污物排出能力(便器冲洗能力)。
加之,便器盆部的底部呈研钵状形成,因此,朝向盆部底部的存水弯开口旋转的旋流的旋转半径逐渐变小,旋流强度逐渐增大。因此,上述旋流所产生的推压性能将进一步提高。
作为如上所述使导程存在差异的盆部周壁部,所说第1盆部周壁部也可以是,具有在与开口于所说便器盆部的底部的存水弯相向一侧以将所说积水围起来的状态形成的、对所说第1冲洗水主流进行阻挡的导向棚部,而且该导向棚部位于与所说积水的积水水面大致对齐的高度位置上,使所说第1冲洗水主流以所说旋转的导程较小的状况旋转。
此外,所说第2盆部周壁部也可以是,在对所说第2冲洗水主流进行阻挡并使之与所说积水合流的位置处,具有在所说积水的上下方向上倾斜度较所说导向棚部大的周壁面部,以使得所说第2冲洗水主流以所说旋转的导程较大的状况旋转。
这样,第1冲洗水主流受到导向棚部的阻挡并在积水水面附近被引导而大致向横向旋转,故能够更为可靠地产生旋转的导程较小的旋流。第2冲洗水主流受到倾斜度较大的周壁面部的阻挡,由于该倾斜度的存在而能够可靠地产生旋转的导程较大的旋流。其结果,不仅能够更进一步提高上述由旋流产生的推压性能,而且能够以导程较小的旋流切实将污物集中起来。
在这种场合,也可以是所说第2盆部周壁部的所说周壁面部可使得随着冲洗水流向所说积水而上升时的积水水面面积相对于原面积扩大的比率在大约40%以内。
这样,在第2盆部周壁部的周壁面部的引导下,第2冲洗水主流将更为可靠地在积水中产生导程较大的旋流,因此,能够更进一步可靠地提高上述由旋流产生的推压性能。
此外,若使得该第2盆部周壁部的周壁面部在其垂直断面的形状上,以积水水面与周壁面部的周壁面之间形成的角度约为5~25度这样陡的倾斜度倾斜,则更有利于产生导程较大的旋流。
此外,为了至少能够实现上述任务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第2大便器为一种将外部供给的冲洗水从便器盆部的上部排放,在便器盆部所蓄留的积水中产生旋流以冲洗便器的大便器,其特征是,具有将所说外供冲洗水引向所说便器盆部的上部周边的引水路,该引水路从俯视便器的角度看过去在以所说积水的中央为中心的对角位置上具有排放外供冲洗水的两个排放部,各个该排放部使所说外供冲洗水与所说积水合流,以使得在所说积水中产生同一方向的旋转。
这样做也能够使从各个排放部排放的冲洗水的水流与积水进行的合流从俯视便器的角度看过去将积水夹在中间大致平行地进行,在积水中产生同一旋转方向的旋流。因此,该大便器也能够与已述第1大便器同样可靠地在积水中产生旋流,因而具有与第1大便器同样的优点。
对于该第2大便器,也可以采用与第1大便器同样的各种形式。
此外,为了至少能够实现上述任务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第3大便器为一种使外部供给的冲洗水流入便器盆部所蓄留的积水中,将其与所说积水一起从虹吸存水弯排出的大便器,其特征是,所说虹吸存水弯具有具有开口于所说便器盆部侧面的存水弯开口的、从该存水弯开口形成朝向斜上方的管路的上升管路部,与该上升管路部的上端相连接而弯曲的、具有对所说积水水位进行限定的顶堰的顶部管路部,与该顶部管路部相连接而向下延伸的下降管路部,所说下降管路部具有,对随着所说外供冲洗水流向所说积水中并越过所说上升管路部和所说顶部管路部的所说顶堰而下落到所说下降管路部中的冲洗水进行阻挡使冲洗水反弹的管路棚部、将在该管路棚部处反弹的冲洗水引向下游侧的下游侧管路部、以及使得管路面积在该下游侧管路部的末端处变小的将冲洗水向便器外部的排水口引导的径缩部;所说下降管路部具有这样一种下降管路形状,即,在将所说上升管路部所输送来的冲洗水向所说排水口排出时,产生对越过所说顶堰而流下的冲洗水以所说管路棚部进行的阻挡、使所说流下的冲洗水的流动方向向所说径缩部一侧转变的流向改变、以及所说流下的冲洗水在所说径缩部处的蓄留,从而在所说径缩部处由冲洗水形成对上游侧管路的密封,并且,即使从所说顶部管路部到所说管路棚部为止的管路部分中仍残存有空气,蓄留于所说径缩部的冲洗水仍能够形成直到所说顶堰为止的水柱,在所说水柱形成之后处于将所说残存空气封闭在所说顶部管路部内的状态,使得对所说便器盆部的冲洗水进行抽吸的虹吸作用产生并能够使该虹吸作用继续的下降管路形状。
作为具有上述构成的本发明的第3大便器,当外供冲洗水流入积水而开始冲洗便器时,从上升管路部越过顶部管路部的顶堰向下降管路部流下的冲洗水被下降管路部的管路棚部阻挡并反弹。经这样反弹的冲洗水在冲洗水的流动方向向径缩部一侧改变后进一步向下游流下,此时,伴随着下降管路部内空气被卷入而沿管路下流,并伴随着流动方向的改变冲洗水的下流速度降低,在这种状态下到达下游侧管路部末端的径缩部。到达径缩部的冲洗水保持将空气卷进来的状态通过径缩部后从排水口流出,在该径缩部,由于管路面积变小而蓄留下来。经这样蓄留的冲洗水,其一部分通过径缩部从排水口流出。在这种场合,蓄留冲洗水时上述下流速度已经降低,因而,越过顶堰而落到下降管路部中的冲洗水的流量将大于经由径缩部向排水口流出的冲洗水的流量,因此,在冲洗开始最初,径缩部处冲洗水的蓄留与向排水口的排出能够同时进行。并且,径缩部处冲洗水的蓄留水量随着冲洗水继续向下降管路部流下而增加,因此,在下降管路部中,在径缩部利用蓄留冲洗水对上游侧管路进行密封。经这样形成密封之后,随着之后冲洗水继续流下,从径缩部到顶堰之间形成水柱,通过该水柱防止空气从排出口外部进入。
在如上所述以冲洗水形成密封和水柱之后的冲洗阶段中,下游管路部中上述已形成的水柱在向排出口落下时的水头的作用下使冲洗水得以流通,因而在存水弯内产生减压现象。而且,流过上升管路部并越过顶堰而欲流入下降管路部的冲洗水的流入在该减压现象期间仍继续,因而不会从上升管路部一侧将空气吸进来。因此,由于便器盆部的积水水面与径缩部之间存在高度差,将产生对便器盆部的冲洗水进行抽吸的所谓虹吸作用,直到因吸入空气而虹吸作用消除为止,该虹吸作用将继续下去。因此,便器盆部的污物将与积水以及外供冲洗水一起被强制吸入虹吸存水弯而排出。
在上述冲洗水水柱形成的冲洗开始最初的状况下,如前已述,产生下降管路部的管路棚部处冲洗水的反弹、空气在靠该反弹冲洗水作用下的卷入和沿管路的下流、管路棚部之后的空气的排出。在这种场合,管路棚部之后未排出的空气由于已经形成了已实现密封的水柱,因此,该水柱上升而积存在从顶部管路部到所说管路棚部为止的管路部分中。或者,上升空气积存在从顶堰突出的引导片部。
上述空气的残留在以较少的冲洗水冲洗便器的场合明显产生,而以大量冲洗水进行便器的冲洗而将存水弯管路内的空气全部排出的现有便器中不会产生。然而,作为本发明,即便如上所述在从顶部管路部到管路棚部为止的管路部分中残存有空气,通过在下降管路形状上想办法,在将该残存空气封闭的基础上,使得水柱的形成成为可能从而产生虹吸作用并使之得以继续。因此,能够以少量的冲洗水持续虹吸作用。虹吸作用一产生,封闭在顶部管路部中的残存空气将卷入被抽吸的冲洗水中,但由于直到顶堰为止已经形成了水柱,因而不容易通过水柱从排出口排出外部。因此,不容易因残存空气的排出而导致水柱破碎,有利于虹吸作用继续下去。
由于如上所述即使虹吸存水弯的一部分管路部分中在冲洗开始最初残存有空气也能够使虹吸作用产生并继续,因此具有如下优点。
对于现有的具有虹吸存水弯的大便器,如前已述,对这样一点非常重视,即,在外供冲洗水流入积水中时,在冲洗开始最初,将虹吸存水弯的管路内的空气全部排出存水弯之外。因此,必须使大流量的冲洗水从最初便向便器盆部持续流入。
而作为本发明的大便器,不需要在冲洗开始最初从虹吸存水弯将空气排出,因此,只要使外供冲洗水向积水中的流入从最初以小水量持续进行下去即足够。因此,对于为了供给冲洗水而采用冲洗水水箱的大便器,可以减小水箱的水头压力,因而可以相应地将冲洗水水箱的高度降低。其结果,能够实现便器的低矮化,而且能够提高外观设计的自由度。
而作为将自来水管等一次侧配管的冲洗水直接供给便器的大便器,即使一次侧供水压力较低,也能够使外供冲洗水向积水中的流入从最初以小流量继续下去。因此,即使是由于自来水管道的布设状况和降水状况、或者由于气候性和地域性特点等原因而导致一次侧供水压力较低的地区,本发明的大便器也能够适用,通用性得到提高。即便是法规等规定较高供水压力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安装减压阀等,也能够很容易地安装使用本发明的大便器。
再有,作为在积水中产生旋流以将冲洗水压入存水弯的大便器,对于为了产生旋流而使之与积水合流的冲洗水,只要以小流量进行排放即可够用。即,不必以依赖于大流量的大水势排放冲洗水,而以小流量的较小的水势排放冲洗水使之与积水合流即可。因此,在利用冲洗水与积水的合流产生旋流时,通过以小水势(小流量)排放冲洗水,能够防止无益于旋流的紊乱的旋转产生。其结果,排放的冲洗水的能量(水势)能够无浪费地用于旋流的产生,实现旋流的稳定形成和旋流将冲洗水压入存水弯的高效率。
加之,不必以依赖于大流量的大水势排放冲洗水,因此,能够降低伴随排放冲洗水和冲洗水与积水合流而产生的噪音,提高冲洗便器时的静音性。而且还能够防止因大水势排放冲洗水而引起意外溅起。
为了至少能够实现上述任务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第4大便器为一种使外部供给的冲洗水流入便器盆部所蓄留的积水中,将其与所说积水一起从虹吸存水弯排出的大便器,其特征是,所说虹吸存水弯具有具有开口于所说便器盆部侧面的存水弯开口的、从该存水弯开口形成朝向斜上方的管路的上升管路部,与该上升管路部的上端相连接而弯曲的、具有对所说积水水位进行限定的顶堰的顶部管路部,与该顶部管路部相连接而向下延伸的下降管路部,所说下降管路部具有,对随着所说外供冲洗水流向所说积水中并越过所说上升管路部和所说顶部管路部的所说顶堰而下落到所说下降管路部中的冲洗水进行阻挡使冲洗水反弹的管路棚部、将在该管路棚部处反弹的冲洗水引向下游侧的下游侧管路部、以及使得管路面积在该下游侧管路部的末端处变小的将冲洗水向便器外部的排水口引导的径缩部;所说下降管路部具有这样一种下降管路形状,即,在将所说上升管路部所输送来的冲洗水向所说排水口排出时,产生对越过所说顶堰而流下的冲洗水以所说管路棚部进行的阻挡、使所说流下的冲洗水的流动方向向所说径缩部一侧转变的流向改变、以及所说流下的冲洗水在所说径缩部处的蓄留,从而通过在所说径缩部处由冲洗水形成对上游侧管路的密封、存在于所说顶部管路部中的空气被从所说上升管路部中上升而来的冲洗水挤压而流入所说顶部管路部之后的管路中、以及将该流入的空气封闭在所说顶部管路部的下游使之不能返回所说顶部管路部侧,使得所说径缩部处所蓄留的冲洗水形成一直到所说顶堰为止的水柱,并使得对所说便器盆部的冲洗水进行抽吸的虹吸作用产生并能够使该虹吸作用继续的下降管路形状。
对于该本发明的第4大便器,是设想冲洗水从上升管路部越过顶部管路部的顶堰而落到下降管路部中时,顶部管路部的空气受到该冲洗水的挤压而流入顶部管路部之后的管路内,在这一点上与上述发明的第3大便器的不同。也就是说,虽然是以小流量供给冲洗水,由于上升管路面积和顶部管路面积等的原因,能够使顶部管路部的空气受到挤压而流入顶部管路部之后的管路内,因此,对上述想法通过以下方式加以实现。
受到冲洗水挤压而流入的空气,其一部分与上述第3大便器同样,被卷入到达径缩部的冲洗水中而从径缩部向排水口流出,而未排出的空气在管路中上升。当这样的空气一直上升到顶部管路部时,能够导致水柱分断,即导致虹吸作用消失。但是,在本发明中,在顶部管路部的下游对该空气进行封闭而使其不能返回顶部管路部侧。因此,该发明的第4大便器也能够获得与上述第3发明同样的效果。
对于具有上述构成的本发明的第3、第4大便器,也可以采用以下各种形式。
即,所说下降管路部具有这样一种下降管路形状,即,相对于流量被控制在约50~100升/分的所说外供冲洗水向所说积水中的流入,能够使所说虹吸作用产生并继续的下降管路形状。
这样,与现有的流量大体相近的流量自不待言,即使是小于此的流量,也能够做到以虹吸作用强制抽吸污物、积水及冲洗水。
此外,所说顶部管路部具有这样一种管路形状,即,将与所说下降管路部相连接的管路部分以越过顶堰而落入所说下降管路部的冲洗水的水流为界划分出空气残存区域的管路形状。
这样,可使空气残存区域为固定的管路部分,因此,能够以落入所说下降管路部的冲洗水的水流有效地将空气卷入而向外部排出,有利于密封与水柱的形成、依赖于此的虹吸作用的产生、以及便器盆部的积水与污物的有效抽吸排放。
此外,所说顶部管路部,以比所说上升管路部的管路断面面积大的断面面积将所说上升管路部和所说下降管路部连接起来。
这样,可以切实保证封闭残存空气的区域,因而能够更为有效地实现以落入所说下降管路部的冲洗水的水流卷入并排出空气,因此,有利于上述密封与水柱的形成、依赖于此的虹吸作用的产生、以及便器盆部的积水与污物的有效抽吸排放。虽说,以顶部管路部具有较上升管路部的管路断面面积大的断面面积为宜,但根据外供冲洗水流入积水时的流量和径缩部的面积缩小状况等因素,也可以使顶部管路部具有与上升管路部的管路断面面积大体相同或小于它的断面面积。由此,可使得下降管路部中冲洗水的蓄留高效率地进行。
此外,所说下降管路部具有这样一种下降管路形状,即,从所说管路棚部到所说径缩部之间,管路断面的面积逐渐变小到至少与所说上升管路部的管路断面面积相同程度的面积。
在面积如上所述逐渐改变的场合,可以使所说下降管路部的所说管路断面为在便器左右方向上向管路中心线侧径缩的断面形状。
这样,越过顶堰在下降管路部的管路棚部上反弹的冲洗水在早期将下降管路的一部分封闭,进而能够切实在径缩部蓄留下来,因此,能够提高上述依赖于空气的封闭与排出以及水柱的形成的虹吸作用产生并继续的可靠性。即,能够以虹吸作用可靠地对污物等进行强制抽吸,从而提高污物排放性能。
并且,若在将下降管路部的管路断面做成在便器左右方向上向管路中心线一侧径缩的断面形状的同时,采取如下形式,则具有将在下面说明的优点。
在上述断面形状之外的基础上,所说下降管路部具有可使得越过上述顶堰而落入的冲洗水向所说便器盆部一侧反弹而被引向所说径缩部的所说下降管路,所说径缩部具有对所说被引导的冲洗水在所说便器盆部侧进行阻挡的棚部,以该棚部进行阻挡后将该冲洗水引向所说排水口。
在便器周围,容易存在使用过的例如棉棒和火柴等棒状物,这些棒状物有时会误掉入便器中,混在冲洗水中流入存水弯。这种棒状物与冲洗水一起到达下降管路部,与越过顶堰而落入的冲洗水一起向便器盆部侧反弹并向径缩部流下,之后,在径缩部的棚部受到阻挡后到达排水口。
由于下降管路部的管路断面是在便器左右方向上向管路中心线一侧径缩的,因此,正在下降管路部内通过的棒状物,其通过的姿态将被该管路断面调正。即,作为棒状物,只能以棒的长度方向与管路断面的长度方向(便器前后方向)大体一致的姿态、或者、以相对于管路断面的长度方向(便器前后方向)棒的长度方向从冲洗水的流向(落下方向)与之交叉的姿态落到管路中。因此,以这样的姿态流下的棒状物,在向便器盆部侧弹跳时,呈棒的长度方向与冲洗水向着径缩部的棚部一侧流动的方向大体一顺地朝向径缩部的棚部。在该棚部处棒状物也会反弹,因此,在棚部之后,对于棒状物,冲洗水将使得棒的长度方向与流向其后的朝向排水口的冲洗水流动方向大体一致。处于这种状况的棒状物,将朝向排水口以长度方向上的端部朝前地进入该排水口中。因此,能够有效地避免棒状物在径缩部被卡住的现象发生。
此外,为了使外部供给的冲洗水流入便器盆部所蓄留的积水中,也可以如上所述地形成第1、第2冲洗水主流以在积水中产生旋流,或使之具备具有能够有效地产生该旋流的周壁形状的便器盆部。
这样,可提高依赖于上述旋流的推压效率,并且除了能够获得由此而产生的上述效果之外,还能够获得由于在残存有空气的情况下虹吸作用得以产生并继续所带来的效果。
此外,为了至少能够实现上述任务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第5大便器为一种由具有蓄留积水的便器盆部,用来对所说便器盆部进行支持的便器本体,在排出污物时产生虹吸作用的虹吸存水弯管路,该虹吸存水弯管路从开口于所说便器盆部的底部侧面的存水弯开口朝向斜上方的上升管路部;与该上升管路部的上端相连接而形成弯曲管路,具有对所说积水的水位进行限定的顶堰的顶部管路部;以及与该顶部管路部相连接而向下延伸的下降管路部形成的大便器,其特征是,所说顶部管路部的弯曲管路中与所说顶堰相向的管路壁的壁部上从上述上升管路部的连接部到与所说下降管路部进行连接的连接部为止的既定范围的所说壁部,在便器烧成前的毛坯状态下,是与除了所说壁部之外剩下的所说虹吸存水弯管路和所说便器盆部和所说便器本体的毛坯为分体的,将所说壁部的毛坯与所说剩下的所说虹吸存水弯管路的毛坯接合而将所说虹吸存水弯管路封堵后烧成的。
具有上述构成的本发明的第5大便器中,在烧成前的毛坯状态下,在上升管路部的连接部到与下降管路部相连接的连接部之间,不存在虹吸存水弯管路的顶部管路部的弯曲管路中作为与顶堰相向的管路壁的既定范围的壁部。因此,不存在与该壁部相应的部分,因而用来形成上升管路部的内壁和顶堰的模具可以安装到其它的模具上。因此,能够将与模具型面紧密接触而堆积的一侧的毛坯面作为上升管路部的内壁面和顶堰壁面,因而,可使得这些部位具有无凹凸的内壁,能够形成具有向管路内突出等部分的顶堰。并且,将壁部的毛坯与虹吸存水弯管路毛坯接合而将该管路封堵而成为连续的虹吸存水弯管路,之后进行烧成。作为用来形成上述顶堰等的模具,尽管受到需将其安装在其它模具上的限制,但由于模具形状的自由度提高,因此能够实现虹吸存水弯管路形状的多样化。
此外,为制造旨在至少实现上述任务的一部分的大便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为一种制造具有蓄留积水的便器盆部、用来对所说便器盆部进行支持的便器本体、以及在排出污物时产生虹吸作用的虹吸存水弯管路、该虹吸存水弯管路由从开口于所说便器盆部的底部侧面的存水弯开口朝向斜上方的上升管路部、与该上升管路部的上端相连接而形成弯曲管路的具有对所说积水的水位进行限定的顶堰的顶部管路部、以及与该顶部管路部相连接而向下延伸的下降管路部所形成的大便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具有下述工序将所说顶部管路部的弯曲管路中成为与所说顶堰相向的管路壁的壁部上、从上述上升管路部的连接部到与所说下降管路部进行连接的连接部为止的既定范围的所说壁部的壁部毛坯以模具成形的工序(1),将除了所说壁部之外剩下的所说虹吸存水弯管路和所说便器盆部和所说便器本体成一体的便器毛坯以模具成形的工序(2),将所说壁部的毛坯与所说便器的毛坯进行接合而将所说虹吸存水弯管路封堵起来,将所说虹吸存水弯管路在所说上升管路部和所说顶部管路部和所说下降管路部成为相连续的状态下进行烧成的工序(3);所说工序(2)具有下述工序准备具有与所说便器盆部的底部壁形状和所说便器本体的底部壁形状和除所说壁部之外剩下的所说虹吸存水弯管路中所说下降管路部的外轮廓壁形状相符的凹部形状的底模,具有与所说便器本体的侧面壁形状相符的凹部形状的侧模,具有与所说便器盆部的内周壁形状相符的凸部形状的盆部中模,具有与所说虹吸存水弯管路的所说上升管路部的管路内壁形状和所说顶部管路部的所说顶堰的形状相符的外轮廓形状、可组装在所说盆部中模中的分型模的工序,该分型模在组装在所说盆部中模中时,在所说盆部中模的所说凸部形状中与所说便器盆部的底部内壁相符的部分接合,以该接合处作为所说存水弯开口的开口部位,
将该准备的各模合模,以各模的所说凹部形状和凸部形状,形成旨在形成除所说壁部之外剩下的所说虹吸存水弯管路和所说便器盆部和所说便器本体为一体的所说便器毛坯的型腔的工序,向所说型腔内注入浆料,经过使浆料堆积在所说各模上、排浆、干燥、脱模,获得所说便器毛坯的工序。
根据具有上述构成的本发明的大便器制造方法,顶部管路部的弯曲管路中成为与顶堰相向的管路壁的壁部,在其毛坯状态下,是与其它便器部位为分体的。因此,在形成便器毛坯时,不存在与该壁部相应的部分,因而能够将用来形成上升管路部的内壁和顶堰的分型模组装到盆部中模中,并能够将在该分型模的型面上紧密接触地堆积的一侧的毛坯面作为上升管路部的内壁面和顶堰壁面。因此,如上所述,该分型模的模具形状的自由度提高,因而能够很容易地制造出虹吸存水弯管路形状多样化的大便器。在这种场合,将分型模与盆部中模的接合处作为存水弯开口的开口部位,故能够以较高的尺寸精度形成存水弯开口。
具有上述构成的本发明的大便器及其制造方法也可以采用以下各种形式。
即,作为在虹吸存水弯管路的末端处与便器外部的排水口进行连接的末端管路部,在其毛坯状态下,与大便器为分体的,将该末端管路部的毛坯接合在毛坯状态的虹吸存水弯管路的末端而进行烧成。并且,作为该末端管路部,在形成其毛坯时,为了适应排水口与便器后端之间距离各异的场合而以多种准备好的形状事先形成毛坯,从中选出与所说距离相适应的毛坯,根据上述距离对该毛坯的接合位置进行调整。这样,在具有虹吸存水弯管路的便器本体模具通用的情况下,只要准备好制造末端管路部所必需的模具即可,因此,能够降低模具制造及其管理的成本。而且,经过末端管路部的毛坯的接合和之后的烧成而获得的便器,能够以瓷器制成的便器本身去适应作为排水口规格参数之一的上述距离、即从便器壁到排水口中心之间的中心距。
在这种场合,作为末端管路部,也可以是与排水口相向,并通过挤压安放在该排水口周围的环形密封件对该排水口周围进行密封而向排水口排水的末端管路部。这样,在向排水口排水时,能够以末端管路部本身避免排水的泄漏,此时,由于不需要经过弯曲等加工的连接座等,故非常简便。
此外,作为末端管路部,也可以是与排水口相向,并通过中介于排水口与末端管路部之间的排水连接器与排水口进行连接的末端管路部。这样,在向排水口排水时,可通过排水连接器防止排水的泄漏。并且,作为该排水连接座,只要将排水口与具有相向关系的末端管路部连接起来即可,因而做成直管形状即可,因形状筒单故也很容易进行处理。
此外,也可以将末端管路部做成能够插入排水口进行配设,这样,尽管包括末端管路部在内的整个便器以瓷器制成,也能够通过将末端管路部插入排水口而进行该便器的安装。因此,连接座等的事前安装、制造连接座的工序和设备管理均可省略,有利于降低成本。此外,由于末端管路部可插入排水口进行配设,因此,具有该末端管路部的虹吸存水弯管路虽为瓷器制成却能够适应排水口的规格。
如上所述,由于末端管路部是单独形成的,故其毛坯能够使用凸模和凹模形成,其外径形状以凹模进行限定,内径形状以凸模进行限定。因此,能够将末端管路部做成内外壁形状不同的形状,例如做成外壁为圆筒形而内壁为椭圆形。
此外,本发明的第5大便器为一种具有蓄留积水的便器盆部、用来对所说便器盆部进行支持的便器本体、以及在排出污物时产生虹吸作用的虹吸存水弯管路的大便器,其特征是,具有位于所说虹吸存水弯管路的末端的、与便器外部的排水口进行连接的末端管路部,所说末端管路部用来通过该末端管路部将所说下降管路部与所说排水口进行连接,所说末端管路部,在便器烧成前的毛坯状态下,是与所说虹吸存水弯管路和所说便器盆部和所说便器本体的毛坯为分体的,将所说末端管路部的毛坯与毛坯状态的所说虹吸存水弯管路的末端接合后烧成的。
这样,即使是上升管路部的内壁和顶堰等不需要具有形状特征的大便器,也能够通过另外准备毛坯状态的末端管路部,获得以瓷器制成的便器本身适应排水口这样一种与前述同样的效果。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对实施例的大便器10从其上面剖开以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2是对图1的大便器10以将其从前后方向的中央剖开的左视图进行展示的说明图。
图3是以其右视图加以展示的说明图。
图4是将图2所示坐圈的左方中央部位出水孔43附近局部剖开以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5是对从根部第1出水孔41和根部第2出水孔42排放的冲洗水的动态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6是对冲洗水从左方中央出水孔43和第1矫正用出水孔45、坐圈前端侧出水孔44、第2矫正用出水孔48以及右中央出水孔47的排放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6(a)是假定冲洗水从各出水孔单独排放时冲洗水的动态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6(b)是随着冲洗水从各出水孔排放而产生的冲洗水的动态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7是对从所有出水孔排放冲洗水时产生的冲洗水的动态以示意方式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8是对假定产生该冲洗水动态的各主流S1、S2单独与积水RS合流时的状况以示意方式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9是对两个主流S1、S2同时与积水RS合流时积水中旋流的动态以示意方式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10是将大便器10以第2主流S2与积水进行合流处附近的、图1的10-10向剖视图加以展示的说明图。
图11是用来对虹吸存水弯20的管路构成进行说明的、以图3的11-11向剖视图进行展示的说明图。
图12是对下降管路部28以图3及图11的12-12向剖视图进行展示的说明图。
图13是对下降管路部28以图3及图11的13-13向剖视图进行展示的说明图。
图14是对下降管路部28以图3及图11的14-14向剖视图进行展示的说明图。
图15是对冲洗开始初期冲洗水的动态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16是对冲洗水被蓄留于末端管路部74的状况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17是对虹吸作用发生的状况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18是对空气残存状态下对虹吸作用的产生与继续的状况加以确认的U形管的设置状态进行展示的说明图。
图19是表示U形管的液位变化的曲线图。
图20是将在大便器10上组装冲洗水给水装置100的状况通过局部剖视加以展示的立体图。
图21是对该冲洗水给水装置100的周边通过剖视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22是针对与本实施例的大便器10进行对比的大便器,就向便器盆部的给水、向盆部的流入、冲洗水从存水弯排出的各流量进行对比而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23是对本实施例的大便器10和比较例便器所进行的评价试验的结果进行展示的说明图。
图24是对不具有虹吸存水弯的本实施例的便器加以展示的说明图。
图25是就旋流的推压效率对实施例制品和比较例制品进行比较的结果加以展示的说明图。
图26是对组装了冲洗水储水水箱的作为变型例的大便器10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27是对制造大便器10时的毛坯状态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28是对末端管路毛坯MK以模具成形的状况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28(a)是对合模前阴模200与阳模210的状况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28(b)是对该两个模具合模后的型腔MKK的状况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28(c)是以图28(b)的x-x向剖视图对型腔MKK的状况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29是对末端管路部与包括虹吸存水弯管路在内的便器毛坯一起成形时的成形状况进行对比的说明图,图29(a)是对末端管路部与虹吸存水弯管路的毛坯的附着状况加以展示的说明图。图29(b)是以图29(a)的x-x向剖视图展示末端管路部毛坯的附着状况的说明图。
图30是对顶部管路部毛坯TK以模具成形时所使用的模具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31是对该顶部管路部毛坯TK以模具成形的状况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32是对坐圈毛坯RK以模具成形的状况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33是对便器本体毛坯BK以模具成形的状况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34是该便器本体毛坯BK以模具成形时所使用的底模250的概略立体图。
图35是对图34中的沿34-34线剖开时的剖面加以展示的说明图。
图36是便器本体毛坯BK以模具成形时所使用的盆部中模260的概略立体图。
图37是便器本体毛坯BK以模具成形时所使用的分型模270的概略立体图。
图38是便器本体毛坯BK以模具成形时所使用的一侧的侧模280的概略立体图。
图39是对大便器10中设备容放部11周边的便器本体毛坯BK以模具成形时的状况以及成形时所使用的内部分型模加以展示的说明图。
图40是对其它实施例的大便器300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41是对与各种中心距相对应的状况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41(a)、图41(b)和图41(c)是对对应于中心距200、中心距305、中心距405的状况分别加以展示的说明图。
图42是对末端管路部74与排水口连接的状况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42(a)是对采用排水连接器HSC的方法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42(b)是对采用排水法兰盘HSF的方法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43是对顶部管路部26的管路面积做得与上升管路部24相同程度以使顶部管路部30的空气流入其之后的管路的大便器进行展示的说明图。
图44是对第1主流S1、第2主流S2的冲洗水从俯视时以积水中央为中心的对角位置向积水排放以产生旋流的变型例的大便器加以展示的说明图。
实施发明的最佳方式下面,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大便器的实施形式结合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是对实施例的大便器10将其上面剖开而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2是对图1的大便器10以从前后方向的中央剖开的左视图进行展示的说明图,图3是以其右视图进行展示的说明图,图4是将图2所示坐圈的中央部位附近局部剖开而进行说明的说明图。该第1实施例的大便器10如后所述,其虹吸存水弯管路的各个部位的管路形状具有特征,即便是小流量的冲洗水给水也能够使虹吸作用产生并继续。首先,就便器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
如这些附图所示,大便器10具有便器盆部12,以其上缘作为坐圈14。坐圈14以将便器盆部12围起来的状态形成,其内部具有中空的坐圈引水路16。坐圈引水路16在便器后侧与冲洗水供水路18相连接。
便器盆部12的后侧是容放后述的冲洗水给水装置的设备容放部11,冲洗水供水路18通过连接孔19从容放在该设备容放部11内的冲洗水给水装置接受冲洗水给水。向冲洗水供水路18供给的冲洗水,如图1所示,向左右方向进入坐圈引水路16内,并被引向便器盆部12的上缘周边。
便器盆部12在其盆部底部13处与虹吸存水弯20相连接。虹吸存水弯20具有面对盆部底部13开口的存水弯入口22;从该存水弯入口22形成朝向便器后侧斜上方的管路的上升管路部24;与上升管路部24的上端相连接而向下方弯曲的顶部管路部26;与顶部管路部26相连接而向下延伸的下降管路部28。顶部管路部26在与上升管路部24连接的连接部处具有向下降管路部28一侧弯曲的顶堰30,利用该顶堰30对便器盆部12所蓄留的积水RS的水位进行限定。关于该虹吸存水弯20的管路形状,将在后面叙述。
作为坐圈14,在其坐圈引水路16上,除了在图1所示的便器左侧具有根部第1出水孔41、根部第2出水孔42、左方中央出水孔43之外,在该左方中央出水孔43与坐圈前端侧出水孔44之间具有多孔的第1矫正用出水孔45,在左方中央出水孔43与根部第2出水孔42之间具有多孔的辅助出水孔46。此外,坐圈14在便器右侧具有右中央出水孔47,在该右中央出水孔47与坐圈前端侧出水孔44之间具有多孔的第2矫正用出水孔48、第3矫正用出水孔49,在右中央出水孔47与冲洗水供水路18的连接部之间具有多孔的第4矫正用出水孔50和辅助出水孔51。
根部第1出水孔41与根部第2出水孔42形成于坐圈引水路16的底部,如图所示,为长孔形状(本实施例中,按宽×长的尺寸,根部第1出水孔41为12×43mm,根部第2出水孔42为13×35mm)。辅助出水孔46和第1矫正用出水孔45、坐圈前端侧出水孔44、第2矫正用出水孔48、第3矫正用出水孔49、右中央出水孔47、第4矫正用出水孔50以及辅助出水孔51,各自以大致为圆孔的形状形成于坐圈引水路16的底部。在这种场合,上述出水孔的孔径在本实施形式中是辅助出水孔46和辅助出水孔51约为4mm,第1矫正用出水孔45约为13mm,坐圈前端侧出水孔44和第2矫正用出水孔48约为10mm,第3矫正用出水孔49与第4矫正用出水孔50约为5mm,右中央出水孔47约为16mm。
流入坐圈引水路16的冲洗水以由冲洗水给水装置提供的流量所决定的速度(流速),沿着引水路路径从坐圈引水路16中通过,在到达各出水孔处时,具有与坐圈引水路环周的出水孔位置相应的方向性。因此,上述各出水孔按照图1所示意的、冲洗水所具有的方向性,将冲洗水沿着便器盆部12的表面向盆部底部13排放。
在坐圈引水路16上,便器左右的约中央部位形成有自引水路底部隆起的左方隆起部52和右方隆起部53。该两个隆起部将坐圈引水路16分为冲洗水流动方向上游侧的引水路断面面积较大的宽大引水路16a、以及下游侧的引水路断面面积较小的狭小引水路16b。因此,从宽大引水路16a中通过的冲洗水的水量增加,而从狭小引水路16b中流过的是经左右隆起部整流的冲洗水。
从根部第1出水孔41等上述各出水孔排放冲洗水时,作为根部第1出水孔41和根部第2出水孔42,由于孔的形状为长孔形状,并且是位于宽大引水路16a中的出水孔且靠近冲洗水供水路18,因此,与其它出水孔相比,以大流量排放冲洗水。而作为第1矫正用出水孔45、右中央出水孔47、坐圈前端侧出水孔44及第2矫正用出水孔48,通过狭小引水路16b的整流,以所排放冲洗水的方向性稳定的状态排放冲洗水,此时的排放量与孔径有关。
如图4所示,左方中央出水孔43是在左方隆起部52处以约16mm的孔径形成,其开口方向与宽大引水路16a的冲洗水通水方向一致。因此,从该左方中央出水孔43排放的冲洗水从该左方中央出水孔43一直前行并被引到坐圈14下端的便器盆部12的上缘周壁55处,其排放轨迹如图2及图3的排放轨迹TS所示。在这种场合,坐圈14在狭小引水路16b的便器盆部12侧,从左方隆起部52到便器前侧之间具有下垂板部56,以下垂板部56和狭小引水路16b的底部57以及上缘周壁55将左方中央出水孔43的前方区域围起来。因此,左方中央出水孔43以很强的方向性和收敛性将冲洗水按照上述排放轨迹TS排放。
下面,对从上述根部第1出水孔41等排放冲洗水时的冲洗水的动态进行说明。图5是对从根部第1出水孔41和根部第2出水孔42排放的冲洗水的动态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6是对冲洗水从左方中央出水孔43和第1矫正用出水孔45、坐圈前端侧出水孔44、第2矫正用出水孔48以及右中央出水孔47的排放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6(a)是对假定冲洗水从各出水孔单独排放时的冲洗水的动态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6(b)是冲洗水从各出水孔排放而产生的冲洗水的动态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7是对冲洗水从所有出水孔排放时产生的冲洗水的动态以示意方式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8是对假定产生该冲洗水动态的各主流单独与积水RS合流时的状况以示意方式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9是对两个主流同时与积水RS合流时积水中旋流的动态以示意方式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如图1和图5所示,根部第1出水孔41和根部第2出水孔42,其形成位置位于便器后侧且开口于宽大引水路16a的底部。因此,这两个出水孔将冲洗水从斜上方朝向便器前方对着积水RS排放。在这种场合,由于两个出水孔各自呈长孔形状形成,因此将冲洗水以较宽的面且使其随着长孔形状而扩展地排放。并且,由于这两个出水孔相邻形成,使得排放后的冲洗水水流合流,因此,通过这种合流,可形成具有准确的方向性和很强的水势的主流(第1主流S1),该第1主流S1与积水RS合流。该第1主流S1,从上述出水孔位置顺着冲洗水排放方向相对于积水RS,从如图所示俯视时的便器左侧纵深处向斜右前方与之合流。此外,该第1主流S1是由从两个出水孔排放的冲洗水水流合流而形成的,因此,沿着稳定的轨迹与积水RS进行合流。从上述两个出水孔排放而与第1主流S1的形成无关的冲洗水作为第1主流S1两侧的水流与积水RS合流,对第1主流S1所不能及的便器盆部12的表面进行冲刷。从辅助出水孔46排放的冲洗水也与此相同。
左方中央出水孔43将引入坐圈引水路16内的冲洗水从与根部第1出水孔41和根部第2出水孔42相同的一侧(具体地说是便器左侧)排放。这样排放的冲洗水如图6(a)所示,按照沿着上缘周壁55(参照图4)周向回转的、已述排放轨迹TS流动。然而,在该左方中央出水孔43排放冲洗水的同时,第1矫正用出水孔45或坐圈前端侧出水孔44、第2矫正用出水孔48以及右中央出水孔47也在排放冲洗水。从这些出水孔排放的冲洗水各自与从左方中央出水孔43排放的冲洗水的排放轨迹TS交叉。因此,相对于排放轨迹TS的冲洗水水流,在便器前侧,从第1矫正用出水孔45排放的冲洗水、从坐圈前端侧出水孔44排放的冲洗水、从第2矫正用出水孔48排放的冲洗水、以及从第3矫正用出水孔49排放的冲洗水依次与之合流。此外,在左方中央出水孔43相反一侧的便器右侧,排放轨迹TS的冲洗水的水流中,从右中央出水孔47排放的冲洗水和从第4矫正用出水孔50排放的冲洗水与之合流。
冲洗水的上述合流,在对排放轨迹TS的冲洗水水流通过合流进行矫正的同时,使得排放轨迹TS的冲洗水水流通过合流成为具有准确的方向性和强大水势的主流(第2主流S2),该第2主流S2与积水RS进行合流。该第2主流S2是相对于按照沿上缘周壁55环周的排放轨迹TS流动的冲洗水水流,在便器前侧、便器右侧进行合流和矫正而形成的,因此,相对于积水RS,从图6(b)所示俯视时的便器右前方朝向斜左后方与之合流。作为该第2主流S2,是从第1矫正用出水孔45等多个出水孔排放的冲洗水经过合流和矫正而形成的,因此,沿着稳定的轨迹与积水RS进行合流;在与积水合流时,如图6(b)和图7所示,从俯视便器的角度看过去,是中间夹着积水RS而与第1主流S1保持大致平行的关系,随着两个主流的合流,在积水RS中产生同一旋转方向的旋流。作为辅助出水孔51和该出水孔侧的第4矫正用出水孔50,对第2主流S2所不能及的便器盆部12的表面(便器后侧表面)进行冲刷。
如上所述,第1主流S1和第2主流S2二者具有相对于积水RS从俯视便器的角度看过去时大致平行且使积水RS中产生同一旋转方向的旋流的关系,因此,在本实施例的大便器10中,各个主流在使积水RS产生旋流时,彼此的主流不会相互扰乱旋流的旋转方向。因此,能够在不会扰乱旋流的情况下促使其旋转,故排放的冲洗水的能量(水势)能够无浪费地用于旋流的产生,由此,可提高旋流推压积水的效率。关于这种效果将在后面叙述。
下面,就旨在实现上述主流的合流的、管路部内壁的构成进行说明。图10是对大便器10以第2主流S2与积水进行合流的位置附近的、图1的10-10向剖视图加以展示的说明图。如该图10和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大便器10中,便器盆部12的便器前侧内壁由坐圈14下方的上缘周壁55、与之相连续的倾斜的缓慢倾斜部60、倾斜较大的倾斜部61、以及减缓倾斜的下端棚部62等构成,并且该下端棚部62位于积水RS中的水面附近。该下端棚部62对第1主流S1进行阻挡并引导其旋转,同时,使得随着该第1主流S1与积水RS合流而产生的冲洗水的旋转处于这样一种状况,即,如图8所示,在积水RS的深度方向上其旋转的导程S1L较小。
此外,便器盆部12的便器后侧内壁是从坐圈14下方以大致不变的较大倾斜度倾斜的后方倾斜部63。该后方倾斜部63一直延续到积水RS水面下方的盆部底部13的存水弯入口22处。此外,便器盆部12的侧面的内壁如图10所示,是自坐圈14的下方的上缘周壁55延续的缓慢倾斜的倾斜部64R、64L、以及倾斜度较大的倾斜部65R、65L。作为倾斜部64R、64L,与便器前侧的倾斜部60相连接而在进行已述第2主流S2的流向矫正时成为冲洗水承受面,并与便器后侧的后方倾斜部63相连接。尽管该倾斜部64L将第1主流S1向积水RS附近进行引导,但第1主流S1是从斜后方向前方流动的,因此,第1主流S1与积水的合流以及促使其此后旋转的引导,是如前已述由下端棚部62进行的。
倾斜部65R、65L在便器前侧与倾斜部61,在便器后侧与后方倾斜部63相连接。倾斜部65R和与之相连续的后方倾斜部63对如上所述得到矫正的第2主流S2进行阻挡而向积水RS进行引导,并且,对随着合流后的第2主流S2与积水RS合流而产生的冲洗水的旋转状况加以限制。在这种场合,倾斜部65R和后方倾斜部63均倾斜得较大,其倾斜的程度为,在对随着冲洗水流入积水RS而引起的图10中积水水位的上升量ΔH和积水水面面积的扩大量ΔS二者进行比较时,相对于积水水位上升量ΔH,水面扩大量ΔS约为1/5~2/5的程度,水位上升时积水水面面积相对于原来面积扩大了大约不到40%。即,作为第2主流S2,即使在以这样大的倾斜度与积水RS合流之后,仍能够在这些倾斜部的引导下旋转。因此,随着该第2主流S2与积水RS合流而产生的冲洗水旋转的状况将如图8所示,在积水RS的深度方向上的旋转的导程S2L较大。因倾斜部65R和后方倾斜部63以及倾斜部65L为弯曲面,因此,对其倾斜程度是以前述积水水位上升量ΔH与积水水面面积扩大量ΔS之比进行说明的,但也可以是,从它们的垂直断面的形状上看,积水水面与周壁面部的断面周壁面之间的角度为约5~25度那样陡直的角度。这样,经上述各倾斜部引导的第2主流S2可产生较大导程S2L的旋流。
但是,上述各主流合流后所产生的旋流并非单独产生,而是同时在积水中产生的。因此,可根据如下动态作出推断。
由如上所述旋转的导程较大的第2主流S2在积水RS中产生的旋流是利用旋转将积水RS向盆部底部13一侧、即存水弯入口22进行推压的。而且,如图9所示,这种推压对于由第1主流S1产生的旋转的导程较小的旋流也起作用,因此,还将随着第1主流S1的旋流而旋转的污物及旋转冲洗水本身向存水弯入口22进行推压。因此,可使推压积水RS和污物等的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即使在这种推压作用起作用的情况下,也不会使旋流的旋转方向紊乱。
加之,便器盆部12的盆部底部13呈研钵状形成,因此,朝向存水弯入口22的上述两个旋流的旋转半径将逐渐变小,旋流的势头增强。因此,上述旋流的推压性能进一步提高。对于由此而获得的效果,将在后面叙述。
当以第1主流S1和第2主流S2在积水中产生上述旋转时,便器盆部12内的冲洗水和污物从存水弯入口22进入(被压入)虹吸存水弯20内,并如下所述地从虹吸存水弯20排放出去。在这里,在对污物排放的状况进行说明之前,先对虹吸存水弯20的详细构成进行说明。图11是用来对虹吸存水弯20的管路构成进行说明的、以图3的11-11向剖视图进行展示的说明图,图12是对下降管路部28以图3及图11的12-12向剖视图进行展示的说明图,图13是对下降管路部28以图3及图11的13-13向剖视图进行展示的说明图,图14是对下降管路部28以图3及图11的14-14向剖视图进行展示的说明图。
顶部管路部26与上升管路部24相连续而向便器后方延伸,使冲洗水从顶堰30向下降管路部28落下。本实施例中,该顶部管路部26,其管路断面面积自上升管路部24处开始变大,使得能够如后所述,将空气封闭在顶部管路部26的内壁最上部70处。
作为顶部管路部26,除了顶堰30之外,还具有从该顶堰30朝斜下方向下降管路部28突出的舌部71。顶堰30成为从上升管路部24到下降管路部28之间的管路的折返点而如前所述地对积水水位进行限定,而该舌部71,依靠其向斜下方朝管路内侧突出这样一种形状特征,在冲洗水越过顶堰30向下降管路部28落下时起导向作用。因此,到达顶堰30的冲洗水得到舌部71的导向而向下降管路部28落下,因而能够可靠到达下降管路部28所具有的、后述的上部管路棚部75和下部管路棚部77等处,在这些棚部处受到阻挡而反弹之后向下游落下。如图所示,舌部71向斜下方弯曲而突出,因此,在其下面的区域,在冲洗水排放时空气将滞留于此。
作为下降管路部28,从顶部管路部26起,具有弯曲管路部72、中间管路部73、以及末端管路部74。下降管路部28如图11至图14所示,具有这样的弯曲管路部72和中间管路部73,即,朝向末端管路部74它们的管路断面面积逐渐变小。也就是说,弯曲管路部72和中间管路部73沿着从这些管路部中通过的冲洗水的通过方向其断面面积逐渐变小,所说逐渐变小的状况如图12、图13所示,在便器左右方向上向管路中心线一侧发生径缩。
弯曲管路部72在与中间管路部73的连接部处具有上部管路棚部75。上部管路棚部75对经舌部71导向而从顶堰30落下的冲洗水进行阻挡并使冲洗水反弹,并使冲洗水落入下游的中间管路部73中。
中间管路部73在与末端管路部74的连接部处具有下部管路棚部77。该下部管路棚部77对从舌部71落下的冲洗水、以及从上部管路棚部75经中间管路部73的外周壁部76落下的冲洗水进行阻挡使得这些冲洗水反弹,并使冲洗水落入下游的末端管路部74中。
末端管路部74如图14所示,外壁形状呈圆筒形,其内部是断面为椭圆形的管路部79。并且,该末端管路部74经由未图示的排水连接器与未图示的排水口进行所谓的镶套,从而将该排水口与下降管路部28连接起来。末端管路部74在管路部79的下端具有留出最下端棚部80而形成开口的通孔78,该通孔78起到使开口断面面积变小的作用。最下端棚部80对上述在上部管路棚部75和下部管路棚部77处向便器盆部12侧反弹的冲洗水进行阻挡而使冲洗水反弹,将冲洗水从通孔78引向排水口。
如上所述,下降管路部28具有上部管路棚部75和下部管路棚部77,因此,越过顶堰30向下降管路部28落下的冲洗水的流量较小时,冲洗水在下部管路棚部77处受到阻挡并反弹,若落下的流量较大,则通过上部管路棚部75和下部管路棚部77二者阻挡冲洗水使之反弹。因此,无论落入的冲洗水的流量是多还是少,均以末端管路部74的最下端棚部80阻挡冲洗水使之反弹,之后将冲洗水向排水口排放。在这种场合,中间管路部73的外周壁部76和顶堰30的舌部71二者的位置关系是,即便冲洗水给水装置的给水流量(排放量)为本实施例所设定的最低流量(约40升/分),从顶堰30落下的冲洗水能够可靠地在下部管路棚部77处反弹。此外,中间管路部73的管路断面面积和末端管路部74处78的开口面积等的大小,可使得即便冲洗水给水装置的给水流量为上述最低流量,也能够如后所述地实现冲洗水的蓄留。
对于以具有如上构成的下降管路部28进行污物排放的状况,以下降管路部28中冲洗水的动态进行说明。图15是对冲洗开始初期冲洗水的动态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16是对冲洗水被蓄留于末端管路部74的状况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17是对虹吸作用发生的状况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当操作未图示的冲洗按钮或冲洗操作杆而开始冲洗便器时,冲洗水从冲洗水给水装置流入坐圈引水路16,如前所述,冲洗水以第1主流S1、第2主流S2的形式流入积水RS中。于是,如图15所示,进入上升管路部24内的冲洗水被压入流入积水RS的冲洗水中,因此,上升管路部24处的水位将上升。这种冲洗水的压入是基于前述第1主流S1和第2主流S2大致平行且向同一旋转方向与积水RS合流所产生的旋流而产生的。
被如上所述压入的冲洗水从上升管路部24越过顶部管路部26的顶堰30而向下降管路部28落下。如图16所示,该冲洗水受到下降管路部28的上部管路棚部75和下部管路棚部77等的阻挡而反弹。经这样反弹的冲洗水将冲洗水水流的朝向改向末端管路部74侧并进一步向下游落下,此时,在伴随着下降管路内空气的卷入而沿管路流下、随着流动方向的改变下流速度降低的情况下,到达下游的末端管路部74。通过冲洗水的这种动态,在上部管路棚部75下游,冲洗水对其下游管路的封闭将如下开始。
由于末端管路部74具有最下端棚部80,因此,冲洗水在该最下端棚部80处再次反弹后从通孔78排出。在这种场合,如图14所示,通孔78其开口面积较小,因此,作为末端管路部74,尽管将一部分冲洗水从通孔78排出,但也将冲洗水蓄留在管路部79中。
作为本实施例,即使在以上述最低流量供给冲洗水的状况下,仍能够在蓄留冲洗水时通过上述在棚部处的反弹使下流速度降低,因此,越过顶堰30而落入下降管路部28中的冲洗水的流量将多于经过末端管路部74向排水口流出的冲洗水的流量。因此,在冲洗开始最初,能够在末端管路部74处同时实现冲洗水的蓄留和向排水口的排放。并且,末端管路部74处冲洗水的蓄留水量随着冲洗水继续落入下降管路部28而增加。向28中落下的冲洗水水流如图16所示,在从顶堰30的舌部71的前端到上部管路棚部75或下部管路棚部77之间形成水帘。
在如上所述冲洗开始最初末端管路部74处已形成冲洗水的蓄留和排放的状况下,在上部管路棚部75的作用下残存于下游的空气被卷入在上述棚部反弹的冲洗水中而从末端管路部74排出。并且,由于上述末端管路部74处冲洗水的蓄留继续进行,因此,如图17所示,中间管路部73和末端管路部74将充满冲洗水而被密封。于是,随着此后冲洗水继续落下,形成从末端管路部74到达顶堰30的水柱,并以该冲洗水水柱防止通孔78外部的空气进入。该水柱形成之后,冲洗水仍继续从顶堰30向下降管路部28落下,使得末端管路部74处冲洗水的蓄留水量增加,因此,下降管路部28中已形成的上述水柱向通孔78落下时,其水头可促使冲洗水流通,因而在存水弯内产生减压现象。而且,经由上升管路部24并越过顶堰30向下降管路部28流入的冲洗水的流入在该减压现象产生期间仍继续进行,因此,仍不会自上升管路部24一侧将空气吸入。因此,利用便器盆部12的积水水面和末端管路部74的高度之差,产生了对便器盆部12的冲洗水进行抽吸的所谓虹吸作用,一直到因吸入空气而使虹吸作用消失之前,该虹吸作用将继续下去。因此,便器盆部12的污物将与积水及外供冲洗水一起被强制性地吸入虹吸存水弯20而排放出去。
但是,最初便残存于顶部管路部26的内壁最上部70的空气仍被封闭在该内壁最上部70中,作为经过冲洗水作用下的上述卷入后尚未从下降管路部28排出的空气,由于在下降管路部28中已经形成水柱,因此,随着该水柱上升并被封闭在内壁最上部70内。此外,在舌部71的下面有时也会积存空气。但是,由于在末端管路部74处已有冲洗水蓄留和排放而处于密封状态,因此,空气不会从通孔78侵入。而且由于在便器盆部12一侧也没有空气吸入,因此,形成的上述水柱不会被封闭空气和进入的空气切断,因而如上所述产生的虹吸作用可继续下去。因此,在虹吸作用的作用下,便器盆部12的污物与积水RS一起被强制性地吸入虹吸存水弯20而排放出去。也就是说,该大便器10具有这样的特征,即,即便是在与以大流量供给的冲洗水一下子将空气排出而使管路充满水的现有便器不同的状况下,即,顶部管路部26的内壁最上部70内残存有空气或舌部71下面滞留有空气的状况下,也能够以小流量供给的冲洗水使虹吸作用产生并继续下去。并且,为使这种虹吸作用产生并继续下去,虹吸存水弯20的上升管路部24、顶部管路部26、下降管路部28、以及末端管路部74中,采用了已述的特异的形状。
可以预料,当如上所述虹吸作用产生并继续时,被封闭在顶部管路部26的内壁最上部70内的残存空气将被卷入被抽吸的冲洗水中而与该冲洗水一起持续排放出去。
但是,本实施例中,如图11至图14所示,下降管路部28其管路面积越往下越小。因此,能够促使越过顶堰30落入下降管路部28中的冲洗水在末端管路部74处蓄留,因而能够切实实现冲洗水的蓄留。因此,上述通过空气的排放和封闭而产生并继续的虹吸作用的可靠性得到提高。即,以虹吸作用对污物进行的强制抽吸更为可靠,从而提高污物排放性能。
本实施例中,是以旋转的导程不同的第1主流S1和第2主流S2产生旋转的,因此,由后述的效果对比也可知,旋转的推压效率提高。因此,对于在如上所述残存有空气的状况下虹吸作用产生并继续的状况,可通过将U形管连接在虹吸存水弯20的适当部位,例如连接在内壁最上部70附近,对于从便器冲洗开始起的U时间形管的液位变化进行观察而加以确认。图18是对空气残存状况下虹吸作用产生并继续的状况进行确认的U形管的设置状态进行展示的说明图,图19是反映U形管的液位变化的曲线图。
如图所示,U形管90的液位在虹吸作用产生最初向正压变化,之后成为负压。对此,可以这样考虑。也就是说,可以这样进行说明,即,本实施例中,以冲洗初期的小量的冲洗水将一部分下降管路部封闭,因此,当冲洗开始最初通过旋转的推压作用而将冲洗水压入虹吸存水弯时,残存空气受到压缩而使得管路内的压力升高。之所以如上所述产生正压后观察到负压,说明随着虹吸作用的产生形成了对管路内冲洗水的强制抽吸。因此,可以认为,只要是能够产生上述U形管液位变化的便器,便能够做到在残存空气的状况下以强大的推压力压入冲洗水、以及在之后产生虹吸作用并使之继续。
在将便器冲洗用冲洗水流量设计为节水便器的具有实效性的较高总流量(约6升)的场合,作为充其量只是单纯使积水旋转的现有便器,未发现上述正压负压变化,只是从冲洗开始最初起一直有负压现象存在而已。
下面,对实施例的污物排放效果进行说明。首先,就冲洗水给水装置进行说明。作为本发明,冲洗水给水方式并不受构造上的限制,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使用喷射泵的给水装置进行说明,但显然,对于利用冲洗水水箱中所蓄留的冲洗水的水头压力给水者也适用。图20是将在大便器10上组装冲洗水给水装置100的状况通过局部剖视加以展示的立体图,图21是对该冲洗水给水装置100的周边通过剖视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冲洗水给水装置100容放安装在便器后方的设备容放部11中,向坐圈14的坐圈引水路16供给冲洗水。如图21所详细展示的,该冲洗水给水装置100具有储存冲洗水的冲洗水水箱108。此外,冲洗水给水装置100具有经止水阀109与自来水配管相连接的配管110,将该配管分支为两岔的分支管110a、110b穿过水箱侧壁伸入冲洗水水箱108内。冲洗水水箱108其上端敞开,便于对水箱内的后述的球阀115和喷射泵113等进行组装和维修。
分支管110a在其水箱内的管路上具有冲洗阀111,作为通向喷射泵113的冲洗水(工作用水)的通水管路。冲洗阀111具有冲洗便器时进行操作的手柄111a,通过对该手柄的操作将管路打开,使得冲洗水通向其下游。
在冲洗阀111的下游,作为之后的冲洗水管路,配设有将喷射泵113夹在中间而配设的配管112和配管114。配管112一直下延到冲洗水水箱108底部附近,以下延端构成沿着水箱底部向侧方弯曲的路径,以路径末端与喷射泵113相连接。位于喷射泵113下游的配管114,将喷射泵喷出的冲洗水通过冲洗水供水路18引向坐圈引水路16。
该配管114以图20所示的路径进行配设,具有从喷射泵113向上方延伸至水箱上端附近的上升管路部114a;向侧方弯曲而从水箱侧壁向冲洗水水箱108外延伸的水平管路部114b;沿着水箱外壁弯曲而向下延伸的下降管路部114c;以及在其下游端与冲洗水供水路18相连通的连通管路部114d。在这种场合,水平管路部114b配设在高于便器冲洗前冲洗水水箱108充满冲洗水W2时的满水水位WS的位置上,在管路中间具有真空开闭器114e。因此,即使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冲洗水从大便器10侧倒流,管路通过真空开闭器114e与大气连通,故能够很容易且可靠地防止冲洗水向冲洗水水箱108倒流。此外,配管114的管路末端的连通管路部114d,在高于满水水位WS的位置上与冲洗水供水路18的连接孔19呈气密性连接。
分支管110b在水箱内连接在球阀115上,随着球阀115的开闭,向冲洗水水箱108进行冲洗水的补充给水。球阀115与浮球支持杆116的一端相连接,支持杆的另一端与浮球117连接。浮球117配设在安装于冲洗水水箱108上部的小水箱118内。小水箱118的上端是敞开的。在小水箱118的底壁上形成有通孔118a。因此,浮球117随着小水箱118内冲洗水水量(水位)的变化而上下浮动,球阀115与浮球的上下浮动相连动而进行开闭,因此,通过其开闭,使得冲洗水水箱108维持既定的满水水位WS。
喷射泵113将配管112所供给的冲洗水(自来水)面对相向配设的配管114喷出。这样喷出的冲洗水进入配管114下端的喉管中,此时,冲洗水水箱108内的水箱冲洗水被卷进该喉管内而流入。于是,从配管114中,有流速被提高了的喷流水经由冲洗水供水路18向坐圈引水路16给水。之后,冲洗水如前已述地从坐圈引水路16的上述各出水孔排放。
进行上述冲洗水给水时的自来水压力(一次侧压力)根据便器冲洗用冲洗水总量(约4.5~6升)、以及供给喷射泵的冲洗水流量(约18~25升/分)决定,有约0.098MPa(约1kgf/cm2)这样低程度的一次侧给水压力即可。
停止给水这样进行。在便器盆部12内的积水RS被抽走、便器盆部12变空而虹吸作用停止时,冲洗水水箱108内的冲洗水W2的水位将在喷射泵113水平以下,由于空气的吸入使得喷射泵113的流量放大作用停止。之后,自喷嘴131排放的自来水经由配管114到达坐圈14,向便器盆部12给水。其结果,自来水流入变空的便器盆部12中,积水RS一直积累到由顶堰30限定的水位。
冲洗阀111在流过既定量的自来水后自动关闭。于是,停止向喷射泵113供给自来水,喷射泵113停止工作。该冲洗阀111的停止时序、即停止自来水给水的时序根据便器盆部12中积水RS如上所述达到上述水位的时间进行调整。在进行这种时序的调整时,要考虑诸如积水水量和喷射泵113的流量放大程度、便器冲洗用总冲洗水量等,按照能够根据这些因素所决定的时序而停止的要求,设计和制造冲洗阀111。
随着喷射泵113的工作,冲洗水W2从冲洗水水箱108中排出,因此,冲洗水水箱108内冲洗水W2的水位降低。随着冲洗水水箱108内冲洗水W2水位的降低,小水箱118内的冲洗水W2的水位也降低。在这种场合,小水箱118内的冲洗水W2通过形成于底壁上的小孔径的通孔118a慢慢地流入冲洗水水箱108内,因此,小水箱118内冲洗水W2水位降低的速度低于冲洗水水箱108内冲洗水W2水位降低的速度。因此,浮球117以较小的下降速度下降,因此,球阀15要迟于向喷射泵113供给冲洗水将阀打开。浮球117的下降速度由冲洗水通过通孔118a的速度、即通孔孔径的大小决定,因此,通过调整通孔孔径,可以调整球阀115的开阀时序。在本实施例中是如下进行的。即,将通孔118a调整为,在冲洗阀111关闭而喷射泵113停止工作并且大便器10的冲洗结束时,使得浮球117下降到既定水平。因此,在大约与便器冲洗结束的同一时间,球阀115打开而开始冲洗水向冲洗水水箱108的给水和补充,之后,使得冲洗水水箱108处于储存有满水水位WS的冲洗水W2的状态。
下面,对于组装有上述冲洗水给水装置100的大便器10的效果进行说明。进行对比的大便器是现有的水箱式虹吸疏水便器,具有管路面积大体相同的虹吸存水弯,通过向便器盆部排放冲洗水使得积水旋转。作为对比试验,进行了能够反映污物排出能力的一般性微粒残留数试验和PP(聚丙烯)珠残留数试验。在这种场合,微粒残留数试验这样进行,即,使约2500个颗粒直径为4.5mm的微粒飘浮在积水上,在该状态下冲洗便器。在该试验中,只要微粒残留数在125个以下,便认为具有污物排出能力。PP珠残留数试验这样进行,即,使100个颗粒直径约为19mm的PP珠飘浮在积水上,在该状态下冲洗便器。该试验中,只要PP珠残留数在25个以下,便认为具有污物排出能力。对本实施例的大便器10和上述比较例便器,改变冲洗水总量(目标值)进行了上述试验。图22是针对与本实施例的大便器10进行对比的大便器,就向便器盆部的给水、向盆部的流入、冲洗水从存水弯排出的各流量进行对比而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23是对本实施例的大便器10和比较例便器所进行的评价试验的结果进行展示的说明图。
由该图22、图23可知,作为本实施例的大便器10,尽管向便器盆部的给水水量、向盆部流入的流量以及冲洗水从存水弯排出的流量比对比大便器要小,但评价试验的结果却特别好。也就是说,根据大便器10,能够以节水实效效果好的现行冲洗水总量(约6升)大幅度提高冲洗能力。可以说,这是由于,在本实施例中,切实产生了上述虹吸作用,不仅有强大的抽吸污物和积水的抽吸力起作用,而且第1主流S1和第2主流S2大致平行地且向同一旋转方向进行合流所产生的旋流的推压力高效率地起作用的缘故。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便器,能够发挥很强的污物排出能力。作为比较例的便器,虽然也观察到了虹吸作用的产生,但从微粒残留数试验的结果所存在的差异来说,虹吸作用的抽吸力和旋流的推压效率比不上本实施例便器。至于PP珠残留数试验,由于已确认能够如上所述地获得高的污物排出能力,因而未予实施。
其次,以少于现行冲洗水总量的水量(5升),进行了微粒残留数试验和PP珠残留数试验,其结果,根据本实施例的大便器10,均能够发挥比比较例的便器更高的冲洗能力。就此结果而言,同样可以说,这是由于,作为本实施例,切实有上述虹吸作用产生,因此不仅有强大的抽吸污物和积水的抽吸力起作用,而且第1主流S1和第2主流S2大致平行地且向同一旋转方向进行合流所产生的旋流的推压力高效率地起作用的缘故。特别是,虽然是上述5升(实际上约为4升)这样少的冲洗水给水,却仍能够使积水中残留的PP珠数减少。可以说,这是由于,第1主流S1和第2主流S2大致平行地且向同一旋转方向进行合流所产生的旋流的推压力高效率地起作用的结果。
其次,就旋流的推压效率进行了比较。即,为了不使冲洗水向诸如便器盆部和积水的供水特性发生变化,将实施例制品便器和比较例制品便器做成无虹吸存水弯的形式,并就旋流的推压效率进行比较。附带说明,替代虹吸存水弯而将具有壁排水结构的P配管连接在上升管路部24的上端。图24是对不具有虹吸存水弯的本实施例的便器加以展示的说明图,图25是就旋流的推压效率对实施例制品和比较例制品进行比较的结果加以展示的说明图。作为比较试验,进行的是PP珠残留数试验。
如图24所示,旨在对旋流推压效率进行确认的大便器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大便器10中除去了顶堰30之后的管路,替代虹吸存水弯20而呈水密性安装了壁排水用的排水连接座170。这样,虹吸作用将不会产生,因而对于图示的大便器10,能够确定取决于旋流推压效率的污物输送能力。
如图25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大便器10,能够发挥比比较例制品便器更高的冲洗能力(PP珠推压效率)。就此结果而言,同样可以说,这是由于在本实施例中,第1主流S1和第2主流S2大致平行地且向同一旋转方向进行合流所产生的旋流的推压力高效率地起作用的结果。
这意味着,由于如上所述地产生旋流的大便器10中能够获得旋流产生的高的推压效率,因此,通过使用图24所示的排水连接座的、壁排水规格的大便器那样不采用虹吸作用的结构的便器中利用本实施例的旋流能够获得高的冲洗能力。另外,并不限于图24所示的壁排水规格,在使用弯曲的排水连接座连接到地面排水配管上的情况下,通过采用本实施例的旋流也能够获得高的冲洗能力。
本实施例中,能够以小流量供给冲洗水发挥上述高的冲洗能力。对便器的冲洗水供给水量进行确认的结果,作为本实施例的大便器10,冲洗水的供给水量为约70升/分,而比较例制品便器约为150升/分。以这样小的流量,无法在冲洗开始最初将虹吸存水弯的残存空气赶出存水弯管路,因此,现有便器不采用小流量。但是,作为本发明,基于所有残存的空气在冲洗开始最初不予排出这样一种新的想法,使得以小流量给水获得高能力成为现实。
作为现有的便器(比较例产品),为了将冲洗开始最初残存的空气全部排出,向积水以大水势、即以大流量供给冲洗水。因此,伴随冲洗水给水而产生的噪音和伴随残存空气的排出而产生的噪音较大。但是,作为本实施例,只要以小流量供给冲洗水即可,因此,上述噪音相应地要小,能够提高静音性。根据噪音计进行检测的结果,本实施例的大便器10中噪音的大小能够降低约5~10%。在冲洗水总量约为4升的场合,与比较例制品为66分贝相比,本实施例能够达到约59分贝。冲洗水总量约为5升的场合,根据本实施例,能够从约67分贝降低到约63分贝。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形式,也可以替代前述的冲洗水给水装置100而靠水头压力供给冲洗水。图26是对作为组装了冲洗水储水水箱的变型例的大便器10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如图所示,该大便器10中,在设备容放部11中容放有冲洗水储水水箱装置150,从水箱下面通过给水管151向冲洗水供水路18提供水箱内的冲洗水。供给冲洗水供水路18的冲洗水,如前已述,流入坐圈引水路16内,从根部第1出水孔41等各出水孔向便器盆部12排放。之后,利用第1主流S1、第2主流S2大致平行地且向同一旋转方向进行合流所产生的旋流实现对冲洗水的推压,并且,通过虹吸存水弯20产生虹吸作用。因此,即便是采用储水水箱装置150的大便器10,也能够获得上述减少冲洗水总量的效果。
作为该大便器10,流入积水RS中的冲洗水流量根据储水水箱装置150所储存的水箱冲洗水的满水水位而获得的水头压力h决定。即便是这种大便器10,在冲洗开始最初不必将存水弯内的所有空气排出,因而以小流量供给冲洗水即可。因此,储水水箱装置150只要能够保证如前已述的、只要求实现以约70升/分的小流量给水这一要求的水头压力h便可够用。因此,储水水箱装置150的高度与现有的冲洗水水箱式节水便器(节水目标6升)相比,只要约为其1/2~2/3即可,因而,虽然是冲洗水水箱式的,也能够实现低矮化并提高外形设计、外观设计的自由度。
下面,针对即便如上所述在顶部管路部26的内壁最上部70残存有空气和在舌部71下面有空气滞留的状况下,仍能够以小流量供给的冲洗水使虹吸作用产生并继续的大便器10的制造工序进行说明。图27是对制造大便器10时的毛坯状态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如图所示,大便器10在烧成前的毛坯状态是,包含有便器盆部12和盆部底部13等和对它们进行支持的便器本体BH以及设备容放部11在内的便器本体毛坯BK;顶部管路部26的上半部分的顶部管路部毛坯TK;包含有坐圈14和与之相连续的设备容放部11的前壁在内的坐圈毛坯RK;以及将成为末端管路部74的末端管路毛坯MK。在这种场合,顶部管路部毛坯TK,是图2、图3等所示顶部管路部26的弯曲管路中成为与顶堰30相向的管路壁的壁部的毛坯,而且该壁部是从上升管路部24的连接部、即从与将上升管路部24和便器盆部12分隔开的后方倾斜部63进行接合的接合处到与下降管路部28的连接部为止的既定范围的壁部。并且,大便器10是将上述各毛坯分别预先以模具成形,并将各毛坯如后所述接合后进行烧成而制造出来的。
图28是对末端管路毛坯MK以模具成形的状况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29是对末端管路部与包含有虹吸存水弯管路在内的便器毛坯一起成形时的成形状况进行对比的说明图。
如图28所示,使用了阴模200和阳模210。这两个模具是由多孔性材质形成的吸引式模具,在各自的型面上堆积浆料。阴模200在其中央部位具有筒状的有底凹部201,在上表面边缘部具有合模用的异形凹陷202。阳模210具有从上面约呈长圆形形状突出的凸部211、以及在该凸部的一端以圆形形状突出的前端凸部212,在上表面边缘部,具有可与阴模200的异形凹陷202嵌合的异形凸部213。
将这两个模具以前端形凸部212嵌入有底凹部201的方式合模后,如图28(b)和其x-x向剖视图的图28(c)所示,在有底凹部201和凸部211的型面之间形成型腔MKK。
其次,通过未图示的注入口向型腔MKK中注入浆料,经过各模的吸引,使浆料堆积在各模的型面上并使浆料附着。此时,作为型腔MKK,与各模的型面接触的部分被约10mm厚的附着浆料所埋没,而其余部分残留有具有流动性的浆料。在将该流动性的浆料从未图示的排浆孔排出外部之后,进行干燥以将型腔内附着的浆料中的水分除去。这样,所谓的固结即完成,可将上述两个模具分模。于是,相当于烧成前的末端管路部74的、圆筒杯状的末端管路毛坯MK便完成。在这种场合,在上述型腔中,由于前端凸部212的前端端面与有底凹部201的底面接合在一起,因此,末端管路毛坯MK在其底面具有仿照前端凸部212的外径形状形成的圆形的通孔74mk。在该末端管路毛坯MK中,其外壁形状成为仿照有底凹部201的内壁形状形成的圆筒形状,内壁形状成为仿照凸部211的外壁形状形成的大致的长圆形。即,可使得其内外壁形状不同。末端管路毛坯MK上的通孔78mk在烧成之后成为通孔78,除该通孔78mk之外的底部部分成为最下端棚部80。
但是,在将末端管路部与包含有虹吸存水弯管路在内的便器毛坯一起成形的场合,如图29(a)所示,使用便器毛坯成形用的左右的侧模215、216。这样,在相当于末端管路部的毛坯部分,浆料的堆积附着为所谓的单层,因此,该毛坯部分的内壁形状只能做成仿照反映模具形状的外壁形状而形成的形状(圆形形状),无法象以上所述的那样做成不同的内外壁形状。
图30是对顶部管路部毛坯TK以模具成形时所使用的模具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31是对该顶部管路部毛坯TK以模具成形的状况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如图30所示,顶部管路部毛坯TK的成形使用了上模220和下模230。这上下两个模具也是由多孔性材质构成的吸引式模具,在各自的型面上堆积浆料。上模220具有以对相当于顶部管路部26中上述壁部的顶部管路部毛坯TK的外壁形状进行限定的形状下凹而形成的凹部221,在其左右边缘部具有合模用的异形凹陷222。下模230具有以对顶部管路部毛坯TK的内壁形状进行限定的形状而突出地形成的凸部231,在其左右边缘部具有与上模220的异形凹陷222嵌合的异形凸部223。
将这两个模具以使凸部231与凹部221相向地进行合模后,将如图31所示,在凹部221和凸部231二者的型面之间形成型腔TKK。
其次,从未图示的注入口向型腔TKK内注入浆料,并进行通过各模的吸引使浆料堆积附着在型面上、排浆、干燥等工作。经过干燥之后,型腔内即完成所谓的固结,故之后将上述两个模具分模。这样,相当于烧成前的上述壁部的顶部管路部毛坯TK即完成。这样成形的顶部管路部毛坯TK,其内外壁形状被上述上下模上的凹部和凸部的型面形状所限定,因此,该内外壁形状可以多样化,提高了设计的自由度。此外,由于顶部管路部毛坯TK的内外壁面可以是在型面紧密接触地堆积附着一侧的毛坯面,因而是不会产生意外凹凸的壁面。
图32是对坐圈毛坯RK以模具成形的状况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如图所示,坐圈毛坯RK的成形使用了上模240和下模242。该上下两个模具也是由多孔性材质构成的吸引式模具,在各自的型面上堆积浆料。上模240具有具有对坐圈14的上半部分和与坐圈14相连续的设备容放部11的前壁以及包含有坐圈开口部周壁在内的部位的外壁形状进行限定的形状的型面。下模242具有具有对坐圈14的下半部分和所述前壁以及包含有坐圈开口部底面周壁在内的部位的外壁形状进行限定的形状的型面。并且,当将两个模具合模后,在两个模具的型面之间形成型腔RKK,因此,从未图示的注入口向该型腔RKK内注入浆料,并进行通过各模的吸引使得浆料堆积附着在型面上、排浆、干燥等工作。在这种场合,上述型腔RKK中,浆料呈单层堆积附着在上下模的型面上,在该状态下进行干燥之后,型腔内的固结即完成。因此,在之后将上述两个模具分模后,在分模后的毛坯上,除了如前已述的根部第1出水孔41和左方中央出水孔43等各出水孔之外,还形成了连接孔19等通孔。这样,相当于烧成前的坐圈14的坐圈毛坯RK即完成。
图33是对便器本体毛坯BK以模具成形的状况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34是该便器本体毛坯BK以模具成形时所使用的底模250的概略立体图,图35是对图34中的沿34-34线剖开时的剖面加以展示的说明图,图36是便器本体毛坯BK以模具成形时所使用的盆部中模260的概略立体图,图37是便器本体毛坯BK以模具成形时所使用的分型模270的概略立体图,图38是便器本体毛坯BK以模具成形时所使用的一侧的侧模280的概略立体图,图39是对大便器10中设备容放部11周边的便器本体毛坯BK以模具成形时的状况以及成形时所使用的内部分型模加以展示的说明图。
如图33所示,在成形便器本体毛坯BK时,首先,将后述的盆部中模260以盆部凸部263朝上的状态倒立着放置在模具台(图中省略)上。其次,以将该盆部中模260围起来的状态将便器左右的侧模280合模。此时,在盆部中模260中已如后所述地组装有分型模270。之后,将底模250放置在侧模280的模具上缘进行合模。这样,由各模形成了呈倒立状态的、图33所示的型腔BKK。各模是由多孔性材质形成的吸引式模具,通过吸引使浆料密接堆积在型面上,使得浆料附着。此外,在各模上形成有用于合模的异形凹部和凸部等。
该型腔BKK是为了形成包含有便器盆部12和盆部底部13等和对它们进行支持的便器本体BH和设备容放部11在内的、包含有除了顶部管路部毛坯TK之外的虹吸存水弯20的管路在内的便器本体毛坯BK的,故而将其如下进行划分。即,型腔BKK如图所示,在便器前方和便器左右划分为,由盆部中模260和底模250的型面围起来的型腔部位BKK2、由分型模270和底模250的型面围起来的型腔部位BKK3、由底模250和侧模280以及盆部中模260的型面围起来的型腔部位BKK4、以及由盆部中模260和分型模270围起来型腔部位BKK5。型腔部位BKK5在图33上是在纸面的正反面方向上延伸的,并与型腔部位BKK2相连续。型腔部位BKK4也在纸面的正反面方向上延伸,与型腔部位BKK2相连续。
用来形成这种型腔BKK的底模250如图34、图35所示,具有作为合模部位的底部251,在其上面具有凸部252。该凸部252具有用来形成虹吸存水弯20的管路外壁的凸起部分253和用来形成设备容放部11的下壁的凸起部分254,凸起部分253上具有存水弯凹部255。存水弯凹部255凹陷而形成,除了与虹吸存水弯20中的、下降管路部28的外围壁形状相符之外,还与便器盆部12中盆部底部13的下表面的外轮廓形状、便器盆部12下方部位的下表面外轮廓形状、便器本体BH中下侧脚部BHK(参照图27)的诸如下表面和底部的外壁形状相符,以能够对它们的形状进行限定。在这种场合,由于下降管路部28如图11所示,以越往下方越变窄的圆锥形形成,因此,作为存水弯凹部255,其相当于下降管路部28的部位如图35所示,呈圆锥形形成。
作为凸起部分254,为了能够形成上述型腔部位BKK4的一部分,其上表面形状以与设备容放部11的下壁的下表面外轮廓形状相符的形状形成。而相当于设备容放部11的下壁的毛坯,其整个区域由该凸起部分254和后述的侧模280以及盆部中模260形成。
如图36所示,盆部中模260在其上端具有作为与后述的左右的侧模280的上缘进行合模的部分的上部上缘部261、以及用来形成与如前已述的坐圈毛坯RK进行连接的连接部位的下部上缘部262。而盆部中模260在其下部上缘部下面具有盆部凸部263和后部凸部264。
在盆部凸部263的下端具有能够对盆部底部13的内周壁形状进行限定的呈凸出形状形成的下端凸部265。该下端凸部265具有与上升管路部24的存水弯入口22(参照图2、图3)的开口形状相符地形成的端部缺口部266。
盆部凸部263的凸出形状,除了其下端凸部265之外,是与便器盆部12的整个内周壁形状,具体地说,是与图2和图3等所示上缘周壁55、倾斜部60、倾斜部61、下端棚部62以及后方倾斜部63的内周壁形状相符并能够对它们的形状进行限定。
后部凸部264在与盆部凸部263相向一侧具有可使后述的分型模270插入而进行组装的插入凹陷268。并且,该后部凸部264,其下端面和后端面(图中的左端面)与设备容放部11的下壁以及后壁的内表面轮廓形状相符,以形成上述型腔部位BKK4的一部分。
如图37所示,分型模270具有,可插入上述盆部中模260的插入凹陷268中的插入部位271、以及管路形成用凸部272,这二者接合成两岔形状。在这种场合,插入部位271和插入凹陷268具有如下关系。即,通过对插入部位271和插入凹陷268的尺寸和形状进行调整,可使得在将插入部位271插入插入凹陷268内而将分型模270组装在倒立的盆部中模260中的状态下能够不产生旷动地形成型腔,并且在进行后述的分模作业时盆部中模260和分型模270能够独立地分模。
此外,该分型模270上还附属有用来成形存水弯开口的附属模273,通过埋设在两个模具中的未图示的螺线管,靠磁性使附属模273紧密接触在管路形成用凸部272的下端侧侧面上。经这样利用磁性与分型模270紧密接触的附属模273,在完成合模的状态下与盆部中模260的下端凸部265的端部缺口部266无间隙地接合。此外,作为分型模270,在该状态下,在管路形成用凸部272和与之相向的盆部凸部263之间留有间隙,以该间隙作为上述型腔部位BKK5。
管路形成用凸部272以与虹吸存水弯20中的上升管路部24的管路内壁形状相符而对该内壁形状进行限定的形状形成。此外,该管路形成用凸部272和插入部位271的叉形连结部274以与顶部管路部26的顶堰30和舌部71的管路侧壁面形状相符而对它们的形状进行限定的形状形成。在插入部位271的、图中的下端面部位275被覆有树脂等,使得浆料不会附着在该区域。在该下端面部位275上未被覆树脂的场合,对于附着于该部位上的浆料,脱模后将其去除即可。
侧模280如图38所示,具有作为左右侧模之间合模的部分的便器前侧缘部281、便器后侧缘部282、作为与底模250合模的部分的底缘部283、以及作为与底模250的凸起部分254的侧面合模的部分的下端缘部284。并且,侧模280是以被这些缘部包围的部分为外周凹部285。该外周凹部285以与包含有设备容放部11在内的便器本体BH的外壁形状相符而对该形状进行限定的形状形成。
当将这些底模250和侧模280如图33所示地合模后,已述型腔BKK由各个型面形成。在这种场合,在欲形成设备容放部11的便器后侧部位,如图39所示,在侧模280与盆部中模260的后部凸部264之间组装有内部分型模290~293,仿照设备容放部11的周壁形状形成合适的型腔部位BKK4。
如上所述以上述各模并通过它们合模而形成了用来形成便器本体毛坯BK的型腔BKK后,从未图示的注入口将浆料注入该型腔BKK内,并进行通过各模的吸引使浆料堆积附着在型面上、排浆、干燥等工作。在这种场合,在上述型腔BKK的型腔部位BKK1和型腔部位BKK3处,浆料呈单层附着在各模的型面上,而在其它型腔部位,形成了相向型面之间被浆料填充的所谓双重附着。之后,经过上述干燥,型腔内的固结即完成,由型腔BKK形成了便器本体毛坯BK。
在这里就各型腔部位与毛坯的对应关系进行说明。
在型腔部位BKK1上,除了便器盆部12的内周壁区域中便器盆部12上缘的上缘周壁55和倾斜部60的整个区域、以及倾斜部61的大致整个区域的毛坯之外,还形成有便器本体BH中的下侧脚部BHK和从便器本体前方到其左右侧壁区间的部位的毛坯。在型腔部位BKK2上,形成有倾斜部61与下端棚部62的连接部分和下端棚部62与盆部底部13的全领域的毛坯。在型腔部位BKK3上,除了虹吸存水弯20中的上升管路部24的下端侧管路壁(与下降管路部28之间的分隔壁)和与之相连续的顶堰30和舌部71之外,还形成有包含有下降管路部28的弯曲管路部72、中间管路部73的管路、该管路中的上部管路棚部75和下部管路棚部77以及外周壁部76在内的毛坯。在型腔部位BKK4上,形成有涵盖将设备容放部11围起来的便器壁面的毛坯,而在型腔部位BKK5上,形成有将便器盆部12与上升管路部24分隔开的后方倾斜部63的整个区域以及与上述便器盆部内周壁相连接的部位的毛坯。
在如上所述经过干燥而固结后,将上述各模分模。首先,将安装在最上部的底模250上提而使其脱模,在脱模后的毛坯的下降管路部28的下端,开设如图35所示的通孔77mk。该通孔77mk周围的下端壁部位将成为图2等所示的下部管路棚部77。安装支撑板以取代用来对下一个脱模的毛坯部分进行支撑的底模250,将整个模具翻转过来使已成形的便器本体毛坯BK恢复到正常朝向。其次,将经过翻转后位于上部的盆部中模260上提。在这种场合,分型模270在向上的方向上受到型腔部位BKK5内固结的毛坯的若干约束力,因此,利用已述插入部位271与插入凹陷268的关系(尺寸和形状的调整),将盆部中模260单独上提。
盆部中模260脱模后,将分型模270在将图33所示形状翻转后的姿态下向斜上后方上提,使其分模。此时,靠磁性与分型模270紧密接触的附属模273在朝向斜上方的方向上还受到型腔部位BKK5内已固结毛坯的若干约束力,因此,分型模270克服磁性密接力的作用进行分模而留下附属模273,在此之后将附属模273脱模后,便形成了精度良好的存水弯开口。之后,经过内部分型模290~293进行分模的阶段后,由于相当于烧成前的便器本体BH的便器本体毛坯BK已经完成,因此,此时将预先形成的制造座式便器10所必要的所有毛坯、即、顶部管路部毛坯TK、坐圈毛坯RK、末端管路毛坯MK、便器本体毛坯BK等通过以下方法使之成为一体。
首先,将顶部管路部毛坯TK和末端管路毛坯MK接合在便器本体毛坯BK上。在接合顶部管路部毛坯TK时,如图27所示,将便器本体毛坯BK中的上升管路部24和下降管路部28连接起来而将虹吸存水弯20的管路封堵。而在接合末端管路毛坯MK时,根据大便器10用户的排水口和中心距的情况,进行相对于下降管路部28的位置调整。例如,使之位于诸如可使烧成后的末端管路部74在安装便器时能够插入排水口的位置上。关于末端管路毛坯MK的接合将在后面叙述。其次,将坐圈毛坯RK接合在便器本体毛坯BK的上缘上,之后将对便器本体毛坯BK进行支撑的左右的侧模280去除。经这样获得的大便器10的毛坯,经过干燥后以预定的烧成条件进行毛坯的烧成,大便器10的制造便完成。烧成之后,进行冲洗水给水装置100的组装。对于图26所示水箱式的,进行给水管151和储水水箱装置150的组装。
在制造以上所说明的、具有能够以现有技术所不曾采用的小流量冲洗水给水产生虹吸作用并使之得以继续这样一种特征的大便器10时,在烧成前的毛坯状态下,在虹吸存水弯20的顶部管路部26的弯曲管路处,从上升管路部24的连接部到与下降管路部28进行连接的连接部之间,不存在作为与顶堰30相向的管路壁的壁部的顶部管路部毛坯TK。因此,通过将用来形成上升管路部24的内壁和顶堰30以及舌部71的分型模270组装在盆部中模260中,便可形成便器本体毛坯BK。因而,可将与分型模270型面紧密接触而堆积的那一侧毛坯面作为上升管路部24的内壁面和顶堰30以及舌部71的壁面,因此,能够使这些部位具有无凹凸的内壁,而且,还能够制造出具有靠现有的模具成形无法形成的管路内突出部位(舌部71)的顶堰30。
就用来形成这种上升管路部24和顶堰30的分型模270而言,虽然受到需要将其插入盆部中模260的插入凹陷268中进行组装这样一种限制,但模具形状的自由度得以提高,因而能够实现虹吸存水弯管路形状的多样化。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制造方法,能够很容易地制造出虹吸存水弯管路形状多样化的大便器。而且,使分型模270的附属模273和盆部中模260的下端凸部265接合,而以该处作为存水弯入口22的开口处,因而能够以较高的尺寸精度形成存水弯入口22。
此外,由于利用分型模270和附属模273对顶堰30和存水弯入口22的形状进行限定,因此,能够以良好的精度获得由它们的形状所决定的、盆部积水的封闭高度(等于顶堰30与存水弯入口22上端高低之差)。
附带说明,该封闭高度是就防止小动物或臭味从排水管反上来的存水弯的性能所规定的指标,高度要不小于一定值。但是,若高度过高,飘浮于盆部积水上的污物距存水弯入口的移动距离加大,将使污物排放性能降低。因此,为了保证上述功能,封闭高度的值必须在适当的范围内,因而,从能够使该封闭高度达到高精度这一点来说,本发明的大便器及其制造方法具有无与伦比的优点。
此外,由于插入排水口中的末端管路部74在毛坯状态下是分体的,因此,尽管包含有烧成后的该末端管路部74在内的整个便器由瓷器制成,但在安装该大便器10时,末端管路部74可以向排水口中插入。因此,不需要事先安装连接座等以及制造连接座的工序和设备,因而有利于降低成本。此外,由于末端管路部74能够插入排水口进行配设,因此,具有末端管路部74的虹吸存水弯20作为瓷器制品能够与排水口规格相适应。加之,该末端管路部74是利用阴模200和阳模210形成,在将其外壁形状做成可恰到好处地插入排水口的圆筒形的情况下,能够将内壁形状做成如前已述地适宜于将棉棒等排出和适宜于蓄留用来产生虹吸作用的冲洗水的椭圆形。因此,可使大便器10本身的附加价值提高。
下面,对其它实施例进行说明。该实施例中,是以大流量供给的冲洗水产生虹吸作用的实施例,虹吸存水弯管路形状与现有技术大体相同。图40是用来对其它实施例的大便器300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如图所示,该大便器300具有简单地弯曲的虹吸存水弯20A,其上升管路部24A经由存水弯入口22面对便器盆部12A。坐圈14与已述大便器10在形状上相同,但来自坐圈的冲洗水给水设想为约100~150升/分这样的大流量。
与大便器10同样,该大便器300的虹吸存水弯20A具有,从存水弯入口22A形成朝向便器后方朝斜上方的管路的上升管路部24A、与上升管路部24A上端相连接而向下方弯曲的顶部管路部26A、以及与顶部管路部26A相连接而向下延伸的下降管路部28A。但是,由于是以上述大流量供给冲洗水为前提,因此,不仅顶部管路部26A具有对便器盆部12A的积水水位进行限定的呈弯曲凸状的顶堰30A,而且上述各管路具有大体相同的管路断面形状。并且,该大便器300中,其下降管路部28A的末端部分在毛坯状态下也是与包含有坐圈14和便器本体BH以及虹吸存水弯20A在内的便器本体毛坯BKA为分体的末端管路毛坯MK。该末端管路毛坯MK与大便器10的场合同样,在毛坯烧成之前预先与便器本体毛坯BKA的下降管路部28A的末端接合。便器本体毛坯BKA是以底模、左右侧模、盆部中模一体成形的虹吸存水弯20A部分的毛坯,坐圈14的坐圈毛坯RK相对于便器本体毛坯BK是分体的。
该实施例中,插入排水口的末端管路部74在毛坯状态下也为分体的,因此,能够获得已述末端管路部74的上述效果。
下面,对末端管路毛坯MK的接合进行说明。在上述实施例中,末端管路部74在毛坯状态下为分体的,烧成后的末端管路部74可以插入排水口中。在这种场合,在末端管路部74下端位于与便器底面较近的高度时,将排水口从洗手间地面上移即可。之后,只要在从地面上移的排水口和插入于其中的末端管路部74之间放置适当的密封材料(填料),便能够可靠地避免排水泄漏。除了这种形式之外,也可以采用如下形式。图41是对与各种中心距相对应的状况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42是对末端管路部74与排水口进行连接的状况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作为中心距,在日本多数约为200mm,美国约为305mm,中国约为305mm和405mm,台湾约为405mm,因国家和地区的不同而不同。在上述实施例中,以假定中心距为在日本使用的200mm进行了说明,为了适应不同的中心距,采取了如下措施。图41(a)示出对应于中心距200的状况,图41(b)示出对应于中心距305的状况,图41(c)示出对应于与中心距405的状况。如这些附图所示,当中心距Rf不同时,从便器后端到末端管路部74(具体地说是其通水孔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Brf也不同,该距离Brf根据中心距Rf决定。
如该图41所示,若中心距Rf较窄,末端管路毛坯MK在向便器后端靠近的位置进行接合后,与便器本体毛坯BK一起烧成。并且,随着中心距Rf变宽,将末端管路毛坯MK在偏向便器盆部一侧的位置进行接合,与便器本体毛坯BK一起烧成。即,根据不同的中心距Rf,调整末端管路毛坯MK的接合位置。这种调整是在实现由中心距Rf所决定的上述距离Brf的同时进行的。此外,对于象中心距Rf405那样向便器盆部侧的偏移量较大的场合,将末端管路毛坯MK(末端管路部74)的形状也做得较大,以能够将下降管路部28下端的通水孔遮盖。即,根据Rf事先备好形状各不相同的多种末端管路毛坯MK(末端管路部74),根据便器安装场所的中心距的实际情况,在便器制造阶段对末端管路毛坯MK的接合位置进行调整。这样,可实现便器本体毛坯BK的通用化,也就是说,能够实现模具尺寸较大而其制造和保管等的管理繁杂的便器本体毛坯BK的成形用模具的通用化。因此,只要准备能够制造出作为较小的毛坯部件的末端管路毛坯MK所必需的模具(参照图28)即可,因此,能够降低模具制造及其管理的成本。而且,经过末端管路毛坯MK的接合和此后的烧成而获得的便器能够以瓷器便器本身去适应作为排水口规格之一的中心距。
在如图41(c)所示,末端管路毛坯MK(末端管路部74)较大的场合,虽然该管路部无法插入排水口内,但只要采取以下措施即可。即,只要以末端管路部74的下面压住将排水口围起来的环形密封材料,将排水口周围密封起来,便能够在防止排水泄漏的情况下将冲洗水从排水口排放。
下面,对于不是将末端管路部74插入从地面上移的排水口中而是将与地面大体齐平的排水口与末端管路部74二者进行连接的状况进行说明。如图42(a)所示,第1方法是,在与地面齐平的排水口HS中设置排水连接器HSC。该排水连接器HSC呈直管形状,以其上半部分的把持部UP对末端管路部74进行把持并实现密封。此外,该排水连接器HSC,其下半部分的插入部DP伸入排水口HS中以实现排水密封。这样,能够将与排水口HS相向的末端管路部74经由排水连接器HSC连接到排水口HS上,还能够保证排水密封。并且,该排水连接座HSC,是将把持部UP和插入部DP简单连接起来的直管形状,由于其形状是统一的,因此,安装便器时不会搞错,且操作也很简单。
第2方法如图42(b)所示,末端管路部74在其下端附近的周壁上具有圆盘状的凸缘74f。制造这种形状的末端管路部74时,只要将图28所示的阴模200做成可上下分开,在其分开的型面上形成用来形成凸缘74f的型腔即可。并且,在安装便器之前,先将上端具有凸缘的排水法兰盘HSF插入排水口HS中,在末端管路部74的凸缘74f与排水法兰盘HSF的凸缘部之间放入环形密封材料(所谓P密封)。之后,以末端管路部74的凸缘74f挤压P密封将排水口HS周围密封起来,可避免排水泄漏。这样,与排水口HS的连接和防排水泄漏能够以末端管路部74本身实现,不需要做成弯曲等形状的连接座等因而简单易行。
以上就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显然,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和实施形式,在不超出本发明要旨的范围内可以以各种形式加以实施。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第1主流S1是使根部第1出水孔41排放的冲洗水和根部第2出水孔42排放冲洗水合流而形成的,但也可以将从长孔形状的一个出水孔排放的冲洗水作为第1主流S1。
此外,图2和图26等附图所示的大便器10中,也可以是,顶部管路部26如图43所示具有与上升管路部24相同程度的管路面积,依靠在上升管路部24内上升的冲洗水挤压顶堰30的空气使之流入顶部管路部以下的管路内。即使这样做,由于具有如上所述的下降管路部28的管路构成,也同样能够通过将空气封闭在舌部71下方,而避免上升空气将水柱分断乃至使虹吸作用消失。因此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例同样的效果。
此外,如图44所示,在坐圈14上设置便器左侧后方的第1出水孔41a和便器右侧前方的第2出水孔43a,这两个出水孔在便器俯视图上位于以积水RS的中央为中心的对角位置上。并且,当从这两个出水孔排放冲洗水时,第1主流S1和第2主流S2将如图所示地,以将积水RS夹在中间而大体平行的关系与积水RS合流,由于两个主流的合流,积水RS中产生同一旋转方向的旋流。因此,这种变型例也具有与已述大便器10同样的优点。此外,对于第2出水孔43a,利用坐圈引水路16或者利用软管43b向其引导冲洗水即可。此外,为了使从第2出水孔43a排放的第2主流S2稳定,也可以设置喷嘴作为该出水孔。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本发明可利用于将外部供给的冲洗水向便器盆部排放以冲洗便器的大便器和具有虹吸存水弯的这种大便器的制造方法。
权利要求
1.一种将外部供给的冲洗水从便器盆部的上部排放,在便器盆部所蓄留的积水中产生旋流以冲洗便器的大便器,其特征是,具有将所说外供冲洗水引向所说便器盆部的上部周边的引水路,该引水路具有排放外供冲洗水使之作为包含有两个主流的水流而与所说积水合流的排放部,该排放部以这样一种积水合流关系排放外供冲洗水,即,所说两个冲洗水主流从俯视便器的角度看过去时将所说积水夹在中间大致平行地与所说积水合流,并在所说积水中产生同一旋转方向的旋流地与所说积水进行合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大便器,其特征是,所说引水路的排放部具有将所说引水路所导引的冲洗水朝向便器前方一侧相对于所说积水从斜上方排放,以形成作为所说两个冲洗水主流中的一个的第1冲洗水主流的第1排放部;将所说引水路所导引的冲洗水从相对于将所说第1排放部和便器左右两分的中心线的同一侧排放,以形成在所说积水水面上部的所说便器盆部面上沿该盆部面周向回转的冲洗水水流的第2排放部;与该第2排放部的冲洗水水流合流而对所说第2排放部的冲洗水水流进行矫正,将该矫正后的第2排放部的冲洗水水流作为所说两个冲洗水主流中的另一个的第2冲洗水主流的第3排放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说的大便器,其特征是,所说第1排放部,将所说引水路所导引的冲洗水分别从形成于所说引水路上的多个排放孔排放,使各排放孔排放的冲洗水水流合流而形成所说第1冲洗水主流。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说的大便器,其特征是,所说第3排放部具有将所说引水路所导引的冲洗水在所说便器盆部的前方一侧朝向所说积水排放,并使之与所说第2排放部的冲洗水的水流合流,将所说第2排放部的冲洗水的流动方向向所说积水水面一侧进行矫正的第4排放部;将所说引水路所导引的冲洗水相对于将便器左右两分的中心线从与所说第1排放部相反一侧排放,并使之与经所说第4排放部排放的冲洗水矫正后的所说第2排放部的冲洗水的水流合流,对其流动方向向所说积水水面一侧再次进行矫正,并且,将矫正后的所说第2排放部的冲洗水的水流作为所说第2冲洗水主流,使之相对于所说第1冲洗水主流保持所说积水合流关系而与所说积水进行合流的第5排放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说的大便器,其特征是,所说引水路相对于所说第1~第5排放部另外设置有将所说引水路所导引的冲洗水沿着所说便器盆部表面流动地进行排放的副排放部;包括从所说副排放部排放的冲洗水在内的冲洗水在所说便器盆部表面的大致整个区域流动。
6.如权利要1~5中任一项所说的大便器,其特征是,所说便器盆部具有对所说第1冲洗水主流进行阻挡并引导其旋转,并且对所说第1冲洗水主流与所说积水合流后的冲洗水的旋转状况进行限制的第1盆部周壁部;对所说第2冲洗水主流进行阻挡并引导其限制,并且对所说第2冲洗水主流与所说积水合流后的冲洗水的旋转状况进行限制的第2盆部周壁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说的大便器,其特征是,所说第1、第2盆部周壁部使与积水合流后的冲洗水旋转状况存在差异,一方的盆部周壁部使得在积水深度方向上旋转的导程较大,另一方的盆部周壁部使得所说旋转的导程较小。
8.如权利要求7所说的大便器,其特征是,第2盆部周壁部使得所说第2冲洗水主流的所说旋转的导程较大,所说第1盆部周壁部使得所说第1冲洗水主流的所说旋转的导程较小。
9.如权利要求8所说的大便器,其特征是,所说第1盆部周壁部具有在与开口于所说便器盆部的底部的存水弯相向一侧以将所说积水围起来的状态形成的、对所说第1冲洗水主流进行阻挡的导向棚部,而且该导向棚部位于与所说积水的积水水面大致对齐的高度位置上,使所说第1冲洗水主流以所说旋转的导程较小的状况旋转,所说第2盆部周壁部在对所说第2冲洗水主流进行阻挡并使之与所说积水合流的位置处,具有在所说积水的上下方向上倾斜度较所说导向棚部大的周壁面部,以使得所说第2冲洗水主流以所说旋转的导程较大的状况旋转。
10.如权利要求9所说的大便器,其特征是,所说第2盆部周壁部的所说周壁面部使得随着冲洗水流向所说积水而上升时的积水水面面积相对于原面积扩大的比率在大约40%以内。
11.一种将外部供给的冲洗水从便器盆部的上部排放,在便器盆部所蓄留的积水中产生旋流以冲洗便器的大便器,其特征是,具有将所说外供冲洗水引向所说便器盆部的上部周边的引水路,该引水路从俯视便器的角度看过去在以所说积水的中央为中心的对角位置上具有排放外供冲洗水的两个排放部,各个该排放部使所说外供冲洗水与所说积水合流,以便在所说积水中产生同一方向的旋转。
12.一种使外部供给的冲洗水流入便器盆部所蓄留的积水中,将其与所说积水一起从虹吸存水弯排出的大便器,其特征是,所说虹吸存水弯具有具有开口于所说便器盆部侧面的存水弯开口的、从该存水弯开口形成朝向斜上方的管路的上升管路部,与该上升管路部的上端相连接而弯曲的、具有对所说积水水位进行限定的顶堰的顶部管路部,与该顶部管路部相连接而向下延伸的下降管路部,所说下降管路部具有,对随着所说外供冲洗水流向所说积水中并越过所说上升管路部和所说顶部管路部的所说顶堰而下落到所说下降管路部中的冲洗水进行阻挡使冲洗水反弹的管路棚部、将在该管路棚部处反弹的冲洗水引向下游侧的下游侧管路部、以及使得管路面积在该下游侧管路部的末端处变小的将冲洗水向便器外部的排水口引导的径缩部;所说下降管路部具有这样一种下降管路形状,即,在将所说上升管路部所输送来的冲洗水向所说排水口排出时,产生对越过所说顶堰而流下的冲洗水以所说管路棚部进行的阻挡、使所说流下的冲洗水的流动方向向所说径缩部一侧转变的流向改变、以及所说流下的冲洗水在所说径缩部处的蓄留,从而在所说径缩部处由冲洗水形成对上游侧管路的密封,并且,即使从所说顶部管路部到所说管路棚部为止的管路部分中仍残存有空气,蓄留于所说径缩部的冲洗水仍能够形成直到所说顶堰为止的水柱,在所说水柱形成之后处于将所说残存空气封闭在所说顶部管路部内的状态,使得对所说便器盆部的冲洗水进行抽吸的虹吸作用产生并能够使该虹吸作用继续的下降管路形状。
13.一种使外部供给的冲洗水流入便器盆部所蓄留的积水中,将其与所说积水一起从虹吸存水弯排出的大便器,其特征是,所说虹吸存水弯具有具有开口于所说便器盆部侧面的存水弯开口的、从该存水弯开口形成朝向斜上方的管路的上升管路部,与该上升管路部的上端相连接而弯曲的、具有对所说积水水位进行限定的顶堰的顶部管路部,与该顶部管路部相连接而向下延伸的下降管路部,所说下降管路部具有,对随着所说外供冲洗水流向所说积水中并越过所说上升管路部和所说顶部管路部的所说顶堰而下落到所说下降管路部中的冲洗水进行阻挡使冲洗水反弹的管路棚部、将在该管路棚部处反弹的冲洗水引向下游侧的下游侧管路部、以及使得管路面积在该下游侧管路部的末端处变小的将冲洗水向便器外部的排水口引导的径缩部;所说下降管路部具有这样一种下降管路形状,即,在将所说上升管路部所输送来的冲洗水向所说排水口排出时,产生对越过所说顶堰而流下的冲洗水以所说管路棚部进行的阻挡、使所说流下的冲洗水的流动方向向所说径缩部一侧转变的流向改变、以及所说流下的冲洗水在所说径缩部处的蓄留,从而通过在所说径缩部处由冲洗水形成对上游侧管路的密封、存在于所说顶部管路部中的空气被从所说上升管路部中上升而来的冲洗水挤压而流入所说顶部管路部之后的管路中、以及将该流入的空气封闭在所说顶部管路部的下游使之不能返回所说顶部管路部侧,使得所说径缩部处所蓄留的冲洗水形成一直到所说顶堰为止的水柱,并使得对所说便器盆部的冲洗水进行抽吸的虹吸作用产生并能够使该虹吸作用继续的下降管路形状。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说的大便器,其特征是,所说顶堰,具有对冲洗水进行导向以使得冲洗水朝向所说管路棚部落入的导向片,所说导向片突出地设置以使得该导向片能够使从所说管路棚部之后的管路上升的空气滞留。
15.如权利要求12至14所说的大便器,其特征是,所说下降管路部具有这样一种下降管路形状,即,相对于流量被控制在约50~100升/分的所说外供冲洗水向所说积水中的流入,能够使所说虹吸作用产生并继续的下降管路形状。
16.如权利要求12至15中任一项所说的大便器,其特征是,所说顶部管路部具有这样一种管路形状,即,将与所说下降管路部相连接的管路部分以越过顶堰而落入所说下降管路部的冲洗水的水流为界划分出空气残存区域的管路形状。
17.如权利要求16所说的大便器,其特征是,所说顶部管路部,以比所说上升管路部的管路断面面积大的断面面积将所说上升管路部和所说下降管路部连接起来。
18.如权利要求17所说的大便器,其特征是,所说下降管路部具有这样一种下降管路形状,即,从所说管路棚部到所说径缩部之间,管路断面的面积逐渐变小到至少与所说上升管路部的管路断面面积相同程度的面积。
19.如权利要求18所说的大便器,其特征是,所说下降管路部的所说管路断面为在便器左右方向上向管路中心线一侧径缩的断面形状。
20.如权利要求19所说的大便器,其特征是,所说下降管路部具有可使得越过上述顶堰而落入的冲洗水向所说便器盆部一侧反弹而被引向所说径缩部的所说下降管路,所说径缩部具有对所说被引导的冲洗水在所说便器盆部侧进行阻挡的棚部,以该棚部进行阻挡后将该冲洗水引向所说排水口。
21.如权利要求12至20中任一项所说的大便器,其特征是,为了使外部供给的冲洗水流入便器盆部所蓄留的积水中,具有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说的所说引水路,以及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说的所说便器盆部。
22.一种大便器,由具有蓄留积水的便器盆部,用来对所说便器盆部进行支持的便器本体,在排出污物时产生虹吸作用的虹吸存水弯管路,该虹吸存水弯管路从开口于所说便器盆部的底部侧面的存水弯开口朝向斜上方的上升管路部;与该上升管路部的上端相连接而形成弯曲管路,具有对所说积水的水位进行限定的顶堰的顶部管路部;以及与该顶部管路部相连接而向下延伸的下降管路部形成,其特征是,所说顶部管路部的弯曲管路中与所说顶堰相向的管路壁的壁部上从上述上升管路部的连接部到与所说下降管路部进行连接的连接部为止的既定范围的所说壁部,在便器烧成前的毛坯状态下,是与除了所说壁部之外剩下的所说虹吸存水弯管路和所说便器盆部和所说便器本体的毛坯为分体的,将所说壁部的毛坯与所说剩下的所说虹吸存水弯管路的毛坯接合而将所说虹吸存水弯管路封堵后烧成的。
23.如权利要求22所说的大便器,其特征是,具有,位于虹吸存水弯管路的末端处的、与便器外部的排水口进行连接的末端管路部,所说末端管路部用来通过该末端管路部将所说下降管路部与所说排水口进行连接,所说末端管路部,在便器烧成前的毛坯状态下,是与所说虹吸存水弯管路和所说便器盆部和所说便器本体的毛坯为分体的,将所说末端管路部的毛坯与毛坯状态的所说虹吸存水弯管路的末端接合后烧成的。
24.一种大便器,具有蓄留积水的便器盆部、用来对所说便器盆部进行支持的便器本体、以及在排出污物时产生虹吸作用的虹吸存水弯管路,其特征是,具有,位于所说虹吸存水弯管路的末端、与便器外部的排水口进行连接的末端管路部,所说末端管路部用来通过该末端管路部将所说下降管路部与所说排水口进行连接,所说末端管路部,在便器烧成前的毛坯状态下,是与所说虹吸存水弯管路和所说便器盆部和所说便器本体的毛坯为分体的,将所说末端管路部的毛坯与毛坯状态的所说虹吸存水弯管路的末端接合后烧成的。
25.如权利要求23或24所说的大便器,其特征是,所说末端管路部,是为了适应所说排水口与便器后端之间距离各异的场合而从多种准备好的形状中选出的,并且,其毛坯状态下的接合位置可根据所说距离进行调整。
26.如权利要求25所说的大便器,其特征是,所说末端管路部是与所说排水口相向,并通过挤压安放在所说排水口周围的环形密封件对所说排水口周围进行密封而向所说排水口排水的末端管路部。
27.如权利要求25所说的大便器,其特征是,所说末端管路部是与排水口相向,并通过中介于所说排水口与末端管路部之间的排水连接器与所说排水口相连接,向所说排水口排水的末端管路部。
28.如权利要求25所说的大便器,其特征是,所说末端管路部做成能够插入所说排水口进行配设。
29.一种大便器的制造方法,是制造具有蓄留积水的便器盆部、用来对所说便器盆部进行支持的便器本体、以及在排出污物时产生虹吸作用的虹吸存水弯管路、该虹吸存水弯管路由从开口于所说便器盆部的底部侧面的存水弯开口朝向斜上方的上升管路部、与该上升管路部的上端相连接而形成弯曲管路的具有对所说积水的水位进行限定的顶堰的顶部管路部、以及与该顶部管路部相连接而向下延伸的下降管路部所形成的大便器,其特征是,具有下述工序将所说顶部管路部的弯曲管路中成为与所说顶堰相向的管路壁的壁部上、从上述上升管路部的连接部到与所说下降管路部进行连接的连接部为止的既定范围的所说壁部的壁部毛坯以模具成形的工序(1),将除了所说壁部之外剩下的所说虹吸存水弯管路和所说便器盆部和所说便器本体成一体的便器毛坯以模具成形的工序(2),将所说壁部的毛坯与所说便器的毛坯进行接合而将所说虹吸存水弯管路封堵起来,将所说虹吸存水弯管路在所说上升管路部和所说顶部管路部和所说下降管路部成为相连续的状态下进行烧成的工序(3);所说工序(2)具有下述工序准备具有与所说便器盆部的底部壁形状和所说便器本体的底部壁形状和除所说壁部之外剩下的所说虹吸存水弯管路中所说下降管路部的外轮廓壁形状相符的凹部形状的底模,具有与所说便器本体的侧面壁形状相符的凹部形状的侧模,具有与所说便器盆部的内周壁形状相符的凸部形状的盆部中模,具有与所说虹吸存水弯管路的所说上升管路部的管路内壁形状和所说顶部管路部的所说顶堰的形状相符的外轮廓形状、可组装在所说盆部中模中的分型模的工序,该分型模在组装在所说盆部中模中时,在所说盆部中模的所说凸部形状中与所说便器盆部的底部内壁相符的部分接合,以该接合处作为所说存水弯开口的开口部位,将该准备的各模合模,以各模的所说凹部形状和凸部形状,形成旨在形成除所说壁部之外剩下的所说虹吸存水弯管路和所说便器盆部和所说便器本体为一体的所说便器毛坯的型腔的工序,向所说型腔内注入浆料,经过使浆料堆积在所说各模上、排浆、干燥、脱模,获得所说便器毛坯的工序。
30.如权利要求29所说的大便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具有下述工序具有,将位于所说虹吸存水弯管路的末端的、与便器外部的排水口进行连接的末端管路部的末端管路部毛坯以模具成形的工序,所说末端管路部用来通过该末端管路部将所说下降管路部与所说排水口进行连接,在所说工序(3)之前,将所说末端管路部的毛坯接合在毛坯状态的所说虹吸存水弯管路的末端上的工序。
全文摘要
推动大便器的低矮化和提高大便器的安装通用性。第1主流S1由便器后侧的根部第1出水孔41和根部第2出水孔42排放的冲洗水合流而形成。第1主流S1是通过合流而具有准确的方向性和强大水势的水流,相对于积水RS,在俯视图上,从便器左侧纵深处向斜右前方与之合流。从左方中央出水孔43排放的冲洗水沿着坐圈下端的上缘周壁沿周向回转,通过与之合流的从坐圈排放的冲洗水,其排放轨迹被矫正,成为通过合流而具有准确的方向性和强大水势的水流的第2主流S2。作为第2主流S2,相对于积水RS,从俯视图上的便器右前方向斜左后方与之合流。该第1主流S1和第2主流S2相对于积水RS沿长边大致平行地且向同一旋转方向与之合流。由此,在积水RS中可靠地产生旋流,彼此相互促进其旋转。
文档编号E03D11/16GK1454276SQ01801428
公开日2003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01年8月13日
发明者小杉建博, 杉田泰司, 小川孝一, 德永博之, 大谷孝幸 申请人:东陶机器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