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坝式子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3561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板坝式子堤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坝式子堤,是一种快速组装式子堤,适用于沙壤土、壤土、粘土以及混凝土等软硬质堤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由刚性子堤坝体和挡水防渗布组成,刚性子堤坝体由三角形支撑框架、钢性支撑板、抗位移角板桩组成,每个三角形支撑框架沿原大堤顶面间隔排放,相邻两个三角形支撑框架的迎水侧固定有刚性支撑板,每个三角形支撑框架底梁的后端固定在抗位移角板桩上;抗位移角板桩固定在大堤堤面上;挡水防渗布固定在刚性子堤坝体上的迎水侧。
所述的每个三角形支撑框架由方管焊接而成,其前梁与底梁的夹角α为锐角,底梁的后端伸出后梁并设有安装孔,在前梁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装配孔。
每个三角形支撑框架还设有斜撑,斜撑的前端固定在前梁的中下部位置处,斜撑的后端固定在底梁与后梁的交点处。三角形支撑框架的三个内角角度及斜撑的位置,是依据子堤宽度、挡水高度、子堤稳定性等相关指标进行综合平衡而确定的。
所述的刚性支撑板为瓦楞板结构,其左、右两边为平边,其上设有安装孔,刚性支撑板的一端为竖直边且与瓦楞面成钝角β,β=α+90°,刚性支撑板的另一端为带半圆弧的水平压边,它与瓦楞面的夹角γ=180°-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它具有高效快捷、组坝灵活、适应性强,它既可在土质堤顶上使用,也可在混凝土、柏油堤顶上使用;便于储运、造价低廉、回收复用,绿色环保;它还具有抗划破能力强、坝体刚性、安全可靠的特点,能大大提高抗洪能力和速度。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三角形支撑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刚性支撑板的主视图。
图5为图4的左视图。



图1、图3-5所示的实施例1可知,它由刚性子堤坝体和挡水防渗布1组成,刚性子堤坝体由三角形支撑框架、钢性支撑板6、抗位移角板桩8组成,每个三角形支撑框架沿原大堤顶面间隔排放,相邻两个三角形支撑框架的迎水侧固定有刚性支撑板6,每个三角形支撑框架底梁9的后端固定在抗位移角板桩8上;抗位移角板桩8固定在大堤堤面上;挡水防渗布1固定在刚性子堤坝体上的迎水侧。
每个三角形支撑框架由方管焊接而成(见图3),其前梁5与底梁9的夹角α为锐角,底梁9的后端伸出后梁4并设有安装孔13,在前梁5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装配孔14。
每个三角形支撑框架还设有斜撑7,斜撑7的前端固定在前梁5的中下部位置处,斜撑7的后端固定地底梁9与后梁4的交点处(见图3)。
刚性支撑板6为瓦楞板结构,其左、右两边为平边,其上设有安装孔,刚性支撑板6的一端为竖直边10且与瓦楞面成钝角β,β=α+90°,刚性支撑板6的另一端为带半圆弧的水平压边(2),它与瓦楞面的夹角γ=180°-α(见图4、5)。刚性支撑板6的作用如下一是作为连接件将相邻三角形支撑框架连接起来,一同组成坝体承力载体;二是作为刚性连接板为挡水防渗布提供依托(其瓦楞纸面是为提高其承载力而设计的特殊结构);三是作为刚性护栏为挡水防渗布提供防划破保护。
图1为刚性子堤坝体用于软质坝基上时的组坝情况,抗位移角板桩8的一边埋入土中,每个三角形支撑框架底梁9的后端与抗位移角板桩8用螺栓固定;刚性支撑板6的竖直边10埋入土中,挡水防渗布1的下部分两段分别埋入土中(见
图1),一段与刚性支撑板6的竖直边10一起埋入土中,另一段沿大堤顶面平铺一段后再埋入土中,这一段挡水防渗布与固定在刚性子堤坝体上的挡水防渗布胶接,挡水防渗布的上端固定在带半圆弧的水平压边2上。采用开槽埋设防渗布的方法解决防渗和减少占堤顶宽度问题。具体方法是,在距原堤顶迎水侧边沿50cm处,用专用配套开槽机开出相距100cm、宽5cm、深30-50cm两条沟槽,依次将档水防渗布裙边及刚性支撑板直边埋入槽中。
由图2所示的实施例2可知,它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它的刚性子堤坝体用于硬质堤基,抗位移角板桩8的一边与每个三角形支撑框架底梁的后端一起由膨胀螺栓11固定在大堤顶面上;刚性支撑板6的带半圆弧的水平压边2由膨胀螺栓12固定在大堤顶面上,挡水防渗布的下端裹住圆柱形弹性止水体后被压在带半圆弧的水平压边的半圆弧的下方(起到止水防渗作用,图2中未画出),挡水防渗布的上端固定在刚性支撑板6的竖直边10的上端。

图1、2中,3这U型螺栓。
另外需说明的一点是抗位移角板桩8,为一非对称式角铁,设置在子堤三角形支撑框架背水侧下沿,起辅助抗位移作用。根据堤基不同,有两种用法,在软质堤基应用时,将长边埋入土中起抗位移作用(见
图1);在硬质堤基应用时,将长边朝上,在短边定位孔处用膨胀螺栓将其固定在堤面上(见图2)。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表
权利要求1.一种板坝式子堤,其特行征在于它由刚性子堤坝体和挡水防渗布(1)组成,刚性子堤坝体由三角形支撑框架、钢性支撑板(6)、抗位移角板桩(8)组成,每个三角形支撑框架沿原大堤顶面间隔排放,相邻两个三角形支撑框架的迎水侧固定有刚性支撑板(6),每个三角形支撑框架底梁(9)的后端固定在抗位移角板桩(8)上;抗位移角板桩(8)固定在大堤堤面上;挡水防渗布(1)固定在刚性子堤坝体上的迎水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坝式子堤,其特征在于每个三角形支撑框架由方管焊接而成,其前梁(5)与底梁(9)的夹角α为锐角,底梁(9)的后端伸出后梁(4)并设有安装孔(13),在前梁(5)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装配孔(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坝式子堤,其特征在于每个三角形支撑框架还设有斜撑(7),斜撑(7)的前端固定在前梁(5)的中下部位置处,斜撑(7)的后端固定在底梁(9)与后梁(4)的交点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坝式子堤,其特征在于刚性支撑板(6)为瓦楞板结构,其左、右两边为平边,其上设有安装孔,刚性支撑板(6)的一端为竖直边(10)且与瓦楞面成钝角β,β=α+90°,刚性支撑板(6)的另一端为带半圆弧的水平压边(2),它与瓦楞面的夹角γ=180°-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坝式子堤,其特征在于当刚性子堤坝体用于软质坝基上时,抗位移角板桩(8)的一边埋入土中,每个三角形支撑框架的底梁(9)的后端与抗位移角板桩(8)用螺栓固定;刚性支撑板(6)的竖直边(10)埋入土中,挡水防渗布(1)的下部分两段分别埋入土中,一段与刚性支撑板(6)的竖直边(10)一起埋入土中,另一段沿大堤顶面平铺一段后再埋入土中,这一段挡水防渗布与固定在刚性子堤坝体上的挡水防渗布胶接,挡水防渗布的上端固定在带半圆弧的水平压边(2)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坝式子堤,其特征在于当刚性子堤坝体用于硬质堤基时,抗位移角板桩(8)的一边与每个三角形支撑框架底梁的后端一起由膨胀螺栓(11)固定在大堤顶面上;刚性支撑板(6)的带半圆弧的水平压边(2)由膨胀螺栓(12)固定在大堤顶面上,挡水防渗布的下端裹住圆柱形弹性止水体后被压在半圆弧水平压边的半圆弧的下方,挡水防渗布的上端固定在刚性支撑板(6)的竖直边(10)的上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坝式子堤,它是一种快速组装式子堤。适用于沙壤土、壤土、粘土以及混凝土等软硬质堤基。它由刚性子堤坝体和挡水防渗布组成。刚性子堤坝体由三角形支撑框架、钢性支撑板、抗位移角板桩组成,每个三角形支撑框架沿原大堤顶面间隔排放,相邻两个三角形支撑框架的迎水侧固定有刚性支撑板,每个三角形支撑框架底梁的后端固定在抗位移角板桩上;抗位移角板桩固定在大堤堤面上;挡水防渗布固定在刚性子堤坝体上的迎水侧。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它具有高效快捷、组坝灵活、适应性强、便于储运、造价低廉、回收复用、绿色环保等特点。
文档编号E02B3/10GK2571827SQ0225266
公开日2003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02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9日
发明者邱瑞田, 张海燕, 刘玉中, 李明, 陈涛, 杨学海, 候英杰, 尚全民, 金东春, 祁功元, 荣广林, 王晓晔 申请人:杨学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