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域漂浮物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2551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域漂浮物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清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水域漂浮物清理装置。
技术背景长江等水域每年有大量漂浮物形成,特别是在大坝前或靠近岸边的区域, 长期被漂浮沉积物所困扰,既影响发电、通航、泄洪的安全,又对流域的水质 产生严重污染。漂浮物主要有垃圾和水生植物,比如,通常自由漂浮水面的水 葫芦,通常以无性繁殖为主,通过匍匐茎增殖,适宜条件下沿河岸水面波动线 萌发生长。近年来,工业化使江河湖泊水质恶化,富营养化程度提高,水葫芦 因此迅速蔓延,泛滥成灾,覆盖水面,如不及时清除,还会阻碍排灌,在汛期 阻碍水流。浓密的水葫芦还降低了光线对水体的穿透能力,影响水底生物的生 长,并增加水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降低水产品产量,增加水的蒸发量,为蚊类 提供适宜的滋生场所。另外,每年有数百万吨的生活垃圾倾入长江,加上水生 植物等这些漂浮堆积物严重地堵塞了水电厂的机组进水,并且阻塞航道。由此 可见,大量漂浮物的存在对发电、渔业、航运等造成了严重影响。现有技术中,水域漂浮物打捞主要是人工打捞和机械打捞,人工打捞浪费 人力物力,同时效率也比较低。机械打捞多用大型船只,机械打捞装置本身体 积大,结构复杂,操作过程复杂,使用时流程长,装置制造成本高,必须用专 用的打捞船只,不够机动灵活。因此,需要一种清理水域漂浮物的装置,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节约人 力物力的同时还节约制造成本,并且维护维修简单方便。 发明内容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域漂浮物清理装置,结构简单紧凑, 占有空间小,操作简单方便,工作效率高,并且维护维修简单方便,最大限度 的节约人力物力和制造成本。本发明的水域漂浮物清理装置,包括设置在船上的动力装置,还包括设置 在船上的捕捞器、分离器和漂浮物处理回收装置,所述捕捞器包括转轴和至少 一个捕捞齿,动力装置与转轴配合并驱动转轴,捕捞齿相对于转轴径向设置并与转轴固定配合;所述分离器与捕捞器的非转动部件相对固定,分离器由上向下设置,上部设置成梳齿形状,梳齿形状由至少两个沿轴向设置的分离齿构成, 相邻两分离齿位于捕捞齿两侧,并与捕捞齿之间存在间隙。进一步,所述捕捞齿通过轮毂与转轴固定配合,所述轮毂沿转轴轴向设置 至少一个,捕捞齿沿轮毂圆周方向设置至少一个,分离器相邻两分离齿构成的齿沟数量与轮毂的数量相对应;进一步,所述分离器下部为与梳齿形状设置为一体的圆滑板,分离器纵向 截面为圆弧形,所述分离齿下部固定设置有支撑肋,分离器沿轴向两侧设置纵 向挡板;进一步,所述轮毂包括固定设置在转轴上的内轮毂和固定设置有捕捞齿的 外轮毂,内轮毂与外轮毂之间通过轮辐连接;相邻轮毂间固定设置间隙配合套 在转轴外圆周的密封套筒,轮毂两侧设置密封挡板,密封挡板与外轮毂以及密 封套筒或内轮毂之间密封连接;进一步,所述捕捞齿为长条形,捕捞齿的捕捞面径向截面为向内凹的弧形, 齿根处与外轮毂相连过渡处圆弧的曲率半径与外轮毂直径比为1一15: 100。进一步,所述捕捞器上的捕捞齿沿轴向呈V形排列;进一步,所述分离器分离齿最高点位于外轮毂外缘以内;分离器两侧通过 固定支架与转轴轴承座固定连接;进一步,还包括捕捞器和分离器同步升降系统,包括液压泵、控制系统和 数量与转轴轴承座数量对应的液压缸、平衡阀和活塞杆,所述液压缸垂直于水平面固定设置在船体上,活塞杆上端顶住转轴轴承座;控制系统通过控制液压 泵和平衡阀实现控制活塞杆的上下移动;进一步,所述漂浮物处理回收装置包括粉碎机、压縮装置和包装装置;所 述分离器下部连粉碎机原料入口,粉碎机出料口连压縮装置入料口;压縮装置 包括压縮缸和压縮板,压縮板设置在压縮缸内并可沿压縮缸轴向移动,压縮杆 与压縮板轴向固定连接,通过液压系统驱动轴向移动;所述粉碎机出料口与压 縮缸入料口之间设置推拉式挡板,压縮缸出料口设置出料门;所述包装装置包 括打包机和传送带,打包机设置于压縮缸出料口,传送带与压縮缸出料口相衔 接;所述压縮缸底部设置渗液通孔,渗液通孔下部设置废液槽;进一步,还包括水域漂浮物收集装置,水域漂浮物收集装置包括设置在船 头的两块收集板,所述两块收集板呈外大内小的扇形结构设置于捕捞器两侧。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水域漂浮物清理装置,采用轮状机构的捕 捞器和梳齿状结构的分离器,结构简单紧凑,使用时机械化程度高,消耗动力 小,流程短,设备占有空间小,操作简单方便,工作效率高,利于环保,并且 维护维修简单方便,制造工艺简单,最大限度的节约人力物力和制造成本,可 安装在一般的渔船上,投资小并且收益高;采用轮毂轮辐结构,可以有效减轻 装置重量,节约材料,并可防止漂浮物在捕捞齿和分离器之间卡住;分离器表 面圆滑,纵向截面为圆弧形,有利于漂浮物向下滑落,不需借助外力,只依靠 漂浮物自身重力便可达到收集目的;设置支撑肋和纵向挡板,可保持分离器整 体强度稳定,还可防止漂浮物向两侧散落;设置密封套筒和挡板,利于保证内 部密封,保证转动部件不进水而充分润滑;捕捞齿捕捞面设为弧形,利于捕捞, 齿根处为圆弧形,避免漂浮物卡在齿根处;捕捞齿轴向呈V形排列,避免捕捞 起的捕捞物向两侧滑落;分离器最高点设置于外轮毂外缘以内,保证捕捞齿转 过分离器时捕捞起的漂浮物能完全下落,避免漂浮物在捕捞齿和分离器之间卡 住;设置同步升降系统,保证捕捞器和分离器随着船吃水深度的变化而发生上 下方向的位移变动,保证捕捞效果;设置漂浮物处理回收装置,使捕捞起的捕捞物得到充分处理回收,避免二次污染,利于环保;设置水域漂浮物收集装置, 自动收集水域漂浮物至捕捞器,提高捕捞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图l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沿A—A向剖视图;图3为本发明分离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沿B向视图;图5漂浮物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漂浮物收集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l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沿A—A向剖视图,图3为本发明分 离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沿B向视图,即本发明捕捞器与分离器连接示意 图,图5为本发明漂浮物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漂浮物收集装置 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水域漂浮物清理装置,包括设置在船24上的动 力装置l,还包括设置在船24上的捕捞器3、分离器4和漂浮物处理回收装置。所述捕捞器3包括转轴2和长条形捕捞齿31,捕捞齿31捕捞面的径向截面 为向内凹的弧形;捕捞齿31通过轮毂5相对于转轴2径向设置并与转轴2固定 配合,轮毂5包括固定设置在转轴2上的内轮毂52和固定设置有捕捞齿31的 外轮毂51,内轮毂52与外轮毂51之间通过轮辐6连接,节约材料的同时减轻 捕捞器3的整体重量;捕捞齿31齿根处与外轮毂51相连过渡处圆弧曲率半径 与外轮毂直径比为l: 50;轮毂5沿转轴2轴向均布设置九个,捕捞齿31沿轮 毂5圆周方向均布设置八个,捕捞器3上的捕捞齿31沿轴向呈V形排列,防止 打捞时漂浮物向两侧散落;相邻轮毂5间固定设置间隙配合套在转轴2外圆周的密封套筒7,轮毂5两侧设置密封挡板8,密封挡板8与外轮毂51以及密封 套筒7或内轮毂52之间密封连接,保证轮毂内不进水,保持良好的润滑效果, 从而保证长周期稳定运转。分离器4与转轴2的轴承座13通过支架26固定连接,分离器4由上向下 设置,上部设置成梳齿形状,梳齿形状由至少两个沿轴向设置的分离齿41构成, 相邻两分离齿41位于捕捞齿31两侧,并与捕捞齿31之间存在间隙,分离器4 相邻两分离齿41构成的齿沟数量与轮毂5的数量相对应为九个;分离器4下部 为与梳齿形状设置为一体的圆滑板,利于漂浮物下落,分离器4纵向截面为圆 弧形,所述分离齿41下部固定设置有支撑肋42,用于增加分离器强度,分离器 4沿轴向两侧设置纵向挡板43,防止漂浮物向两侧散落;动力装置1与转轴2 配合并驱动转轴2,捕捞齿31设置并与转轴2固定配合。还包括捕捞器3和分离器4同步升降系统,包括液压泵11、控制系统9和 数量与转轴轴承座13数量对应的液压缸10、平衡阀12和活塞杆101,所述液 压缸10垂直于水平面固定设置在船体24上,活塞杆101上端顶住转轴轴承座 13;控制系统9通过控制液压泵11和平衡阀12实现控制活塞杆101的上下移 动。当然,在活塞杆101上端和转轴轴承座13之间还可以设置滑块结构,有利 于保证升降结构的整体稳定。漂浮物处理回收装置包括粉碎机14、压縮装置和包装装置;分离器4下部 连粉碎机14原料入口 ,压縮装置包括压縮缸16和压縮板15,压縮板15设置在 压縮缸16内并可沿压縮缸16轴向移动,压縮杆21与压縮板15固定连接并通 过液压系统22驱动轴向移动,粉碎机14出料口连压縮缸16入料口;所述粉碎 机14出料口与压縮缸16入料口之间设置推拉式挡板17,压縮缸16出料口设置 出料门18;所述包装装置包括打包机19和传送带20,压縮缸16压縮物料后, 由打包机19在压縮缸16内进行打包,由压縮板15通过出料门18将打好包的 物料推出至传送带20;所述压縮缸16底部设置渗液通孔161,渗液通孔161下 部设置废液槽25。压縮板15在液压系统的驱动下对粉碎后的漂浮物进行压縮除水,减轻重量,减小体积;污水通过渗液通孔161进入到废液槽25进行后续处 理;除水压縮后的漂浮物进行打包通过传送带运送,进行后续处理,整个过程 操作简单,利于环保。捕捞器3和分离器4设置于船头,船头还设置水域漂浮物收集装置,水域 漂浮物收集装置包括设置在船头的两块收集板23,两块收集板23呈外大内小的 扇形结构设置于捕捞器3两侧,利于自动收集漂浮物,提高打捞效率。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 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 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水域漂浮物清理装置,包括设置在船(24)上的动力装置(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船(24)上的捕捞器(3)、分离器(4)和漂浮物处理回收装置,所述捕捞器(3)包括转轴(2)和至少一个捕捞齿(31),动力装置(1)与转轴(2)配合并驱动转轴(2),捕捞齿(31)相对于转轴(2)径向设置并与转轴(2)固定配合;所述分离器(4)与捕捞器(3)的非转动部件相对固定,分离器(4)由上向下设置,上部设置成梳齿形状,梳齿形状由至少两个沿轴向设置的分离齿(41)构成,相邻两分离齿(41)位于捕捞齿(31)两侧,并与捕捞齿(31)之间存在间隙。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域漂浮物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捕捞齿 (31)通过轮毂(5)与转轴(2)固定配合,所述轮毂(5)沿转轴(2)轴向设置至少一个,捕捞齿(31)沿轮毂(5)圆周方向设置至少一个,分离器(4) 相邻两分离齿(41)构成的齿沟数量与轮毂(5)的数量相对应。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域漂浮物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器 (4)下部为与梳齿形状设置为一体的圆滑板,分离器(4)纵向截面为圆弧形,所述分离齿(41)下部固定设置有支撑肋(42),分离器(4)沿轴向两侧设置 纵向挡板(43)。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域漂浮物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5) 包括固定设置在转轴(2)上的内轮毂(52)和固定设置有捕捞齿(31)的外轮 毂(51),内轮毂(52)与外轮毂(51)之间通过轮辐(6)连接;相邻轮毂(5) 间固定设置间隙配合套在转轴(2)外圆周的密封套筒(7),轮毂(5)两侧设 置密封挡板(8),密封挡板(8)与外轮毂(51)以及密封套筒(7)或内轮毂(52)之间密封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域漂浮物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捕捞齿 (31)为长条形,捕捞齿(31)的捕捞面径向截面为向内凹的弧形,齿根处与外轮毂(51)相连过渡处圆弧的曲率半径与外轮毂直径比为(51) 1—15: 100。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域漂浮物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捕捞器(3) 上的捕捞齿(31)沿轴向呈V形排列。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域漂浮物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器(4) 分离齿最高点位于外轮毂(51)外缘以内;分离器两侧通过固定支架(26) 与转轴轴承座(13)固定连接。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水域漂浮物清理装置,其特征 在于还包括捕捞器(3)和分离器(4)同步升降系统,包括液压泵(11)、控 制系统(9)和数量与转轴轴承座(13)数量对应的液压缸(10)、平衡阀(12) 和活塞杆(101),所述液压缸(10)垂直于水平面固定设置在船体(24)上, 活塞杆(101)上端顶住转轴轴承座(13);控制系统(9)通过控制液压泵(11) 和平衡阀(12)实现控制活塞杆(101)的上下移动。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域漂浮物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物 处理回收装置包括粉碎机(14)、压縮装置和包装装置;所述分离器(4)下部连粉碎机(14)原料入口,粉碎机(14)出料口连压縮装置入料口;压縮装置包括压縮缸(16)和压縮板(15),压縮板(15)设置在压縮缸(16)内并可沿 压縮缸(16)轴向移动,压縮杆(21)与压縮板(15)轴向固定连接,通过液 压系统(22)驱动轴向移动;所述粉碎机(14)出料口与压縮缸(16)入料口 之间设置推拉式挡板(17),压縮缸(16)出料口设置出料门(18);所述包装 装置包括打包机(19)和传送带(20),打包机(19)设置于压縮缸(16)出料 口,传送带(20)与压縮缸(16)出料口相衔接;所述压縮缸(16)底部设置 渗液通孔(161),渗液通孔(161)下部设置废液槽(25)。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域漂浮物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 域漂浮物收集装置,水域漂浮物收集装置包括设置在船头的两块收集板(23), 所述两块收集板(23)呈外大内小的扇形结构设置于捕捞器(3)两侧。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域漂浮物清理装置,包括动力装置,还包括捕捞器、分离器和漂浮物处理回收装置,捕捞器包括转轴和至少一个捕捞齿,动力装置与转轴配合并驱动转轴,捕捞齿相对于转轴径向设置并与转轴固定配合,分离器与捕捞器的非转动部件相对固定,分离器由上向下设置,上部设置成梳齿形状,梳齿形状由至少两个沿轴向设置的分离齿构成,相邻两分离齿位于捕捞齿两侧,并与捕捞齿之间存在间隙,本发明结构简单紧凑,使用时机械化程度高,消耗动力小,流程短,设备占有空间小,操作简单方便,工作效率高,利于环保,并且维护维修简单方便,制造工艺简单,最大限度的节约人力物力和制造成本。
文档编号E02B15/10GK101215831SQ20081006924
公开日2008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15日
发明者敏 刘, 刘克威, 卢先正, 奇 叶, 叶延洪, 玉 孙, 张安昌, 彬 李, 键 罗, 宇 谢, 邱忠财, 黄彦彦 申请人:重庆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