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叶轮的地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4708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带叶轮的地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叶轮的地漏,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防虫、防臭作用的地漏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普通的地漏结构是这样的有一个圆柱形外壳,壳内设有中隔,隔上扣有一带 出水口的圆碗,外壳和圆碗间形成环形水封槽。这种地漏缺点很多因为水封槽很浅,借以 起水封作用的水封槽中的水极易干涸,实际上起不到防臭、防虫(蟑螂等)的作用,影响卫生。后来出现一种防臭效果较好的防臭地漏,见中国专利200420103690,其结构如图 1所示,包括外壳10、盖在外壳10上口处的箅子20和水封装置30,水封装置30由漏水斗 310和蓄水槽320构成,漏水斗310下端仅具有一个出水口 330,蓄水槽320并排设置在漏 水斗310下方的一旁,蓄水槽320的出水口开设在顶部、入水口开设在底部,且入水口接在 漏水斗310的下端与出水口 330相通。排污水时,污水经箅子20、漏水斗310,从出水口 330 进入蓄水槽中,蓄水槽320盈满后,污水由蓄水槽320的上开口排出,待污水排完后,蓄水槽 320仍呈盈满状,因蓄水槽320的存水量大,能有效地防臭。但是,在人们长时间外出不使用 或天气干燥情况下,蓄水槽320中仍会容易出现干涸情况,此时寄生在下水管或蓄水槽中 的臭虫、蟑螂等也极易进进出出,对环境卫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有鉴于此,本发明人对地漏结构做了深入的研究,设计出一种具有良好防虫、防臭 效果的地漏装置,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叶轮的地漏,以确实达到防虫、防臭的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带叶轮的地漏,包括外壳、盖在外壳上口处的箅子和套在外壳内的套筒和叶 轮,套筒上端设有入水口,套筒下端设有出水口,叶轮通过轮轴以可旋转的形式设在套筒 内,叶轮的叶片在入水口和出水口之间形成挡墙。所述的入水口位于套筒上端的一侧。所述的出水口位于套筒下端与入水口对角的一侧。所述的套筒内壁为圆柱形,叶轮的外形同样为圆柱形,且叶轮大小刚好充满套筒 内部。所述的套筒侧壁开有一个圆孔,叶轮通过此圆孔置入套筒,并有一个侧盖与该圆 孔相配。所述的入水口和箅子之间置有一个网孔排列紧密的过滤网。所述的套筒上面设有一个支柱,过滤网上面设有一个凸起。所述的外壳上口处形成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过滤网放置在第一台阶上,箅子放置在第二台阶上。所述的套筒入水口边沿处形成一个导角。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在地漏上安装叶轮,排污水时,污水流经箅子后从入 水口进入套筒,带动叶轮转动,再从出水口流出,完成地漏功能;同时,因为叶轮的叶片与套 筒的内壁配合,在入水口和出水口之间形成挡墙,在没有水流过时,可起到防臭的作用,并 且,即使在出水口有臭虫、蟑螂等,也因难以克服叶片的重力,而不能推动叶轮的叶片转动, 从而无法到达入水口从地漏中爬出,所以,本实用新型具有很好的防虫效果。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 行详细阐述。

图1为现有地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侧剖图。标号说明[0024]外壳1套筒2[0025]叶轮3箅子4[0026]过滤网5侧盖6[0027]圆孔7[0028]第一台阶11第二台阶12[0029]入水口21出水口22[0030]支柱23导角24[0031]叶片 31凸起 5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叶轮的地漏,包括外壳1、盖在外壳1上 口处的箅子4和套在外壳1内的套筒2和叶轮3。套筒2上端设有入水口 21,套筒2下端 设有出水口 22,叶轮3通过轮轴以可旋转的形式设在套筒2内,叶轮3的叶片31在入水口 21和出水口 22之间形成挡墙。排污水时,当有污水流经箅子4,再通过入水口 21流进套筒2时,水流可带动叶轮 3转动,再从出水口 22排出,实现地漏的作用。未排污水时,因为有叶轮3的叶片31与套筒 2的配合作用,在入水口 21和出水口 22之间形成挡墙,出水口 22处的臭虫、蟑螂等要克服 叶片31的重力,推动叶片31到达入水口 21从地漏中爬出,是无法做到的,所以,可以起到 很好的防虫效果。另外,叶片31在入水口 21和出水口 22之间形成的挡墙,没有污水流过 时,也会阻挡可能从出水口 22冒出的臭气,起到了防臭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5所示,叶轮3的轴向与入水口 21处的水流方向垂 直(如图5所示),既可以很容易的推动叶轮转动,使排水很容易实现;套筒2上端的入水口 21可以设置在套筒2上端的任意位置,只要能达到污水流进该套筒2推动叶轮3转动即 可,本实施例中入水口 21位于套筒2上端的一侧,污水的水流直接冲击叶片31远离轮轴的 端面上,从而,更有效地推动叶轮3转动,达到排水的效果就更好。在入水口 21边沿处还形 成一个导角24,从导角24导引下的水流可以直接冲击叶片31远离轮轴的端面上(如图5 所示),也更加有利于叶轮3的转动和污水的排出。本实用新型中,出水口 22的位置同样可以设置在套筒2下端的任意位置,在本实 施例中(如图3),出水口 22位于套筒2下端与入水口 21对角的一侧,这样加大了入水口 21与出水口 22的间隔距离,臭虫、蟑螂等要克服叶片31的重力,推动叶片31到达入水口 21的难度就大大地提高,防虫的效果就更好。又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套筒2内壁为圆柱形,叶轮3的外形同样为圆柱形, 且叶轮3大小刚好充满套筒2内部,这样可以充分地减小叶轮3与套筒2的间隙,可进一步 达到防虫、防臭的作用。当然套筒2的内壁或叶轮3的外形也可以用其他的形状,如方形、 圆形等,只要叶轮3大小刚好充满套筒2内部,可以形成防虫及防臭作用的挡墙即可。再如图3所示,套筒2侧壁开有一个圆孔7,叶轮3通过此圆孔7置入套筒2,再盖 上与该圆孔7大小相配的侧盖6,安装起来非常方便。入水口 21和箅子4之间置有一个网 孔排列紧密的过滤网5,因为过滤网5的网孔排列紧密,可以很好地阻挡体积较小的污物, 以保持地漏水流的畅通。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地漏的排水作用更加有效,在套筒2上面设有一个支柱23, 过滤网5上面设有一个凸起51,支柱23用来支撑过滤网5,凸起51用来支撑箅子4,这样 使套筒2上面和过滤网5之间、过滤网5和箅子4之间都留有间隙,以保持水流的畅通。而 且,因为设有支柱23和凸起51,可以很方便地拆开或安装地漏的过滤网5及套筒2,叶轮3 也可以通过打开侧盖6拿出来清洗,所以,整个地漏的拆卸和安装都十分地简便,清洗起来 也就非常地简单便捷。本实施例中,为达到水流的畅通,除了上面所述的在套筒2上面设有一个支柱23, 过滤网5上面设有一个凸起51外,当然也可以用其他的方式,只要能达到水流畅通的效果 即可。如本实施例中(如图5),在外壳1上口处形成第一台阶11和第二台阶12,过滤网5 放置在第一台阶11上,箅子4放置在第二台阶12上,同样可以实现水流畅通的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并非对本案设计的限制,凡依本案的设 计关键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带叶轮的地漏,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盖在外壳上口处的箅子和套在外壳内的套筒和叶轮,套筒上端设有入水口,套筒下端设有出水口,叶轮通过轮轴以可旋转的形式设在套筒内,叶轮的叶片在入水口和出水口之间形成挡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叶轮的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入水口位于套筒上端 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叶轮的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水口位于套筒下端 与入水口对角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叶轮的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筒内壁为圆柱形,叶 轮的外形同样为圆柱形,且叶轮大小刚好充满套筒内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叶轮的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筒侧壁开有一个圆 孔,叶轮通过此圆孔置入套筒,并有一个侧盖与该圆孔相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叶轮的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入水口和箅子之间置 有一个网孔排列紧密的过滤网。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带叶轮的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筒上面设有一个支 柱,过滤网上面设有一个凸起。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带叶轮的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上口处形成第一 台阶和第二台阶,过滤网放置在第一台阶上,箅子放置在第二台阶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叶轮的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筒入水口边沿处形 成一个导角。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带叶轮的地漏,包括外壳、盖在外壳上口处的箅子和套在外壳内的套筒和叶轮,套筒上端设有入水口,套筒下端设有出水口,叶轮通过轮轴以可旋转的形式设在套筒内,叶轮的叶片在入水口和出水口之间形成挡墙。本实用新型在没有水流过时,挡墙可以阻挡从出水口冒出的臭气,起到防臭的作用,并且,如果在出水口有臭虫、蟑螂等,也因难以克服叶片的重力推动叶轮的叶片转动,而无法到达入水口从地漏中爬出,具有很好的防虫效果。
文档编号E03F5/04GK201635163SQ20102011820
公开日2010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11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11日
发明者游太原 申请人:厦门凯立五金企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