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顶冲部位生态护岸方法

文档序号:2230757阅读:28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河道顶冲部位生态护岸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河道顶冲部位生态护岸方法,属于生态型河道护岸构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河道弯曲河势复杂的凹岸提段,往往主流逼岸,水流冲刷侵蚀岸坡。受环流冲刷特别是急流顶冲的作用,岸坡淘刷通常较为严重。一旦岸脚防护设施抵抗不住水流的冲刷力,护脚将被破坏,使岸脚的坡度逐渐变陡,直至失去平衡引起岸坡失稳破坏。因此,需要对河道顶冲部位临水坡坡脚以上一定范围内贴坡防护,达到固坡、减冲、防渗的目的,通常包括干砌块石护坡、浆砌块石护坡、现浇混凝土护坡型式、预制混凝土块体等护砌方式。临水坡护砌在固坡、减冲、防渗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河道安全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对岸坡的生态、环境和景观产生了不良影响其硬质材料和封闭结构破坏了河道水陆交错带,使得滨岸生物栖息地丧失,动植物难以在此生存繁衍,严重破坏了生物多样性,造成河道水体的自净能力明显下降,对以面源形式进入河道的污染物质难以清除,且其光滑而单调的表观严重影响了河道的景观效果。为克服硬质型护岸的缺陷,修复河道滨岸带生态环境,人们开始使用生态型护岸技术,如斜坡式变渗径面源截留净化生态护岸组合系统(ZL200610096765. 5)、景观型多级阶梯式人工湿地护坡成型方法(ZL200410065916. 1)、带挡墙的斜坡式生态护岸 (ZL200710036262. 3)、框架结构生态河道提岸的构筑方法ZL200810238006. 7)、生态型带孔多边形混凝土护岸板块及其在护岸中的应用方法(ZL 2006101480M.8)、生态型混凝土护岸筒体及其在护岸中的应用方法(ZL 200610148053. 3)、用芦苇恢复退化河岸的工程化方法(ZL 200410010692. 4)等对河道岸坡进行防护,这些技术在岸坡景观、生态和净污功能的协同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主要应用于流速较小的河段边坡,由于受抗冲刷能力的影响,无法应用于河道顶冲部位生态防护中。目前,河道顶冲部位的冲刷防护和生态修复的协同仍是个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的是一种河道顶冲部位生态护岸方法,其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临水坡护砌技术和生态护岸技术的缺陷,可在河道岸坡上形成绿色的自然优美景观,营造良好的河岸水陆交错带的生物栖息环境,使得滨水生态系统得以恢复;植物、石料及其表面附着生物可通过拦截、吸收和降解等作用,对污染物质进行净化,可截留入河面源污染物质和改善河流水质。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其特征是在河道顶冲部位构建河道顶冲部位生态护岸, 沿河道顶冲部位岸脚线打一排松木栅栏,在松木栅栏背水一侧铺设土工布,在松木栅栏朝水一侧与河床的夹角处设置抛石,在坡面上铺设碎石垫层,铺设碎石垫层上累叠块石条笼, 用松木桩将块石条笼固定于河道岸坡上,在河道洪水位附近的相邻块石条笼之间夹放柳捆与宽叶草捆,在河道常水位附近的块石条笼中夹放芦苇、菖蒲挺水植物根系以及占块石条笼10%空间的湿润土,在河道枯水位附近的块石条笼中夹放菹草、金鱼藻沉水植物种子以及占块石条笼10%空间的湿润土。本发明的优点和效果在于本护岸采用块石条笼(钢丝网+块石)为主体的防护形式,能够抵抗河道顶冲部位所受的水力冲刷,对河道岸坡能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根据河道不同水情时的水位情况,配置了湿生植物(柳捆和宽叶草捆)_挺水植物(芦苇、菖蒲)_沉水植物(菹草、金鱼藻)的植物群落系统,营造了良好的河岸生物栖息环境,形成了一道滨岸绿色屏障,美化了河岸景观;另一方面,植物、石料及其表面附着的微生物对污染物质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可截留入河面源污染物质和改善河道水质。此外,本护岸施工和维护管理都非常方便,十分适用于河道顶冲部位的防护的生态修复。


图1是河道顶冲部位生态护岸的平面示意图。图2是河道顶冲部位生态护岸的断面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在最高洪水位位置附近的细部示意图。图4是河道顶冲部位生态护岸在枯水位位置附近的细部示意图。图5是块石条笼示意图。图中的1是河道,2是河道顶冲部位生态护岸,3是河道岸坡,4是松木栅栏,5是抛石,6是碎石垫层,7是块石条笼,8是松木桩,9是柳捆,10是宽叶草捆,11是挺水植物,12是沉水植物,13是钢丝网,14是块石。
具体实施例方式对照附图1-4,河道顶冲部位生态护岸方法,是在河道1顶冲部位构建河道顶冲部位生态护岸2,沿河道顶冲部位岸3脚线打一排松木栅栏4,在松木栅栏4背水一侧铺设土工布,在松木栅栏4朝水一侧与河床的夹角处设置粒径为200-300mm的抛石5,在坡面上铺设碎石垫层6,碎石粒径为50 100mm,碎石垫层6之上累叠块石条笼7,用直径为100mm、 长1500mm的松木桩8将块石条笼7固定于河道岸坡3上,每个块石条笼7上松木桩8之间的间距为3000mm。在河道洪水位附近的相邻块石条笼7之间夹放柳捆9与宽叶草捆10,两者在坡面上间隔布置,每个块石条笼7上柳捆9或者宽叶草捆10的间距为600mm ;在河道常水位附近的块石条笼7中夹放挺水植物11 (芦苇、菖蒲)根系以及占块石条笼10%空间的湿润土 ;在河道枯水位附近的块石条笼7中夹放沉水植物12(菹草、金鱼藻)种子以及占块石条笼10%空间的湿润土。松木桩的直径为100mm、长1500mm,每个块石条笼上松木桩之间的间距为3000mm。柳捆与宽叶草捆在坡面上间隔布置,每个块石条笼上柳捆或宽叶草捆的间距为 600mmo抛石粒径为200-300mm,碎石粒径为50_100mm。对照附图5,块石条笼7用钢丝编织成网眼为100X IOOmm的钢丝网13,钢丝网13 内填充粒径150-200mm的块石14。本发明成型后,以块石条笼(钢丝网+块石)为主体的防护形式,能够抵抗河道顶冲部位所受的水力冲刷,对河道岸坡能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柳捆8和宽叶草捆9将迅速生长出根系和枝叶,根系的加固作用进一步保障了岸坡稳定和防冲刷能力。柳捆8和宽叶草捆9枝叶、挺水植物11 (芦苇、菖蒲)根系、沉水植物12 (菹草、金鱼藻)种子成长一年后即可在河岸形成茂盛的“湿生植物(柳和宽叶草)_挺水植物(芦苇、菖蒲)_沉水植物(菹草、金鱼藻)”的植物群落系统,在河道岸坡上形成了绿色的自然优美景观,营造了良好的河岸水陆交错带的生物栖息环境,使得滨水生态系统得以恢复;植物、石料及其表面附着生物可通过拦截、吸收和降解等作用,对污染物质进行净化,对截留入河面源污染物质和改善河流水质具有良好的效果。
权利要求
1.河道顶冲部位生态护岸方法,其特征是在河道顶冲部位构建河道顶冲部位生态护岸,沿河道顶冲部位岸脚线打一排松木栅栏,在松木栅栏背水一侧铺设土工布,在松木栅栏朝水一侧与河床的夹角处设置抛石,在坡面上铺设碎石垫层,铺设碎石垫层上累叠块石条笼,用松木桩将块石条笼固定于河道岸坡上,在河道洪水位附近的相邻块石条笼之间夹放柳捆与宽叶草捆,在河道常水位附近的块石条笼中夹放芦苇、菖蒲挺水植物根系以及占块石条笼10%空间的湿润土,在河道枯水位附近的块石条笼中夹放菹草、金鱼藻沉水植物种子以及占块石条笼10%空间的湿润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顶冲部位生态护岸方法,其特征是块石条笼用钢丝编织成网眼为IOOXlOOmm的钢丝网,钢丝网内填充粒径150_200mm的块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顶冲部位生态护岸方法,其特征是松木桩的直径为 100mm、长1500mm,每个块石条笼上松木桩之间的间距为30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顶冲部位生态护岸方法,其特征是柳捆与宽叶草捆在坡面上间隔布置,每个块石条笼上柳捆或宽叶草捆的间距为6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顶冲部位生态护岸方法,其特征是抛石粒径为 200-300mm,碎石粒径为 50_100mm。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河道顶冲部位生态护岸方法,在河道顶冲部位构建河道顶冲部位生态护岸,沿河道顶冲部位岸脚线打一排松木栅栏,在松木栅栏背水一侧铺设土工布,在松木栅栏朝水一侧与河床的夹角处设置抛石,在坡面上铺设碎石垫层,铺设碎石垫层上累叠块石条笼,用松木桩将块石条笼固定于河道岸坡上,在河道洪水位附近的相邻块石条笼之间夹放柳捆与宽叶草捆,在河道常水位附近的块石条笼中夹放挺水植物根系以及湿润土,在河道枯水位附近的块石条笼中夹放沉水植物种子以及湿润土。优点营造良好的河岸生物栖息环境,形成一道滨岸绿色屏障,美化河岸景观;植物、石料及其表面附着的微生物对污染物质具有净化效果,可截留入河面源污染物质和改善河道水质。
文档编号E02B3/06GK102162225SQ20111004086
公开日2011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21日
发明者侯俊, 吴建成, 敖艳辉, 王沛芳, 王超 申请人:河海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