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口闸门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农田灌溉【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水口闸门,包括外壳体和闸板,其中,外壳体的内部贯通空间形成水流通道;闸板的底沿铰接于外壳体,且铰接轴心线平行于外壳体的底板;闸板通过转动可在全开度工作位置、中间工作位置和截止工作位置之间转换,并配置成:在全开度工作位置,所述闸板与外壳体的底板平行;在截止工作位置,所述闸板的完全封堵所述水流通道;在中间工作位置,所述闸板的上沿位于外壳体的内部贯通空间中部。本发明操作简单方便,有效降低了劳动强度,并可进一步有效提升看水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易于拆除管理,可完全规避现有技术塑料袋易于老化污染农田的问题,符合循环利用及再生使用的产品设计趋势。
【专利说明】—种水口闸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农田灌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口闸门。
【背景技术】
[0002]众所周知,水分管理是水稻生长过程中的核心影响要素。科学灌溉又仅满足水稻生理、生态需水,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及稻田生态,而且能显著节水节本。
[0003]目前,现有水稻田的水渠管理大多采用塑料袋堵水,该方式没有标准化规程及规格,占地面积大;同时,实际操作极不方便,需要四处取土,耗用时间长,且劳动强度较大。特别是,塑料袋易于老化,易污染农田,水土经常流失;此外,该方式无法调节流量,修濠补濠也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通常一名看水技术人员只能照看几十亩地水田,工作效率及管理效果比较低及非标准化等问题。
[0004]随着国家提倡节约用水和管理用水环节日趋完善,水口闸门技术逐渐成为本领域关注的关键配件,且国际上尚未有标准的能控制水闻度的水口闸门。
[0005]因此,针对以上不足,需要提供一种水口闸门以有效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0006](一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水渠管理技术所存在的操作不便、易污染农田及无法调节流量等缺陷。
[0008]( 二 )技术方案
[0009]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口闸门,包括外壳体和闸板,其中,所述外壳体的内部贯通空间形成水流通道;所述闸板的底沿铰接于所述外壳体,且铰接轴心线平行于所述外壳体的底板;所述闸板通过转动可在全开度工作位置、中间工作位置和截止工作位置之间转换,并配置成:在全开度工作位置,所述闸板与所述外壳体的底板平行;在截止工作位置,所述闸板的完全封堵所述水流通道;在中间工作位置,所述闸板的上沿位于所述外壳体的内部贯通空间中部。
[0010]优选的,所述外壳体的底板两侧均固定设置有侧板,所述闸板的铰接位置上方的两个所述侧板上端固定设置有顶板;位于截止工作位置的所述闸板,其底部和两侧边沿分别封抵于所述底板和两个侧板。
[0011]优选的,所述闸板的两侧沿和底沿均设置有密封条,以建立相应的密封。
[0012]优选的,所述侧板的内表面设置有截止定位部件,以限定截止工作位置下的所述闸板。
[0013]优选的,所述侧板的内表面还设置有中间定位部件,以限定中间工作位置下的所述闸板。
[0014]优选的,所述中间定位部件为多个,以限定多个不同中间工作位置下的所述闸板。
[0015]优选的,多个所述中间工作位置分别可调节的水位范围为:0?3cm,3?5cm,5?7cm, 7 ?10cm, 10 ?50cmo
[0016]优选的,所述外壳体的内部贯通空间形成的水流通道尺寸为:长15cm?45cm,宽15cm ?45cm,高 15cm ?55cm ;或者,长 25cm ?55cm,宽 25cm ?55cm,高 25cm ?65cm。
[0017]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尺寸为:长15cm?45cm,宽15cm?45cm ;所述闸板的尺寸为:长 1cm ?40cm ;宽 1cm ?40cm。
[0018]优选的,所述外壳体和闸板由塑料、玻璃钢、竹片、木板、玻璃纤维或水泥板制成,截面形状呈长方形、正方形或圆形。
[0019](三)有益效果
[0020]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该水口闸门采用由外壳体和闸板构成的整体式设计,应用时,可根据实际需要放置在待调节渠内水位的渠坝侧。如此设置,一方面操作简单方便,有效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省人力物力;同时易于拆除管理,可完全规避现有技术塑料袋易于老化污染农田的问题,符合循环利用及再生使用的产品设计趋势。另外,与外壳体铰接的闸板可在不同的工作位置之间转换,在全开度工作位置,闸板与外壳体底板平行,即全开度放水;在截止工作位置,闸板的完全封堵水流通道,即该支路完全截止通流;在中间工作位置,闸板的上沿位于外壳体的内部贯通空间中部,从而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其通流量;由此,可进一步有效提升看水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水口闸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图1中所示水口闸门处于全开度状态的示意图;
[0023]图3是图1中所示水口闸门处于截止状态的示意图;
[0024]图4是图1的A-A局部剖面示意图;
[0025]图5是图1的B-B剖面示意图;
[0026]图6为图3的C-C剖面示意图。
[0027]图中:外壳体1、底板11、侧板12、铰接孔121、截止定位部件122、中间定位部件123、顶板13、闸板2、铰接轴21、密封条22、安装槽23、密封条24、把持部25。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29]不失一般性,本实施方式以应用于水稻田灌溉的水渠水位控制作为主体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该水口闸门还可以适用于其他作物灌溉的水渠管理。
[0030]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口闸门由外壳体I和位于其内侧的闸板2构成。图中所示,外壳休I的内部贯通空间形成水流通道,水流方向具体如图中箭头所示;实际应用时,该水口闸门的进口侧与水渠连通,其出口侧与旁支路连通,由此调节控制水渠内的实际水位。
[0031]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内”、“外”等方位词是以内部贯通空间为基准定义的,显然,上述方位词的应用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32]其中,闸板2的底沿铰接于外壳体1,且铰接轴心线平行于外壳体I的底板11,由此使得,闸板2通过转动可在全开度工作位置、中间工作位置和截止工作位置之间转换,具体而言:在图2所示的全开度工作位置,闸板2与外壳体I的底板11平行,即全开度放水;在图3所示的截止工作位置,闸板2的完全封堵水流通道,即该支路完全截止通流;在中间工作位置,闸板2的上沿位于外壳体I的内部贯通空间中部,从而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其通流量,进而达成调节渠内水位的目的。
[0033]对于外壳体的具体结构形式来说,不局限于图中所示的长方形截面,根据实际设计需要,其截面形状也可以呈正方形或圆形。也就是说,只要应用上述核心设计构思均在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内。
[0034]具体地,本方案提供的长方形通流截面的外壳体1,由底板11、两个侧板12和顶板13组装为一体。其中,两个侧板12分别固定设置在底板11的两侧,顶板13固定设置于两个侧板12的上端;这里,顶板13的设置一方面起到连接两侧板12的作用,且可以避免踩踏,同时可避免异物掉落于内部水流通道影响流量的问题出现,进一步提高水口闸门的安全可靠性。进一步如图3所示,该顶板13位于闸板2的铰接位置上方,且偏置于一侧,由此在另一侧形成闸板2的转动空间。图中所示,闸板2的上沿还设置有外凸把持部25,以便于进行操作者通过该把持部25完成闸板2工作位置的转换。
[0035]本方案中,在闸板2的底沿两端分别延伸形成铰接轴21,两个侧板12上分别开设有与相应的铰接轴21适配的铰接孔121,从而建立闸板2与外壳体I的铰接。请一并结合图4所示,为清楚表达具体装配关系,图4中仅示出了一侧的剖面示意。当然,也可以采用这样的设计实现闸板2与外壳体I之间的铰接,可以在两者铰接位置处均开设有铰接孔,利用独立设置的铰接轴插装于相适配的铰接孔中,满足工作位置转换的使用需要。
[0036]为了最大限度的获得流量调节的精确程度,在闸板2的两侧沿分别设置有密封条22,请一并参见图5,该图为图1的B-B剖面示意图。密封条22沿着闸板2的侧沿设置,密封闸板2与侧板12之间的间隙;具体地,在闸板2的侧沿上开设有密封条安装槽23,由此密封条22可嵌装在相应的安装槽23内,便于组装拆卸。特别地,当密封条22失效后,上述装配方式还可便于进行更换,具有易于进行装配维护的特点。
[0037]同样地,在闸板2的底沿设置有密封条24,相对于密封条22而言,底沿上设置密封条24需要适应闸板2的转动,也就是说,闸板2转至任何工作位置,密封条24均应当满足闸板2底沿与底板11之间的可靠密封。请一并参见图6,该图为图3的C-C剖面示意图,图中所示,密封条24的外周表面大致呈圆弧状,以实时保持闸板2底沿与底板11之间的密封。
[0038]另外,为了使得闸板2在任何工作位置下的定位准确。首先,在侧板12的内表面设置有截止定位部件122,以限定截止工作位置下的闸板12 ;进一步地,侧板12的内表面还设置有中间定位部件123,以限定中间工作位置下的闸板12。同样地,定位部件的结构形式也可以为不同的设计,本方案中,截止定位部件122和中间定位部件123优选采用定位销的形式,结构简单且工艺成本相对较低,故为最优方案。
[0039]显然,不同的中间工作位置对应不同的流量调节能力,图中所示的中间定位部件123为多个,分别在以铰接点为中以弧线上,可限定多个不同中间工作位置下的闸板2。优选地,多个中间工作位置分别可调节的水位范围为:0?3cm, 3?5cm, 5?7cm, 7?1cm,10?50cm,实际上,水位调节范围可不局限于上述区域,根据具体应用需要进行设定即可。
[0040]对应于不同尺寸的水渠,水口闸门的尺寸也可以作相应的设计。例如,对于小渠的水口闸门,夕卜壳体I的内部贯通空间形成的水流通道尺寸为:长15cm?45cm,宽15cm?45cm,高15cm?55cm ;再例如,对于大渠的水口闸门,夕卜壳体I的内部贯通空间形成的水流通道尺寸为:长25cm?55cm,宽25cm?55cm,高25cm?65cm。特别地,上述尺寸参数是基于水渠尺寸形成的优选方案,能够良好适配于大渠和小渠,具有较好的可适应性。
[0041]具体地,底板11的尺寸为:长15cm?45cm,宽15cm?45cm ;闸板2的尺寸为:长1cm ?40cm ;宽 1cm ?40cm。
[0042]此外,外壳体I的底板11和侧板12的通流端口,均呈自本体向端部渐扩的形状,也即图中所示的,通流端口处由内向外的通流截面逐渐呈递增的趋势变化。以适应水流动的特性,避免端口处形成不必要的阻滞。本方案所述水口闸门的各构件均采用塑料通过注塑工艺成形,一方面,确保产品的精确性和耐久性;与此同时,该闸门可循环利用及再生使用,完全符合当前的产品设计理念。除塑料外,本方案所述水口闸门的构件还可以采用玻璃钢、竹片、木板、玻璃纤维或水泥板制成。
[0043]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水口闸门采用由外壳体和闸板构成的整体式设计,应用时,可根据实际需要放置在待调节渠内水位的渠坝侧。一方面操作简单方便,有效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省人力物力;同时易于拆除管理,可完全规避现有技术塑料袋易于老化污染农田的问题,符合循环利用及再生使用的产品设计趋势。另外,与外壳体铰接的闸板可在不同的工作位置之间转换,从而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其通流量,可进一步有效提升看水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004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水口闸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内部贯通空间形成水流通道; 闸板,其底沿铰接于所述外壳体,且铰接轴心线平行于所述外壳体的底板;所述闸板通过转动可在全开度工作位置、中间工作位置和截止工作位置之间转换,并配置成:在全开度工作位置,所述闸板与所述外壳体的底板平行;在截止工作位置,所述闸板的完全封堵所述水流通道;在中间工作位置,所述闸板的上沿位于所述外壳体的内部贯通空间中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口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的底板两侧均固定设置有侧板,所述闸板的铰接位置上方的两个所述侧板上端固定设置有顶板;位于截止工作位置的所述闸板,其底部和两侧边沿分别封抵于所述底板和两个侧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口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闸板的两侧沿和底沿均设置有密封条,以建立相应的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水口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的内表面设置有截止定位部件,以限定截止工作位置下的所述闸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口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的内表面还设置有中间定位部件,以限定中间工作位置下的所述闸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口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定位部件为多个,以限定多个不同中间工作位置下的所述闸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口闸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中间工作位置分别可调节的水位范围为:0?3cm, 3?5cm, 5?7cm, 7?1cm, 10?50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口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的内部贯通空间形成的水流通道尺寸为:长15cm?45cm,宽15cm?45cm,高15cm?55cm ;或者,长25cm?55cm,宽 25cm ?55cm,高 25cm ?65c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口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尺寸为:长15cm?45cm,宽15cm?45cm ;所述闸板的尺寸为:长1cm?40cm ;宽1cm?40c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口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和闸板由塑料、玻璃钢、竹片、木板、玻璃纤维或水泥板制成,截面形状呈长方形、正方形或圆形。
【文档编号】E02B13/02GK104153331SQ201410367427
【公开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9日
【发明者】梁明洙, 梁明俊 申请人:梁明洙, 梁明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