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器冲洗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53512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便器冲洗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水洗式便器冲洗结构,尤其涉及节水型双档或双档以上便器冲洗结构。



背景技术:

过多的用水容易造成城市水源匮乏、增大城市排污管道负荷、对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要求提高。便器因为使用频率高,所以其用水占城市用水量很大一部分。

当大便时,污物固形物较多,为避免建筑管道堵塞,不仅需要考虑污物排出便器,也需要冲出一定的距离。当小便时,污物为液体,无粘附在盆体上的污物,便器只需要将液体污物排出便器即可。

针对不同排泄物差异化的进行污物排出的目的,目前的坐便器分为大冲和小冲两档,根据污物冲出的难易,控制不同的用水体积使污物通过同一排污管道将污物排出。

在差异化进行污物排出的研究中,有些专利提出将尿液和大便分开排放,但此方案产品不具有封水的水封,不符合现代家庭的卫生要求。

在差异化进行污物排出的研究中,有些专利提出对小便使用弯管排出,大便使用直接排出,大便排污通道相对于盆体不具有上升段,仅依靠大面积的橡胶将大便排污通道堵死,从而形成积水结构,继而构成水封。上述方法在密封面夹住异物或密封不牢靠时会导致水封消失、房间返臭甚至小虫爬出,所以无法从结构上提供稳定的水封,存在安全隐患。

在差异化进行污物排出的研究中,有些文献提出将大小冲使用不同的排污管道排出,同时大小冲排污管道均能够被积水封堵,实现良好的防虫隔臭目的。但小便排污时为了避免大冲管道漏水,将大冲管道堵死,在工业实践中,用于堵死的阀可能会被不小心落入便器的头发、鱼骨、纸巾等卡死,从而导致大便排污通道堵死,便器将无法使用。

还有专利记载了使用两个不同的弯管将污物排出,且具有两个积水位置,需要使用者排泄时对准大便或小便各自的排污端口。在这种改变了使用者习惯的情况下,万一当使用者排泄的位置错误就可能导致排污管道堵死,继而无法使用。

如此,利用小冲易于排出的特点,基于符合卫生要求、不改变使用者习惯、提供稳定的封水结构、结构耐用的前提下,发明人对便器的结构和污物排出方法进行了研究,以期达到节水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研究的目的是提供便器冲洗结构,使其具有如下特点:在不改变便器使用者排泄习惯的前提下对小便用水量进行节省,具有分别进行大便和小便排污的两个通道,不存在因使用小便通道导致大便排污通道被堵塞的结构,保证在出于省水目的的小便排污通道损坏时现有技术的大小便冲洗方法依然可实施,两种污物排出通道在便器未使用时均具有上升段从而具有稳定的水封。

基于以上特点,本申请提供的第一种便器冲洗结构具备:盆部,具有用于临时接住污物的承接面;第一排污通道,连接于所述盆部的下方,具有上升段,第一排污通道内不具有在使用第二排污通道进行排污时使第一排污通道堵塞的结构;第二排污通道,具有上升段,在坐便器为非使用时第二排污通道上升段和盆部及第一排污通道上升段共同形成积水部,该积水部在便器为非使用时贮存水从而形成积水,由该积水形成水封,第二排污通道在水封面以下和积水部连通;其特征在于具有:

泵单元,驱动盆部的水通过第二排污通道流向便器排污口。

第一种水洗式坐便器具有盆部,用于对污物进行承接。第一排污通道及第二排污通道均具有上升段且和盆部共同构成了稳定的积水结构。在使用第二排污通道排污时,第一排污通道不具有阻塞第一排污通道的堵塞机构,将大大降低了第一排污通道被堵塞的风险。第二排污通道用于对小便排出时进行节水,当排出物仅为小便时,泵水单元驱动盆体内的小便通过第二排污通道流向便器排污口。从而保证小便不需清洗水也可完成污物的排出。

优选的,第二排污通道的最高点高于第一排污通道的最高点。这样在使用第一排污通道进行排污时,最高点相比低的第一通道优先排污产生虹吸,将盆部的污物排出,避免因第一排污通道和第二排污通道同时排污,造成第二排污通道容易堵塞和便器冲洗性能的降低。

优选的,第二排污通道内具有可以使第二排污通道截面积变化的截面变化单元。在使用第一排污通道进行排污时,截面变化单元使第二排污通道截面变小甚至使第二排污通道截止,较多的积水和洗净水均从第一排污通道流向排污口,避免因第二排污通道和第二排污通道同时排污,造成第二排污通道容易堵塞和便器冲洗性能的降低。

综上,第一种便器冲洗结构在使用第二排污通道进行小便排出时,使用泵单元驱动包含污物的盆部积水通过第二排污通道排出。在使用第一排污通道进行大小便排出时,使用第二排污通道高于第一排污通道和降低第二排污通道截面积两种方法抑制污物从第二排污通道流出。

本申请提供的第二种便器冲洗结构具备:盆部,具有用于临时接住污物的承接面;第一排污通道,连接于所述盆部的下方,具有上升段,第一排污通道内不具有在使用第二排污通道进行排污时使第一排污通道堵塞的结构;第二排污通道,具有上升段,在坐便器为非使用时第二排污通道上升段和盆部及第一排污通道上升段共同形成积水部,该积水部在便器为非使用时贮存水从而形成积水,由该积水形成水封,第二排污通道在水封面以下和积水部连通;其特征在于具有变压力机构,用于将第二排污通道中的气柱段的空气减少;第二排污通道连接于所述积水部或第一排污通道上升段的第二排污通道进口高于连向第一排污通道或便器排污口的第二排污通道的排污口;且所述第二排污通道还具有:气体抑制单元,连接在第二排污通道中的非上升段处,且位于所述盆部水封高度以下,抑制气体从第二排污通道排污口进入第二排污通道的抑制单元;气柱段,由所述气体抑制单元和盆部积水之间的第二排污通道构成。

第二种水洗式坐便器具有盆部,用于对污物进行承接。第一排污通道及第二排污通道均具有上升段且和盆部共同构成了稳定的积水结构。在使用第二排污通道排污时,第一排污通道不具有阻塞第一排污通道的堵塞机构,将大大降低了第一排污通道被堵塞的风险。

第二排污通道用于对小便排出时进行节水,当排出物仅为小便时,变压力机构将第二排污通道内的气柱段空气减少,于此同时即使有少量的气体经气体抑制单元从第二排污通道的排污口进入第二排污通道,也不影响在第二排污通道和变压力机构连接处管路局部形成负压,在局部负压作用下盆部积水靠近负压位置的水面上升,流出第二排污通道的上升段,达到排污目的。

进一步的,变压力机构,包含一个变容积单元,当变容积单元的容积变大时,内部压力变小,能够将气柱段的空气吸入。

可选的,变压力机构,包含一个泵单元,通过泵单元的工作将空气抽出气柱段。

进一步的,气体抑制单元由第二排污通道的第二积水部构成,第二积水部的积水将外部的排污口一侧的空气隔离于第二积水部下游。

当使用第二排污通道进行排污时,驱动泵单元或使变容积单元体积变大,就能使气柱段内的空气减少,流向外部或变容积单元,造成空气柱两端的水面上移直至气柱段消失,此时靠近便器排污口一侧的水面高度低于盆部积水高度,在重力作用下发生虹吸,便器内的水通过第二积水部流向盆体,从而液体污物被排出。保持使空气不进入第二排污通道就可以使虹吸继续,直至污物全部排出。

可选的,气体抑制单元是具有可以使第二通道局部截面积变化的截面变化单元,当需要抑制空气从排污口进入第二排污通道时,截面变化单元使第二排污通道的截面积变小,从而抑制气体进入的速度甚至将第二排污通道变小或封闭。

当使用第二排污通道进行排污时,驱动作为空气抑制单元的截面变化单元使第二排污通道局部截面变小甚至截止,驱动泵单元或使变容积单元体积变大,气柱段内的空气流向外部或变容积单元,由于第二排污通道局部截面变小,从其进入第二排污通道的空气也较少,所以气柱段产生负压,第二排污通道上升段处的水面上移从上升段流向第二排污通道的排污口,继而覆盖截面变化单元的流通截面,进一步提高对进 入气体的抑制能力。随着气体不断的被排出气柱段,气体抑制能力不断提高,直至位于第二排污通道内的气柱段空气消失,此时靠近便器排污口一侧的水面高度低于盆部积水高度。在确保不使第二排污通道内进入空气的情况下,停止驱动泵单元或变容器单元,作用在截面变化单元的负压消失,此时也可驱动截面变化单元,使第二排污通道的通道面积变大。第二排污通道两端在重力作用下发生虹吸,污物进行排出。保持使空气不进入第二排污通道就可以使虹吸继续,直至污物全部排出。

可选的,气体抑制单元是由排出段的最小通道截面管路构成,其通流截面面积不大于直径30mm圆的面积;其中连接第二排污通道排污口和第二排污通道上与变压力机构连通处的通道为排出段。优选的使用直径为10mm的圆形通流截面积。

当使用第二排污通道进行排污时,驱动泵单元将气柱段内的空气抽出,此时真空气柱段内的空气流向外部,第二排污通道和建筑的排污通道连通,在变压力单元的局部负压作用下,一部分空气进入第二排污通道并被泵排出,一部分盆部积水在负压作用下上升流入排污通道,由于不断有气体从此最小通道处进入,水流无法流出,导致积存于排出段和第二排污通道上升段的水面不断上升,直至第二排污通道内的气体被排空,只有从第二排污通道排污口吸入的气体,此时停止驱动泵单元,在确保不使第二排污通道内进入空气的情况下,停止驱动泵单元或变容器单元,作用在最小通道截面管路处的负压消失,积水开始流向第二排污通道的排污口,第二排污通道两端在重力作用下发生虹吸,污物进行排出。保持使空气不进入第二排污通道就可以使虹吸继续,直至污物全部排出。

在此过程中,如果最小通道截面的面积增大,会导致从第二排污通道排污口内流入第二排污通道内的气体速度快,继而需要泵单元有更强的气体排出能力。如果最小通道截面的面积过小,会导致容易被来自盆部积水的杂质所堵塞。在泵单元和堵塞风险的平衡下,建议最小通道截面管路的截面面积不大于直径30mm圆的面积,优选的使用截面直径为10mm的圆并在第二排污通道进口161内增加抑制异物通过的结构,可以使堵塞的风险降低并使泵单元的排气能力不会显著增加。

优选的,第二排污通道的最高点高于第一排污通道的最高点。这样在使用第一排污通道进行排污时,最高点相比低的第一通道优先排污产生虹吸,将盆部的污物排出,避免因第一排污通道和第二排污通道同时排污,造成第二排污通道容易堵塞和便器冲洗性能的降低。

优选的,第二排污通道内具有可以使第二排污通道截面积变化的截面变化单元。在使用第一排污通道进行排污时,截面变化单元使第二排污通道截面变小甚至使第二排污通道截止,较多的积水和洗净水均从第一排污通道流向排污口,避免因第二排污通道和第二排污通道同时排污,造成第二排污通道容易堵塞和便器冲洗性能的降低。

优选的,变压力机构还能够在使用第一排污通道排污时,向第二排污通道中的气柱段增加气体。这样导致气柱段两端的水面距离变大难以连通,污物无法通过第二排污通道排出,避免因第一排污通道和第二排污通道同时排污,造成第二排污通道容易堵塞和便器冲洗性能的降低。

综上,第二种便器冲洗结构在使用第二排污通道进行小便排出时,驱动泵单元或变容积单元进行空气的吸入,通过第二排污管道的第二积水部、截面便化单元、较小的排出段三方面抑制从第二排污通道排污口进入的空气,从而达到将气柱段空气减少的目的,从而使污物流出盆部,继而激发虹吸现象发生,使污物通过第二排污通道排出。在使用第一排污通道进行大小便排出时,使用第二排污通道高于第一排污通道、减小第二排污通道截面积、增加气柱段空气三种方法抑制污物从第二排污通道流出。

本申请提供的第三种便器冲洗结构,具备:盆部,具有用于临时接住污物的承接面;第一排污通道,连接于所述盆部的下方,具有上升段,第一排污通道内不具有在使用第二排污通道进行排污时使第一排污通道堵塞的结构;第二排污通道,具有上升段,在坐便器为非使用时第二排污通道上升段和盆部及第一排污通道上升段共同形成积水部,该积水部在便器为非使用时贮存水从而形成积水,由该积水形成水封,第二排污通道在水封面以下和积水部连通;其特征是第二排污通道比第一排污通道细,且第二排污排污通道的最高点低于所述第一排污通道的最高点;第二排污通道连接于所述积水部或第一排污通道上升段的第二排污通道进口高于连向第一排污通道或便器排污口的第二排污通道的排污口。

第三种水洗式坐便器具有盆部,用于对污物进行承接。第一排污通道及第二排污通道均具有上升段且和盆部共同构成了稳定的积水结构。在使用第二排污通道排污时,第一排污通道不具有阻塞第一排污通道的堵塞机构,将大大降低了第一排污通道被堵塞的风险。

同等冲洗情况下,根据现有技术可知同等供水情况下,排污通道低的管道优先产生虹吸,排污通道细的优先产生虹吸,所以设置第二排污通道的最高点低于第一排污通道的最高点且第二排污通道的内径比第一排污通道内径细。

优选的,第二排污通道内具有可以使第二排污通道截面积变化的截面变化单元。在使用第一排污通道进行排污时,截面变化单元使第二排污通道截面变小甚至使第二排污通道截止,较多的积水和洗净水均从第一排污通道流向排污口,避免因第二排污通道和第二排污通道同时排污,造成第二排污通道容易堵塞和便器冲洗性能的降低。

综上,第三种便器冲洗结构在使用第二排污通道进行小便排出时,设置较细的第二排污通道和最高点低于第一排污通道最高点的方法,降低了第二排污通道虹吸被激发所消耗的水量,使第二管道在较少的用水量下就可以实现小便污物的排出。在使用第一排污通道进行大小便排出时,使用降低第二排污通道截面积的方法抑制污物从第二排污通道流出。

本申请提供的第四种便器冲洗结构,具备:盆部,具有用于临时接住污物的承接面;第一排污通道,连接于所述盆部的下方,具有上升段,第一排污通道内不具有在使用第二排污通道进行排污时使第一排污通道堵塞的结构;第二排污通道,具有上升段,在坐便器为非使用时第二排污通道上升段和盆部及第一排污通道上升段共同形成积水部,该积水部在便器为非使用时贮存水从而形成积水,由该积水形成水封,第二排污通道在水封面以下和积水部连通;其特征是第二排污通道为可动结构,能够运动至便器非使用时的水封面以下,且第二排污通道连接于所述积水部或第一排污通道上升段的位置高于连向第一排污通道或便器排污口的第二排污通道的排污口。

第四种水洗式坐便器具有盆部,用于对污物进行承接。第一排污通道及第二排污通道均具有上升段且和盆部共同构成了稳定的积水结构。在使用第二排污通道排污时,第一排污通道不具有阻塞第一排污通道的堵塞机构,将大大降低了第一排污通道被堵塞的风险。

优选的,第二排污通道的最高点高于第一排污通道的最高点。这样在使用第一排污通道进行排污时,最高点相对低的第一通道优先排污产生虹吸,将盆部的污物排出,避免了因第一排污通道和第二排污通道同时排污,造成第二排污通道容易堵塞和便器冲洗性能的降低。

综上,第二种便器冲洗结构在使用第二排污通道进行小便排出时,驱动第二排污通道位于水封面以下,从而激发第二排污通道内形成虹吸,使污物通过第二排污通道排出。在使用第一排污通道进行大小便排出时,使用第二排污通道高于第一排污通道的方法抑制污物从第二排污通道流出。

在本发明各个方法中,均能保证产品具有稳定的积水结构的前提下,采用第二排污通道将小便排出的方式,达到了小便排污节约用水的目的;采用不具有任何堵塞结构的第一排污通道,达到降低第一排污通道被堵塞的风险;采用两个管路独立工作的方法,达到了即使用于节水的第二排污通道发生堵塞便器也可进行大小冲排污的目的;采用盆部一个水封的方式,达到了不改变客户使用习惯的目的;并优化的在第一排污通道排污时,对第二排污通道进行流量降低或阻隔,达到保持第一排污通道排污性能不受影响的目的。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一种现有的便器冲洗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申请的第一种便器冲洗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本申请的第二种便器冲洗结构的第一个实施方案的剖视图

图4是本申请的第二种便器冲洗结构的第一个实施方案使用第二排污通道进行排污时的剖视图。

图5是本申请的第二种便器冲洗结构的第二个实施方案的剖视图

图6是本申请的第二种便器冲洗结构的第三个实施方案的剖视图。

图7是本申请的第二种便器冲洗结构的第四个实施方案的剖视图。

图8是本申请的第三种便器冲洗结构在非使用第一排污通道排污时的剖视图。

图9是本申请的第三种便器冲洗结构使用第一排污通道进行排污时的剖视图。

图10是本申请的第四种便器冲洗结构的立体图。

图11是本申请的第四种便器冲洗结构的剖视图。

图12是本申请的第四种便器冲洗结构使用第二排污通道进行排污时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11-盆部;12-第一排污通道;121-第一排污通道上升段;13-洗净水供给口;14-上出水部;15-下出水部;16-第二排污通道;161-第二排污通道进口;162-第二排污通道上升段;164-第二排污通道排污口;163-连接管;17-便器排污口;165-单向阀;166-排出段的最小通道截面管路;212-泵水单元;213-弹簧;214-膜片;221-第二积水部;222-气柱段;223-变容积单元;224-连通管道;225-驱动拉杆;PL-盆部积水面;FUL-第二排污通道上升段积水面;SUL-第二排污通道上升段积水面;SSFL-第二排污通道第二积水部内远离便器排污口的积水面;SSNL-第二排污通道第二积水部内靠近排污口的积水面;SWL-新水位面;231-泵单元;232-水位感应器;234-排气口;241-夹紧机构;242-柔性管;251-活动接头;252-弹性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为便于说明,对说明书中的附图的方向进行如下定义:让使用者坐在便器上,所有的剖视图均从使用者的左手看向便器,从便器中心剖开。

现有便器冲洗结构说明:如图1为一种现有的便器冲洗结构,具有盆部11、内部无使其通道变小且包含第一排污通道上升段121的第一排污通道12、洗净水供给口13、上冲洗部14、下冲洗部15、便器排污口17。

其中盆部11用于对污物进行承接,第一排污通道12连接于盆部11下方用于进行大小便的排出,第一排污通道上升段121和盆部11共同形成积水结构从而在便器为非使用时积水形成封水,便器还具有和洗净水连接的洗净水供给口13,洗净水供给口13和在盆部内缘周向分布的多个小孔构成的上供给部14及至少一个喷口构成的下供给部15中至少一个连通为盆部11提供洗净水,便器排污口17用于将洗净水排出至建筑管道。

第一种便器冲洗结构

对比现有便器冲洗结构和图1参看图2,第一种便器冲洗结构具有和图1所示现有便器冲洗结构功能相同的盆部11、包含第一排污通道上升段121的第一排污通道12、洗净水供给口13、上冲洗部14、下冲洗部15、便器排污口17.还具有:够排污的第二排污通道16,其中第二排污通道16具有;位于盆部11底部或第一排污通道上升段121或下出水部15内的第二排污通道进口161,第二排污通道上升段162,第二排污通道排污口164,连接第二排污通道上升段162和第二排污通道排污口164的连接管163,能够驱动盆部积水流出通过第二排污通道流出的泵单元212,第二排污通道比第一排污通道细。优选的,泵单元为不容易堵塞的隔膜泵。

在非使用时,盆部11、第二排污通道上升段162、第一排污通道上升段121共同形成积水部贮存从洗净水供给口进入的洗净水,从而达到形成水封的目的,如图2中便器积水面PL,实现了对建筑管道的隔臭防虫.

当使用者进行小便后,使用第二排污通道进行排污时,泵水单元212开启,将盆部包含小便和积水的液体顺次经过第二排污通道进口161、第二排污通道上升段162、连接管163、第二排污通道排污口164流向便器排污口17.

当使用者进行大便或小便后,使用第一排污通道进行排污时,通过洗净水供给口13经上冲洗部14或下冲洗部15中至少一个,流向盆部11,图2中的盆部积水面PL上升,在第二排污通道16和第一排污通道12中均可能有污物排出,从而达到污物排出的目的。

排污完成后,清洗水供给口13向盆部11供水,盆部积水面PL上升至预先设定值,再次形成水封。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在第一排污通道12进行排污时的性能,避免两个排污通道间性能的干涉,在使用第一排污通道排污时,可以选用对第二排污通道排污进行抑制的方法。

图2所示冲洗结构中,使用了两个实施方法达到对第二排污通道排污的抑制,但任一单独的实施方法可以达到相同的抑制目的,都属于本申请的范围内。

第一个实施方法是设置第二排污通道最高点高于第一排污通道的最高点.

如图2所示,设置第二排污通道16的最高点STP高于第一排污通道12的最高点FTP.当盆部积水面PL上升时,第一排污通道12率先进行污物排出甚至率先产生虹吸现象,从而导致水面上升速度下降甚至降低,这样就使第二排污通道内流过的水降低甚至停止,从而达到抑制排污的目的。

第二个实施方法是在第二排污通道16中设置有使第二排污通道截面变小的截面变化单元。

如图2所示,在使用第一排污通道排污时,泵单元不工作,弹簧213处于被少量压缩的程度,膜片214将泵单元的进水口堵死,第二排污通道局部截面面积为0,第二排污通道16处于被截止的状态,达到在第一排污通道排污时第二排污通道被抑制排污的目的。

当第二排污通道排污时,泵单元内的叶轮旋转,进水端产生吸力,膜片214被吸开,此时弹簧213继续被压缩,第二排污通道16中的截面变大变为导通,从而可以进行液体污物的排出。

第二种便器冲洗结构

对比现有便器冲洗结构和图1参看图3、图4、图5,其中图3及图5表示第二种便器冲洗结构的两个实施方案,图4为图3所示方案使用第二排污通道进行排污的示意图。由图可见,第二种便器冲洗结构具有和图1所示现有便器冲洗结构功能相同的盆部11、包含第一排污通道上升段121的第一排污通道12、洗净水供给口13、上冲洗部14、下冲洗部15、便器排污口17.还具有:也能够排污的第二排污通道16,其中16具有;位于盆部11底部或第一排污通道上升段121底部或下出水部15内的第二排污通道进口161,第二排污通道上升段162,第二排污通道排污口164,连接第二排污通道上升段162和第二排污通道排污口164的连接管163,用于抑制自第二排污通道164进入第二排污通道的气体抑制单元,其中第二排污164低于第二排污通道进口161,气体抑制单元低于盆部水封面,第二排污通道比第一排污通道细。

冲洗结构还具有用于将第二排污通道16中的空气柱段的空气减少的变压力机构,所述气柱段由气体抑制单元和盆部积水之间的第二排污通道构成。

在非使用时,盆部11、第二排污通道上升段162、第一排污通道上升段121共同形成积水部贮存从洗净水供给口进入的洗净水,形成积水从而达到形成水封的目的,如图3中便器积水面PL,实现了对建筑管道的隔臭防虫.

当使用者进行小便后,使用第二排污通道进行排污时,驱动变压力机构开始将气柱段内的空气排出,对气柱段而言,一端为积水,另一端为抑制空气进入第二排污通道的空气抑制单元,当气柱段进入的空气小于排出的空气,气柱段两端产生负压,导致盆部积水越过第二排污通道上升段161流向气体抑制单元。持续排出气柱段的空气,直至所有空气被排出,此时因为盆部积水高度高于气体抑制单元处的高度,且两者之间均为液体,在重力压差作用下,从第二通道进水口到空气抑制单元间产生虹吸现象,由于前者相比后者高,在保证无空气从变压力机构进入第二排污通道时,虹吸将持续直至盆部第二排污通道进口进入空气时停止,达到盆部污物排出的目的。

当使用者进行大便或小便后,使用第一排污通道进行排污时,通过洗净水供给口13经洗净水上冲洗部14或洗净数下冲洗部15中至少一个,流向盆部11,图3及图5中的盆部积水面PL瞬间上升,当上升速度足够快时,在第二排污通道16和第一排污通道12中均会产生虹吸将污物排出,达到污物排出的目的。

现针对图3和图4所表示的第二种便器冲洗结构的第一个实施方案进行说明,其中图3为便器非使用状体的剖面图,图4为使用第二排污通道进行排污的剖面图。

在此便器冲洗结构中,第二排污通道由第二积水部221构成抑制从164进入的空气气体抑制单元,由第二排污通道上升段积水面SUL和第二积水部内远离便器排污口的积水面SSFL之间的密闭空间构成气柱段222,此时变容积单元223处于自由状态,内部气压和大气压基本相同,第二积水部221的远离便器排污口的积水面SSFL和靠近排污口的积水面SSNL高度接近。

当使用者进行小便后,使用第二排污通道进行排污时,如图4,拉动驱动杆225使变容积单元223的下部分向下运动,使用橡胶制作的变容积单元223的褶皱被拉开,容积加大,压力变小,气柱段的空气在压差作用下通过连通管道224被吸入变容积单元223,同时第二积水部221的远离便器排污口的积水面SSFL和第二排污通道上升段162的积水面SUL上升直至融合并进入连通变压力机构和第二排污通道的连接管道224内部,形成新水位面SWL,与此同时盆部积水面PL和远离便器排污口的积水面SSFL下降,对第二排污通道16而言,进口水位高于出口水位,在保持气体不进入第二排污通道16内部时,污物将会持续排出,直至排空后有空气进入第二排污通道16。为了保证气体不从连接管道224进入第二排污通路16内部,在连通管道224处设置有用于感应连通管道224内部水位的水位传感器232。在冲洗过程中,当探测到无水时反馈的信号提醒使用者或中央处理器使驱动杆225被驱动,否则停止驱动并保持驱动杆位置。当盆部所有污物排出后,空气经第二排污通道进口161进入管道,在第二积水两端均为大气压,远离便器排污口的积水面SSFL和靠近排污口的积水面SSNL高度相等。此时释放驱动拉杆225,发生变形的变容器单元223在弹性恢复力作用下恢复至初始状态。

当使用者进行大便或小便后,使用第一排污通道进行排污时,通过洗净水供给口13经洗净水上冲洗部14或洗净数下冲洗部15中至少一个,流向盆部11,图3中的盆部积水面PL瞬间上升,当上升速度足够快时,在第二排污通道16和第一排污通道12中产生虹吸将污物排出。

排污完成后,清洗水供给口13向盆部11供水,盆部积水面PL上升至预先设定值,再次形成水封,在此过程中SUL上升,但气柱段222其他出口为密封状态所以体积降低,其内部空气处于被压缩状态。由于变容器单元223和连接管路224内部容积远大于SUL上升减小的体积,根据气体方程中压力和体积成反比的关系,可以得知气柱段222的压力略大于大气压,那么SUL略低于PL,SSFL略低于SSNL.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在第一排污通道12进行排污时的性能,避免两个排污通道间性能的干涉,在使用第一排污通道排污时,可以选用对第二排污通道排污进行抑制的方法。

如下三种抑制实施方法可以选用:

参考图4,第一个抑制方法,可以设置第二排污通道16的最高点STP高于第一排污通道12的最高点FTP.当盆部积水面PL上升时,第一排污通道12率先进行污物排出甚至率先产生虹吸现象,从而导致水面上升速度下降甚至降低,这样就使第二排污通道内流过的水降低甚至停止,从而达到抑制排污的目的。

第二个抑制方法,是在第二排污通道16中设置有使第二排污通道截面变小的截面变化单元。当盆部水位升高时,使第二排污通道截面变小,抑制第二排污通道的排污。在有些实施方法中,在连接管163中连入一个球阀作为截面变化单元,当使用第二排污通道排污时,阀门开启使第二排污通道导通。当使用第一排污通道排污时,阀门关闭使第二排污通道截止。

第三个抑制方法,是在使用第一排污通道12排污时,压缩变容积单元223,使气柱段的压力上升,第二排污通道上升段积水面SUL和第二排污通道第二积水部远离便器排污口的积水面SSFL均下降,这样第二排污通道变的难以导通,从而达到抑制排污的目的。

现针对图5所表示的第二种便器冲洗结构的第二个实施方案进行说明,其中图5为便器非使用状态的剖面图。

在这个实施方法中,是将第二种便器冲洗结构第一个实施方案中的作为变压力机构的变容积单元223替换为可以将气柱段内的空气抽出的泵单元231,同时优化的将泵单元的出气口通过排气口234和排污口17连接。泵单元可以是能够将空气吸出继而将水吸出的自吸水泵,也可以是抽气的气泵或其他类似结构。

为方便理解以下内容可对比参考图3及图4。

在非使用时,盆部11、第二排污通道上升段162、第一排污通道上升段121共同形成积水部贮存从洗净水供给口进入的洗净水,形成积水从而达到形成水封的目的,实现了对建筑管道的隔臭防虫.

当使用者进行小便后,使用第二排污通道进行排污时,泵单元231开启将由第二排污通道16中上升段积水面SUL和远离便器排污口的积水面SSFL构成的气柱段222中的空气抽出时,气柱段两端的水位同时发生上移直至相互连通,并上移动到第二排污通道16以上,由远离便器排污口的积水面SSFL和第二排污通道上升段162的积水面SUL上升至水面连通后的新水位面SWL,与此同时盆部积水面PL和远离便器排污口的积水面SSFL下降,对第二排污通道16而言,进口水位高于出口水位,在保持气体不进入第二排污通道16内部时,污物将会持续排出,直至排空后有空气进入第二排污通道16。为了保证气体不从连接管道224进入第二排污通路16内部,在连通管道224处设置有感应连通管道224内部水位的水位传感器232,当探测到无水时驱动泵单元排气或加大泵单元的排气速度,否则慢速驱动或停止驱动。当盆部所有污物排出后,空气经第二排污通道进口161进入管道,在第二积水两端均为大气压,SSFL和SSNL高度相等。此时停止驱动泵单元,连接管道224中残余的液体向第二积水部221,继而流向便器排污口17.

在使用第二排污通道排污的过程中,也可一直保持将泵单元开启。当使用自吸泵作为泵单元时,在保持泵单元一直开启的情况下,在整个排污过程中,污水从第二排污通道16和排气口234同时流出盆部。

当使用者进行大便或小便后,使用第一排污通道进行排污时,通过洗净水供给口13经洗净水上冲洗部14或洗净数下冲洗部15中至少一个,流向盆部11,图5中的盆部积水面PL瞬间上升,当上升速度足够快时,在第二排污通道16和第一排污通道12中均会产生虹吸将污物排出。

排污完成后,清洗水供给口13向盆部11供水,盆部积水面PL上升至预先设定值,再次形成水封.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在第一排污通道12进行排污时的性能,避免两个弯管管路间性能的干涉,在使用第一排污通道排污时,可以选用对第二排污通道排污进行抑制的方法。

和第二种便器冲洗结构的第一个实施方案相同,第二个实施方案也具有如下三种抑制方法可以选用:

第一个抑制方法,如图5所示,可以设置第二排污通道16的最高点STP高于第一排污通道12的最高点FTP.当盆部积水面PL上升时,第一排污通道12率先进行污物排出甚至率先产生虹吸现象,从而导致水面上升速度下降甚至降低,这样就使第二排污通道内流过的水降低甚至停止,从而达到抑制排污的目的。

第二个抑制方法,是在第二排污通道16中设置有使第二排污通道截面变小的截面变化单元。当盆部水位升高时,使第二排污通道截面变小,抑制第二排污通道的排污。在有些实施方法中,在连接管163中连入一个球阀作为截面变化单元,当使用第二排污通道排污时,阀门开启使第二排污通道导通。当使用第一排污通道排污时,阀门关闭使第二排污通道截止。

第三个抑制方法,是在使用第一排污通道12排污时,泵单元231向第二排污通道16内注入空气,使气柱段的压力上升,使第二排污通道上升段积水面SUL和第二排污通道第二积水部远离便器排污口的积水 面SSFL均下降,这样第二排污通道变的难以导通,从而达到抑制排污的目的。

现针对图6所表示的第二种便器冲洗结构的第三个实施方案进行说明,其中图6为便器非使用状态的剖面图。

在这个实施方法中,是将第二种便器冲洗结构第二个实施方案中的作为抑制从164进入的空气气体抑制单元的第二积水部221替换为可以使第二通道局部截面积变化的截面变化单元,在此实施方法中,截面变化单元由一个单向阀165构成,气体和液体可以通过单向阀165流向第二排污通道排污口164,却无法反向流动。对应的在气柱段由第二排污通道16中的上升段水面面SUL和单向阀165之间的气柱构成。

在非使用时,盆部11、第二排污通道上升段162、第一排污通道上升段121共同形成积水部贮存从洗净水供给口进入的洗净水,形成积水从而达到形成水封的目的,实现了对建筑管道的隔臭防虫.

当使用者进行小便后,使用第二排污通道进行排污时,泵单元231开启将由第二排污通道16中上升段积水面SUL和单向阀165构成的气柱段中的空气抽出时,单向阀165截止,盆部积水流向单向阀165,直至气柱段消失,水面上升直至新的水位面SWL位并上移动到第二排污通道16以上,由远离便器排污口的积水面SSFL和第二排污通道上升段162的积水面SUL上升至水面连通后的新水位面SWL,此时对第二排污通道16而言,进口水位高于出口水位,在保持气体不进入第二排污通道16前提下,停止驱动泵单元,在重力作用下单向阀165开启,污物在重力作用下产生虹吸从而排出盆部流向便器排污口17。为了保证气体不从连接管道224进入第二排污通路16内部,在连通管道224处设置有感应连通管道224内部水位的水位传感器232,当探测到无水时驱动泵单元排气或加大泵单元的排气速度,否则慢速驱动或停止驱动。

当使用者进行大便或小便后,使用第一排污通道进行排污时,通过洗净水供给口13经洗净水上冲洗部14或洗净数下冲洗部15中至少一个,流向盆部11,图6中的盆部积水面PL瞬间上升,当上升速度足够快时,在第二排污通道16和第一排污通道12中均会产生虹吸将污物排出。

排污完成后,清洗水供给口13向盆部11供水,盆部积水面PL上升至预先设定值,再次形成水封.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在第一排污通道12进行排污时的性能,避免两个排污通道间性能的干涉,在使用第一排污通道排污时,可以选用对第二排污通道排污进行抑制的方法。

第三个实施方案也具有如下两个种抑制方法可以选用:

第一个抑制方法,如图6所示,可以设置第二排污通道16的最高点STP高于第一排污通道12的最高点FTP.当盆部积水面PL上升时,第一排污通道12率先进行污物排出甚至率先产生虹吸现象,从而导致水面上升速度下降甚至降低,这样就使第二排污通道内流过的水降低甚至停止,从而达到抑制排污的目的。

第二个抑制方法,是在第二排污通道16中设置有使第二排污通道截面变小的截面变化单元。当盆部水位升高时,使第二排污通道截面变小,抑制第二排污通道的排污。

现针对图7所表示的第二种便器冲洗结构的第四个实施方案进行说明。在此实施方法中,是将第二种便器冲洗结构第二个实施方案中的作为抑制从164进入的空气气体抑制单元的第二积水部221替换为靠近第二排污通道排污口164的面积不大于直径30mm圆面积的最小通道166,优选使用直径为10mm的圆形孔洞。

当使用第二排污通道进行排污时,驱动泵单元将气柱段内的空气抽出,此时从真空气柱段内的空气流向外部,由于从第二排污通道为和建筑的排污通道连通,在变压力单元局部负压作用下,一部分空气进入第二排污通道并被泵排出,一部分盆部积水在负压作用下上升流入排污通道,由于不断有气体从此最小通道166处进入,水流无法流出,导致积存于排出段和第二排污通道上升段的水面不断上升,直至第二排污通道内的气体被排空,只有从第二排污通道排污口吸入的气体同时被泵单元排出,在确保不使第二排污通道内进入空气的情况下,停止驱动泵单元,作用在最小通道截面管路处的负压消失,积水开始流向第二排污通道的排污口,第二排污通道两端在重力作用下发生虹吸,污物进行排出。保持使空气不进入第二排污通道就可以使虹吸继续,直至污物全部排出。

为了保证气体不从连接管道224进入第二排污通路16内部,在连通管道224处设置有感应连通管道224内部水位的水位传感器232,当探测到无水时驱动泵单元排气或加大泵单元的排气速度,否则慢速驱 动或停止驱动。

当使用者进行大便或小便后,使用第一排污通道进行排污时,通过洗净水供给口13经洗净水上冲洗部14或洗净数下冲洗部15中至少一个,流向盆部11,盆部积水面瞬间上升,当上升速度足够快时,在第二排污通道16和第一排污通道12中均会产生虹吸将污物排出,由于166孔较细将第二排污通道的排污进行了抑制,降低了两个管道排污时性能的干涉。

排污完成后,清洗水供给口13向盆部11供水,盆部积水面PL上升至预先设定值,再次形成水封。

第三种便器冲洗结构

对比现有便器冲洗结构和图1参看图8和图9,第三种便器冲洗结构具有和图1所示现有便器冲洗结构功能相同的盆部11、包含第一排污通道上升段121的第一排污通道12、洗净水供给口13、洗净水上冲洗部14、洗净水下冲洗部15、便器排污口17.还具有:能够排污的第二排污通道16,第二排污通道16具有包括柔性管242和驱动柔性管截面变化的夹紧机构241的截面变化单元,位于盆部11底部或第一排污通道上升段121底部或下出水部15内的第二排污通道进口161,第二排污通道上升段162,第二排污通道排污口164,连接第二排污通道上升段162和第二排污通道排污口164的连接管163,且第二排污通道的最高点STP低于第一排污通道的最高点FTP,第二排污通道比第一排污通道细。

在非使用时,盆部11、第二排污通道上升段162、第一排污通道上升段121共同形成积水部贮存从洗净水供给口进入的洗净水,形成积水从而达到形成水封的目的,实现了对建筑管道的隔臭防虫.

当使用者小便后,使用第二排污通道进行污物排出时,通过洗净水供给口13经洗净水上冲洗部14或洗净数下冲洗部15中至少一个,流向盆部11,图8中的盆部积水面PL瞬间上升,由于第二排污通道的最高点STP低于第一排污通道的最高点FTP,所以第一排污通道更容易产生虹吸现象,从而将污水通过第二排污通道排污口164流向便器排污口17,当使用者进行大便或小便后,使用第一排污通道进行排污时,通过洗净水供给口13经洗净水上冲洗部14或洗净数下冲洗部15中至少一个,流向盆部11,图8中的盆部积水面PL瞬间上升,当上升速度足够快足够高时,在第二排污通道16和第一排污通道12中均会产生虹吸将污物排出,从而达到大便污物排出的目的。

排污完成后,经清洗水供给口13向盆部11供水,盆部积水面PL上升至预先设定值,再次形成水封。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在第一排污通道12进行排污时的性能,避免两个排污通道间性能的干涉,在使用第一排污通道排污时,可以选用对第二排污通道排污进行抑制的方法。

如图9所示,当使用第一排污通道进行污物排出时,夹紧机构241将柔性管242夹紧,使其通径变小,这样抑制了大量的水从第一排污通道16中流过,达到抑制排污的目的。

第四种便器冲洗结构

对比现有便器冲洗结构和图1参看图10、图11、图12,第四种便器冲洗结构具有和图1所示现有便器冲洗结构功能相同的盆部11、包含第一排污通道上升段121的第一排污通道12、洗净水供给口13、洗净水上冲洗部14、洗净水下冲洗部15、便器排污口17.还具有:能够排污的第二排污通道16,第二排污通道16具有包括弹性软管252和位于弹性软管两端和陶瓷分别连接的活动接头251,位于盆部11底部或第一排污通道上升段121底部或下出水部15内的第二排污通道进口161,第二排污通道上升段162,第二排污通道排污口164,连接第二排污通道上升段162和第二排污通道排污口164的连接管163,且第二排污通道至少局部为可动结构,使第二排污通道能够运动至便器非使用时的水封面以下,第二排污通道比第一排污通道细。

在非使用时,盆部11、第二排污通道上升段162、第一排污通道上升段121共同形成积水部贮存从洗净水供给口进入的洗净水,形成积水从而达到形成水封的目的,实现了对建筑管道的隔臭防虫.

当使用者小便后,使用第二排污通道进行污物排出时,如图12第二排污通道16运动至水封面以下,入图中箭头所示水流方向,液体污物进入第二排污通道进口161经第二排污通道排污口164流向便器排污 口17,当管路中没有气体时,即使将弯管恢复至如图10的自由状态,排污流动依然会持续,直至管路从第二排污通道进口吸入气体。此时盆部11内的污物已经基本全部排出。

当使用者进行大便或小便后,使用第一排污通道进行排污时,通过洗净水供给口13经洗净水上冲洗部14或洗净数下冲洗部15中至少一个,流向盆部11,图1中的盆部积水面PL瞬间上升,当上升速度足够快足够高时,在第二排污通道16和第一排污通道12中均会产生虹吸将污物排出,从而达到大便污物排出的目的。

排污完成后,经清洗水供给口13向盆部11供水,盆部积水面PL上升至预先设定值,再次形成水封。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在第一排污通道12进行排污时的性能,避免两个排污通道间性能的干涉,在使用第一排污通道排污时,可以选用对第二排污通道排污进行抑制的方法。

如图11所示,设置STP高于FTP,当使用第一排污通道进行污物排出时,污物率先由第一排污通道12排出,少量的水流经第二排污通道16,达抑制排污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