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泥区地基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01460阅读:814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领域,具体是一种淤泥区地基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淤泥质地基在各类陆域吹填形成过程中较为常见,在吹填过程中,由于吹填砂下沉,淤泥隆起,形成淤泥区。以灰黄色淤泥和灰黄色淤泥质粉质粘土为主,实测标贯击数一般为1~3击,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平均值小于1t/m2,淤泥区具有含水量高、承载力低的特点,是目前地基处理中最为棘手的类型之一。在淤泥区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无法进场,成为了整个工程的瓶颈。

常规淤泥区地基处理方法存在诸多弊端:1、吹填砂置换:需要特定装备,换填量巨大,造价大,且排出等量淤泥严重污染环境。2、浅层石灰桩:工程质量难以控制,人工铺设工程量巨大,劳动力成本大。3、冻土技术:需特定专业设备,形成的冻土层强度较大,不利于后续施工,且表层敞开式长时间冻土需要不断补充强度,能源消耗大。4、碎石覆盖:碎石需求量大,挤出淤泥污染环境,且易影响下道工序。5、人工开沟排水晾晒进行处理,则晾晒的时间将占用大量工期,且效果不一定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高效率、低成本的方式提高淤泥区地基承载力的处理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淤泥区地基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1、采用密网式轻质材料挡住砂层渗漏进淤泥,作为承载力基层;

步骤2、在承载力基层上铺设土工布或者覆盖砂被等形成整体连接层,以保证地基的整体性、减少不均匀沉降;

步骤3、用细砂、中粗砂等形成透水层,以利于后期排水;

步骤4、采用塑料排水板和堆载预压工艺进行降排水使得地基得到加固。

所述的淤泥区地基处理方法,步骤1中所述密网式轻质材料是指荆笆或竹笆。

所述的淤泥区地基处理方法,步骤2中采用编织袋冲填细砂作为砂被形成整体连接层,砂被的厚度为30cm。

所述的淤泥区地基处理方法,步骤3中透水层分两层铺设,第一层采用细砂铺设,铺设厚度为50cm,第一层砂层铺设后续进行压实作业,使第一层的密实度达到95%及以上;待其凝结后铺设第二层透水层,该层透水层用中粗砂铺设,厚度为50cm。

本处理方法所需的费用相对较低;其可节约施工工期,并且施工效率高,能在短期内达到提高承载力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一种淤泥区地基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1、采用密网式轻质材料挡住砂层渗漏进淤泥,作为承载力基层;

步骤2、在承载力基层上铺设土工布或者覆盖砂被等形成整体连接层,以保证地基的整体性、减少不均匀沉降;

步骤3、用细砂、中粗砂等形成透水层,以利于后期排水;

步骤4、采用塑料排水板和堆载预压工艺进行降排水使得地基得到加固。

所述的淤泥区地基处理方法,步骤1中所述密网式轻质材料是指荆笆或竹笆。

所述的淤泥区地基处理方法,步骤2中采用编织袋冲填细砂作为砂被形成整体连接层,砂被的厚度为30cm。

所述的淤泥区地基处理方法,步骤3中透水层分两层铺设,第一层采用细砂铺设,铺设厚度为50cm,第一层砂层铺设后续进行压实作业,使第一层的密实度达到95%及以上;待其凝结后铺设第二层透水层,该层透水层用中粗砂铺设,厚度为50cm。

本处理方法所需的费用相对较低;其可节约施工工期,并且施工效率高,能在短期内达到提高承载力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