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沙地沙化治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19873发布日期:2018-06-17 02:39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沙化治理技术领域,尤其与一种沙地沙化治理方法有关。



背景技术:

中国西部多以高原和高山峡谷为主,由于大气候的变化、载蓄量过大、人口的增加、草场的退化、鼠害的破坏等原因,草场面积逐年减少,沙化越来越严重。例如,截止2002年,阿坝州若尔盖县草原沙化面积已达4.67万hm2,尚有潜在沙化草地面积0.4万hm2,分别占全县草原面积的5.77%和7.55%。与二十世纪80年代草地资源调查草原沙化面积4.83万hm2相比,增加了4.18万hm2,年递增速度高达12%,沙化形势相当严峻。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沙地沙化治理方法。本发明针对不同沙化类型采用不同的综合治理模式;建立沙化成效固定样地监测,开展沙化动态监测。

为此,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沙地沙化治理方法,包括以下治理步骤:

步骤一:将沙化的沙地进行分类,其分类的沙地类型包括流动沙地、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和露沙地;

步骤二:对于所述流动沙地的治理技术为通过高山柳扦插建立沙障,并对沙地通过施肥对土壤进行改良并撒播草种;或者采用对沙地通过肥料对土壤进行改良,撒播草种,利用稻草、麦秸为原材料铺设生态毯,然后通过栽植高山柳建立防护林;

半固定沙地和固定沙地治理技术为对沙地通过施肥对土壤进行改良并撒播草种,然后通过栽植高山柳、沙棘树种固沙;

露沙地治理技术为通过撒播牛羊粪进行土壤改良,然后通过撒播垂穗披碱草和燕麦混合草种固沙;

步骤三:对沙化治理区不同沙化类型的不同治理模式进行定位监测,定期收集监测数据,监测内容为沙化地背景值调查、气象因子、土壤因子、植被因子,进行准确分析和成效评估治理效果。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补充和完善,本发明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流动沙地坡度小于15°采用“高山柳沙障+土壤改良+植灌+种草”综合治理模式,大于15°采用“生态毯+土壤改良+种草+防护林”综合治理模式。

使用本发明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针对不同沙化类型采用不同的综合治理模式;建立沙化成效固定样地监测,开展沙化动态监测,开展农牧民以及技术人员专业技术培训,加大成果转化力度,指导沙化治理提供样板和理论依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沙地沙化治理方法,包括以下治理步骤:

步骤一:将沙化的沙地进行分类,其分类的沙地类型包括流动沙地、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和露沙地。

步骤二:沙化地综合治理主要技术措施

(1)流动沙地综合治理技术

根据治理小班具体的位置、坡度、土壤、植被盖度等因子,流动沙地坡度小于15°采用“高山柳沙障+土壤改良+植灌+种草”综合治理模式;大于15°采用“生态毯+土壤改良+种草+防护林”综合治理模式。

高山柳沙障+土壤改良+植灌+种草

采用优质的、色泽正常,无病虫害柳桩(3-4年生),截成干长为40-50cm作为穗条进行扦插;采用优质的2-3年生,色泽正常,充分木质化、无病虫害高山柳条作编条。综合多年来对沙障编制规格的治理成效及成本综合分析,本发明沙障设置规格为2m*4m;本次发明的柳桩及枝条的设计用量平均为每亩2t。在沙障内栽植适应高海拔条件,耐寒性强的高山柳,设计植灌株行距为2.0m×2.0m,初植密度为166株/亩,每穴栽植1株,补植率为20%。栽植采取品字型配置,要求做到苗干竖直,根系舒展,深浅适度,遵循“三埋、二踩、一提苗”的原则。草种选用老芒麦或垂穗披碱草,一年生牧草选择燕麦。搭配比例为7:3,播种量设计为8kg/亩。肥料选用腐熟的牛羊粪作为肥料,牛羊粪比例为1:2,用量设计为1t/亩。

生态毯+土壤改良+种草+防护林

首先采用肥料和草种均匀撒在沙地上,利用稻草、麦秸为生态毯原材料,编制成疏松的长条块状。生态毯沿风向垂直方向铺设,从坡顶填埋层开始由上往下顺平摊开,坡面顶端之处用Y、T型高山柳柳桩固定在坡面上,头尾搭接处缝合或者重叠4~8cm用柳桩固定,搭接时新铺设层要放在下面,坡长超过10m时进行分级处理。本发明的生态毯的设计用量为每亩670平方米,草种选用垂穗披碱草、燕麦搭配比例为7:3。播种量设计设计10kg/亩,牛羊粪用量设计为1.5t/亩。

防风林带选用优良3年生高山柳扦插苗,设计植灌株行距为1.0m×1.0m,栽植方式为品字型配置,初植密度为667株/亩,每穴栽植1株,补植率为20%。。

(2)固定(半固定)沙地综合治理技术

首选2年生高山柳扦插苗作为植灌树种,备选树种为沙棘。半固定沙地设计植灌株行距为2.0m×2.0m,初植密度为167株/亩,每穴栽植1株,补植率为20%;固定沙地设计植灌株行距为2.0m×4.0m,初植密度为83株/亩,每穴栽植1株,补植率为20%;草种为垂穗披碱草和燕麦混合草种,搭配比例为7:3。半固定沙地播种量设计5kg/亩,固定沙地播种量设计3kg/亩。半固定沙地牛羊粪用量设计为0.8t/亩,固定牛羊粪用量设计为0.6t/亩,牛羊粪比例为1:2。

(3)露沙地综合治理技术

采用人工均匀覆盖方法将牛羊粪撒盖在沙地上,采用直线覆盖方式进行,垂穗披碱草和燕麦搭配比例为7:3。播种量设计2kg/亩。肥料设计用量为0.4t/亩,牛羊粪比例为1:2。

步骤三:建立发明实施效益监测体系,对沙化治理区不同沙化类型的不同治理模式进行定位监测,通过定期收集监测数据,对试点成效的准确评估以及治理模式的科学总结具有重大意义。在推广示范区内,设置固定监测样地10个,进行定期定位监测。每种治理模式设置固定监测样地1个,对照样地1个,样地规格10m*10m。主要监测内容为沙化地背景值调查、气象因子、土壤因子、植被因子

本发明现已在若尔盖县和壤塘县推广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同时开展新型治沙材料的试验与推广,将解决当前治沙材料单一、成本过高、管理麻烦、林区承载量大等问题,实现沙化治理多元化、简单化。生态毯在流动沙地治理中推广面积达500亩以上,其他综合治理模式推广面积5000亩以上。本发明对恢复西北草原植被和提高水源涵养能力提供重要技术支持,促进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提高当地畜牧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地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