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水道清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07507发布日期:2018-06-15 23:43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下水道清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一种清淤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城市下水道清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建设飞快发展,但原有的城市下水道由于规划不够完善,设施陈旧,支管众多,涵管堵塞淤积严重,每到雨季往往积水无法

排走,这一直是市政部门面对的顽疾之一。现阶段,我国下水道的疏通清淤工作非常麻烦,一般情况下要先排出管道中的余气,再抽去污水,然后还需要人工下井作业,费时费力,又脏又累,更为严重的是,操作不当还会危及井下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清淤受各种条件限制,施工情况复杂,一是管道井口间距离约30米至60米,排淤车吸管短,淤泥浅,深处不能直接吸出,造成工作效率低;二是井口小,现有机器设备不能直接放入井口内;三是下水道有琐碎杂物时,水冲方式虽能疏通管道淤泥,但不会将杂物彻底清除,只会向里积累重新阻塞;四是小尺寸圆形水泥管道或砖砌管道,人无法进入施工。现有技术中,人们也不断进行创新改进,如国家专利库中: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城市下水道清淤车(专利号2016204320770)”采用带轮的车体支架上安装电机、联轴器、旋转铰刀、排淤轮方式清淤;发明专利“下水道清淤通器(专利号201510344670X)”采用牵引绳拉动、电动松搅、水压冲刷方式清淤;发明专利“下水道清淤机(申请号2017103318490)”采用底座导轨滑动连接的滑板上安装带操作、动力、转座、螺旋轴方式来排除杂物。但以上清淤设备无法胜任复杂情况下清淤工作,存在设备体积大,放入井口困难、功能单一,淤泥、杂物无法同时清理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适应多种管道清理积淤、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的清淤设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下水道清淤装置,包括清淤架、储运筒、牵引机构,所述清淤架隔板前端设有搅拌机构,隔板下端开口处连接活动板,所述储运筒位于清淤架后端,其前封板与清淤架隔板相对应且底端开口处设有活动板或弧转框,所述牵引机构绞车所连接的牵绳分别通过前、后井口与涵管内清淤架、储运筒连接。

所述清淤架、储运筒为圆形或矩形柱状结构,周边分别设有滚轮,清淤架隔板、储运筒封板与下水道内壁相对应,下端设有开口。

所述清淤架隔板下端开口上沿边转动连接带下拉簧的活动板,活动板后掀或垂直抵在挡边处。

所述清淤架隔板下端开口处安有下拉弹簧的活页框,活页上端转接在框侧上,下端连接分绳。

所述储运筒封板下开口处转运连接活动板,或弧形封板开口内安有转动连接的弧转框,所述活动板、弧转框前端拉柄与前拉牵绳连接,下端与后拉牵绳连接。

所述储运筒前拉牵绳穿过清淤架与前井口绞车连接,或前拉牵绳经清淤架转向轮后转与后井口绞车连接,所述后拉牵绳经储运筒前下端转向轮与后井口绞车连接。

所述清淤架前端电机与电路相通,所述电机旋叶与涵管内壁面相对应,所述搅拌机构外侧设有叉罩。

所述清淤架设有弹撑机构,架前端向心绳盘的拉柄连接多股分绳,分绳另一端穿过绳孔与架周边卡座内的撑栓下端连接,牵绳放松撑栓弹力外伸与涵管内壁卡固,牵绳拉动带动撑栓内收。

所述清淤架、储运筒可折叠。

所述下水道清淤装置安放在下水道涵管内,清淤架前端向心绳盘拉柄所连接的牵绳与前井口绞车连接,储运筒开口处活动板或弧线转框上、下端的牵绳与后井口绞车连接,清淤架前移适当距离,淤泥通过搅拌进入打开活动板的开口内,清淤架停止,活动板关闭,撑栓卡固涵管内壁,拉动储运筒前行牵绳,储运筒封板下端开口活动板或弧转框打开,前端封板挤压使淤泥进入筒内,筒体装满后拉动活动板下端牵绳,储运筒开口封闭,储运筒后移后井口处清除筒内淤泥。

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清淤架、储运筒组合使用,清淤架前移适当距离将淤泥搅进其开口内,停止后开口活动板关闭,储运筒再前移挤压淤泥水平上升,淤泥从开口进入筒体装满后,下拉牵绳关闭活动板运出。本发明采用牵绳控制活动板开闭、弹撑机构与涵管内壁卡固、隔板与封板挤压装筒、设备折叠装入、淤泥分段清理等技术手段,提高了工作效率,取得了显著成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清淤架隔板、储运筒封板对应弧状结构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清淤架隔板、储运筒封板竖直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方形涵管清淤架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圆形涵管清淤架主视图。

图5为本发明圆形涵管内清淤架、储运筒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方形涵管储运筒弧转框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弧转框固定拉环在封板弧槽内运行立体图。

图8为本发明清淤架周边卡座、弹簧、撑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隔板、封板开口打开或关闭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清淤架隔板折叠立体图。

附图标记:

清淤架1、杆框11、隔板110、开口111、活动板112、拉簧1122、挡边113、滚轮114、搅拌机构12、电机121、旋叶122、叉罩123、弹撑机构13、卡座131、弹簧132、撑栓133、向心绳盘134、绳孔135、拉柄136、储运筒2、筒仓21、敞口211、封板22、弧槽221、弧转框23、支杆231、转轴24、牵引机构3、绞车30、牵绳31、分绳311、转向轮32、排淤车4、吸水泵41、涵管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2图5所示,一种下水道清淤装置,包括清淤架1、储运筒2、绞车3。

1、清淤架。

如图1图5图10图8所示,所述清淤架1为固定连接的杆框结构,呈圆柱状或方柱状,横截面与下水道内壁横截面形状尺寸相对应,为了方便放入下水道井口内,清淤架杆框11可折叠装入井下涵管5内再展开安装,清淤架周边设有滚轮114,可在下水道涵管中前后运行,清淤架周边还设有弹撑机构13可与涵管内壁卡固接,所述弹撑机构包括前端的向心绳盘134,盘中拉柄1121连接多个分绳311一端,分绳另一端穿过绳孔135与周边的卡座131内带弹簧132的伸缩撑栓133下端相连,撑栓在自然状态下受弹簧强弹力作用向外弹出,顶端卡抵在下水道涵管5内壁上,使清淤架1卡固不动,拉动牵绳31带动拉柄136、分绳311及所连接的撑栓133内收,清淤架1前行;清淤架1前底端设有搅拌机构12,所述搅拌机构包括电机121、旋叶122、叉罩123,所述旋叶与涵管5下壁面形状相对应,电机转动,通过调速器使旋叶水平均速搅拌,沉积的淤泥旋成糊状且向后推送,为防止杂物阻挡,搅拌机构前端设有叉罩123,用于堆放、清理杂物。

所述清淤架1后端为竖直隔板110,一定厚度的隔板周边设有弹性胶质封边,起到了相对封闭涵管作用,隔板下端的开口111上安装有活动板112,活动板高于淤泥沉积面,上端转动连接隔板110下端,连接处设有弹件,活动板下端设有拉簧1122,自然状态下,活动板在拉簧作用下与隔板处同一垂线,底端抵在挡边113处,清淤架1前行时,一分绳311拉起活动板112上掀,糊状的淤泥涌入开口111后进入清淤架后边涵管内,当清淤架不动时,活动板在拉簧作用及储运筒前行推挤淤泥作用下关闭开口。

当然活动板可采用活页板框结构,页板上端与侧框转动连接,连接处设有下压的弹簧,下端连接分绳311和下拉簧,牵绳拉紧清淤架前移开口处活页板打开,淤泥流进,松开牵绳,清淤架静止,活页板在下弹力和下拉簧的作用下封闭开口,阻断淤泥外流。

2、储运筒。

如图1图6所示,储运筒2设置在清淤架1后边,筒仓21用于装载淤泥,筒外壁与下水道涵管内壁相对应,前端竖立的封板22与清淤架后端隔板110相平行,或储运筒前端弧封板与清淤架后端弧隔板形状相对应,封板下端设有开口111,开口处转动连接活动板112,或弧封板弧开口内转动连接形状尺寸相对应的弧转框23。

如图2图5图9所示,储运筒开口处通过转轴24转运连接活动板112,活动板外侧上端固定连接有拉柄136,拉柄与活动板呈一定角度,拉柄连接向前拉动的牵绳31、活动板下端连接向下拉动的牵绳31,拉柄向前拉动处水平状态时,活动板112上跷,开口打开,拉动活动板112下端牵绳31,活动板竖直下端抵紧挡边113,开口关闭。

如图6图7图10所示,弧板开口111内端转动连接的弧转框23前弧线板与开口相对应,弧转框外侧中间固定连接拉柄136,与拉柄对应位置的弧封板下端设有下开口的弧槽道221, 弧转框23两侧支杆231顶端通过转轴24与储运筒2两侧竖板转动连接,;拉柄连接前拉的牵绳,弧转框下端连接下拉的牵绳,向前拉动牵绳,拉柄136上行至弧槽道221顶端,开口打开,向下拉动牵绳,弧转框下行封闭弧开口111。

储运筒上端筒壁设有敞口211或封闭筒体设有排污管口,筒体周边有滚轮114,可在下水道涵管5内移动,筒体重心在底端,移动时不会出现翻滚现象。

当然储运筒也可折叠装入井口内安装。

3、牵引机构。

如图2图5图8所示,牵引机构3包括设在井口上的绞车30,井口内的牵绳31,转向轮32,牵绳作用是拉动清淤设备,绞车是提供外部牵引动力,牵绳的连接方式为:前井口绞车30引出一牵绳端头与向心绳盘134的拉柄136连接,向心绳盘连接的分绳311通过绳孔135与清淤架周边的弹撑机构13卡座131内的撑栓133下端连接,分绳作用是控制弹撑机构的卡固和松开和直接拉动清淤架1前移,储运筒2活动板的拉柄136所连接的牵绳31穿过清淤架隔板与前井口上的绞车30连接,或通过清淤架后端的转向轮32向后穿行与后井口的绞车30连接。活动板下端连接牵绳31,经过储运筒前下端的转向轮32与后井口绞车30连接

所述牵绳为有强度的钢丝绳,清淤架在沉积淤泥上行走,储运筒向前挤压淤泥,使糊状淤泥水平升高,牵绳要有足够的拉力强度,因电机工作需要,还要增设防水电路、电源。

4、排淤车。

储运筒2移动至后井口处,用带吸泵的排淤车4将筒内糊状淤泥吸出运走。

5、工作原理。

如图1至图10所示,先用工具将牵绳31置放在两井口之间的下水道涵管5内,将折叠的清淤架1放入后井口内安装,前井口牵绳31连接向心绳盘134的拉柄136,清淤架隔板110周边相对密封用于阻挡淤泥通过,大的涵管只需封闭所需的高度即可,储运筒前端活动板的拉柄136所连接的牵绳31经过清淤架1转向轮32与后井口绞车30连接,或直接穿过清淤架与前井口绞车30连接,活动板下端连接的牵绳经过储运筒前下端转向轮32与后井口的绞车连接。

工作原理如下:

1、采用前井口两根牵绳、后井口一根牵绳方式,拉动清淤架牵绳,向心绳盘拉柄136带动分绳311所连接的撑栓133内收、活动板112上跷,开口111打开,清淤架前移,电机旋叶122搅拌淤泥向后排送,涌动的糊状淤泥通过开口111,前端的叉罩123将杂物积聚在其上端,清淤架1前移适当距离后,松开牵绳,弹撑机构的撑栓133在弹簧作用下抵紧涵管5内壁,活动板112关闭开口,拉动储运筒前端拉柄136上的牵绳,储运筒的活动板112上跷,开口打开,储运筒在前行的过程中,糊状淤泥刮进筒仓21内,在清淤架隔板、储运筒封板的挤压下,淤泥不断升高,当储运筒封板22与清淤架隔板110贴紧时,两板间的淤泥聚积在储运筒仓21内,拉动活动板下端牵绳,开口封闭,储运筒后移至后井口处,用排淤车吸水泵41将储运筒内淤泥吸出运走,拉动储运筒前行牵绳将储运筒返回清淤架后端,再重复下一个循环步骤,逐段排淤。这种方式的清淤架固定是依靠弹撑机构卡固的。

2、采用后井口两根牵绳、前井口一根牵绳子方式,拉动前井口牵绳,清淤架前行,电机旋叶工作,活动板打开,淤泥进入隔板开口,移动适当距离后停止,清淤架开口关闭,拉动与储运筒活动板拉柄连接且经过清淤架转向轮后转的牵绳,活动板上跷,开口打开,淤泥在储运筒不断前移的挤压下涌进筒仓内。当储运筒与清淤架贴紧淤泥装满筒仓后,后拉活动板下端的牵绳,活动板关闭,储运筒后移至后井口处,用排淤车吸水泵将淤泥吸出运走。这种方式的清淤架固定是靠前、后井口的牵绳拉力平衡来固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