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砂卵石层造孔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1061阅读:81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砂卵石层造孔工艺。



背景技术:

施工中、经常受到场地环境的限制、致使一些比较适合其工程的施工工艺难以施工,造成施工效率低、工程造价增加、工期延长,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

在桥梁桩基础施工中经常会遇到难于成孔、钻进易出事故的砂卵石地层。砂卵石层的钻孔一直以来都是世界性难题,砂卵石层钻进在施工中容易出现坍孔垮孔等不良现象甚至发生卡钻、埋钻及桩孔塌陷等事故。砂卵石层钻进目前国内常用的有以下方法:贝诺特施工法、冲击钻进施工法、回转钻进施工法、人工挖孔施工法。现有的这几种施工法都无法避免出现坍孔垮孔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孔效率高、成孔质量好的砂卵石层造孔工艺。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砂卵石层造孔工艺,在挖孔时,使挖土工具旋转向下进行挖孔,抓取土体后使挖土工具旋转向上提出。

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S1:场地测量,定位挖孔点;

步骤S2:在挖孔点埋设护筒;

步骤S3:挖孔;

步骤S4:混凝土灌注。

所述的步骤S2中,护筒的埋设深度大于或等于3m,护筒高于地面的高度大于或等于50cm。

所述的步骤S3中,挖孔的过程中使用泥浆进行护壁处理。

所述的泥浆比重在1.1~1.4之间,泥浆粘度在17~24s之间,泥浆内的含砂率小于或等于5%。

所述的步骤S4中,灌注混凝土之前,向孔内放置钢筋笼。

所述的钢筋笼采用整体加工,钢筋笼上设有用于穿过横杠的定位环,当钢筋笼到达指定高度时,通过使用横杠穿过定位环并与孔壁固定连接,使钢筋笼固定。

所述的步骤S4中,灌注混凝土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S401:安装导管,将导管接在漏斗下方,导管接好之后,将导管伸入到孔内;

步骤S402:漏斗的出口用密封件封盖,向漏斗内装入混凝土,需要灌注混凝土时,移开密封件,使漏斗内的混凝土通过管道向下流入到孔底,同时向漏斗内添加混凝土,以保证持续灌注。

所述的步骤S401中,导管的直径小于或等于30cm,导管底口距离孔底30~60cm。

所述的步骤S402中,灌注的时候,孔的入口设置有能够卡住导管的盖板。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使挖土工具旋转向下或旋转向上,有利于通过挖土工具的旋转对孔壁进行压紧,以此能够提高孔壁的紧固程度,并且施工难度小,有利于防止孔壁坍塌,并且能够将凸起的地方压入孔壁内,从而提高孔壁的圆度,使得孔的成型质量高;

(2)本发明通过使用横杠有利于保证钢筋笼的定位精度以及安装强度,能够防止在浇注混凝土的时候,钢筋笼上浮或者下降,以此有利于保证浇筑质量;

(3)本发明通过在漏斗内装入混凝土,能够通过预先装入的混凝土实现一次封底,由于孔底附近的孔壁紧固程度相较于其他地方差一些,通过一次封底,能够避免孔底附近的孔壁受到冲击而发生坍塌,保护孔的整体质量不被破坏,保证孔的精度以及混凝土浇注质量;

(4)本发明通过设置盖板能够提高导管的定位精度,并且能够卡住导管从而防止导管在浇注混凝土的过程中发生晃动,以此能够使得混凝土浇筑均匀,有利于提高浇筑质量,并且还能够防止工作人员误入到孔内而造成事故,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一种砂卵石层造孔工艺,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S1:场地测量,在需要施工的场地进行平整场地,场地平整碾压后,铺设一层碎石,用方木搭设加工平台,通过铺设碎石能够避免方木陷入泥土内,在平整的场地上进行定位,以规划开孔的位置;

步骤S2:在开孔的位置开外护筒孔,再将护筒安装在护筒孔内,需要保证护筒的轴线垂直,并使护筒的埋设深度为3m,护筒高于地面的高度为50cm,护筒安装就位之后,将护筒外侧用粘土回填压实,以防止护筒四周出现漏水现象,通过使用护筒,能够起到定位的作用,以便于为后续中的挖孔工作提供基准点,并且能够保护孔口,防止地面的石块落入到孔内,也能够防止孔口处发生坍塌,在钻孔的过程中还能够防止沉渣回流;

步骤S3:护筒安装定位好之后,使挖孔的系列设施设置安装到位,再进行挖孔,本实施例中,选用履带式旋挖钻来挖孔,挖孔时,使钻头旋转向下进行挖孔,护筒能够起到定位并引导的作用,以此能够保证挖孔的垂直度,从而保证挖孔质量,避免出现偏斜,抓取土体后使挖土工具旋转向上提出,以此通过钻头的旋转作用能够提高孔壁的紧固程度,有利于防止孔壁坍塌,并且能够将凸起的地方压入孔壁内,从而提高孔壁的圆度,使得孔的成型质量高。挖孔的过程中,使用泥浆进行护壁处理,以此能够在孔壁形成泥皮,隔断孔内外渗流,能够有效防止孔壁坍塌,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泥浆比重在1.2~1.3之间,泥浆粘度在19~22s之间,泥浆内的含砂率小于或等于4%。旋挖钻驾驶室内自带水平仪,挖孔时,需要关注水平仪以保证垂直度;

步骤S4:在灌注混凝土之前,向孔内放置钢筋笼,钢筋笼通过主筋与箍筋焊接成型,使用25T汽车一次起吊放入孔内,吊装时,采用双绳起吊,单绳入孔的方法。在吊放过程中需要平稳起降,避免变形,确保顺利入孔,也要避免钢筋笼与孔壁接触而破坏孔壁。为了保证保护层厚度及钢筋笼平面位置居中,在钢筋笼四周焊半径5cm同标号混凝土保护块。钢筋笼上设有用于穿过横杠的定位环,当钢筋笼到达指定高度时,通过使用横杠穿过定位环并与孔壁固定连接,使钢筋笼固定,采用2根用Φ50钢管做成倒“T”形状的支撑件,支撑件下部撑住钢筋笼,上部与护筒焊接牢固,防止钢筋笼在灌注混凝土时发生上浮。吊装钢筋笼的过程中若遇阻碍应停止下放,查明原因并进行处理,严禁高提猛落和强制下压,以避免孔壁被破坏。钢筋笼固定后,安装导管,导管采用内径为Ф30cm的钢管,用丝扣连接并在连接处加密封胶垫,导管连接要顺直、严密,接口无磨损,根据导管长度配置导管根数,底节长度为4m,其它节采用0.5~2.5m节搭配使用,并按拼装顺序编号记录,以便计算拆管长度时使用。导管使用前需要做闭水试验,以确保密封性能良好,将导管接在漏斗下方,导管接好之后,将导管伸入到孔内,使导管底口距离孔底30~60cm,以此能够避免灌注混凝土时造成堵塞。导管安装就位之后,向漏斗内添加混凝土,并进行连续灌注,以保证一次封底,并且连续灌注有利于使混凝土分布均匀,能够防止产生裂缝,灌注前能够通过在孔底放置充气球胆,灌注的过程中,充气球胆跟随灌注混凝土的量增加而上升以起到标识作用,便于观察灌注混凝土的深度,灌注的过程中还需要定期拆除导管,灌注完成之后,拔出护筒。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