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周边预防变形和纠偏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45851阅读:5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坑周边预防变形和纠偏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建筑领域,尤其是一种基坑周边预防变形和纠偏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深基坑施工过程中,涉及周边邻近构筑物较近情况,尤其涉及老旧小区、地下构筑物等结构体系,需要进行较严格的设计及施工,避免施工过程中基坑变形。如果处理不得当或未经重视,造成不均匀沉降使构筑物受力变化、裂缝倒塌、引起工程事故。

深基坑施工为避免基坑变形,往往采取H型钢、重力式挡土墙、灌注桩、地连墙等竖向防护体系与水平混凝土、钢结构支撑体系配合使用,但这些方法均为施工前防护,对于施工过程中造成的基坑变形则无法进行弥补、修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坑周边预防变形和纠偏施工方法,该方法施工简单、加固效果好、具有纠偏功能。

本发明的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坑周边预防变形和纠偏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定位放线

根据设计图纸,在对应构筑物的深基坑边角处,利用经纬仪、钢卷尺进行桩位定位放样布三排且呈直角结构的钻孔,钻孔位置采用交错布置放线,相邻三个钻孔采用正三角结构布置,如图2、图3所示;

步骤二、钻孔

采用钻机制作注浆孔,按设置图纸制作三排注浆孔,注浆孔的孔深超过被保护构筑物基底一段距离;

步骤三、预埋注浆管

注浆孔内预埋注浆管,注浆管的下端部至注浆孔的底部,最上节注浆管应保护好丝扣以便于与注浆枪连接;

步骤四、封孔

注浆管应露出地面15cm左右,并将注浆管的顶部进行封口,防止异物进入;

步骤五、制备浆液

利用砂浆搅拌机拌制浆液,浆液必须经过搅拌机充分搅拌均匀后(不少于3min)才能开始压注,并应在搅拌过程中不停顿缓慢搅拌,搅拌时间应不大于浆液初凝时间;

步骤六、注浆

(1)注浆前,应对搅拌罐、注浆泵、注浆管等进行检验;

(2)大面积注浆施工前根据“试注浆”所取得的注浆量、注浆压力、注浆时间、水灰比等参数调整设计;

(3)注浆时,搅拌罐和注浆泵、水泥等均置于施工区域外;

(4)注浆采用分段注浆,即注浆阀下到设计深度后开始注浆,达到设计要求后上提注浆阀深度开始第二段注浆,以此类推至顶部。

而且,所述步骤四钻孔完成后,在注浆孔的外围制出沉积坑。

而且,注浆孔的孔深超过被保护构筑物基底5m。

而且,所述步骤六(4)中,分段注浆采用1.0m至2.0m为一段,从下向上注浆。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发明方法具有工期短、造价低、加固、纠偏效果好等特点,通过在基坑维护结构与被保护建(构)筑物之间设置三排注浆管,有效避免了由于基坑变形对建(构)筑物的影响。

2、本发明方法注浆施工范围影响小、处理扩散范围大、加固、纠偏效果明显,且由于注浆是从被加固土体内部处理,具有改善土体内部的密实性和强度,达到纠偏补强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作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钻孔布置图;

图3是本发明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土体加固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一种基坑周边预防变形和纠偏施工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定位放线

根据设计图纸,在对应构筑物的深基坑边角处,利用经纬仪、钢卷尺进行桩位定位放样布三排且呈直角结构的钻孔,钻孔位置采用交错布置放线,相邻三个钻孔采用正三角结构布置,如图2、图3所示;

步骤二、钻孔

如图3所示,制作三排注浆孔1,注浆孔的孔深超过被保护建(构)筑物基底A为5m;

步骤三、预埋注浆管

注浆孔内预埋注浆管,注浆管的下端部至注浆孔的底部,最上节注浆管应保护好丝扣以便于与注浆枪连接,如图3所示;

步骤四、封孔

注浆管应露出地面15cm左右,并将注浆管的顶部进行封口,防止异物进入;

步骤五、制备浆液

利用砂浆搅拌机拌制浆液,严格按照设计认可的配合比拌制水泥浆,配备浆液的所有组分必须经过计量,浆液必须经过搅拌机充分搅拌均匀后(不少于3min)才能开始压住,并应在搅拌过程中不停顿缓慢搅拌,搅拌时间应不大于浆液初凝时间;

步骤六、注浆

(1)注浆前,应对搅拌罐、注浆泵、注浆管等进行检验;将吸浆管放入储浆池,检查各管路连接好后,开动注浆泵,缓缓加压,增大进浆量,注意压力变化。在注浆过程中,应设立专人不断搅动储浆池中的浆液,密切注意压力表、吸浆量及孔口周围情况的变化,一旦出现堵管现象,应立即停止注浆,清洗疏通注浆管后再注;

(2)大面积注浆施工前应根据“试注浆”所取得的注浆量、注浆压力、注浆时间、水灰比等参数调整设计,指导本工程的施工。

(3)注浆时,搅拌罐和注浆泵、水泥等均置于施工区域外;

(4)注浆采用分段注浆,一般采用1.0m~2.0m一段,原则上从下向上注浆,即注浆阀下到设计深度后开始注浆,达到设计要求后上提注浆阀深度开始第二段注浆,以此类推至顶部。

本实施例中,在完成步骤四的钻孔后,可在注浆孔的外围制出沉积坑2,防止多余的浆液外流;

三排注浆管注浆分三种情况,靠近建(构)筑物第一排注浆管用于开挖前土体加固;第二排注浆管用于开挖过程中纠偏,第三排注浆管用于开挖过程中应急使用;

本发明的注浆顺序及注浆终止条件

施工顺序应遵循先施工加固区外排的注浆孔即沉积坑(起挡墙作用)、后逐步施工中部注浆孔的施工顺序;靠近建(构)筑物第一排注浆管用于开挖前土体加固,第二排注浆管用于开挖过程中纠偏,第三排注浆管用于开挖过程中应急使用;同排注浆孔采取间隔跳跃式进行注浆;注浆以注浆孔喷浆、达到注浆压力值、达到注浆量或注浆压力突增作为该孔停注的标准;注浆顺序为由下向上注浆,注浆孔的注浆提距为1.0m~2.0m。

安全措施

1、建立健全各种岗位责任制,严格执行现场交接制度。

2、钻机注浆泵及高压管路必须试运转,确认机械性能和各种阀门管路,压力表完好后,方准施工。

3、每次注浆前,要认真检查安全阀、压力表的灵敏度,并调整到规定注浆压力位置。

4、安装高压管路和泵头各部件时,各丝扣的联接必须拧紧,确保联接完好。

5、注浆过程中,禁止现场人员在注浆孔附近停留,防止密封胶冲式阀门破裂伤人。

6、注浆时不得随意停水停电,必要时必须事先通知,待注浆完成并冲洗后方可停水停电。

7、注浆施工期间,必须有专门机电修理工,以便出现机械和电器故障时能及时处理。

8、注浆现场操作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防护眼镜、口罩和手套等劳保用品,方可进行注浆施工。

需要强调的是,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因此本发明包括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实施例,凡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同样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