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套筒式可回收锚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4453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套筒式可回收锚索,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绞线、防护管、锚碇板、压力环、钢套筒;所述压力环由弹簧丝构成,压力环位于钢绞线底端外部,钢套筒位于压力环外部,并由压力装置将钢套筒和压力环在钢绞线上压紧固定;所述钢套筒与锚碇板连接;所述的钢绞线在底端附近预先将中心的钢丝截断,截断位置位于钢套筒内或钢套筒靠近钢绞线底端的端部附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式可回收锚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截断位置距离钢绞线底端3cm以上,且位于钢套筒靠近钢绞线底端的端面外侧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筒式可回收锚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截断位置距离钢绞线底端3~30c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套筒式可回收锚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截断位置距离钢绞线底端4~8cm。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套筒式可回收锚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绞线为7丝钢绞线。

6.利用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锚索的施工和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打孔:按设计要求加工锚孔;

2)、锚索制作:锚索的钢绞线采用裸线,外加防护管,在钢绞线靠底端附近将钢绞线分散开成单根钢丝,在靠近端部4~30cm位置对将钢绞线中心的钢丝截断;再将钢丝恢复成束,成为钢绞线,然后串上锚碇板,套上压力环和钢套筒,用压力装置将钢套筒和压力环在钢绞线上压紧固定,并保证钢丝的截断位置正好位于钢套筒内或钢套筒靠近钢绞线底端的端部附近;然后将钢套筒与锚碇板固定;再将锚索的带锚碇板一端放入锚孔内,注浆管同锚索一同放入;

3)、注浆:从锚索孔底注混凝土浆,浆液从孔口返出后,封口加压,达到设计压力后停止注浆;

4)、张拉:待注浆体达到设计强度时,对锚索进行张拉,张拉到设计值后,对锚索外端进行锁定;

5)、锚索回收:用单根张拉千斤顶将底端被截断的钢绞线中心的钢丝单独拔出;再将整个钢绞线拔出回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锚索的施工和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浆过程中,所用混凝土浆料,按重量份数组成为:砂石碎料4~5份、水泥1份、膨胀剂0.1~0.2份、石英砂1~2份、水和减水剂,减水剂用量为0.8~1kg/m3,所述砂石碎料粒径在0.3~0.5cm;

所述的减水剂是由:

0.13mol聚合度为30~60的甲基烯基聚氧乙烯;

0.32mol丙烯酸;

0.01mol甲基丙烯磺酸钠;

0.12mol丙烯酰胺;

0.05mol苯乙烯;

按下述步骤制得:

a、将70%的丙烯酸和除甲基烯基聚氧乙烯之外的其他原料溶于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得小单体溶液待用;

b、将亚硫酸氢钠溶于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得链转移剂溶液待用;亚硫酸氢钠用量按重量计为反应总单体重量的0.3~0.4%;

c、将聚合度为30~60的甲基烯基聚氧乙烯与去离子水投入反应容器中加热溶解;待完全溶解后,加入余量的丙烯酸和引发剂,继续搅拌升温,待温度升至45±2℃,开始同步匀速滴加小单体溶液与链转移剂溶液,8h滴完,然后继续保温反应3~4h,再降温至40℃以下,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体系PH值至7~8之间,即得;

所述引发剂为硫酸钠或过硫酸钾,引发剂用量按重量计为反应总单体重量的1~1.4%;

所述的去离子水总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1倍;步骤a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3倍,步骤b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1倍,步骤c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6倍。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