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袋装砂堤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38963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堤防,特别是涉及一种袋装砂堤防。



背景技术:

目前,修筑堤防施工填筑材料大多采用土方,其填方部分需要大量的土方。由于这种堤防需外购大量的土石作为筑堤材料,所以不仅费用巨大,而且也严重破坏了土地资源。由此,袋装砂堤防应运而生,但袋装砂堤防在实际施工时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在深水区(水深6m以上),通长袋装砂受水流动力作用较大,所以通长袋装砂很容易出现翻转、蜷缩、断裂、断面成型困难等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

2、由于水底泥面大多凹凸不平,所以如直接在水底泥面上铺设通长袋装砂,则也会影响袋装砂堤防的填筑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填筑质量好的袋装砂堤防。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袋装砂堤防,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分层填筑的小型袋装砂层、大型袋装砂层和中型袋装砂层,所述中型袋装砂层顶面上沿所述袋装砂堤防的内外两侧分别铺设有一个袋装砂棱体,两个所述袋装砂棱体形成对称双棱体结构,所述对称双棱体结构内填充有堤芯砂,所述堤芯砂的顶面铺设有袋装砂盖顶层,所述小型袋装砂层与所述大型袋装砂层之间对应所述袋装砂堤防的外侧铺设有带砂肋的软体排;所述小型袋装砂层、所述大型袋装砂层、所述中型袋装砂层、所述袋装砂棱体、所述袋装砂盖顶层和所述砂肋的填充物均为具有透水性的中粗砂,所述堤芯砂也为具有透水性的中粗砂,所述小型袋装砂层、所述大型袋装砂层、所述中型袋装砂层、所述袋装砂棱体、所述袋装砂盖顶层和所述软体排所采用的砂袋的材料均为具有透水性的土工布,所述中粗砂的粒径大于所述土工布的孔径。

通过将袋装砂堤防的底层设计成小型袋装砂层,这样,一方面,小型袋装砂层中的小型袋装砂受水流动力作用影响较小,从而解决了通长袋装砂很容易出现翻转、蜷缩、断裂、断面成型困难等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的问题,确保了袋装砂堤防的轮廓和密实度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小型袋装砂的填筑可根据水底泥面的实际情况调平,以确保小型袋装砂层顶面的平整度,以防止大型袋装砂层中的大型袋装砂断裂,从而提高了袋装砂堤防的整体填筑质量;同时,再在小型袋装砂层上铺设大尺寸的通长袋装砂以形成大型袋装砂层和中型袋装砂层,这样大型袋装砂层和中型袋装砂层能有效地将下层的小型袋装砂层压实,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袋装砂堤防的填筑质量,而且大尺寸的通长袋装砂能有效的起到防冲作用;而且,形成的对称双棱体结构内可直接填充堤芯砂,从而减少了砂袋的使用量,降低了成本;再且,加设的软体排能避免后期抛石作业对袋装砂造成损伤;又再且,加设的砂肋一方面能固定软体排的位置,另一方面还能起到增加软体排强度的作用;最后,通过采用具有透水性的中粗砂和土工布,并将中粗砂的粒径设计成大于土工布的孔径,这样,一方面能保证袋装砂内的水分能向外流出,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袋装砂堤防的密实度质量,另一方面,又能防止中粗砂流失。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中粗砂包含重量百分含量不小于75%的大颗粒砂、重量百分含量不大于10%的小颗粒砂和重量百分含量不大于5%的泥,所述大颗粒砂的粒径大于0.075mm,所述小颗粒砂的粒径小于0.05mm。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土工布的等效孔径O90小于0.05mm,所述土工布的等效孔径O95小于0.20mm。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小型袋装砂层由小型袋装砂层叠堆积而成,所述小型袋装砂的尺寸为(3~7)×(5~9)m。通过将小型袋装砂层设计成由小尺寸的小型袋装砂层叠堆积而成,这样,能有效地解决通长袋装砂很容易出现翻转、蜷缩、断裂、断面成型困难等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的问题,确保了袋装砂堤防的轮廓和密实度质量,同时,通过小型袋装砂的填筑可根据水底泥面的实际情况调平,以确保小型袋装砂层顶面的平整度,以防止大型袋装砂层中的大型袋装砂断裂,从而提高了袋装砂堤防的整体填筑质量。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大型袋装砂层由大型袋装砂层叠堆积而成,所述大型袋装砂的尺寸为(20~40)×(60~100)m。通过将大型袋装砂层设计成由大尺寸的大型袋装砂即通长袋装砂层叠堆积而成,这样,大型袋装砂层能有效地将下层的小型袋装砂层压实,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袋装砂堤防的填筑质量,而且大尺寸的通长袋装砂能有效的起到防冲作用。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中型袋装砂层由中型袋装砂层叠堆积而成,所述中型袋装砂的尺寸为(20~30)×(60~80)m。通过将中型袋装砂层设计成由中大尺寸的中型袋装砂即通长袋装砂层叠堆积而成,这样,中型袋装砂层能有效地将下层的大型袋装砂层和小型袋装砂层压实,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袋装砂堤防的填筑质量,而且大尺寸的通长袋装砂能有效的起到防冲作用。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袋装砂棱体的顶宽为3~6m。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小型袋装砂层位于水深6m以下区域,所述大型袋装砂层位于水深4~6m区域,所述中型袋装砂层位于水深1~4m区域,所述袋装砂棱体位于水深1m以上区域。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软体排在所述袋装砂堤防的横截面上由所述小型袋装砂层的顶面中部延伸至所述小型袋装砂层的顶面外侧。加设的软体排能避免后期抛石作业对袋装砂造成损伤。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袋装砂堤防的施工方法,

1)在水深6m以下区域,采用多翻板充灌船将小型袋装砂层叠堆积,形成顶面平整的所述小型袋装砂层;

2)在所述小型袋装砂层的顶面上铺设所述带砂肋的软体排,所述软体排在所述袋装砂堤防的横截面上由所述小型袋装砂层的顶面中部延伸至所述小型袋装砂层的顶面外侧;

3)在水深4~6m区域,采用铺排船将大型袋装砂层叠堆积在所述小型袋装砂层和所述软体排的顶面上,形成所述大型袋装砂层;

4)在水深1~4m区域,采用水上对拉充灌船将中型袋装砂层叠堆积在所述大型袋装砂层的顶面上,形成所述中型袋装砂层;

5)在水深1m以上区域,采用人工趁潮方式将棱体袋装砂层叠堆积在所述中型袋装砂层顶面上沿所述袋装砂堤防的内外两侧,形成两个所述袋装砂棱体,两个所述袋装砂棱体形成对称双棱体结构;

6)在所述对称双棱体结构内填充所述堤芯砂;

7)将盖顶袋装砂层叠堆积在所述堤芯砂的顶面上,形成所述袋装砂盖顶层。

通过将袋装砂堤防的底层设计成小型袋装砂层,这样,一方面,小型袋装砂层中的小型袋装砂受水流动力作用影响较小,从而解决了通长袋装砂很容易出现翻转、蜷缩、断裂、断面成型困难等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的问题,确保了袋装砂堤防的轮廓和密实度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小型袋装砂的填筑可根据水底泥面的实际情况调平,以确保小型袋装砂层顶面的平整度,以防止大型袋装砂层中的大型袋装砂断裂,从而提高了袋装砂堤防的整体填筑质量;同时,再在小型袋装砂层上铺设大尺寸的通长袋装砂以形成大型袋装砂层和中型袋装砂层,这样大型袋装砂层和中型袋装砂层能有效地将下层的小型袋装砂层压实,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袋装砂堤防的填筑质量,而且大尺寸的通长袋装砂能有效的起到防冲作用;而且,形成的对称双棱体结构内可直接填充堤芯砂,从而减少了砂袋的使用量,降低了成本;再且,加设的软体排能避免后期抛石作业对袋装砂造成损伤;又再且,加设的砂肋一方面能固定软体排的位置,另一方面还能起到增加软体排强度的作用;最后,通过采用具有透水性的中粗砂和土工布,并将中粗砂的粒径设计成大于土工布的孔径,这样,一方面能保证袋装砂内的水分能向外流出,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袋装砂堤防的密实度质量,另一方面,又能防止中粗砂流失。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将袋装砂堤防的底层设计成小型袋装砂层,这样,一方面,小型袋装砂层中的小型袋装砂受水流动力作用影响较小,从而解决了通长袋装砂很容易出现翻转、蜷缩、断裂、断面成型困难等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的问题,确保了袋装砂堤防的轮廓和密实度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小型袋装砂的填筑可根据水底泥面的实际情况调平,以确保小型袋装砂层顶面的平整度,以防止大型袋装砂层中的大型袋装砂断裂,从而提高了袋装砂堤防的整体填筑质量;

2、在小型袋装砂层上铺设大尺寸的通长袋装砂以形成大型袋装砂层和中型袋装砂层,这样大型袋装砂层和中型袋装砂层能有效地将下层的小型袋装砂层压实,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袋装砂堤防的填筑质量,而且大尺寸的通长袋装砂能有效的起到防冲作用;

3、形成的对称双棱体结构内可直接填充堤芯砂,从而减少了砂袋的使用量,降低了成本;

4、加设的软体排能避免后期抛石作业对袋装砂造成损伤;

5、加设的砂肋一方面能固定软体排的位置,另一方面还能起到增加软体排强度的作用;

6、通过采用具有透水性的中粗砂和土工布,并将中粗砂的粒径设计成大于土工布的孔径,这样,一方面能保证袋装砂内的水分能向外流出,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袋装砂堤防的密实度质量,另一方面,又能防止中粗砂流失。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对比,充分显示其优越性在于:填筑质量好,防冲效果好且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小型袋装砂层1,小型袋装砂1a,大型袋装砂层2,大型袋装砂2a,中型袋装砂层3,中型袋装砂3a,袋装砂棱体4,棱体袋装砂4a,堤芯砂5,袋装砂盖顶层6,盖顶袋装砂6a,软体排7,砂肋7a。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该实施例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袋装砂堤防,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分层填筑的小型袋装砂层1、大型袋装砂层2和中型袋装砂层3,所述中型袋装砂层3顶面上沿所述袋装砂堤防的内外两侧分别铺设有一个袋装砂棱体4,两个所述袋装砂棱体4形成对称双棱体结构,所述对称双棱体结构内填充有堤芯砂5,所述堤芯砂5的顶面铺设有袋装砂盖顶层6,所述小型袋装砂层1与所述大型袋装砂层2之间对应所述袋装砂堤防的外侧铺设有带砂肋7a的软体排7;所述小型袋装砂层1、所述大型袋装砂层2、所述中型袋装砂层3、所述袋装砂棱体4、所述袋装砂盖顶层6和所述砂肋7a的填充物均为具有透水性的中粗砂,所述堤芯砂5也为具有透水性的中粗砂,所述小型袋装砂层1、所述大型袋装砂层2、所述中型袋装砂层3、所述袋装砂棱体4、所述袋装砂盖顶层6和所述软体排7所采用的砂袋的材料均为具有透水性的土工布,所述中粗砂的粒径大于所述土工布的孔径。

通过将袋装砂堤防的底层设计成小型袋装砂层1,这样,一方面,小型袋装砂层1中的小型袋装砂1a受水流动力作用影响较小,从而解决了通长袋装砂很容易出现翻转、蜷缩、断裂、断面成型困难等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的问题,确保了袋装砂堤防的轮廓和密实度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小型袋装砂1a的填筑可根据水底泥面的实际情况调平,以确保小型袋装砂层1顶面的平整度,以防止大型袋装砂层2中的大型袋装砂2a断裂,从而提高了袋装砂堤防的整体填筑质量;同时,再在小型袋装砂层1上铺设大尺寸的通长袋装砂以形成大型袋装砂层2和中型袋装砂层3,这样大型袋装砂层2和中型袋装砂层3能有效地将下层的小型袋装砂层1压实,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袋装砂堤防的填筑质量,而且大尺寸的通长袋装砂能有效的起到防冲作用;而且,形成的对称双棱体结构内可直接填充堤芯砂5,从而减少了砂袋的使用量,降低了成本;再且,加设的软体排7能避免后期抛石作业对袋装砂造成损伤;又再且,加设的砂肋7a一方面能固定软体排7的位置,另一方面还能起到增加软体排7强度的作用;最后,通过采用具有透水性的中粗砂和土工布,并将中粗砂的粒径设计成大于土工布的孔径,这样,一方面能保证袋装砂内的水分能向外流出,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袋装砂堤防的密实度质量,另一方面,又能防止中粗砂流失。

上述中粗砂包含重量百分含量不小于75%的大颗粒砂、重量百分含量不大于10%的小颗粒砂和重量百分含量不大于5%的泥,所述大颗粒砂的粒径大于0.075mm,所述小颗粒砂的粒径小于0.05mm。所述土工布的等效孔径O90小于0.05mm,所述土工布的等效孔径O95小于0.20mm。

上述小型袋装砂层1由小型袋装砂1a层叠堆积而成,所述小型袋装砂1a的尺寸为(3~7)×(5~9)m。通过将小型袋装砂层1设计成由小尺寸的小型袋装砂1a层叠堆积而成,这样,能有效地解决通长袋装砂很容易出现翻转、蜷缩、断裂、断面成型困难等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的问题,确保了袋装砂堤防的轮廓和密实度质量,同时,通过小型袋装砂1a的填筑可根据水底泥面的实际情况调平,以确保小型袋装砂层1顶面的平整度,以防止大型袋装砂层2中的大型袋装砂2a断裂,从而提高了袋装砂堤防的整体填筑质量。所述大型袋装砂层2由大型袋装砂2a层叠堆积而成,所述大型袋装砂2a的尺寸为(20~40)×(60~100)m。通过将大型袋装砂层2设计成由大尺寸的大型袋装砂2a即通长袋装砂层叠堆积而成,这样,大型袋装砂层2能有效地将下层的小型袋装砂层1压实,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袋装砂堤防的填筑质量,而且大尺寸的通长袋装砂能有效的起到防冲作用。所述中型袋装砂层3由中型袋装砂3a层叠堆积而成,所述中型袋装砂3a的尺寸为(20~30)×(60~80)m。通过将中型袋装砂层3设计成由中大尺寸的中型袋装砂3a即通长袋装砂层叠堆积而成,这样,中型袋装砂层3能有效地将下层的大型袋装砂层2和小型袋装砂层1压实,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袋装砂堤防的填筑质量,而且大尺寸的通长袋装砂能有效的起到防冲作用。所述袋装砂棱体4的顶宽为3~6m。

上述小型袋装砂层1位于水深6m以下区域,所述大型袋装砂层2位于水深4~6m区域,所述中型袋装砂层3位于水深1~4m区域,所述袋装砂棱体4位于水深1m以上区域。当然,实际施工时,也可将小型袋装砂层1设计在水深6m以上区域,然后其他各层依次铺设。所述袋装砂棱体4、所述堤芯砂5和所述袋装砂盖顶层6的实际尺寸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所述袋装砂棱体4由棱体袋装砂4a层叠堆积而成,所述棱体袋装砂4a的尺寸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无特殊要求,所述袋装砂盖顶层6由盖顶袋装砂6a层叠堆积而成,所述盖顶袋装砂6a的尺寸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也无特殊要求。

上述软体排7在所述袋装砂堤防的横截面上由所述小型袋装砂层1的顶面中部延伸至所述小型袋装砂层1的顶面外侧。加设的软体排7能避免后期抛石作业对袋装砂造成损伤。

本实施例通过将袋装砂堤防的底层设计成小型袋装砂层1,这样,一方面,小型袋装砂层1中的小型袋装砂1a受水流动力作用影响较小,从而解决了通长袋装砂很容易出现翻转、蜷缩、断裂、断面成型困难等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的问题,确保了袋装砂堤防的轮廓和密实度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小型袋装砂1a的填筑可根据水底泥面的实际情况调平,以确保小型袋装砂层1顶面的平整度,以防止大型袋装砂层2中的大型袋装砂2a断裂,从而提高了袋装砂堤防的整体填筑质量;在小型袋装砂层1上铺设大尺寸的通长袋装砂以形成大型袋装砂层2和中型袋装砂层3,这样大型袋装砂层2和中型袋装砂层3能有效地将下层的小型袋装砂层1压实,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袋装砂堤防的填筑质量,而且大尺寸的通长袋装砂能有效的起到防冲作用;形成的对称双棱体结构内可直接填充堤芯砂5,从而减少了砂袋的使用量,降低了成本;加设的软体排7能避免后期抛石作业对袋装砂造成损伤;加设的砂肋7a一方面能固定软体排7的位置,另一方面还能起到增加软体排7强度的作用;通过采用具有透水性的中粗砂和土工布,并将中粗砂的粒径设计成大于土工布的孔径,这样,一方面能保证袋装砂内的水分能向外流出,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袋装砂堤防的密实度质量,另一方面,又能防止中粗砂流失。

实施例2:

一种袋装砂堤防的施工方法(参见图1),

1)在水深6m以下区域,采用多翻板充灌船将小型袋装砂1a层叠堆积,形成顶面平整的所述小型袋装砂层1;

2)在所述小型袋装砂层1的顶面上铺设所述带砂肋7a的软体排7,所述软体排7在所述袋装砂堤防的横截面上由所述小型袋装砂层1的顶面中部延伸至所述小型袋装砂层1的顶面外侧;

3)在水深4~6m区域,采用铺排船将大型袋装砂2a层叠堆积在所述小型袋装砂层1和所述软体排7的顶面上,形成所述大型袋装砂层2;

4)在水深1~4m区域,采用水上对拉充灌船将中型袋装砂3a层叠堆积在所述大型袋装砂层2的顶面上,形成所述中型袋装砂层3;

5)在水深1m以上区域,采用人工趁潮方式将棱体袋装砂4a层叠堆积在所述中型袋装砂层3顶面上沿所述袋装砂堤防的内外两侧,形成两个所述袋装砂棱体4,两个所述袋装砂棱体4形成对称双棱体结构;

6)在所述对称双棱体结构内填充所述堤芯砂5;

7)将盖顶袋装砂6a层叠堆积在所述堤芯砂5的顶面上,形成所述袋装砂盖顶层6,即得袋装砂堤防。

上述袋装砂堤防,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分层填筑的小型袋装砂层1、大型袋装砂层2和中型袋装砂层3,所述中型袋装砂层3顶面上沿所述袋装砂堤防的内外两侧分别铺设有一个袋装砂棱体4,两个所述袋装砂棱体4形成对称双棱体结构,所述对称双棱体结构内填充有堤芯砂5,所述堤芯砂5的顶面铺设有袋装砂盖顶层6,所述小型袋装砂层1与所述大型袋装砂层2之间对应所述袋装砂堤防的外侧铺设有带砂肋7a的软体排7;所述小型袋装砂层1、所述大型袋装砂层2、所述中型袋装砂层3、所述袋装砂棱体4、所述袋装砂盖顶层6和所述砂肋7a的填充物均为具有透水性的中粗砂,所述堤芯砂5也为具有透水性的中粗砂,所述小型袋装砂层1、所述大型袋装砂层2、所述中型袋装砂层3、所述袋装砂棱体4、所述袋装砂盖顶层6和所述软体排7所采用的砂袋的材料均为具有透水性的土工布,所述中粗砂的粒径大于所述土工布的孔径。

通过将袋装砂堤防的底层设计成小型袋装砂层1,这样,一方面,小型袋装砂层1中的小型袋装砂1a受水流动力作用影响较小,从而解决了通长袋装砂很容易出现翻转、蜷缩、断裂、断面成型困难等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的问题,确保了袋装砂堤防的轮廓和密实度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小型袋装砂1a的填筑可根据水底泥面的实际情况调平,以确保小型袋装砂层1顶面的平整度,以防止大型袋装砂层2中的大型袋装砂2a断裂,从而提高了袋装砂堤防的整体填筑质量;同时,再在小型袋装砂层1上铺设大尺寸的通长袋装砂以形成大型袋装砂层2和中型袋装砂层3,这样大型袋装砂层2和中型袋装砂层3能有效地将下层的小型袋装砂层1压实,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袋装砂堤防的填筑质量,而且大尺寸的通长袋装砂能有效的起到防冲作用;而且,形成的对称双棱体结构内可直接填充堤芯砂5,从而减少了砂袋的使用量,降低了成本;再且,加设的软体排7能避免后期抛石作业对袋装砂造成损伤;又再且,加设的砂肋7a一方面能固定软体排7的位置,另一方面还能起到增加软体排7强度的作用;最后,通过采用具有透水性的中粗砂和土工布,并将中粗砂的粒径设计成大于土工布的孔径,这样,一方面能保证袋装砂内的水分能向外流出,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袋装砂堤防的密实度质量,另一方面,又能防止中粗砂流失。

上述中粗砂包含重量百分含量不小于75%的大颗粒砂、重量百分含量不大于10%的小颗粒砂和重量百分含量不大于5%的泥,所述大颗粒砂的粒径大于0.075mm,所述小颗粒砂的粒径小于0.05mm。所述土工布的等效孔径O90小于0.05mm,所述土工布的等效孔径O95小于0.20mm。

上述小型袋装砂层1由小型袋装砂1a层叠堆积而成,所述小型袋装砂1a的尺寸为(3~7)×(5~9)m。通过将小型袋装砂层1设计成由小尺寸的小型袋装砂1a层叠堆积而成,这样,能有效地解决通长袋装砂很容易出现翻转、蜷缩、断裂、断面成型困难等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的问题,确保了袋装砂堤防的轮廓和密实度质量,同时,通过小型袋装砂1a的填筑可根据水底泥面的实际情况调平,以确保小型袋装砂层1顶面的平整度,以防止大型袋装砂层2中的大型袋装砂2a断裂,从而提高了袋装砂堤防的整体填筑质量。所述大型袋装砂层2由大型袋装砂2a层叠堆积而成,所述大型袋装砂2a的尺寸为(20~40)×(60~100)m。通过将大型袋装砂层2设计成由大尺寸的大型袋装砂2a即通长袋装砂层叠堆积而成,这样,大型袋装砂层2能有效地将下层的小型袋装砂层1压实,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袋装砂堤防的填筑质量,而且大尺寸的通长袋装砂能有效的起到防冲作用。所述中型袋装砂层3由中型袋装砂3a层叠堆积而成,所述中型袋装砂3a的尺寸为(20~30)×(60~80)m。通过将中型袋装砂层3设计成由中大尺寸的中型袋装砂3a即通长袋装砂层叠堆积而成,这样,中型袋装砂层3能有效地将下层的大型袋装砂层2和小型袋装砂层1压实,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袋装砂堤防的填筑质量,而且大尺寸的通长袋装砂能有效的起到防冲作用。所述袋装砂棱体4的顶宽为3~6m。

上述小型袋装砂层1位于水深6m以下区域,所述大型袋装砂层2位于水深4~6m区域,所述中型袋装砂层3位于水深1~4m区域,所述袋装砂棱体4位于水深1m以上区域。当然,实际施工时,也可将小型袋装砂层1设计在水深6m以上区域,然后其他各层依次铺设。所述袋装砂棱体4、所述堤芯砂5和所述袋装砂盖顶层6的实际尺寸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所述袋装砂棱体4由棱体袋装砂4a层叠堆积而成,所述棱体袋装砂4a的尺寸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无特殊要求,所述袋装砂盖顶层6由盖顶袋装砂6a层叠堆积而成,所述盖顶袋装砂6a的尺寸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也无特殊要求。

上述软体排7在所述袋装砂堤防的横截面上由所述小型袋装砂层1的顶面中部延伸至所述小型袋装砂层1的顶面外侧。加设的软体排7能避免后期抛石作业对袋装砂造成损伤。

本实施例通过将袋装砂堤防的底层设计成小型袋装砂层1,这样,一方面,小型袋装砂层1中的小型袋装砂1a受水流动力作用影响较小,从而解决了通长袋装砂很容易出现翻转、蜷缩、断裂、断面成型困难等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的问题,确保了袋装砂堤防的轮廓和密实度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小型袋装砂1a的填筑可根据水底泥面的实际情况调平,以确保小型袋装砂层1顶面的平整度,以防止大型袋装砂层2中的大型袋装砂2a断裂,从而提高了袋装砂堤防的整体填筑质量;同时,再在小型袋装砂层1上铺设大尺寸的通长袋装砂以形成大型袋装砂层2和中型袋装砂层3,这样大型袋装砂层2和中型袋装砂层3能有效地将下层的小型袋装砂层1压实,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袋装砂堤防的填筑质量,而且大尺寸的通长袋装砂能有效的起到防冲作用;而且,形成的对称双棱体结构内可直接填充堤芯砂5,从而减少了砂袋的使用量,降低了成本;再且,加设的软体排7能避免后期抛石作业对袋装砂造成损伤;又再且,加设的砂肋7a一方面能固定软体排7的位置,另一方面还能起到增加软体排7强度的作用;最后,通过采用具有透水性的中粗砂和土工布,并将中粗砂的粒径设计成大于土工布的孔径,这样,一方面能保证袋装砂内的水分能向外流出,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袋装砂堤防的密实度质量,另一方面,又能防止中粗砂流失。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