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径流单元的蓄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49809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城市径流单元的蓄水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市政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解决城市内涝的径流单元蓄水结构。



背景技术:

现阶段没有采用蓄水方式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方法。通用做法是利用现有的城市绿地和人行道改建“海绵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其原理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存在问题:

第一,城市是“寸土寸金”,不可能分散的、大面积地修建城市绿地,给海绵城市的修建造成困难;

第二,已经建好的老城,牵涉到拆迁等一系列问题,不便于海绵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实施;

第三,海绵城市所覆盖的面积,相对于城市的整体面积来说,所占比例太小,其原理是利用“模块式”吸水和储水,其吸水和储水能力很弱,在面对大暴雨时显得无能为力;

第四,“海绵城市”所利用的模块式吸水储水机构,容易淤塞,且不易清理,在运行一年后即可能困重度淤塞而散失其吸水储水功能;

第五,“海绵城市”造价高昂,每平方公里达到1~1.5亿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进行改进,旨在提供一种成本低、蓄水能力强、可实施性高的城市径流单元的蓄水结构,彻底解决城市内涝问题,且积蓄的雨水可以再次利用。

为此,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城市径流单元的蓄水结构,包括沉淀池和蓄水池,所述沉淀池和蓄水池修建在城市公路下方,并沿城市公路的延伸方向一前一后设置,在沉淀池和蓄水池的上方修建还原市政道路,在沉淀池与蓄水池之间的隔离墙上部设置过水孔,使经过沉淀池沉淀后的雨水进入蓄水池,在沉淀池的上方设置强度足够承载重型车辆的水篦,所述沉淀池、蓄水池安装有与外界相通的通气管道,通气管道的上端安放在人行道的花台内用于将沉淀池、蓄水池内的空气排出,在沉淀池、蓄水池的一侧底部设置清淤槽,所述清淤槽比沉淀池、蓄水池低,且沉淀池、蓄水池的底面朝清淤槽的方向逐渐倾斜形成坡度α的斜面,所述沉淀池、蓄水池的上方分别设置有排污口并通过排污口盖板封住,所述沉淀池、蓄水池内设置有正对各自对应的排污口的人行梯。

工作原理:当暴雨使得街道积水时,一部分雨水从城市已有的下水道排走,不能排走的部分,通过公路径流,当流经沉淀池上方时,通过水篦流入沉淀池。在沉淀池内沉淀泥砂后,通过隔离墙上方的过水孔,进入蓄水池。蓄水池大小和容积经过计算后修建,足以容纳特大暴雨而造成的城市积水。这样,每条街道的雨水就近进入蓄水池后,在街面上基本不会再有积水。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沉淀池上方设置的水篦共两个,前后间隔地横向设置,使城市公路上的水能及时流入沉淀池内。

进一步,所述沉淀池、蓄水池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根通气管道,所述通气管道呈“Z”字形,在通气管道的两端头均设置有通气孔滤网,优化通气管路的结构,避免通气管路堵塞,并降低制造成本,方便安装。

进一步,所述隔离墙上部的过水孔上设置有过水孔滤网,使沉淀后的雨水在流入蓄水池时再次进行过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能彻底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2)、不占地,不拆迁。

(3)、投资少。一次性投资,永远受益。估算每平方公里投资不超过3000万元,而海绵城市每平方公里投资达到1—1.5亿元,此方案比“海绵城市”节约5倍资金。

(4)、积蓄的雨水可以再次利用。在经济不断发展,城市规模越来越大的形势下,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水资源日益匮乏。城市雨水的积蓄利用,不但能解决城市内涝问题,而且能够有效缓解城市缺水问题。

(5)、后期维护简单,维护成本极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B1-B1、B2-B2剖视图。

图4为图1的C1-C1、C2-C2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中隔离墙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结合图1—图5所示,一种城市径流单元的蓄水结构,由沉淀池1、蓄水池2、隔离墙3、过水孔4、水篦5、通气管道6、清淤槽7、排污口8、排污口盖板9、人行梯10、通气孔滤网11和过水孔滤网12组成。

沉淀池1和蓄水池2修建在城市公路下方,并沿城市公路的延伸方向一前一后设置,沉淀池1和蓄水池2几乎与城市公路等宽,以提高同样长度下沉淀池1和蓄水池2的容积。在沉淀池1和蓄水池2的上方修建还原市政道路,不影响现有市政道路的通行。

在沉淀池1与蓄水池2之间的隔离墙3上部设置过水孔4,使经过沉淀池1沉淀后的雨水经过水孔4流入蓄水池2。在沉淀池1的上方设置强度足够承载重型车辆的水篦5,最好是,在沉淀池1上方设置的水篦5共两个,前后间隔地横向设置。

沉淀池1、蓄水池2安装有与外界相通的通气管道6,通气管道6的上端安放在人行道的花台内用于将沉淀池1、蓄水池2内的空气排出,不占用人行道,当雨水进水沉淀池1和蓄水池2内时,池内空气可通过各自的通气管道6排出。最好是,沉淀池1、蓄水池2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根通气管道6,通气管道6呈“Z”字形,在通气管道6的两端头均设置有通气孔滤网11。

在沉淀池1、蓄水池2的一侧底部设置清淤槽7,清淤槽7比沉淀池1、蓄水池2低,且沉淀池1、蓄水池2的底面朝清淤槽7的方向逐渐倾斜形成坡度α的斜面,便于沉积在池底的泥砂进入清淤槽7内。

沉淀池1、蓄水池2的上方分别设置有排污口8并通过排污口盖板9封住,沉淀池1、蓄水池2内设置有正对各自对应的排污口8的人行梯10,便于人工顺利进入池内清淤或将污水泵从排污口8下入池内抽出淤泥和污水。

隔离墙3上部的过水孔4上设置有过水孔滤网12,隔离墙3上最好均布有若干个过水孔4。

将城市街道划分成若干个地面径流单元(所谓地面径流单元,就是在这个区域内,其地表水会基本向一个方向流动),在每个地面径流单元的公路低洼处设置城市径流单元的蓄水结构。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步:实测城市大比例尺(如1:2000)地形图。

第二步: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结合现场实地察看城市街道分布情况,划分若干个“地面径流单元”。

第三步:收集城市历史降雨资料,特别是历年平均降雨量和历史洪水位,被淹的最高水位等。

第四步:规划设计。

(Ⅰ)、根据该城市暴雨季节的平均降雨量,计算该城市的面雨量。再根据平均面雨量算出每一个地面径流单元的总降雨量。

(Ⅱ)、在每一个径流单元的公路低洼处规划沉淀池和蓄水池,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蓄水池的总容积要大于计算的总降雨量。

(Ⅲ)、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阶段,应请专家论证和验算。验算方法可采用反算法,即该径流单元内的蓄水池总容积,是否大于该径流单元内被淹的最高水位时的积水量。同时进行经费预算。

验算公式:W≥(S1-S2)h

式中,W--径流单元内蓄水池总容积

S1——地面径流单元总面积

S2——径流单元内建筑物所占面积

h——本单元最高洪水位平均高度

(Ⅳ)、施工图设计

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方案,进行蓄水池、排污口、公路桥的施工设计。

第五步:施工

为了施工期间少影响交通,在市区内分段进行施工。封闭该段公路约3个月,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在汛期来临之前施工完毕。

第六步:后期使用及维护

在暴雨来临的时候,蓄水池开始蓄水。每场暴雨过后,应立即检查蓄水池内的水位。如达到一定高度,必须用水泵将水抽至地面排水系统排出,用污水泵清除淤泥,便于下次暴雨来临时继续蓄水。

每年4月下旬至8月下旬为主汛期,此时间阶段内,必须保持全部蓄水池处于空置状态。8月份积蓄的水,即可保留,用于市政部门清洗街道、城市绿化用水、消防用水、工业用水。在严重缺水时,也可消毒处理后用于人畜饮用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