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6412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护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地加固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护坡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道路两侧或水体边缘的土壤坡面,通常需要采用一定手段防止土壤随地表径流流失。现有技术中常使用浆砌石覆盖坡面或直接用混凝土浇筑坡面,以固定土壤;但是,这种方法不便于在道路两侧种植植物,容易产生死水,不利于生态平衡,另一方面对于土壤本身存在很大影响,被覆盖的土壤与空气和降水没有接触,其内部的微生物群落难以生存,长久之下易导致土壤失去活性,土质变得疏松,会降低上方石板或混凝土板的稳定性。因此,希望提供护坡装置,既能够稳固土壤,又可以保证覆盖土壤的活性,便于种植绿化植被,可以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护坡装置,用以实现在保护坡面土壤不流失的同时维持土壤原有的活性。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护坡装置,包括主体件;所述主体件的俯视截面为正方形框体,所述正方形框体的边长由上至下逐渐减小;所述主体件侧面设置有连通孔;所述主体件的四个边角分别设置有垂直于所述主体件对角线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上设置有连接孔;任意相邻的两所述主体件通过设置于所述连接孔内的连接件相互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连通孔为长圆孔,所述连通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 主体件侧面平行。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主体件的外侧面为平面,所述主体件的外侧面与所述主体件上表面或下表面所成角度的范围不低于80度且小于90度。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两主体件的所述连接件为等长双头螺柱。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异形件;所述第一异形件外形为所述主体件的一个侧边,包括与该侧边相邻的两个边角。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异形件;所述第二异形件外形为所述主体件的两个相邻侧边,包括与所述两个相邻侧边相邻的三个边角。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相邻所述第一异形件与所述主体件,或相邻所述第二异形件与所述主体件的连接面分别通过连接件连接至L型连接板的两个垂直面上。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护坡装置通过方形的主体件相互连接构成网格状结构,位于网格内的土壤受到本装置阻挡而不易流失;在主体件侧面设置连通孔,增进土壤内水分和微生物的流通,提升土壤活性;将主体件设置为上大下小的外形,为土壤膨胀留出空间,增强耐用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护坡装置的实施例的主体件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护坡装置的实施例的主体件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护坡装置的实施例的装配侧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护坡装置的实施例的装配平面图;

图6为图5中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 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护坡装置的实施例的主体件的俯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护坡装置的实施例的主体件的主视图,图3为图2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护坡装置,包括主体件1;所述主体件1的俯视截面为正方形框体,所述正方形框体的边长由上至下逐渐减小(所述“上”、“下”以图2为观察视角);所述主体件1侧面设置有连通孔11;所述主体件1的四个边角分别设置有垂直于所述主体件1对角线的连接面12,所述连接面12上设置有连接孔13;任意相邻的两所述主体件1通过设置于所述连接孔13内的连接件相互连接。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护坡装置的实施例的装配侧面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护坡装置的实施例的装配平面图,本装置连接成型后的状态可以参考图5。如图所示,主体件1通过四个角设置的所述连接面12相连,从而将地面分隔为网格状的多个部分;本装置设置于坡面上时,将土壤和砂石保存在各个网格结构内,在遭遇降雨时土壤收到装置阻挡而不易随地表水发生流失,达到护坡的效果。除了设置于地表坡面外,本装置还可以设置于河流等水体底部,当处于旱季时水体可能干枯,而水底则很可能产生大量淤泥,不便于行走,此时即可以本装置作为行走的路径,避免陷入淤泥中。

所述连通孔11的功能十分重要;若没有连通孔11,则本装置构成的网格相互之间难以沟通,水分、微生物等有机资源无法相互流通,导致土壤活性迅速降低,这也是现有的一些护坡装置存在的问题,这样即使安装了护坡装置,在较短的时间内,装置内的土壤也会迅速干燥失活,不利于护坡植物的生长。而设置连通孔11后,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使得施工后坡面可以迅速恢复生 机,进一步增强护坡效果。此外,当本装置设置于水体底部时,所述连通孔11还可以作为水生物产卵的处所,可以提高水生生物群落的繁殖效率。

所述主体件1截面的正方形框体的边长由上至下逐渐减小,使得主体件1大致呈上大下小的中空柱体,这样在连接装配后,相邻的主体件1之间存在一定空隙,可以容纳部分土壤(参考图4,装置的侧面装配图),由于土壤伴随温度变化产生的热胀冷缩效应较为明显,在土壤发生膨胀时,多余土壤可进入所述空隙中,从而降低土壤对于主体件1侧壁的压力,提高了本装置的耐用度。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护坡装置通过方形的主体件相互连接构成网格状结构,位于网格内的土壤受到本装置阻挡而不易流失;在主体件侧面设置连通孔,增进土壤内水分和微生物的流通,提升土壤活性;将主体件设置为上大下小的外形,为土壤膨胀留出空间,增强耐用度。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连通孔11为长圆孔,所述连通孔1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主体件侧面平行。在其他可选方案中,所述连通孔11还可以是均匀设置的圆孔。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主体件的外侧面为平面,所述主体件的外侧面与所述主体件上表面或下表面所成角度的范围不低于80度且小于90度。这一角度不宜过小,否则会导致装置与土壤接触范围过小,安放不稳固。较佳的,这一角度为85度。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连接两主体件1的所述连接件为等长双头螺柱。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还可以是其他用于连接两同轴等径孔的构件,例如螺栓等。

参考图5,在可选的实施例中,装置还包括第一异形件2;所述第一异形件2外形为所述主体件1的一个侧边,包括与该侧边相邻的两个边角。装置还 包括第二异形件3;所述第二异形件3外形为所述主体件1的两个相邻侧边,包括与所述两个相邻侧边相邻的三个边角。当主体件1通过设置于四角的连接面12相连接后,构成的网格结构的边缘存在空当,并且在一些情况下其角也会存在空当(取决于主体件1的设置形式和数量),如果对这些空当不加以理会,会导致装置边缘强度不足,容易由边缘至中心逐渐产生损坏。所述第一异形件2用于填充所述网格结构边缘的空当,所述第二异形件3用于填充所述网格结构角落处的空当,将所述空当两侧的主体件1相互连接,构成一个整体,增加强度。

图6为图5中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如图所示,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相邻所述第一异形件2与所述主体件1,或相邻所述第二异形件3与所述主体件1的连接面分别通过连接件连接至L型连接板4的两个垂直面上。此处的所述连接件与前述实施例中的所述连接件相同。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因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