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水管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90040阅读:8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排水管道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排水管道。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原有城区旧有管道年代久远,面临报废的情况,而城市车辆的增加,使道路资源更加紧张。

传统管道施工,是在道路中断或者半幅中断的情况下,先行施工围护体系,然后进行土方开挖(配套基坑监测),破除旧有管道,重新预埋新管道,最后回填,恢复路面。围护体系形式多样,可以是灌注桩、SMW工法(新型水泥土搅拌桩墙)桩或者钢板桩形式,根据挖深,选择数道水平支撑。该种方法弊端很多,一是严重影响了交通,使原本紧张的道路资源更加局促;二是需要进行基坑开挖,存在一定的基坑坍塌风险;三是围护体系施工、挖土以及回填土方、路道恢复等工程量浩大,成本上升,资源浪费;四是工序繁多,施工周期较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水管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水管道,包括:埋设在地下的混凝土管道、以及设置在该混凝土管道内部的多节内衬管,其中,相邻两节内衬管之间焊接,且所述内衬管与所述水泥管之间的空隙通过水泥浆填充。

作为优选,相邻两节内衬管通过在接缝处外包热熔带热熔焊接。

作为优选,位于所述混凝土管道端部的空隙由多根油麻填充后由水泥砂浆封堵。

作为优选,所述混凝土管道的底部水平置入有两根钢筋。

作为优选,所述内衬管采用HDPE管。

作为优选,所述内衬管的端部预开设有用于与牵引装置连接的安装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管中管结构,无需开挖施工,局部占用交通道路(工作坑),减少对道路交通的影响;

2.无需基坑施工,没有基坑坍塌的风险;

3.没有围护体系、无需土方开挖,经济成本降低;

4.工序简单,大大减少施工工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管道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管道施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附图均采用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道施工方法,用于在原有混凝土管道1的结构强度受到损伤时进行,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待施工的整条管道线路分为多个工作段,并在每个工作段开挖一个工作坑,使原有的混凝土管道1部分漏出。具体地,为了有效配合内衬管3的安装,故工作坑的开挖点应根据整体的管道情况选择,开挖面方便上下管材和安装人员,且设在同管径段偏中间位置,通常,工作坑的尺寸为2.2m*5m时,便可以实现内衬管3的施工。

较佳的,在开挖工作坑的过程中,若发现原有的混凝土管道1破损、渗漏,则对破损的混凝土管道1的外壁进行压密注浆,保证混凝土管道1的密封性,待注浆稳固后再进行后续施工。

步骤2:在所述的混凝土管道1中逐节放入内衬管3,且将相邻两节内衬管3热熔焊接。

较佳的,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

步骤21:用吊机将第一节的内衬管3吊入工作坑内,在混凝土管道1的底部水平置入两根钢筋作为所述内衬管3的支撑。通常内衬管3为2米长一节的HDPE(高密度聚乙烯)短管;

步骤22:该第一节内衬管3推入混凝土管道1内并部分漏出,通常是一半位于混凝土管道1内,一半漏出;

步骤23:吊入下一节内衬管3,使该节内衬管3与前一节内衬管3对接后热熔焊接;

步骤24:采用牵引装置8将焊接的内衬管3拉入混凝土管道1内,并使最后一节内衬管3部分漏出;具体地,在第一节内衬管3的内端管壁上钻出安装孔,在安装孔内穿入钢丝绳,与下放于另一侧检查井内的牵引装置8连接固定。待焊接完毕后,在牵引力的作用下,将内衬管3按一定的速度拉入混凝土管道1内。

步骤25:重复步骤23-24,直至内衬管3被全部进入所述混凝土管道1中。

步骤3:在内衬管与混凝土管道之间的空隙进行注浆施工;作为优选,所述步骤3包括:

步骤31:内衬管3被全部推进所述混凝土管道1中后,在混凝土管道1与内衬管3形成的空隙两端用砖封堵,并预留注浆孔和出浆孔,所述注浆孔位于内衬管3的上游区域,所述出浆孔位于下游区域,且所述出浆孔分别设置在内衬管的顶端、3/4、1/2处,分别称为顶端孔6、3/4孔4和1/2孔5;

步骤32:通过注浆孔向混凝土管道1与内衬管3之间的空隙进行注浆,并利用出浆孔观察出浆情况并排出空气;具体地,在注浆孔内插20mm注浆管,通过注浆管向空隙注浆,在1/2孔5流出水泥浆2时,停止第一次注浆,封堵1/2孔5,待第一注入的水泥浆2在间隙中沉淀凝结,这样就减小了对内衬管3的浮力,并且可以在后续的第二次注浆时排除空隙内多余的水分;间隔一段时间后开始第二次注浆,待3/4孔4流出水泥浆2时,停止第二次注浆,封堵3/4孔4,待第二次注入的水泥浆2在间隙中沉淀凝结;进行最后一次注浆,待待位于顶部的顶端孔6流出水泥浆2时,封堵位于顶端孔6。

步骤33:接着,将若干根油麻绕在内衬管3的端部,并用铁簪子及锤子将油麻砸入混凝土管道1与内衬管3之间的空隙内,外部抹水泥砂浆。

步骤4:回填工作坑。具体地,1)对于已具备回填条件的工作坑尽早进行回填。2)回填覆土前,先将工作坑底部清除干净,确保工作坑内没有积水。3)回填应均匀、对称、分层进行,回填土采用砂土或粘土,分层夯实回填。4)工作坑回填时要回填到支撑底部300mm处,才能将支撑的拆除。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在进行注浆前,先向施工段的内衬管3内加水压0.2Mpa,防止在注浆过程中内衬管3因外力影响而塌陷。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的水泥浆2采用水泥:水:粉煤灰:玻璃水=1:0.6:0.85:0.01,保证水泥浆2保持流体状态,在注浆过程中自然流动。较佳的,水泥浆2的注浆压力选择0.2Mpa,确保注浆过程中保持进浆的连续性。

需要说明的是,当进浆量很大,压力长时间不升高时,需要检查下游封堵和调整水泥浆2的浓度及配合比,以缩短凝结时间,进行小泵量、低压力注浆,以便浆液在上层裂隙中有相对停留的时间,便于凝胶。当然也可以间歇式注浆,但停注时间不能超过浆液凝胶时间。

继续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管道,采用上述的管道施工方法形成,包括:埋设在地下的混凝土管道1、位于混凝土管道1内部的多节内衬管3,其中,每两节内衬管3之间通过热熔焊接,且所述内衬管3与所述混凝土管道1之间存在空隙,且所述空隙由水泥浆2填充。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