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污水排放过滤井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6134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建筑工程污水排放过滤井盖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排污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建筑工程污水排放过滤井盖。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经常需要排放污水,该污水中含有大量杂质,但目前污水排水时都是将下水井井盖打开,直接用排水管将污水排出,掺杂在水里的大量杂质就直接被排入下水井内,容易在下水井井道内集聚形成堵塞。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对建筑工程污水进行过滤处理的建筑工程污水排放过滤井盖。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建筑工程污水排放过滤井盖,包括空心的方形过滤箱体、与下水井井口形状相对应的连接安装板,所述连接安装板内开设上下贯通的连通通道,所述过滤箱体顶端开设入口、底端开设有与连通通道顶端相对应的出口,所述入口通过过滤箱体的内腔、出口、连通通道连通下水井;

所述过滤箱体的入口处固定有过滤格栅,所述过滤箱体的内腔里水平分布有一盒式过滤板,所述过滤箱体一侧侧壁上开设有过滤板相对应的贯穿槽,所述过滤板一端可抽拉地滑动穿过贯穿槽后置于过滤箱体内;

所述连接安装板顶端内侧壁向内延伸出连接部,所述连接部通过固定螺栓可拆卸地安装在过滤箱体底面上。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过滤板两端分别向外延伸出滑动部,所述过滤箱体上嵌入有滑动部相对应的滑轨,所述过滤板通过滑动部与滑轨的配合实现滑动连接地穿过贯穿槽插入过滤箱体内。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过滤板外侧壁上固定有拉手。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过滤井盖,在需要排放建筑工程污水时,将其安装在下水井井口,具体是将连接安装板插入下水井井口内,过滤箱体便可安装在下水井井口上了,将排水管置于过滤格栅上,经排水管输送的污水经过滤格栅初级过滤将其大颗粒的杂质直接过滤掉,然后再经过滤板过滤掉较小颗粒杂质,最后排入下水井内。其中,连接安装板可拆卸地安装在过滤箱体底部,方便根据不同下水井的形状而更换不同形状的连接安装板,以提高过滤箱体使用的广泛性。其中,过滤板可抽拉地置于过滤箱体内,当过滤板内的杂质较多时,可以将过滤板抽出更换,以便清洗后再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过滤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过滤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安装板为圆筒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1-下水井,2-过滤箱体,3-连接安装板,4-连接通道,5-入口,6-出口,7-过滤格栅,8-过滤板,9-贯穿槽,10-滑动部,11-滑轨,12-连接部,13-固定螺栓,14-拉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至图3可知,建筑工程污水排放过滤井盖,包括空心的方形过滤箱体2、与下水井1井口形状相对应的连接安装板3,所述连接安装板3内开设上下贯通的连通通道4,所述过滤箱体2顶端开设入口5、底端开设有与连通通道4顶端相对应的出口6,所述入口5通过过滤箱体2的内腔、出口6、连通通道4连通下水井1;所述连接安装板3顶端内侧壁向内延伸出连接部12,所述连接部12通过固定螺栓13可拆卸地安装在过滤箱体2底面上。

所述过滤箱体2的入口5处固定有过滤格栅7,所述过滤箱体2的内腔里水平分布有一盒式过滤板8,所述过滤箱体2一侧侧壁上开设有过滤板8相对应的贯穿槽9,所述过滤板8一端可抽拉地滑动穿过贯穿槽9后置于过滤箱体2内;具体的:所述过滤板8两端分别向外延伸出滑动部10,所述过滤箱体2上嵌入有滑动部10相对应的滑轨11,所述过滤板8通过滑动部10与滑轨11的配合实现滑动连接地穿过贯穿槽9插入过滤箱体2内。所述过滤板8外侧壁上固定有拉手14,方便抽拉过滤板8。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过滤井盖,在需要排放建筑工程污水时,将其安装在下水井1井口,具体是将连接安装板3插入下水井1井口内,过滤箱体2便可安装在下水井1井口上了,将排水管置于过滤格栅7上,经排水管输送的污水经过滤格7栅初级过滤将其大颗粒的杂质直接过滤掉,然后再经过滤板8过滤掉较小颗粒杂质,最后排入下水井内。

其中,连接安装板3可拆卸地安装在过滤箱体2底部,方便根据不同下水井的形状而更换不同形状的连接安装板,对于下水井井口为圆形的结构时,即可采用圆筒状的连接安装板,如图4所示,以提高过滤箱体使用的广泛性。

其中,过滤板8可抽拉地置于过滤箱体2内,当过滤板8内的杂质较多时,可以将过滤板抽出更换,以便清洗后再利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