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的下凹式绿地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8799阅读:250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资源化利用和城市排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结合了海绵城市理念的下凹式绿地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大量人工建筑城市的硬化地面增加,硬化地面的下垫面不透水面积的增加导致雨水经流系数增大、汇流速度加快,从而引起城市暴雨天气时街道洪水泛流及地下水储量减少,由此产生了严重的城市水土流失和排洪问题。对于径流污染严重、地下水含盐量较高、设施底部渗透面距离季节性最高地下水位或岩石层小于1m及距离建筑物基础水平距离小于3m的区域,应采取必要的防渗措施,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结合海绵城市理念的下凹式绿地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

海绵城市理念的下凹式绿地结构,包括两边绿植地,下凹式绿地和溢流口,下凹式绿地相对于两边绿植地下凹深度h,h为100~200mm,下凹式绿地下凹时的坡度宽度为b,使h:b≤1:3,下凹式绿地由下到上依次为素土夯实层、小碎石层、土工布层、种植层和滞水层,下凹式绿地间固定距离设置溢流口,溢流口下方连接溢流井,溢流井与溢流口连接处设置截污网,溢流井上连接若干透水管,溢流井的底端以300mm厚的大碎石层封底,溢流井的底部与市政管网的雨水连接管连接。

所述的种植层土厚度不小于250mm,由砂、堆肥和壤质土混合而成,渗透系数≥1×10-5m/s。

所述的溢流口顶部标高高于下凹式绿地50~100mm。

所述的小碎石层厚度不小于200mm。

所述的溢流口周围设置防护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合海绵城市蓄水理念,有效地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同时节约了水资源,下凹式绿地设计提高了雨水收集能力,雨水径流经过土壤和砂石层过滤后,大大减小了初期雨水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其中:1-滞水层;2-种植层;3-土工布层;4-小碎石层;5-素土夯实层;6-雨水连接管;7-溢流井;8-大碎石层;9-透水管;10-防护结构;11-截污网;12-溢流口。

具体实施方式

海绵城市理念的下凹式绿地结构,包括两边绿植地,下凹式绿地和溢流口12,下凹式绿地相对于两边绿植地下凹深度h,h为100~200mm,下凹式绿地下凹时的坡度宽度为b,使h:b≤1:3,下凹式绿地由下到上依次为素土夯实层5、小碎石层4、土工布层3、种植层2和滞水层1,下凹式绿地间固定距离设置溢流口12,溢流口12下方连接溢流井7,溢流井7与溢流口12连接处设置截污网11,溢流井7上连接若干透水管9,溢流井7的底端以300mm厚的大碎石层8封底,溢流井7的底部与市政管网的雨水连接管6连接。

所述的种植层2土厚度不宜小于250mm,由砂、堆肥和壤质土混合而成,渗透系数≥1×10-5m/s。

所述的溢流口12顶部标高高于下凹式绿地50~100mm,周围设置防护结构10。

所述的小碎石层4厚度不小于200mm。

设计的下凹式绿地地面低于周边地面或道路,下凹式绿地内植物宜结合当地景观选择耐旱、耐涝的品种,并设有溢流口12,保证暴雨时径流的溢流排放,当下凹式绿地下渗能力不足不能有效排除滞留的雨水时,加设的透水管9起到很好的排水效果,有效解决排洪问题。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