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地基抗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3251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地基抗震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由地震造成的灾害,造成大量建筑损坏,那么什么是地震,现今对于其怎样产生以及怎么样对于建筑产生损坏依然存在谜团,但是存在一种共识,那就是对于地震会产生巨大的水平冲击力使得建筑加速运动,使得建筑自下而上产生变形,待达到建筑承压范围以外,建筑结构遭到破坏,失去其力学特性,建筑会随之倒塌,现今技术虽然对于建筑进行了加固,即使地震没有造成建筑坍塌,但建筑结构产生形变,对于建筑的损坏是无法恢复的,使得建筑无法在进行使用,并且在建筑领域,传统建筑多为地基与建筑物为一体状的牢固结合,这种建筑仅仅适用于地壳运动较为稳定的地区,而对于地壳运动较为频繁的地区,则不在适用,并且现今技术中对于防震多为加大地基的底面积来提高建筑的荷载,起到防震作用,但这样受到地震的冲击力同样会变大,无法在一定程度上抗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地基抗震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地基抗震结构,包括框架底板、主桩柱、第二梯形地基框架、矩形地基框架和第一梯形地基框架所述框架底板的上方安装有第一梯形地基框架,所述第一梯形地基框架的底部铺设有矩形橡胶轮胎层,所述橡胶轮胎层的上方铺设有第三钢筋混凝土层,且第三钢筋混凝土层的内部设有橡胶球层,所述第一梯形地基框架的上方安装有矩形地基框架,所述矩形地基框架的底部设有钢珠层,且钢珠层的上方设有复位弹簧层,所述复位弹簧层的上方设有第二钢筋混凝土层,所述矩形地基框架的上方安装有第二梯形地基框架,且第二梯形框架的内部铺设有第一钢筋混凝土层,所述第一钢筋混凝土层的内部设有隔音层,所述第二梯形地基框架的上方安装有框架顶板,所述框架底板的中央位置处固定有主桩柱,且主桩柱垂直贯穿第一梯形地基框架、矩形地基框架、第二梯形地基框架和框架顶板,所述框架底板的两端皆固定有副桩柱,且副桩柱的内侧分别与第一梯形地基框架、矩形地基框架、第二梯形地基框架以及框架顶板的两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框架底板和框架顶板内部均填充有沥青。

优选的,所述橡胶轮胎层和第三钢筋混凝土层与第一梯形地基框架之间皆填充有热熔胶。

优选的,所述第一梯形地基框架与框架底板以及副桩柱之间形成第一三角形区域,所述第二梯形地基框架与矩形地基框架以及副桩柱之间形成第二三角形区域,且第一三角形区域和第二三角形区域内均填充有夯实土壤。

优选的,所述副桩柱与主桩柱相互平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抗震结构内设有橡胶轮胎层,橡胶轮胎可以产生一定的弹力还阻止建筑体的大幅度晃动,地震时,建筑的震动幅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抑制,同时抗震结构上设有复位弹簧层以及钢珠层,使得在地震后,复位弹簧的运动以及钢珠间的运动产生的力可以有效的使得建筑体最大可能的恢复原状,使得建筑体的力学特性依旧存在,提高了使用寿命,同时防震结构的框架采用第一梯形框架以及第二梯形框架,梯形框架使得地基的底面积减小,使得地震时,建筑体收到的冲击力也会相对减小,并且不会影响建筑的稳定性,起到一定程度的抗震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夯实土壤;2-框架顶板;3-第一钢筋混凝土层;4-隔音层;5-第二钢筋混凝土层;6-复位弹簧层;7-钢珠层;8-热熔胶;9-第三钢筋混凝土层;10-橡胶球层;11-橡胶轮胎层;12-框架底板;13-副桩柱;14-主桩柱;15-第二梯形地基框架;16-矩形地基框架;17-第一梯形地基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建筑工程地基抗震结构,包括框架底板12、主桩柱14、第二梯形地基框架15、矩形地基框架16和第一梯形地基框架17,第一梯形地基框架17具有承压作用,框架底板12的上方安装有第一梯形地基框架17,第一梯形地基框架17与框架底板12以及副桩柱13之间形成第一三角形区域,第二梯形地基框架15与矩形地基框架16以及副桩柱13之间形成第二三角形区域,且第一三角形区域和第二三角形区域内均填充有夯实土壤1,框架底板12和框架顶板2内部均填充有沥青,沥青具有防渗水作用,第一梯形地基框架17的底部铺设有矩形橡胶轮胎层11,橡胶轮胎层11可以提供一个弹力,可以抵消一部分地震使得房屋晃动所产生的力,橡胶轮胎层11和第三钢筋混凝土层9与第一梯形地基框架17之间皆填充有热熔胶8,热熔胶8具有连接作用,橡胶轮胎层11的上方铺设有第三钢筋混凝土层9,且第三钢筋混凝土层9的内部设有橡胶球层10,橡胶球层10可以抵消部分由建筑体运动所产生的力,第一梯形地基框架17的上方安装有矩形地基框架16,矩形地基框架16具有承压作用,矩形地基框架16的底部设有钢珠层7,且钢珠层7的上方设有复位弹簧层6,复位弹簧层6以及钢珠层7的运动产生的力可使得震后建筑最大程度上的恢复原状,复位弹簧层6的上方设有第二钢筋混凝土层5,矩形地基框架16的上方安装有第二梯形地基框架15,且第二梯形框架15的内部铺设有第一钢筋混凝土层3,第一钢筋混凝土层3的内部设有隔音层4,隔音层4具有隔音作用,第二梯形地基框架15的上方安装有框架顶板2,框架顶板2具有承压作用,框架底板12的中央位置处固定有主桩柱14,且主桩柱14垂直贯穿第一梯形地基框架17、矩形地基框架16、第二梯形地基框架15和框架顶板2,框架底板12的两端皆固定有副桩柱13,且副桩柱13的内侧分别与第一梯形地基框架17、矩形地基框架16、第二梯形地基框架15以及框架顶板2的两端固定连接,副桩柱13与主桩柱14相互平行,主桩柱14以及副桩柱13用于连接地基与建筑体使得建筑体可以牢固的建设在地基上。

使用时:当遇到地震时,地基内的橡胶轮胎层11可以稳住建筑体的晃动,同时复位弹簧层6以及钢珠层7由于震动会产生力,这个力同样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建筑体的晃动,使得建筑体的晃动程度始终保持在承压范围以内,最大程度上保护建筑结构,使得建筑的力学特性保留,并且在震后,复位弹簧层6以及钢珠层7可以使得建筑最大程度上的恢复原状,以上论述均说明此地基具有很好的防震效果。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