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程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00928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程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平台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桩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程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平台。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建筑工程的工程桩检测验收一般有桩身完整性和承载力检测两个方面,其中承载力检测中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试验为重要内容。现有工程桩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试验主要以堆载法为主,其试验能力很大程度依靠试验平台的吨位大小。而现有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试验装置都采用散架搭设,随着试验吨位的增加,其安全性及负荷性能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工程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平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工程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平台,包括试验桩、凸型主梁和角形次梁,该试验桩嵌于地面中并垂直于水平面设置,其顶面设有千斤顶,所述凸型主梁放置在千斤顶的正上方,试验桩两侧放置置于地面的所述角形次梁,两角形次梁的上部分别搭接在凸型主梁的左、右侧缺口处,千斤顶向上顶起凸型主梁,从而使角形次梁与凸型主梁连接成一体。

优选的,所述角形次梁上设置有压重。

优选的,所述压重为混凝土试块压重。

优选的,所述凸型主梁为组合船筏式箱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试验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凸型主梁和角形次梁,当千斤顶向上顶起凸型主梁到一定高度时,角形次梁与凸型主梁连接为一体,从而使角形次梁及其上方的压重重量能利用到试验中,结构简单,无需使用其它连接装置,同时减少了上部堆载的吨数以及堆载高度,并使整体重心降低,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纵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凸型主梁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试验桩1、凸型主梁2、角形次梁3、千斤顶4、缺口5、压重6。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的一种工程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平台,包括试验桩1、凸型主梁2和角形次梁3,该试验桩1嵌于地面中并垂直于水平面设置,其顶面设有千斤顶4,所述凸型主梁2放置在千斤顶4的正上方,试验桩1两侧放置置于地面的所述角形次梁3,两角形次梁3的上部分别搭接在凸型主梁2的左、右侧缺口5处,千斤顶4向上顶起凸型主梁2,从而使角形次梁3与凸型主梁2连接成一体。

其中,所述角形次梁3上设置有压重6。

其中,所述压重6为混凝土试块压重。

其中,所述凸型主梁2为组合船筏式箱梁。

试验时,对千斤顶4输送压力油,千斤顶4顶起凸型主梁2到一定高度时,角形次梁3与凸型主梁2连接成一体,从而在顶起凸型主梁2的同时顶起角形次梁3及其上方的压重6,使得试验装置所有载荷全部施加到试验桩1的顶部。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凸型主梁2和角形次梁3,当千斤顶4向上顶起凸型主梁2到一定高度时,角形次梁3与凸型主梁2连接为一体,从而使角形次梁3及其上方的压重6的重量能利用到试验中,结构简单,无需使用其它连接装置,同时减少了上部堆载的吨数以及堆载高度,并使整体重心降低,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