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水硬质水系的底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84351阅读:72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生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透水硬质水系的底部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正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强对雨水的生态利用,通过雨水下渗达到补充地下水和削弱雨洪的目的,而且现阶段人口的增加对公园、住所的活动区域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园林水系也是供城镇居民休闲观赏休憩的场所,其中,主要功能是观赏,但是一般水系一年四季中只有夏季会有一定水量和水生植物能够起到观赏的作用,而其它三季则处于闲置状态,并呈现出较为凄凉的景象,池底也无可观赏性。

在传统的施工过程中,园林水系的第一层为素土夯实,用一般土层经辗压平整;第二层采用厚砂或3:7灰土;第三层为防水层,用于湖底的防水层的材料很多,主要有聚氯乙烯防水毯、三元乙丙橡胶、膨润土防水毯、HDPE膜等;第四层为厚混凝土或C15混凝土。其中为防止水分下渗特别加有防水层,混凝土(不透水)或钢筋混凝土,和最上层的防水水泥砂浆或水泥基层加赛柏斯掺合剂,不仅工序复杂,成本高,施工工时长,且并不能起到生态环保的作用,只局限于夏季有水时具有观赏作用,在无水期并没有高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透水硬质水系的底部结构,以满足多功能的观赏与休憩的旱水两用需求,在夏季供人观赏,也可在雨季起到收集周围过多不能及时下渗的地表水的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透水硬质水系的底部结构,所述底部结构包括设置在下沉广场硬质水系底部的素土夯实层、设置在所述素土夯实层上的砂夯实层、设置在所述砂夯实层上的透水混凝土层以及设置在所述透水混凝土层上的卵石层,所述卵石层的边缘处种植有耐湿植物。

优选地,所述素土夯实层的厚度为30cm,由素土夯实后形成。

优选地,所述砂夯实层由砂经过夯实形成,厚度为10cm。

优选地,所述透水混凝土层的厚度为10cm。

优选地,所述素土夯实层、砂夯实层、透水混凝土层、卵石层均为向下凹陷的弧形。

优选地,所述卵石层的边缘设有池壁,所述池壁上种植有耐湿植物。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的透水硬质水系的底部结构可以在夏季供人观赏,也可在雨季起到收集周围过多不能及时下渗的地表水作用,并具有下渗功能,可用于回收雨水,同时在其它没有水的季节可以作为卵石饰面的下沉广场供人们游玩,休憩。本实用新型的透水硬质水系的底部结构在拓展居住社区活动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的同时,加强了对雨水的生态利用,通过雨水收集与下渗达到补充地下水和削弱雨洪的目的,同时对缓解热岛效应起到一定作用,尤其适用于市政公园、小区内的中小型水系。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透水硬质水系的底部结构各层剖面示意图;

图2为透水硬质水系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弧形的透水硬质水系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带池壁的透水硬质水系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透水硬质水系的底部结构,如图1~图4所示,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具体地,如图1、图2所示,所述底部结构包括设置在下沉广场硬质水系底部的素土夯实层1、设置在所述素土夯实层1上的砂夯实层2、设置在所述砂夯实层2上的透水混凝土层3以及设置在所述透水混凝土层3上的卵石层4,所述卵石层4的边缘处种植有耐湿植物。

本实用新型的底部结构取消了水系传统做法中的防水层和防渗膜,让其具有雨水下渗功能。优选地,所述素土夯实层1的厚度为30cm,由素土夯实后形成,即采用一般土层经辗压平整形成。优选地,所述砂夯实层2由砂经过夯实形成,厚度为10cm。优选地,所述透水混凝土层3的厚度为10cm。采用透水混凝土可以使水分下渗,达到补充地下水和削弱雨洪的目的。

在所述透水混凝土层3上镶嵌卵石,形成卵石层4,可做成图案。有水时可以若隐若现,增加趣味性,提高观赏效果,无水时可起到观赏和足底按摩的保健作用。通过周围地形的走向和隐蔽雨水管道的设置,来收集雨季来临时周围无法及时下渗的多余雨水。硬质水系周围可以栽植多种耐湿植物与置石搭配形成自然景观,对雨水排入起到阻隔和引导作用,同时对收集到水系中的雨水进行过滤,并提高观赏效果。

如图3所示,优选地,所述素土夯实层1、砂夯实层2、透水混凝土层3、卵石层4均为向下凹陷的弧形,更有利于雨水收集和下渗。如图4所示,优选地,所述卵石层4的边缘设有池壁5,所述池壁5上种植有耐湿植物,有利于对雨水排入起到阻隔和引导作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将水系的底部结构做成自然式或规则式,水系底部可以做成下凹陷式或平整形式,引导人们进入到水系中,水系外延若是缓坡形式,则可以有园路进行引导。

本实用新型的透水硬质水系的底部结构具有如下优点:

1)减少施工工序。本实用新型比常规做法中减少防水层和防渗层,大大地节省了材料、人工方面的成本,同时也缩短了施工工期,为工程进度,施工难度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提高空间利用率,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让人们在有限的空间享受得到更多的体验和拥有更多样的休憩的地方。

3)收集雨水,使雨季时多余的水分有地方可去,而不是单纯的排到市政管井中流向江河湖海,通过水系的底部下渗,达到补充地下水和削弱雨洪的目的。

4)具有趣味和参与性的水系,雨季时可以观赏到水系的景象,池底若隐若现的图案增加了它的观赏性,少雨或其它季节它便化身成可以让人们走进和亲近并且可以起到健身作用的小广场;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