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体生态护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32695阅读:14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山体生态护坡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土流失治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山体生态护坡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山丘区面积广大,加之近年来交通迅速发展和各类矿区开发项目扩展,进一步加剧了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广泛分布于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导致耕地减少、土地退化,加剧洪涝灾害,恶化生态环境,给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危害,成为我国头号环境问题。现实生活中,很多道路的一侧或两侧都有山体,特别是刚建设的道路,在刮风下雨时,山体上的泥石很容易滚落到道路上,或者山体滑坡坍塌堵住道路,给行经该路段的车辆及行人带来安全隐患。针对这种情况,通常采用的措施有:一是在被破坏的山体种上植被,其时间比较长,当植被刚种植时容易被雨水冲走;二是在破坏的山体上浇注混凝土,其效果明显,但工程量大,且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山体生态护坡结构,当雨水量较大时通过及时吸收表层的部分雨水,减小雨水对山体护坡的冲刷力度,从而减少山体滑坡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山体生态护坡结构,包括改造坡体,改造坡体设置在山体本体上方,改造坡体包括砂碎石垫层和护坡砖层,砂碎石垫层铺设在山体本体表面,护坡砖层铺设在砂碎石垫层表面,护坡砖层表面种有藤本草坪,护坡砖层由护坡砖铺设而成,护坡砖内部设有储水腔,表面设有漏水孔,位于同一高度的相邻护坡砖互相连接的侧壁上设有排水孔,且位于改造坡体两侧的排水孔处连接有雨水收集管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山体本体上方设置改造坡体,通过改造坡体改善山体本体涵养水源的能力。砂碎石垫层起到地基作用,夯实山体本体表面的土体;在改造坡体表面铺设护坡砖层后,护坡砖对改造坡体具有夯实作用,使得改造坡体表面被紧实连成一体,护坡砖在下雨时还可以减少山体本体的泥土被雨水冲松散,降低山体滑坡的可能性;改造坡体表面的雨水通过护坡砖的漏水孔渗到储水腔内,因此能够快速吸收改造坡体表面的雨水;同时在改造坡体表面种植植被,植被从长远角度看既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又具有净化空气的效果;在护坡砖的侧壁设置排水孔,排水孔将相邻护坡砖内的储水腔相互连通,当储水腔内的水较多时,通过连通的排水孔最终排到雨水收集管路里被收集起来,可回收利用。

优选的,护坡砖层表面浇注有混凝土加强筋,且加强筋呈若干相连的菱形排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护坡砖层表面设置混凝土加强筋,加强筋在纵向和横向都对护坡砖层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此外,连续的菱形使得护坡砖在改造坡体表面连成一个整体,有利于增强改造坡体的结构稳定性,抗冲击能力增强。

优选的,护坡砖表面设有向下凹陷的种植坑,藤本草坪种于种植坑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藤本草坪种植在专门的种植坑内,既不会影响护坡砖的排水功能,又可以通过生态手段改善环境。

优选的,种植坑内的泥土表面铺设有土工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土工布在干湿状态下都能保持充分的强力,且耐腐蚀,能适应不同酸碱度的泥土及水,而且不受微生物及虫蛀损害,更重要的是由土工布具有十分致密的孔状结构,雨水渗进种植坑内后若满溢出来,雨水中携带的颗粒较大的固体物质不能通过土工布的小孔,可以防止种植坑内的泥土流失。

优选的,改造坡体的底部设有排水沟,排水沟外围设有竖直的安全围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改造坡体的底部设置竖直的安全围挡,假设雨量达到改造坡体无法再及时吸收的程度,雨水流淌下来,安全挡板一定程度上可以挡住流下的水,并将水通过排水沟引流到别处,防止水流到公路上引发安全事故。

优选的,改造坡体呈多级倾斜的阶梯状设置,且改造坡体包括台阶面和倾斜面,台阶面均匀铺设有混凝土层,护坡砖层铺设在倾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改造坡体设置成多级倾斜的阶梯状,这样就将改造坡体分为了连接的若干段,每段都相互独立但又彼此连接成一个整体,相互之间不会影响,即使某一节阶梯发生了滑坡也不一定会导致整个改造坡体发生滑坡,提高了山体护坡结构的安全性;且台阶面的混凝土层可以承接上方流淌下来的泥土,减少继续往下流淌的泥土量。

优选的,储水腔内填有高吸水树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高吸水树脂填充的储水腔能够吸收上方的大量雨水,因为高吸水树脂具有吸收比自身自重几百到几千倍水的高吸水功能,具有吸水能力高、吸水速度快的优点,在雨水量较大时,护坡砖能快速吸收地面大量的雨水,减小雨水对改造坡体的冲刷强度。

优选的,砂碎石垫层内铺有土工格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土工格栅强度大、耐腐蚀,能适应各类环境土壤,能有效提高加筋承载面的嵌锁、咬合作用,极大程度的增强改造坡体的承载力,有效地约束土体的侧向位移,使改造坡体具有稳固的性能,改善山体坡体受雨水冲刷而造成的结构强度低、易滑坡的现象。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山体生态护坡结构,在降雨时具有快速高效吸收雨水的能力,同时吸水量很大,由此降低了雨水量过大时对山体的冲刷强度,减弱了雨水对土壤的冲击力,降低了山体出现滑坡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改造后的山体截面示意图;

图2为改造后的山体立体示意图;

图3为护坡砖剖视图;

图4为排水孔和雨水收集管路示意图。

附图标记:1、山体本体;2、改造坡体;2a、台阶面;2b、倾斜面;201、砂碎石垫层;202、护坡砖层;2021、护坡砖;2021a、储水腔;2021b、漏水孔;2021c、排水孔;2021d、种植坑;3、雨水收集管路;4、加强筋;5、藤本草坪;6、排水沟;7、安全围挡;8、混凝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山体生态护坡结构,包括改造坡体2,改造坡体2包括砂碎石垫层201和护坡砖2021层202,砂碎石垫层201铺设在山体本体1表面,且砂碎石垫层201内铺有土工格栅,护坡砖2021层202铺设在砂碎石垫层201表面。

如图2~4所示,护坡砖2021层202由护坡砖2021铺设而成,护坡砖2021内部设有储水腔2021a,储水腔2021a内填有高吸水树脂,护坡砖2021表面靠上方设有漏水孔2021b,位于同一高度的相邻护坡砖2021互相连接的侧壁上设有排水孔2021c,且位于改造坡体2两侧的排水孔2021c处连接有雨水收集管路3。护坡砖2021表面设有向下凹陷的种植坑2021d,种植坑2021d内填有泥土并种植有藤本草坪5,泥土表面铺设有土工布。

护坡砖2021层202表面浇注有混凝土加强筋4,且加强筋4呈若干相连的菱形排列。

改造坡体2呈多级倾斜的阶梯状设置,且改造坡体2包括台阶面2a和倾斜面2b,台阶面2a均匀铺设有混凝土层8,护坡砖2021层202铺设在倾斜面2b。改造坡体2的底部设有排水沟6,排水沟6外围设有竖直的安全围挡7。

雨天时,雨水经护坡砖2021表面的漏水孔2021b流进储水腔2021a内,由于高吸水树脂强大的吸水能力可以充分将雨水吸收掉,即便还有部分雨水来不及被吸收,在储水腔2021a内流通并通过侧壁的排水孔2021c向改造坡体2两侧流动,然后从改造坡体2两侧的排水孔2021c排到雨水收集管路3中。一方面可以缓解雨势,另一方面被收集的雨水还可再利用,地面的雨水大部分能够被及时吸收,有效减少了山体发生滑坡的现象。此外,流淌下来的雨水被排水沟6引流到别处,安全围挡7防止泥水流到公路上。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