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线进出地下室的管道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3766阅读:874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线进出地下室的管道井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线进出地下室的管道井。



背景技术:

现有的进出地下室的管线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在对应于管道井上方的地下室顶板直接设置垂直的防水套管,这种设置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对应于管道井上方的地下室顶板是水平的,

防水套管是垂直于该水平地下室顶板的,容易造成地下室顶板设置的防水套管处漏水,给后期维护造成很大不便,另一种是在地下室侧墙设置防水套管,这种设置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地下室顶板上一般留有2米的覆土,在地下室侧墙设置防水套管,防水套管需要设置在室外地坪2米以下的深度,这就造成室外设置的管线井道深度要超过2米,造成施工成本增加,给后期维护也造成很大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可以减少后期维护不便的一种管线进出地下室的管道井,。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地下室,在地下室顶板上开设管道井口并向上折出与地下室顶板为一体的向上凸起,向上凸起的空间形成管线进出地下室的管道井,管道井的上面设有井道顶板,在井道侧壁的至少一个侧壁上设有进出线防水套管,在井道顶板上面添加地面覆土。

所述向上凸起的高度为1000mm~1500mm。

所述管道井为矩形,四周分别为前壁、后壁、左壁和右壁,由前壁、后壁、左壁和右壁共同组成井道侧壁。

所述进出线防水套管的水平中心距地面覆土的高度为800~100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地下室顶板上开设管道井口并向上折出与地下室顶板为一体的向上凸起,实现了将进出线防水套管设置在井道侧壁上,避免了防水套管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上容易漏水的问题,减少了后期维护的成本。

(2)由于将进出线防水套管设置在井道侧壁上,防水套管水平中心距地面覆土由原来的2米以下的深度变为800~1000mm,减少了管线敷设的深度,避免了地下室侧墙设置进出线防水套管造成室外设置的管线井道的深度过深,减少了施工和后期维护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

1.地下室顶板 ,

2.井道侧壁,

2-1.前壁,2-3.后壁,2-2.左壁,2-4.右壁,

3.进出线防水套管,

4. 井道顶板,

5.地面覆土,

6. 管道井,

7. 向上凸起,

8.地下室,

9. 防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地下室8,在地下室顶板1上开设管道井口并向上折出与地下室顶板1为一体的向上凸起7,向上凸起7的空间形成管线进出地下室的管道井6,该向上凸起7的高度为1000mm~1500mm,所述管道井6为矩形,四周分别为前壁2-1、后壁2-3、左壁2-2和右壁2-4,由前壁2-1、后壁2-3、左壁2-2和右壁2-4共同组成井道侧壁,管道井6的上面设有井道顶板4,在井道侧壁和井道顶板4外设有防护层9,管道井6的下面为地下室空间, 在所述井道侧壁2的至少一个侧壁上设有进出线防水套管3,如果只有一种管线,则只需在一个井道侧壁2上设进出线防水套管3,如果有2种或2种以上管线,则可以在2个井道侧壁或2个以上井道侧壁2设进出线防水套管3,在井道顶板4上面添加地面覆土5。

使用时管线在室外覆土内敷设经井道侧壁2上的进出线防水套管3进入管道井6,避免了进出线防水套管3设置在顶板上容易漏水的问题,减少了后期维护的成本;也由于将进出线防水套管3设置在井道侧壁2上,解决了在地下室侧墙设置进出线防水套管造成室外设置的管线井道深度过深的问题,减少了施工和后期维护的成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