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临海滩涂生态种植护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3394阅读:84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临海滩涂生态种植护岸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临海滩涂生态种植护岸。



背景技术:

传统的临海护岸结构主要以维护岸坡的稳定性为设计原则,强调趋利避害,特别是防潮安全这一基本功能。其结构形式多为单一的浆砌石、钢筋混凝土直立式挡土墙、干砌块石或预制混凝土块体护坡等,有些甚至是全断面衬砌。这些传统的硬质护岸结构形式,在保持岸坡结构稳定性、防止水土流失和防洪排涝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忽视了对沿海生态平衡、环境保护、临海景观等方面的负面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海洋与陆地环境的恶化。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环保观念也越来越强,逐渐意识到这类传统护坡形式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生态环的理念应运而生。生态护岸是利用植物或者植物与土木工程相结合,对河道坡面进行防护的一种新型护岸形式。但临海滩涂生态种植护岸的建设受潮汐和地质的影响,培育的生态植物在海水的浸泡下不宜存活,机械设备及施工材料很难进入的施工场地内,加大了施工难度。并且现有多孔混凝土生态囊,土质容纳量有限,植物无法正常扎根,生长能力有限,且难于二次种植。

本新型护岸是以治海工程学为基础,融生物学、生态学、环境学、园林学和景观学等学科为一体的新型海岸护岸工程,现阶段尚无成熟的设计施工技术规范,尤其是在沿海高盐碱的滩涂环境中,要兼顾生态维护性和结构稳定性,目前暂没有可供参考的技术案例。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临海滩涂生态种植护岸,不仅能够防洪减潮,还能够有效改善临海环境,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维持滩涂生态平衡,集防洪效应、生态效应和自净效应于一体。

一种临海滩涂生态种植护岸,从海至陆依次设置有横浆砌挡墙、种植区和后胸墙;所述种植区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山皮土层、回填土层和顶块石层,所述回填土层上下两侧依次铺设有植生布;在所述顶块石层与所述横浆砌挡墙间,所述顶块石层与所述后胸墙间,以及所述顶块石层纵向两侧,设置有相互连通的排水渠。所述植生布优选麻纤维增强布。所述植生布不仅能够保护回填土,不易被顶部海浪侵蚀或渗入山皮土层,利于水土保持;并且,能够有效促进植物根系繁殖,进一步促进了水土的保持和植物的生长,以及向底部山皮土层扎根,形成良性循环。所述优选增强后的植生布,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水土保持力,并且在植物生长中期能够自然降解,防止遗留污染影响生态。

原滩涂淤泥面上设置的所述山皮土层,能够便于机械设备进入施工场地,降低施工难度;并且,所述山皮土层能够便于植物生长后期深扎根固定,提高生态护岸的抗风浪能力,进一步防止水土流失。

在本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种植区内,由横浆砌挡墙至后胸墙,纵向设置有纵浆砌挡墙和纵排水渠,且所述纵浆砌挡墙和纵排水渠交替设置。优选的,所述顶块石层由所述纵浆砌挡墙坡向所述纵排水渠,且由所述后胸墙坡向所述横浆砌挡墙。所述顶块石层的坡向坡度均优选为0.5%。所述纵浆砌挡墙和所述纵排水渠,能够将所述种植区沿潮汐方向分割为带状,进一步促进海浪和潮汐的多余海水随排水渠排出,避免植物的过度浸泡,并提高种植区的水土保持能力,且促进植物正常生长。

在本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种植区内,设置有圆筒形栽植孔,所述栽植孔穿过所述顶块石层和回填土层上侧植生布;所述栽植孔下方设置有多个装有农田熟土的可降解植生袋。所述栽植孔优选按照三级生态阶梯排列:陆侧的所述胸墙前设置有横向排列的三排栽植孔;中间为梅花状排列的至少三排栽植孔;海侧的所述横浆砌挡墙后设置有梅花状排列的至少两排栽植孔,且所述栽植孔设置于所述横浆砌挡墙后的减浪挡墙内。所述可降解植生袋优选为聚乳酸或全淀粉基塑胶编织袋。

所述农田熟土能进一步促进所述植物初期向深处扎根,不仅提高营养利用及植物成活率;且安全环保,容易扎入根系,不会阻碍植物生长;并在栽植孔、各排水渠和各挡墙的多重保护下,减小海浪冲刷作用,保护土中营养物质在生长初期不被海水冲走。进而实现了,植生袋、回填土和山皮土的三层根系生长基质,以及栽植孔、排水渠和各挡墙的三重防水体系,维持生态稳定,避免水土流失。

本实用新型所带来综合效果包括:

本新型生态护岸一方面通过筑堤、填土石方为植物生长提供载体,另一方面采用植生布、植生袋和农田熟土提高植物成活率。通过一系列措施、结构以及材料的应用,达到防浪固滩、绿化海滩和增强岸坡水力稳定性的目的;使海堤护岸兼具防护和生态两方面功能,并两相促进形成自然和谐的良性循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临海滩涂生态种植护岸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临海滩涂生态种植护岸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临海滩涂生态种植护岸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临海滩涂生态种植护岸截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一种临海滩涂生态种植护岸,如图1和2所示,从海至陆依次设置有横浆砌挡墙1、种植区2和后胸墙3;所述种植区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山皮土层21、回填土层22和顶块石层23,所述回填土层22上下两侧依次铺设有植生布4;在所述顶块石层23与所述横浆砌挡墙1间,所述顶块石层23与所述后胸墙3间,以及所述顶块石层23纵向两侧,设置有相互连通的排水渠5。所述植生布4为麻纤维增强棉帆布。所述植生布4不仅能够保护回填土,不易被顶部海浪侵蚀或渗入山皮土层21,利于水土保持;并且,能够有效促进植物根系繁殖,进一步促进了水土的保持和植物的生长,以及向底部山皮土层21扎根,形成良性循环。所述麻纤维增强后的植生布4,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水土保持力,并且在植物生长中期能够自然降解,防止遗留污染影响生态。

原滩涂淤泥面上设置的所述山皮土层21,能够便于机械设备进入施工场地,降低施工难度;并且,所述山皮土层21能够便于植物生长后期深扎根固定,提高生态护岸的抗风浪能力,进一步防止水土流失。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种植区2内,由横浆砌挡墙1至后胸墙3,纵向设置有纵浆砌挡墙6和纵排水渠7,且所述纵浆砌挡墙6和纵排水渠7交替设置。所述顶块石层23由所述纵浆砌挡墙6坡向所述纵排水渠7,且由所述后胸墙坡3向所述横浆砌挡墙1。所述顶块石层23的坡向坡度均为0.5%。所述纵浆砌挡墙6和所述纵排水渠7,能够将所述种植区沿潮汐方向分割为带状,进一步促进海浪和潮汐的多余海水随排水渠5排出,避免植物的过度浸泡,并提高种植区的水土保持能力,且促进植物正常生长。

在本实施例中,各浆砌挡墙采用铺浆法:先用较大的平毛石,砌转角处、交接处,再向中间砌筑。砌前应先度摆,使石料大小搭配,大面平放朝下,外露表面要平齐,斜口朝内,逐块卧砌坐浆,使砂浆饱满。石块间较大的空隙应先堵塞砂浆,后用碎石嵌实。

砌筑时,石块上下皮应互相错缝,内外交错搭砌,避免出现重缝、干缝、空缝和孔洞,同时应注意摆放石块,以免砌体承重后发生错位、劈裂、外鼓等现象。生态栽植所用植物包括芦苇、美人蕉和香蒲。

实施例2

本优选实施例采用实施例1所述护岸进行实施,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和4所示,在所述种植区内,设置有圆筒形栽植孔31,所述栽植孔31穿过所述顶块石层和回填土层上侧植生布;所述栽植孔31下方设置有多个装有农田熟土的可降解植生袋32。所述栽植孔31按照三级生态阶梯排列:陆侧的所述胸墙前设置有横向排列的三排第一栽植孔311;中间为梅花状排列的十六排第二栽植孔312;海侧的所述横浆砌挡墙后设置有梅花状排列的三排第三栽植孔313,且所述第三栽植孔313设置于所述横浆砌挡墙后的减浪挡墙内。所述第一栽植孔各排间设置有排水渠。所述可降解植生袋32为聚乳酸基塑胶编织袋。

所述农田熟土能进一步促进所述植物初期向深处扎根,不仅提高营养利用及植物成活率;且安全环保,容易扎入根系,不会阻碍植物生长;并在栽植孔31、各排水渠和各挡墙的多重保护下,减小海浪冲刷作用,保护土中营养物质在生长初期不被海水冲走。进而实现了,植生袋、回填土和山皮土的三层根系生长基质,以及栽植孔、排水渠和挡墙的三重防水体系,维持生态稳定,避免水土流失。

以上参考了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制于此,任何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