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挡土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3354阅读:6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挡土砖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挡土砖。



背景技术:

在田间地头,高速公路两侧,最常见的挡土护坡是用石块砌成。石块用来做挡土墙,有很多优点,主要是原料比较多,随处可得,成本较低。但是由于石块的形状很不规则,在使用前要经过略微的打磨,使其一个面保持平整,以保证整个墙体的美观。而且石块本身重量较大,在崎岖的山间搬运也是一件费力费时的事情。

目前,公开号为CN20542116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挡土砖,它包括水平放置的砖体,所述的砖体包括第一面、第二面、迎水面和挡土面,所述的砖体内设有两个减料槽,所述的减料槽贯通于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的砖体两侧设有向内延伸的凹槽,所述的挡土面上设有粘附槽。

这种挡土砖,通过粘附槽为多个呈矩形的凹凸槽,使得泥土粘附在凹凸槽内,更好的锁住了泥土,虽然能有效的起到防止流失效果,但是实心立方体块直接使用混凝土粘结,在粘结面上任然会存在大量的空气,总体强度不够,容易在土壤内里的作用下垮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挡土砖,其具有支撑强度高,连接紧密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挡土砖,包括砖体本体,所述砖体本体包括上端面、下端面以及周侧面,所述砖体本体其中一侧面上设有加固槽组件,所述加固槽组件包括第一加固槽、开设在第一加固槽内壁上的若干第二加固槽以及开设在第一加固槽底面上的第三加固槽,所述上端面上还开设有通气槽,所述通气槽穿设在砖体本体内与第三加固槽连通设置。

如此设置,通过在砖体本体侧壁上开设的加固槽组件,在挡土砖的粘接面采用水泥涂抹后铺设在土层边缘时,水泥层在涂抹在背面后会顺势流入第一加固槽、第二加固槽以及第三加固槽内,因为第二加固槽开设在第一加固槽的内侧壁上,等水泥干后使得地砖在纵向上具有很好的抓地效果,更重要的是,通过第三加固槽和通气槽的配合能有效的排出施工时挡土砖粘接面与土层之间夹合的空气,使得挡土砖与土层的结合度更高,减少挡土砖挡护土层出现垮塌的问题,从而减少维护成本。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加固槽底部设有若干个第三加固槽,若干个所述第三加固槽均匀的竖直排列在第一加固槽底面上,所述通气槽垂直上端面穿入,与相对应的第一加固槽上的所有第三加固槽均连通设置。

如此设置,整体结构设计垂直排布,并且多个的第三加固槽有效的加强了透气效果,另外,在使用时,使挡土砖的粘接面更多的面积受益,进一步提高整体粘接面的吸附能力。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加固槽呈环状设置,盘旋嵌设在第一加固槽的内壁上。

如此设置,将第二加固槽设置为环状,能有效的在第一加固槽内对挡土砖起到均匀的输出抓力,使得挡土砖的整体抓力均匀,从而避免挡土砖的边缘松动引起的挡土砖脱离问题。

进一步设置:所述砖体本体设有加固槽组件面的相邻两侧壁面上设有相适配卡接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

如此设置,通过连接组件能有效的加强相邻的挡土砖结合的牢固性,使得挡土砖在使用中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凸出部和第一内凹部,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凸出部和第二内凹部。

如此设置,通过凹凸有序的侧边连接组件,能进一步提高相邻挡土砖之间的结合紧密度。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凸出部和第一内凹部在同一直线上设置。

如此设置,使得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结合后,第一凸出部与第二内凹部之间以及第二凸出部和第一内凹部之间形成的整体在同一直线上,相互之间具有很好的支撑效果,从而有效的提高相邻挡土砖之间的结合紧密度以及牢固度。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倾斜设置在砖体本体的侧壁上。

如此设置,使得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结合后,能有效的减少挡土砖受压力时,第一凸出部与第二内凹部结合受到竖直压力的挤压,造成第一凸出部或第二凸出部易断裂的问题。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加固槽的底面设有与砖体本体一体设置的隔离层。

如此设置,通过隔离层能有效的减少水泥流入第二开槽以及第一开槽的分量,从而方便施工能够快速进行,提高施工效率。

进一步设置:所述通气槽的槽口呈圆形设置。

如此设置,圆形的槽口加强挡土砖砖体本体的受撞击能力,从而提高挡土砖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加固槽至少设有两个。

如此设置,多个第一加固槽的设置,进一步的提高挡土砖粘接面的吸附能力,从而更稳固的挡护泥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相邻挡土砖之间的结合紧密性高;

2、能够有效的排出施工时挡土砖的粘接面与土层夹合的空气,提高挡土砖与土层的结合强度,减少脱离现象的发生;

3、在加固槽组件的作用下,挡土砖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有效的与土层紧密结合。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挡土砖从第二连接件一侧观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挡土砖从下端面斜向上观测装有第一连接件一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挡土砖正视装有加固槽组件一面的正视图;

图4是实施例挡土砖沿图3中A-A切线切下的剖视图。

图中,101、砖体本体;1、反光材料层;2、通气槽;3、加固槽组件;31、第一加固槽;32、第二加固槽;33、第三加固槽;4、隔离层;5、无纺布;6、第一连接件;61、第一凸出部;62、第一内凹部;7、第二连接件;71、第二凸出部;72、第二内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挡土砖,是以硅酸盐为成分的制成的轻质砖,在制造过程中需要添加铝粉,并通过蒸汽加压实现氧化钙与二氧化硅水化反应并由化学反应2Al+Ca(OH)2+2H2O==Ca(AlO2)2+3H2产生氢气,使得挡土砖内部有气孔并呈现蜂窝煤状,随后,通过切割工具切割成需要的形状。

这种挡土砖包括了砖体本体101和设置在砖体本体101侧壁的反光材料层1,反光材料层1均匀的覆盖在砖体本体101的表面;砖体本体101通常生产成长方体状,由较小的上下端面以及周侧面组成,在砖体本体101的一边侧面上设有加固槽组件3,加固槽组件3包括了至少两个第一加固槽31、在第一加固槽31的内壁上开设的若干个第二加固槽32以及开设在第一加固槽31底面上的若干个第三加固槽33,所有的第一加固槽31均匀的水平排布在砖体本体101上,最好是两端分别指向上端面和下端面,并且两端分别与上端面和下端面沿间隔设置,第二加固槽32设置为环状,沿第一加固槽31的内壁盘旋,并且所有的第二加固槽32呈水平排布。

一般的,在一个第一加固槽31内开设三个第二加固槽32,并且第二加固槽32的深度与第一加固槽31的宽度的比值在0.2至0.5之间。

在砖体本体101的上端面上设有与第一加固槽31相对应的通气槽2,通气槽2自上端面垂直端面穿入,连通至相对应的第一加固槽31上的所有第三加固槽33,一般的,通气槽2的槽口呈圆形,另外,在第一加固槽31的底面上设有隔离层4,隔离层4呈网格状且与砖体本体101一体设置。

通常在实际使用时,在往第一加固槽31内注入混泥土时,在网格层的表面会铺设无纺布5,无纺布5的宽度与第一加固槽31的底面宽度相同。

在砖体本体101的正面上,第一加固槽31和通气槽2的沿边设置为倒角,通气槽2上的倒角与通气槽2的底面呈倾斜角度为30°到60°之间,一般的通气槽2的深度与第二开槽的深度比值为0.2至0.4之间。

在砖体本体101设有加固槽组件3面的相邻侧壁面上至少设置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连接件6,第一连接件6由第一凸出部61和第一内凹部62组成,第一凸出部61和第一内凹部62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倾斜设置在砖体本体101的侧壁上,砖体本体101设有第一连接件6的对面侧壁上设有与第一连接件6相对应的第二连接件7,第一连接件6和第二连接件7组成连接组件,第二连接件7由第二凸出部71和第二内凹部72组成,相对的,第一凸出部61刚好嵌入第二内凹部72,第二凸出部71刚好嵌入第一内凹部62,即第一凸出部61的表面与第二内凹部72的内壁贴合,第二凸出部71的表面与第一内凹部62的内壁贴合;另外,第一凸出部61和第二凸出部71的表面设置为倒圆角。

具体施工原理:

在施工过程中,将水泥层添加在挡土砖设有加固槽组件3的粘接面上,水泥层顺着第一加固槽31流入并且会陆续注入第二加固槽32和第三加固槽33内,在与第三加固槽33连通的通气槽2作用下会排出粘接面上少量的空气,然后顺着挡土砖的形状依次拼铺,在拼铺的同时,将第一连接件6与相邻挡土砖的第二连接件7卡合,这样依次铺设,完成工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