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机械的操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1813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建筑机械的操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例如在轮式装载机、液压挖掘机等建筑机械所使用的建筑机械的操作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在轮式装载机、液压挖掘机等建筑机械的驾驶席的左、右两侧设有操作装置。在该情况下,配设于乘降口与驾驶席之间的操作装置为了使乘降通路宽阔而容易通过,能够退避至后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342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然而,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操作装置由气体阻尼器抑制从退避至后侧的状态的升起位置下降到降至前侧的状态的操作位置时的转动速度。因此,存在降低操作装置时的操作力变重的问题。气体阻尼器需要收容于操作装置内,因此存在操作装置大型化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转动操作的操作力并且小型化的建筑机械的操作装置。

本发明的建筑机械的操作装置,具备:配置于在建筑机械设置的驾驶席的左、右两侧中的至少一侧的支承部件;设于该支承部件并能够在从上述支承部件朝向前方延伸的操作位置与相对于上述支承部件朝向上方延伸的升起位置之间进行转动的操作工具架;以及设于该操作工具架的前端侧并操作上述建筑机械的操作工具,其中,上述操作工具架包含:转动部件,其安装为能够以设于上述支承部件的支承销为转动支点进行转动;以及凸轮滚子,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于该转动部件并与上述转动部件一同转动,在上述支承部件设有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具有上述凸轮滚子与上述转动部件的转动对应地进行弹性接触的接触面,上述弹性部件的上述接触面具有在上述操作位置上述凸轮滚子所接触的操作位置接触部以及在上述升起位置上述凸轮滚子所接触的升起位置接触部,从上述转动部件的转动中心至上述操作位置接触部的尺寸形成为比从上述转动部件的转动中心至上述升起位置接触部的尺寸小。

根据本发明,从转动部件的转动中心至操作位置接触部的尺寸形成为比从转动部件的转动中心至升起位置接触部的尺寸小。因此,在操作工具架位于操作位置侧以外时,能够减小弹性部件相对于凸轮滚子的挠曲量,因此能够减少使操作工具架转动时的操作力。

凸轮滚子与弹性部件弹性接触而限制操作工具架的转动速度,因此能够实现操作装置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建筑机械的一个例子的轮式装载机的侧视图。

图2是从箭头ii-ii方向观察图1中的轮式装载机的驾驶室内的剖视图。

图3是从左斜前方观察图2中的驾驶席、左操作装置、右操作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从图2中的箭头iv-iv方向观察驾驶席、左操作装置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卸下图4中的左操作装置的罩的状态(操作位置)的主要部分放大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将图5中的左操作装置的操作工具架上抬40°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将图5中的左操作装置的操作工具架上抬80°的状态(升起位置)的主要部分放大的侧视图。

图8是从箭头viii-viii方向观察图5中的左操作装置的剖视图。

图9是从箭头ix-ix方向观察图5中的左操作装置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图5中的转动板部、凸轮滚子、弹性部件等的主要部分放大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列举将本发明的建筑机械的操作装置的实施方式搭载于作为建筑机械的一个例子的轮式装载机的情况,并参照图1~图10详细地进行说明。

轮式装载机1以经由中心销在左、右方向能够屈曲的方式连结有设有左、右前轮2的前部车身3与设置有左、右后轮4的后部车身5。轮式装载机1构成为如下铰接式的作业车辆:利用转向缸6使前部车身3与后部车身5在左、右方向上屈曲,由此进行操舵。

此处,在轮式装载机1的前部车身3以能够俯仰动的方式设有具备悬臂7与铲斗8的装卸装置(作业装置)9。悬臂7因悬臂缸10的驱动以基端侧为转动支点在上、下方向上转动(俯仰动)。在悬臂7的前端设置作为作业工具的铲斗8,该铲斗8因铲斗缸11的驱动在上、下方向上转动(铲装或者卸载)。

另一方面,在轮式装载机1的后部车身5设有划分座舱的驾驶室12、未图示的发动机、变速箱等。驾驶室12利用地板13覆盖驾驶室厢12a的下侧,从而形成为箱型状。在驾驶室厢12a的左侧面设有用于开闭乘降口12a1的门12b。该乘降口12a1与后述的驾驶席15之间成为操作人员的乘降通路。在地板13的大致中央部设置有驾驶席支承座14。该驾驶席支承座14构成将后述的驾驶席15支撑为在前、后方向位置能够进行位置调整的基座。

驾驶席15设于驾驶席支承座14上。该驾驶席15供操作人员在操作轮式装载机1时落座。在驾驶席15的前侧设有行驶用的转向装置16。在驾驶席15的右侧设置右操作装置18,在左侧设有左操作装置31。

转向装置16位于驾驶席15的前侧并立设于地板13上。该转向装置16配置于驾驶席15的前方的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即成为落坐于驾驶席15的操作人员的正面的位置。转向装置16构成为包含:安装于例如位于驾驶室12内的前侧并显示计量仪器类等的计量仪器类显示装置17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柱16a;安装于柱16a的上端侧的转向盘16b;以及在转向盘16b的下侧从柱16a朝向左侧突出的前进后退杆16c。

前进后退杆16c为了使轮式装载机1行驶而进行操作。该前进后退杆16c能够向前进位置、中性位置、后退位置三个阶段切换。轮式装载机1例如将前进后退杆16c从中立位置切换操作至前进位置,并踏入在计量仪器类显示装置17的下方设置于地板13的加速踏板(未图示),从而能够使轮式装载机1前进。轮式装载机1通过旋转操作转向盘16b,而能够操作行进方向。

右操作装置18配置于驾驶席15的右侧。该右操作装置18构成为包含:设于与驾驶席支承座14的右侧邻接地配设在地板13上的操作装置支承座19上的控制台20;设于控制台20的上表面20a的操作杆21;以及设于操作杆21的后侧并用于供落坐于驾驶席15的操作人员放置肘部的右扶手22。

操作杆21对悬臂缸10以及铲斗缸11进行操作。例如,将操作杆21向前、后方向操作,从而悬臂7向上、下方向转动,将操作杆21向左、右方向操作,从而铲斗8向上、下方向转动。在操作杆21设有降速开关、警报开关等。

接下来,对左操作装置31进行说明。

左操作装置31配置于驾驶席15的左侧。该左操作装置31位于驾驶室厢12a的乘降口12a1与驾驶席15之间,构成本实施例的操作装置。左操作装置31构成为包含支承部件32、操作工具架39、操作工具53。

支承部件32配置于驾驶席15的靠背的左侧。该支承部件32例如安装于驾驶席15的靠背的左侧面以及/或者驾驶席支承座14。支承部件32构成为包括:以沿着驾驶席15的靠背的左侧面的方式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右侧面板32a;通过焊接等固定于右侧面板32a的上端以及后端的大致l字状的罩安装板32b;在比右侧面板32a更靠左侧隔开预定的间隙a(参照图8)配置并通过焊接等固定于右侧面板32a以及罩安装板32b的左侧面板32c。

在右侧面板32a的上端前侧设有从右侧面板32a朝向左侧延伸的支承销33。在该支承销33的前端(左端)侧安装有后述的转动部件40。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在右侧面板32a的上端后侧通过焊接等固定有可安装后述的弹性部件59的螺母32a1。

在罩安装板32b安装有罩34。罩34通过向固定于罩安装板32b的螺母32b1螺旋结合螺栓35而被安装。罩34构成为包括:覆盖支承部件32的左侧乃至后侧的基罩部34a;以及安装为相对于基罩部34a能够转动并覆盖支承部件32的上方的转动罩部34b。转动罩部34b在后述的操作工具架39在操作位置(图5的状态)与升起位置(图7的状态)之间转动时追随转动。

在左侧面板32c的前端侧安装有限位器36。该限位器36构成为包括:通过螺栓37安装于左侧面板32c并相比左侧面板32c的上端向上方突出的安装板部36a;以及从安装板部36a的上端侧朝向右侧(右侧面板32a)延伸并限制后述的转动板部41的转动的限制突起36b。

限位器36将后述的操作工具架39保持于操作位置以及升起位置。即,限位器36在操作工具架39位于操作位置时,转动板部41的操作位置抵接部41a与限制突起36b接触,从而限制转动部件40的在此之上的转动(参照图10)。限位器36在操作工具架39位于升起位置时,转动板部41的升起位置抵接部41b与限制突起36b接触,从而限制转动部件40的在此之上的转动(参照图7)。

下侧卡定部38位于左侧面板32c的大致中央部并从左侧面板32c朝向左侧突出。该下侧卡定部38卡定后述的弹簧62的下端侧。

操作工具架39设于支承部件32的右侧面板32a。该操作工具架39能够在从支承部件32朝向前方延伸的操作位置(图2~图5的状态)与相对于支承部件32朝向上方延伸的升起位置(图7的状态)之间转动。操作工具架39构成为包含转动部件40、凸轮滚子50、中空管51。

转动部件40安装为能够以设于支承部件32的支承销33为转动支点(转动中心o)转动。该转动部件40构成为包含转动板部41、扶手固定板44、安装板45。

转动部件40的转动板部41形成为与支承部件32的右侧面板32a面对的板状体。该转动板部41以位于限位器36的安装板部36a与右侧面板32a之间的状态配设。转动板部41能够转动地安装于支承销33。在转动板部41的下端侧设有在操作工具架39位于操作位置时与限位器36的限制突起36b抵接的操作位置抵接部41a。另一方面,在转动板部41的后下端侧设有在操作工具架39位于升起位置时与限位器36的限制突起36b抵接的升起位置抵接部41b。

即,如图5所示,在操作工具架39位于操作位置时,转动板部41的操作位置抵接部41a与限位器36的限制突起36b抵接。由此,限制转动板部41的转动,从而抑制操作工具架39在此之上向下侧下降。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在操作工具架39位于升起位置时,转动板部41的升起位置抵接部41b与限位器36的限制突起36b抵接。由此,限制转动板部41的转动,从而抑制操作工具架39在此之上向后侧下降。

上侧卡定部42相比转动板部41的转动中心o位于上侧并从转动板部41朝向左侧突出。该上侧卡定部42卡定后述的弹簧62的上端侧。上侧卡定部42构成为,在操作工具架39位于操作位置时相比下侧卡定部38位于前侧,在操作工具架39位于升起位置时相比下侧卡定部38位于后侧。

在转动板部41的后端侧设有从转动板部41朝向右侧(右侧面板32a)突出的突出销43。在该突出销43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有后述的凸轮滚子50。

扶手固定板44通过焊接等固定于转动板部41的前端侧。如图2、图9所示,扶手固定板44由固定于转动板部41的前端侧的转动部件连结板部44a与从转动部件连结板部44a的左端侧朝向前侧延伸的延伸突出板部44b构成为大致l字状。

安装板45安装于扶手固定板44的延伸突出板部44b。该安装板45由通过螺栓46固定于延伸突出板部44b的左侧面的扶手安装板部45a与从扶手安装板部45a的下端朝向左侧延伸的中空管安装板部45b形成。因此,安装板45整体形成为l字状。

在扶手安装板部45a的左侧面的上端侧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有用于操作人员放置肘部的左扶手47。另一方面,在中空管安装板部45b的上表面设有横截面大致u字状的中空管插入工具48。该中空管插入工具48位于左扶手47的下侧,并通过螺栓49固定于中空管安装板部45b。

凸轮滚子5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于转动部件40的转动板部41。该凸轮滚子50例如由树脂材料构成,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从转动板部41突出的突出销43。如图10所示,就凸轮滚子50而言,作为转动中心o与转动部件40一同转动。在该情况下,凸轮滚子50边在后述的弹性部件59的接触面60上旋转边移动。

中空管51从转动部件40朝向前方延伸。如图9所示,在中空管51的后端侧通过焊接等固定有螺钉座51a。中空管51在将后端侧插入中空管插入工具48内的状态下由螺栓49固定。即,中空管51与中空管插入工具48由螺栓49共同紧固于中空管安装板部45b。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中空管51的前端侧朝向上方(左扶手47的前方)屈曲,并设有后述的操作工具53。

在中空管51内配设有线束52。该线束52由用于进行例如向后述的操作工具53的电源供给、来自操作工具53的信号通信等的多根电线构成,并与操作工具53电连接。

如上,由中空管51支撑操作工具53,并且在中空管51内配设线束52而简化构造,因此例如与使用了控制台厢型的操作工具架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部件件数,能够减少成本。操作人员能够把持中空管51并使操作工具架39在操作位置与升起位置之间转动,因此能够容易进行操作工具架39的转动。

操作工具53设于操作工具架39的前端侧。该操作工具53位于左扶手47的前方并设于中空管51的前端。由此,操作人员能够在使胳膊载置于左扶手47的状态下容易进行操作工具53的操作。

操作工具53用于操作轮式装载机1的行驶。在该操作工具53的驾驶席15侧的右侧面53a设有转向杆切换开关(未图示)。在操作工具53的上表面53b的左扶手47侧设有转向杆54。在比转向杆54更靠前侧设有前进后退开关55。另外,隔着前进后退开关55在左侧设有降速变换开关56。隔着前进后退开关55在右侧设有雨刮开关57。在操作工具53设有从右侧面53a朝向上方立起的板状的误动作防止保护件58。

转向杆切换开关是使转向杆54、前进后退开关55等的操作为有效或无效的切换开关。即,转向杆切换开关进行切换:是使用转向盘16b与前进后退杆16c进行轮式装载机1的行驶操作,或者是使用转向杆54与前进后退开关55进行轮式装载机1的行驶操作。

转向杆54是从操作工具53的上表面53b向上方突出并沿左、右方向能够倾转的操作杆。该转向杆54代替转向盘16b被使用,向左、右方向进行倾转操作,从而能够操作轮式装载机1的行进方向。

前进后退开关55用于使轮式装载机1行驶,代替前进后退杆16c被使用。该前进后退开关55能够切换为前进位置、中性位置、后退位置三个阶段。轮式装载机1例如将前进后退开关55从中立位置切换操作至前进位置,并踏入在计量仪器类显示装置17的下方设于地板13的加速踏板(未图示),从而能够使其前进。

降速变换开关56在轮式装载机1的装载操作以及搬运操作时进行操作,从而进行降速变换(例如从三档降至二档或者一档等)。雨刮开关57使驾驶室12的玻璃面的雨刮(未图示)动作。误动作防止保护件58从驾驶席15侧保护转向杆54。由此,能够抑制从驾驶席15侧向转向杆54的无意图的接触。

接下来,对设于支承部件32的弹性部件59进行说明。

弹性部件59设于支承部件32的右侧面板32a。即,如图8所示,该弹性部件59例如由橡胶材料构成,通过向位于右侧面板32a的上端后侧并设于右侧面板32a的螺母32a1螺旋结合螺栓61而被固定。

弹性部件59具有凸轮滚子50与转动部件40的转动对应地进行弹性接触的接触面60。如图10所示,接触面60构成弹性部件59的前表面,以沿着凸轮滚子50的转动圆弧(凸轮滚子50以支承销33为转动支点转动时的圆弧状的轨道)的方式形成为圆弧状。

在该情况下,接触面60由作为圆弧面的大挠曲量侧圆弧面60a与小挠曲量侧圆弧面60b构成,其中,圆弧面的大挠曲量侧圆弧面60a设定为在操作工具架39位于操作位置侧时,弹性部件59相对于凸轮滚子50的挠曲量比操作工具架39位于升起位置侧时大,小挠曲量侧圆弧面60b设定为在操作工具架39位于升起位置侧时,弹性部件59相对于凸轮滚子50的挠曲量比操作工具架39位于操作位置侧时小。即,接触面60由构成接触面60的上侧且弹性部件59相对于凸轮滚子50的挠曲量大的大挠曲量侧圆弧面60a与构成接触面60的下侧且与弹性部件59相对于凸轮滚子50的挠曲量比大挠曲量侧圆弧面60a小的小挠曲量侧圆弧面60b构成。

若列举一个例子,则接触面60在操作工具架39为09以上且不足40且时(图5~图6的状态),凸轮滚子50所接触的接触面60成为大挠曲量侧圆弧面60a。在操作工具架39为40操以上且80且以下时(图6~图7的状态),凸轮滚子50所接触的接触面60成为小挠曲量侧圆弧面60b。此外,接触面60中的大挠曲量侧圆弧面60a与小挠曲量侧圆弧面60b的比例不限定于上述范围,能够在操作工具架39的转动范围内适当设定。

在该情况下,大挠曲量侧圆弧面60a例如在自然状态下成为比凸轮滚子50的转动圆弧小的圆弧形状、或者偏心。由此,在凸轮滚子50与大挠曲量侧圆弧面60a弹性接触时,能够使凸轮滚子50与弹性部件59的旋转阻力(弹性部件59的变形量,即挠曲量)比小挠曲量侧圆弧面60b得到的旋转阻力大。大挠曲量侧圆弧面60a具有在操作工具架39位于操作位置时,凸轮滚子50所接触的操作位置接触部60a1。小挠曲量侧圆弧面60b具有在操作工具架39位于升起位置时,凸轮滚子50所接触的升起位置接触部60b1。

即,操作位置接触部60a1与升起位置接触部60b1成为凸轮滚子50与接触面60接触的起点位置和终点位置。在凸轮滚子50不位于大挠曲量侧圆弧面60a上时,即在弹性部件59的自然状态下,如图10所示,大挠曲量侧圆弧面60a成为双点划线所示的状态。在该情况下,从转动部件40的转动板部41的转动中心o至操作位置接触部60a1的尺寸b形成为比从转动板部41的转动中心o至升起位置接触部60b1的尺寸c小。

由此,凸轮滚子50边按压弹性部件59边在大挠曲量侧圆弧面60a上朝向操作位置接触部60a1移动,因此弹性部件59相对于凸轮滚子50的挠曲量增大,凸轮滚子50与弹性部件59的旋转阻力增大。在该情况下,凸轮滚子50与弹性部件59的旋转阻力的大小(即,大挠曲量侧圆弧面60a的形状)由操作工具架39与操作工具53的合计重量的重力和后述的弹簧62的作用力的合力的关系来设定,以便在操作工具架39接近操作位置时顺利地(缓慢地)下降至操作位置。

在弹性部件59的接触面60设有保持突起60b2。该保持突起60b2位于升起位置接触部60b1的附近位置并从小挠曲量侧圆弧面60b呈凸状突出。即,在小挠曲量侧圆弧面60b具备在升起位置凸轮滚子50所接触的升起位置接触部60b1与相比升起位置接触部60b1位于上侧并在操作工具架39转动至升起位置时将操作工具架39保持于升起位置的保持突起60b2。换言之,保持突起60b2设于接触面60中的、凸轮滚子50位于升起位置接触部60b1时与凸轮滚子50接触的位置。

在将操作工具架39从操作位置上升至升起位置时,凸轮滚子50从操作位置接触部60a1朝向升起位置接触部60b1在弹性部件59的接触面60上边旋转边移动。凸轮滚子50边使保持突起60b2弹性变形边越过保持突起60b2并到达升起位置接触部60b1。在该情况下,凸轮滚子50的侧面与保持突起60b2接触,因此朝向操作位置接触部60a1的移动被限制。由此,成为操作工具架39保持于升起位置的结构。

在弹性部件59的接触面60设有停止缓和部60a2。停止缓和部60a2位于接触面60的上端侧且在使操作工具架39转动至操作位置时与凸轮滚子50接触而使凸轮滚子50缓慢停止。即,在大挠曲量侧圆弧面60a具备在操作位置凸轮滚子50所接触的操作位置接触部60a1与相比操作位置接触部60a1位于上侧且在使操作工具架39转动至操作位置时使凸轮滚子50缓慢停止的停止缓和部60a2。由此,能够使凸轮滚子50的转动速度减速,因此能够使操作工具架39缓慢停止在操作位置。停止缓和部60a2以在凸轮滚子50接近操作位置接触部60a1时抑制凸轮滚子50的向操作位置接触部60a1的移动的方式从大挠曲量侧圆弧面60a的上端朝向前侧大致水平地延伸。

停止缓和部60a2在凸轮滚子50刚到达操作位置接触部60a1之前与凸轮滚子50弹性接触,使凸轮滚子50以及转动部件40的转动速度减速。操作工具架39因操作工具架39与操作工具53的合计重量的重力和后述的弹簧62的作用力而维持为凸轮滚子50使停止缓和部60a2弹性变形的状态,并保持于操作位置。

凸轮滚子50与停止缓和部60a2的接触在转动板部41的操作位置抵接部41a与限位器36的限制突起36b的接触之前进行。由此,在转动板部41的转动速度被减速的状态下,操作位置抵接部41a与限制突起36b接触。因此,限制突起36b以及转动板部41的冲击得以降低,因此能够降低操作工具架39以及操作工具53的冲击。其结果,能够提高限位器36、转动部件40、操作工具架39、操作工具53的寿命。

弹簧62设于在左侧面板32c设置的下侧卡定部38与在转动板部41设置的上侧卡定部42之间。弹簧62的上端侧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卡定于上侧卡定部42。另一方面,弹簧62的下端侧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卡定于下侧卡定部38。弹簧62配设为在操作工具架39位于操作位置以及升起位置时成为最缩小状态。弹簧62例如如图6所示,配设为在操作工具架39从操作位置升起40作时成为最伸长状态。

由此,在使操作工具架39从操作位置向升起位置转动时,若操作工具架39超过40作,则因弹簧62的作用力能够升至升起位置,因此能够减少操作工具架39的操作力。弹簧6因其作用力与保持突起60b2一同能够使操作工具架39保持于升起位置。

另一方面,在使操作工具架39从升起位置向操作位置转动时,若操作工具架39超过40起,则向操作位置的转动速度因弹簧62的作用力而增加。但是,大挠曲量侧圆弧面60a的相对于凸轮滚子50的挠曲量比小挠曲量侧圆弧面60b的相对于凸轮滚子50的挠曲量大。即,凸轮滚子50与大挠曲量侧圆弧面60a之间的旋转阻力比凸轮滚子50与小挠曲量侧圆弧面60b的旋转阻力大。

由此,操作工具架39克服弹簧62的作用力并顺利地朝向操作位置移动。在操作工具架39位于操作位置时,能够利用弹簧62的作用力保持操作工具架39,因此能够降低操作工具架39因轮式装载机1的作业所产生的振动等所致的晃动(回跳)。

本实施方式的轮式装载机1的左操作装置31具有上述的结构,接下来,对使用轮式装载机1进行砂土等的搬运、挖掘的情况下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操作人员搭乘于驾驶室12并落座在驾驶席15。就轮式装载机1而言,通过操作转向盘16b、加速踏板(未图示)而能够使其行驶。另一方面,在进行砂土等的挖掘、搬运的情况下,代替使用了转向盘16b的运转操作,使用右操作装置18与左操作装置31进行作业操作。

即,在进行砂土等的挖掘、搬运作业的情况下,首先,操作设于操作工具53的右侧面53a的转向杆切换开关(未图示),从而将轮式装载机1的行驶操作由转向盘16b以及前进后退杆16c切换成操作工具53的转向杆54以及前进后退开关55。

操作人员操作右操作装置18的操作杆21,从而能够使悬臂7以及铲斗8进行俯仰动而进行砂土等的挖掘、舀起。在该情况下,操作人员操作左操作装置31的操作工具53的前进后退开关55以及转向杆54,从而能够使轮式装载机1行驶。

接下来,对将左操作装置31从操作位置抬至升起位置,而供操作人员搭乘于驾驶室12内的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操作人员打开驾驶室厢12a的门12b。接下来,把持并抬起构成左操作装置31的操作工具架39的中空管51。由此,由于能够使操作工具架39退避至后方,因此能够较宽地确保乘降口12a1与驾驶席15之间的乘降通路,从而操作人员能够落座在驾驶席15。操作人员能够使操作工具架39从升起位置下降至操作位置而进行轮式装载机1的运转操作。

然而,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在利用气体阻尼器的反作用力使操作装置退避至升起位置,且使操作装置下降至操作位置时,利用气体阻尼器的阻力使下降的速度减速。因此,存在操作装置下降时的操作力变重的问题。气体阻尼器必须收容于操作装置内,因此存在操作装置大型化的问题。

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配置于驾驶席15的左侧的支承部件32、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于支承部件32的操作工具架39以及设于操作工具架39的前端侧的操作工具53构成左操作装置31。

以下,参照图5~图7、图10对左操作装置31的转动机构进行说明。

若操作人员把持并抬起中空管51,则操作工具架39以设于支承部件32的右侧面板32a的支承销33为转动支点(转动中心o)从操作位置(图5的状态)朝向升起位置(图7的状态)转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于转动板部41的突出销43的凸轮滚子50在弹性部件59的接触面60上从操作位置接触部60a1朝向升起位置接触部60b1移动。

若操作工具架39从操作位置超过40超(图6的状态),则凸轮滚子50在弹性部件59的接触面60中的小挠曲量侧圆弧面60b上移动。在该情况下,小挠曲量侧圆弧面60b相对于凸轮滚子50的挠曲量变小。并且,在弹簧62产生向缩小方向的作用力。由此,凸轮滚子50与接触面60的旋转阻力变小,因此能够减少使操作工具架39退避至升起位置时的操作力。

若操作工具架39接近升起位置,则凸轮滚子50边使相比升起位置接触部60b1位于上侧的保持突起60b2弹性变形边越过并到达升起位置接触部60b1。如图7所示,在操作工具架39位于升起位置时,转动板部41的升起位置抵接部41b与限位器36的限制突起36b接触,从而限制操作工具架39不使其在此之上向后侧退避。

凸轮滚子50位于升起位置接触部60b1并与保持突起60b2接触,从而朝向操作位置接触部60a1的移动被限制。另外,凸轮滚子50还因弹簧62的作用力而限制朝向操作位置接触部60a1的移动。由此,能够使操作工具架39保持于升起位置。

接下来,在操作人员落座在驾驶席15并使操作工具架39从升起位置下降至操作位置时,把持并降低操作工具架39的中空管51。由此,能够使操作工具架39移动至操作位置,能够进行轮式装载机1的行驶、挖掘作业。

在该情况下,凸轮滚子50越过保持突起60b2并朝向操作位置接触部60a1移动。若操作工具架39从升起位置下降至超过40起,则凸轮滚子50在弹性部件59的接触面60中的大挠曲量侧圆弧面60a上移动。在该情况下,大挠曲量侧圆弧面60a相对于凸轮滚子50的挠曲量增大。由此,凸轮滚子50与接触面60的旋转阻力变大,因此能够使操作工具架39顺利地朝向操作位置移动。

若操作工具架39接近操作位置,则凸轮滚子50与相比操作位置接触部60a1位于上侧的停止缓和部60a2弹性接触,操作工具架39的转动速度得以进一步减速。之后,转动板部41的操作位置抵接部41a与限位器36的限制突起36b接触,从而限制操作工具架39不使其在此之上下降。弹簧62利用作用力限制操作工具架39的抬起。由此,能够减少因例如轮式装载机1的振动等使操作工具架39晃动。

如此,就本实施方式的轮式装载机1的左操作装置31而言,弹性部件59的接触面60由相对于凸轮滚子50的挠曲量较大的大挠曲量侧圆弧面60a与相对于凸轮滚子50的挠曲量较小的小挠曲量侧圆弧面60b构成。即,弹性部件59的接触面60由位于上侧的大挠曲量侧圆弧面60a与位于下侧的小挠曲量侧圆弧面60b构成。大挠曲量侧圆弧面60a设于在操作工具架39位于操作位置侧时凸轮滚子50所接触的部分。另一方面,小挠曲量侧圆弧面60b设于在操作工具架39位于升起位置时凸轮滚子50所接触的部分。

接触面60具有在操作位置凸轮滚子50所接触的操作位置接触部60a1与在升起位置凸轮滚子50所接触的升起位置接触部60b1。从转动板部41的转动中心o至操作位置接触部60a1的尺寸b形成为比从转动板部41的转动中心o至升起位置接触部60b1的尺寸c小。

由此,使操作工具架39从升起位置下降至操作位置时的操作力能够在凸轮滚子50在小挠曲量侧圆弧面60b上移动时减少。在操作工具架39接近操作位置时,由于凸轮滚子50在大挠曲量侧圆弧面60a上移动,因此能够使凸轮滚子50的转动速度减速。由此,操作工具架39能够朝向操作位置顺利地移动。

使与转动部件40一同转动的凸轮滚子50与弹性部件59弹性接触,从而使操作工具架39顺利地转动至操作位置。由此,不需要在左操作装置31内设置长条状的气体阻尼器等,因此能够使左操作装置31小型化。

另外,在接触面60具备保持突起60b2,其相比升起位置接触部60b1位于上侧并将操作工具架39保持于升起位置。由此,能够减少例如操作工具架39因风等而下降至操作位置,因此能够提高操作人员搭乘于驾驶室12内时的安全性。

在接触面60具备停止缓和部60a2,其相比操作位置接触部60a1位于上侧并在将操作工具架39转动至操作位置时,使凸轮滚子50缓慢停止。由此,能够使操作工具架39缓慢地停止在操作位置。因此,能够减少操作工具架39在操作位置回跳。使凸轮滚子50缓慢停止,从而能够减少操作工具架39、操作工具53等的冲击,因此能够提高操作工具架39、操作工具53等的寿命。

操作工具架39具备从转动部件40朝向前方延伸的中空管51。操作工具53设于中空管51的前端侧。由此,能够简化左操作装置31并减少部件件数,能够减少成本。减少部件件数,从而能够使操作工具架39的重量减少。由此,能够把持中空管51并使操作工具架39在操作位置与升起位置之间简单地转动。

在中空管51内配设电连接于操作工具53的线束52。由此,能够抑制线束52杂乱地配设于左操作装置31的周围,因此操作人员能够不在意线束52地搭乘于驾驶室12内。

此外,在上述的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建筑机械的操作装置,列举配设于驾驶席15的左侧的左操作装置3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应用于例如在驾驶席15的右侧配设的右操作装置。

在上述的本实施方式中,列举轮式装载机1的操作装置(左操作装置3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应用于例如液压挖掘机等之外的建筑机械的操作装置。

符号的说明

1—轮式装载机(建筑机械),15—驾驶席,31—左操作装置(操作装置),32—支承部件,33—支承销,39—操作工具架,40—转动部件,50—凸轮滚子,51—中空管,52—线束,53—操作工具,59—弹性部件,60—接触面,60a—大挠曲量侧圆弧面(圆弧面),60a1—操作位置接触部,60a2—停止缓和部,60b—小挠曲量侧圆弧面,60b1—升起位置接触部,60b2—保持突起,o—转动中心,b—从转动中心至操作位置接触部的尺寸,c—从转动中心至升起位置接触部的尺寸。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