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堵型下水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1496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清堵型下水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清堵型下水管。



背景技术:

厨房下水管由于油污汇集,极易造成管道堵塞的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现有技术中采用多段管线可拆卸连接的形式,其缺陷是结构复杂,初次安装可在橱柜外进行部分操作,后期维修时由于只能在橱柜内的狭小空间作业,因此给拆装带来困难,且防臭密封性能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清堵型下水管,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清堵型下水管,包括上管和下管,所述下管的内径大于所述上管的内径,所述上管的中部具有螺纹软管段,所述下管的内壁具有密封环台,所述上管的下部伸入所述下管内,所述上管的下端面放置于所述密封环台上,所述密封环台上具有第一密封垫圈;

所述上管的外壁上具有上连接环板,所述下管的顶面具有下连接环板,所述上连接环板的底面与所述下连接环板的顶面分别具有相互贴合的锥型面,两个所述锥型面之间具有第二密封垫圈;

所述上连接环板和所述下连接环板上具有相对应的多个通孔,所述通孔内具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上端具有端板,所述端板的下表面与所述上连接环板的顶面接触,下端具有挂板,所述挂板与所述连杆铰接,所述挂板的下部具有挂孔,所述下管的外壁上具有能与所述挂孔挂接的挂接柱。

进一步,所述密封环台的上表面均布多个凹槽。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结构设计合理、拆装方便,易于清堵操作,防臭性高,使用更加方便;具有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加工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局部剖视);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中:1-上管;2-下管;3-螺纹软管段;4-上连接环板;5-下连接环板;6-第一密封垫圈;7-端板;8-连杆;9-挂板;10-挂接柱;11-密封环台;12-第二密封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清堵型下水管,包括上管1和下管2,下管2的内径大于上管1的内径,上管1的中部具有螺纹软管段3,下管2的内壁具有密封环台11,上管1的下部伸入下管2内,上管1的下端面放置于密封环台11上,密封环台11上具有第一密封垫圈6;

上管1的外壁上具有上连接环板4,下管2的顶面具有下连接环板5,上连接环板4的底面与下连接环板5的顶面分别具有相互贴合的锥型面,两个锥型面之间具有第二密封垫圈12;

上连接环板4和下连接环板5上具有相对应的多个通孔,通孔内具有连杆8,连杆8的上端具有端板7,端板7的下表面与上连接环板4的顶面接触,下端具有挂板9,挂板9与连杆8铰接,挂板9的下部具有挂孔,下管2的外壁上具有能与挂孔挂接的挂接柱10。

上述结构对于上管1和下管2的固定采用挂板9与挂接柱10挂接的结构,利用第一密封垫圈6和第二密封垫圈12的弹性以及锥型面的紧密贴合达到密封防臭的效果,需要清堵时只需打开挂板9,将连杆8和挂板9从通孔中抽出即可,拆装方便,不需要借助工具,在狭小空间中易于操作。锥型面和第一密封垫圈6的设置在上连接环板4和下连接环板5压紧后密封效果更好,防臭性能佳。上管1的下部伸入下管2以及锥型面的贴合能最大限度的放置漏水。

密封环台11的上表面均布多个凹槽(图中未示)。凹槽的设置增加了第二密封垫圈12与密封环台11之间的贴合密封效果。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