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线路基础智能定位桩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80451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电力线路基础智能定位桩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线路基础智能定位桩系统。



背景技术:

发电厂和变电站(变、配站间)是通过电力线路连接的,线路架设在基础上。基础的定位是施工的必要的首道工序,定位的正确是基础施工质量关键工作。定位测量完成后,必须留置定位桩,以便基础施工。现阶段基础定位桩,使用的是普通木桩,一般基础测量定位到基础施工中间有一段间隔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因线路基础按照发电厂和变电站(变、配站间)沿设计路径分布,不可能派专人看护,桩位是否变化无法得到知道,是失控的状态。如果间隔时间长,季节变化定位桩的寻找也会带来的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对施工基础的定位的安全和质量进行有效控制的电力线路基础智能定位桩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电力线路基础智能定位桩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多个单体智能定位桩,各单体定位桩通过无线网络与移动监控端通讯;所述单体定位桩由桩体和智能模块组成;桩体作为定位的标志和智能模块摆放的场所;智能模块由GPS测量基础施工的桩位,由通讯模块,通过网络送至远方传送至移动监控端,使工作人员在通讯网络范围内,可实施监控;通讯模块能接受移动监控端的桩位查询信息,通过声音或灯光信号提示,方便桩位的查找;移动监控端接受智能模块位置定位信息,存储其初始信息,收集现场各基础定位桩的位置实时信息,在移动监控端内置程序或调用第三方地图程序,在地图上显示工程的各基础桩位;为了方便管理,显示应有放大和缩小功能,便于观察全体或局部。移动监控端在后台,对定位的实时信息与初始信息相比较,比较结果大于设定值后,自动的发出报警信息,通知监控人员进行处理;移动监控端有定位模块,检查装置的位置,并可输入指令,检查移动监控端与特定基础桩,距离及路径,在移动监控端中能发指令启动施工现场定位桩的声音或灯光信号提示信号。

移动监控端是利用手机加装运用程序构成,通讯运用电讯网络。

桩体和智能模块呈可分离结构。

本发明改变了以前测量设定定位桩后无法管理的局限,能对施工基础的定位的安全和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具有更广泛的推广前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系统示意图。

图2是定位桩智能模块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3是移动控制端原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电力线路基础智能定位桩系统,包括多个单体智能定位桩,各单体定位桩通过无线网络与移动监控端通讯;所述单体定位桩由桩体和智能模块组成;桩体作为定位的标志和智能模块摆放的场所;智能模块由GPS测量基础施工的桩位,由通讯模块,通过网络送至远方传送至移动监控端,使工作人员在通讯网络范围内,可实施监控;通讯模块能接受移动监控端的桩位查询信息,通过声音或灯光信号提示,方便桩位的查找;移动监控端接受智能模块位置定位信息,存储其初始信息,收集现场各基础定位桩的位置实时信息,在移动监控端内置程序或调用第三方地图程序,在地图上显示工程的各基础桩位;为了方便管理,显示应有放大和缩小功能,便于观察全体或局部。移动监控端在后台,对定位的实时信息与初始信息相比较,比较结果大于设定值后,自动的发出报警信息,通知监控人员进行处理;移动监控端有定位模块,检查装置的位置,并可输入指令,检查移动监控端与特定基础桩,距离及路径,在移动监控端中能发指令启动施工现场定位桩的声音或灯光信号提示信号。

移动监控端是利用手机加装运用程序构成,通讯运用电讯网络。

桩体和智能模块呈可分离结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