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污口可上下移位式直排节水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1688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排污口可上下移位式直排节水便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盥洗室用品,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排污口可上下移位式直排节水便器。



背景技术:

市场上销售的便器如虹吸式便器和冲落式便器主要是利用S弯管道实现储水,防止反味及排污,其S弯排污管道的进污口与便池底部贯通,出水口与下水道连通,进污口和出水口之间中部向上凸起,其顶部的排污口高于进污口和出水口,且高于便池底部,实际上构成了由高位的排污口、高位的便池和低位的贯通管形成的连通器式排污管道。由于便器采用陶瓷烧制而成,因此其为固定式连通器结构,常态时便池内部能够储存一定高度的水,从而防止下水道的异味上返至室内。

然而,这种固定式连通器的排污结构具有难以克服的两大弊端:一是排污费水:为了使便池底部的污水逆势而上,通过高位的排污口,必须在单位时间内向便池内注入一定量的水,使S弯管道内部瞬间产生真空吸力,才能将低位的污水向上抽,并通过排污口流至下水道,因此,这种排污形式必然是费水的,如果细水长流,用再多的水也无法将污物排净;二是S弯管道容易被堵塞:在使用过程中,水垢和脲碱会不断粘附在固定的S弯管道内壁上,并且不会脱落,使得排污管道内径越来越小,因难以排污而报废。

目前至少约有两亿台陶瓷便器在使用,以10年寿命计算,每年报废的约有两千万台,经济损失巨大,而且陶瓷的生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是非常严重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排污口可上下移位式直排节水便器,以解决现有便器排污费水和容易堵塞等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排污口可上下移位式直排节水便器,便器本体,在所述便器本体的底部排泄口处设有外导管,在所述外导管的出水端口上套接有柔性套管,所述柔性套管的自由端为排污口,在所述便器本体上设置有可向上翻起以将柔性套管挑起从而使排污口高于外导管出水端口的翻板,以及控制所述翻板在便器排污时得以下移的翻板控制机构,通过控制排污口的上下移位实现便器的储水和排污。

所述翻板控制机构包括按钮、拉绳、杠杆和配重,杠杆的一端与所述翻板铰接,在杠杆上设置有配重,所述拉绳设置在按钮与杠杆之间,且其经由定滑轮改变运动方向与杠杆的另一端相连接。

所述翻板与翻板控制机构铰接,所述翻板控制机构包括按钮、拉绳、杠杆、配重及翻板启闭机构,所述翻板启闭机构一端与所述杠杆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翻板铰接,在所述杠杆上设置有配重,所述拉绳连接在所述按钮与杠杆之间。

所述翻板启闭机构包括与所述杠杆铰接的半圆形齿轮和与所述翻板铰接的圆形齿轮,所述半圆形齿轮与圆形齿轮啮合。

所述翻板启闭机构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所述第一转轮与所述杠杆铰接,所述第二转轮与所述翻板铰接。

所述翻板启闭机构包括第一拨杆和第二拨杆,所述第一拨杆的一端与所述杠杆铰接,所述第二拨杆的一端与所述翻板铰接,所述第一拨杆的另一端位于第二拨杆的另一端下方且两者相贴合。

所述翻板控制机构包括按钮、翘杆、拉绳、杠杆和配重,所述按钮与翘杆的一端相连接,翘杆的另一端与拉绳相连接,所述拉绳经由定滑轮改变运动方向使其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翻板未贴合柔性套管的一侧;所述杠杆设置在所述出水端口下方,其一端与所述翻板铰接,另一端设置有配重。

所述翻板控制机构包括踏板、压杆、翘杆、杠杆和配重,所述压杆包括第一压杆和第二压杆,所述踏板与第一压杆相连接,所述第一压杆、第二压杆分别位于翘杆两端上方,所述第二压杆与所述杠杆的中部铰接,所述杠杆的一端与翻板铰接,另一端设置有配重。

所述便器本体为座便器,所述翻板控制机构包括水箱、拉绳和杠杆,在所述水箱内设置有按钮、压杆、翘杆和配重,所述压杆一端与按钮相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翘杆中部上方,所述翘杆一端与所述拉绳相连接,另一端设置有配重,且所述杠杆的支点设置于其中部与所述配重之间,所述拉绳另一端与杠杆相连接,所述杠杆与翻板铰接。

所述翻板控制机构包括按钮、刚性杆、杠杆和配重,所述杠杆穿过并铰接在所述翻板上,在所述杠杆的右端设置有配重,所述杠杆左端与刚性杆下端相连接,所述刚性杆上端与按钮相连接。

所述翻板控制机构包括按钮、翘杆、拉绳及扭簧,所述翘杆右端与按钮相连接,所述拉绳一端与翘杆左端相连接,另一端经定滑轮改变方向与翻板远离出水端口的一侧相连接,所述扭簧与所述翻板的下端相连接,以挑起或翻下所述翻板。

所述便器本体为蹲便器,所述翻板控制机构包括按钮、拉绳、配重、第一杠杆和第二杠杆,拉绳的一端与所述按钮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杠杆相连接,在所述第一杠杆上设置有配重,第一杠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杠杆的一端铰接,第二杠杆的另一端与翻板铰接。

一种排污口可上下移位式直排节水便器,包括便器本体,在所述便器本体的底部排泄口处设有外导管,在所述外导管的出水端口上套接有柔性套管,所述柔性套管的自由端为排污口,在所述便器本体上设置有将柔性套管挑起或使其下移的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按钮、翘杆、杠杆、第一拉绳、第二拉绳、配重、第一定滑轮及第二定滑轮,所述按钮设置在翘杆的一端上方,所述翘杆的另一端与杆杆铰接,所述杠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拉绳相连接,所述第一拉绳及第二拉绳均与配重相连接,第二拉绳的另一端经由第一定滑轮及第二定滑轮改变方向而设置在柔性套管靠近出水端口的一侧。

本发明通过在便器本体的底部排泄口设置外导管,在外导管的出水端口上套接柔性套管,并采用翻板控制机构控制翻板的位置,从而控制柔性套管上下移位,进行排污或储水液封。当柔性套管自由端的排污口高于外导管的出水端口,即常态时,便器本体内可以储存一定高度的水,解决了无水便器本体使用时容易脏池的问题;当柔性套管自由端的排污口低于或等于外导管的出水端口,即其为出水端口的延伸体时,冲水直排,不产生水垢,用水量少,冲洗干净。

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柔性套管不断被挤压、揉搓、弯曲、挺直,始终处于变形状态,在柔性套管的内壁不会生成水垢和尿碱层,解决了管道堵塞的问题,可长时间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排污口可上下移位式直排节水座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齿轮式翻板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转轮式翻板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拨杆式翻板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近拉式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压杆式翻板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扭簧式翻板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脚控式翻板控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下拉式翻板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水箱式翻板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排污口可上下移位式直排节水蹲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便池,2、出水端口,3、柔性套管,31、进污口, 32、排污口,4、翻板,41、旋转轴,42、扭簧,5、按钮,6、拉绳,61、第一拉绳,62、第二拉绳,7、杠杆,71、第一杠杆,72、第二杠杆,8、配重,91、半圆形齿轮,92、圆形齿轮,101、第一转轮,102、第二转轮,111、第一拨杆,112、第二拨杆,12、翘杆,13、定滑轮,131、第一定滑轮,132、第二定滑轮,14、刚性杆,15、踏板,16、压杆,161、第一压杆,162、第二压杆,17、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阐述,下述实施例仅作为说明,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排污口可上下移位式直排节水座便器包括便器本体,座便器上的水件可采用常规水件,在便池1的底部排泄口处设置有外导管,在外导管的出水端口2上套接有柔性套管3。柔性套管3由具有韧性、耐酸、耐碱、可承受高强度屈服载荷的喜水柔软性材料制成,并牢固套接在出水端口2上,作为出水端口2的延伸体,进行排污。柔性套管3与出水端口2套接的固定端为进污口31,自由端为排污口32。在便池1上出水端口2的开口方向设置有翻板4,该翻板4具有旋转轴41,其在翻板控制结构的控制下以旋转轴41为轴进行旋转摆动,完成对柔性套管3的控制,以将柔性套管3挑起,使柔性套管3的排污口32高于外导管的出水端口2,进行储水液封,或者使柔性套管3的排污口32下移,以利排污。

翻板控制机构包括按钮5、拉绳6、杠杆7、配重8和定滑轮13,拉绳6的上端与按钮相连接,另一端经定滑轮13改变运动方向与杠杆7的右端相连接,在杠杆7上设置有配重8,且杠杆7的左端与翻板4铰接。

柔性套管3与翻板4在常态下均处于竖向状态,如图1中的实线位置所示,此时,柔性套管3的排污口32高于便池1的出水端口2和柔性套管3的进污口31,由排污口32、处于较低位置的出水端口2及便池1构成了一个连通式排污管道,这样便池1内可以储存一定高度的水。

当需要排污时,向下按动按钮5,通过杠杆原理,拉绳6带动杠杆7进行顺时针转动,从而使翻板4以其旋转轴41为轴逆时针转动,消除对柔性套管3的推力,柔性套管3在自身的弹力和污水的压迫下,瞬间呈现为如图1所示的虚线位置。这样,柔性套管3的排污口32的高度等于或低于位置不变的柔性套管3的进污口31和依然高位的便池1,使平衡的储水管道变成了有落差的出水管道,则便池1内的污水依靠自身的势能,在不需要外力的情况下,自行通过柔性套管3的进污口31和排污口32流入下水道。随着部分净水的补充冲洗了便池1内壁,可将污水排净,不留残液。

当排完污水后,松开按钮5,压力消失,在配重8的作用下,翻板控制机构将翻板4抬起,给予柔性套管3推力,使其排污口32高于外导管的出水端口2,优选处于竖向,即图1中所示的实线位置,处于可用状态。

在使用过程中,柔性套管3不断被挤压、揉搓、弯曲、挺直,始终处于变形状态,水垢和尿碱层不会在柔性管内壁生成,不易产生管道堵塞。

经试用,本发明的排污口可上下移位式直排节水座便器实现了小水用0.3L,大水用2.5L的节水效果,比传统所谓节水便器小水用3L,大水用6L的用水量节水80%以上。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的座便器采用齿轮式翻板控制机构,如图2所示,翻板控制机构包括按钮5、拉绳6、杠杆7、配重8和翻板启闭机构,翻板启闭机构包括半圆形齿轮91和圆形齿轮92,拉绳6的一端与按钮5相连接,另一端与杠杆7相连接,在杠杆7上设置有配重8,杠杆7的另一端与半圆形齿轮91铰接,圆形齿轮92与翻板4铰接,半圆形齿轮91和圆形齿轮92啮合。

当需要排污时,向下按动按钮5,通过杠杆原理,拉绳6带动杠杆7进行顺时针转动,从而使翻板4以其旋转轴41为轴逆时针转动,消除对柔性套管3的推力,柔性套管3在自身的弹力和污水的压迫下,其排污口32低于位置不变的柔性套管3的进污口31和依然高位的便池1,使平衡的储水管道变成了有落差的出水管道,则便池1内的污水依靠自身的势能,在不需要外力的情况下,自行通过柔性套管3的进污口31和排污口32流入下水道。随着部分净水的补充冲洗了便池1内壁,可将污水排净,不留残液。

当排完污水后,松开按钮5,压力消失,在配重8的作用下,翻板控制机构将翻板4抬起,给予柔性套管3推力,使其排污口高于外导管的出水端口2,处于可用状态。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的座便器采用转轮式翻板控制机构,如图3所示,翻板控制机构包括按钮5、拉绳6、杠杆7、配重8和转轮,拉绳6的上端与按钮5相连接,下端与杠杆7相连接,在杠杆7上设置有配重8。转轮包括第一转轮101和第二转轮102,第一转轮101的右端和第二转轮102的左端铰接,第一转轮101的左端与杠杆7的右端铰接;第二转轮102的右端与翻板4铰接。

当向下按压按钮5时,拉绳6带动杠杆7顺时针运动,从而使第二转轮102逆时针运动,翻板4以其旋转轴41为轴逆时针运动,消除对柔性套管3的推力,实现排污。当松开按钮5时,在配重8的作用下,第一转轮101与第二转轮102呈一定角度,将翻板4抬起,给予柔性套管3推力,使其排污口高于外导管的出水端口,处于可用状态。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的座便器采用拨杆式翻板控制机构,如图4所示,翻板控制机构包括按钮5、拉绳6、杠杆7、配重8和拨杆,拨杆包括第一拨杆111和第二拨杆112。拉绳6的上端与按钮5相连接,下端与杠杆7的左端相连接,在杠杆7中部设置有配重8。杠杆7与第一拨杆111的左端铰接,第一拨杆111的右端与第二拨杆112的左端相贴合,第二拨杆112的右端与翻板铰接。

当向下按压按钮5时,拉绳带动杠杆7顺时针运动,从而使第一拨杆111顺时针运动,第二拨杆112逆时针转动,进而带动翻板4以其旋转轴41为轴逆时针运动,消除对柔性套管3的推力,实现排污。当松开按钮5时,在配重8的作用下,杠杆7逆时针运动,使第一拨杆111也逆时针运动,从而使第二拨杆112顺时针运动,经由翻板旋转轴41将翻板4抬起,给予柔性套管3推力,使其排污口高于外导管的出水端口,处于可用状态。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中的座便器采用近拉式控制机构,如图5所示,控制机构包括按钮5、翘杆12、杠杆7、配重8、第一拉绳61、第二拉绳62及两个定滑轮,第一定滑轮131及第二定滑轮132,按钮5与翘杆12的右端相连接,翘杆12的左端与杠杆7的右端铰接,杠杆7左端与第一拉绳61上端相连接,第一拉绳61下端与配重8相连接,第二拉绳62的下端也与配重8相连接,第二拉绳62的另一端经第一定滑轮131和设置在便池1侧壁上的第二定滑轮132改变方向设置在与柔性套管3的右侧壁上。

当按下按钮5时,在翘杆12的作用下,第一拉绳61向上运动,并带动配重8及连接配重的第二拉绳62向上运动,则经第一定滑轮131与第二定滑轮132,第二拉绳62对柔性套管3的牵引力变小,使柔性套管3逐渐落下,趋于横向,进行排污。当松开按钮5时,在配重8的作用下,第二拉绳62对柔性套管3的引力增大,逐渐抬起柔性套管3,使其排污口高于外导管的出水端口,处于可用状态。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中的座便器采用压杆式翻板控制机构,如图6所示,翻板控制机构包括按钮5、刚性杆14、杠杆7和配重8,刚性杆14的上端与按钮5相连接,下端与杠杆7左端铰接,杠杆7穿过并铰接在翻板4上,在杠杆7的右端设置有配重8。

当向下按压按钮5时,刚性杆14向下运动,带动杠杆7经由翻板旋转轴41逆时针运动,从而带动翻板4逆时针运动,消除对柔性套管3的推力,实现排污。当松开按钮5时,在配重8的作用下,杠杆7顺时针运动,从而使翻板4顺时针运动,将翻板4抬起,给予柔性套管3推力,使其排污口高于外导管的出水端口,处于可用状态。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中的座便器采用扭簧式翻板控制机构,如图7所示,翻板控制机构包括按钮5、翘杆12、拉绳6以及改变拉绳运动方向的定滑轮13,翘杆12的右端与按钮5相连接,其左端与拉绳6相连接,拉绳6连接在翻板4的左侧,翻板下端与扭簧42相连接。

当向下按压按钮5时,翘杆12顺时针运动,带动拉绳6向上运动,在拉绳6的拉力下,翻板4及扭簧42逆时针运动,消除对柔性套管3的推力,实现排污。当松开按钮5时,扭簧42回位,使翻板4顺时针运动,将翻板4抬起,给予柔性套管3推力,使其排污口高于外导管的出水端口,处于可用状态。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中的座便器采用脚控式翻板控制机构,如图8所示,翻板控制机构包括踏板15、压杆16、翘杆12、杠杆7和配重8,压杆16包括第一压杆161和第二压杆162,踏板15设置在第一压杆161的上端,第一压杆161的下端与翘杆12右端相连接,翘杆12左端与第二压杆162下端相连接,第二压杆162与杠杆7中部相连接,杠杆7左端与翻板4铰接,右端设置有配重8。

当踩下踏板15时,在压杆16的作用下,翘杆12顺时针运动,带动杠杆7逆时针运动,从而使翻板4逆时针运动,消除对柔性套管3的推力,实现排污。当松开踏板15时,在配重8的作用下,杠杆7顺时针运动,带动翻板4顺时针运动,将翻板4抬起,给予柔性套管3推力,使其排污口高于外导管的出水端口,处于可用状态。

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中的座便器采用下拉式翻板控制机构,如图9所示,翻板控制机构包括按钮5、压杆16、翘杆12、拉绳6、定滑轮13、杠杆7和配重8,按钮5设置在压杆16上端,翘杆12右端与压杆16相连接,翘杆12的左端与拉绳6相连接,拉绳6经由定滑轮13改变方向,并连接在翻板4上,杠杆7的左端铰接在翻板4上,在杠杆7的右端设置有配重8。

当向下按压按钮5时,杠杆7顺时针运动,带动拉绳6向上运动,从而拉动翻板4逆时针运动,消除对柔性套管3的推力,实现排污。当松开按钮5时,在杠杆7右端配重8的作用下将翻板4抬起,给予柔性套管3推力,使其排污口高于外导管的出水端口,处于可用状态。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中的座便器采用水箱式翻板控制机构,如图10所示,翻板控制机构包括水箱17、拉绳6及杠杆7,在水箱17内设置有按钮5、压杆16、翘杆12及配重8,按钮5设置在压杆16上方,翘杆12中部与压杆16相连接,翘杆12的左端与拉绳6相连接,翘杆12右端设置有配重8,并且翘杆12的支点靠近于配重8;拉绳6下端与杠杆7相连接,杠杆7右端与翻板4铰接。

当向下按压按钮5时,翘杆12在压杆16作用下逆时针运动,经由拉绳6使杠杆7逆时针运动,从而带动翻板4逆时针运动,消除对柔性套管3的推力,实现排污。当松开按钮5时,在翘杆12右端配重8的作用下,翘杆12顺时针运动,向上拉动拉绳,使杠杆7顺时针运动,经由翻板旋转轴41将翻板4抬起,给予柔性套管3推力,使其排污口高于外导管的出水端口,处于可用状态。

实施例11

本发明也可制成蹲便器,如图11所示,蹲便器主要是在便池1的底部设置有出水端口2,在出水端口2上套接有柔性套管3。在出水端口2的开口方向设置有翻板4,该翻板4具有旋转轴41,其在翻板控制结构的控制下以旋转轴41为轴旋转摆动,完成对柔性套管3的控制,以使柔性套管处3于横向或竖向,进行排污或液封。

翻板控制机构包括按钮5、拉绳6、配重8、第一杠杆71和第二杠杆72,拉绳6的一端与按钮5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杠杆71相连接,在第一杠杆71上设置有配重8,第一杠杆71的另一端与第二杠杆72左端铰接,第二杠杆72的右端与翻板4铰接。

当向下按动按钮5时,通过杠杆原理,拉绳6带动第一杠杆71进行顺时针转动,带动第二杠杆72顺时针转动,从而使翻板4以其旋转轴41为轴逆时针转动,消除对半排污管3的推力,进行排污。当松开按钮5时,整个翻板控制机构在配重8的作用下,第一杠杆71和第二杠杆72逆时针转动,带动翻板旋转轴41将翻板4抬起,给予半排污管3推力,使其排污口高于外导管的出水端口,处于可用状态。

蹲便器也可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齿轮式翻板控制机构、转轮式翻板控制机构、拨杆式翻板控制机构、近拉式控制机构、压杆式翻板控制机构、扭簧式翻板控制机构、脚控式翻板控制结构、下拉式翻板控制机构及水箱式翻板控制机构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