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用雨水收集排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09111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绵城市用雨水收集排放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海绵城市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海绵城市用雨水收集排放装置。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绿地和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目的是,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确保城市水安全、合理利用和保护城市水资源,有效保护和提升城市水环境,科学保护和修复城市水生态,因地制宜地维持和营造城市水文化,从而使城市具有良性的水循环、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城市景观系统。

现有的雨水收集排放装置还很不完善,排水过程过于简单,从而导致排水不通畅,当城市下大雨时,路面易积水且排放不彻底,最终影响城市交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绵城市用雨水收集排放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雨水收集排放装置还很不完善,排水过程过于简单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海绵城市用雨水收集排放装置,包括第一过滤网、第一排水管、进水口、第二排水管、第二过滤网、第四输水管、第五输水管和第四排水管,所述第一过滤网设置于雨水收集管的内下方,且第一过滤网下端设置有第一输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设置于第一输水管的底端,所述进水口设置于第二输水管的上方,且第二输水管上设置有吸水器,所述第二排水管设置于第三输水管的左右两侧,且第三输水管的始端设置有输水口,所述第二过滤网设置于第二排水管的始端,所述第四输水管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第三排水管,且第四输水管的底端设置有第三过滤网,所述第五输水管的底端与第四过滤网的始端相连接,且第四过滤网下方设置有第六输水管,所述第四排水管的始端与第六输水管的末端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雨水收集管的顶端为凹凸状结构,且雨水收集管的底端设置有输水口。

优选的,所述第一排水管的始端为弧形结构,且第一排水管的个数为十二个,且12个第一排水管每两个为一组均匀分布在第一输水管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第三排水管的形状为圆柱形,且第三排水管的直径为10cm。

优选的,所述第四输水管、第五输水管和第六输水管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三排水管,且第四输水管、第五输水管和第六输水管之间为相互平行设置。

优选的,所述输水口的个数为两个,且2个输水口与进水口在同一水平线上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海绵城市用雨水收集排放装置设置了多个排水步骤,使得积水有序排放且在排水更透彻,而且吸水器的设置,使得城市在下大雨时能将雨水快速吸走,有效防止城市路面积水过多以及排水不通畅,与此同时,雨水收集管的顶端为凹凸状结构,且雨水收集管的底端设置有输水口,这样使水通过凹槽快速进人雨水收集管内进行排放,当城市的雨水较小时,只需通过第一排水管进行排水,倘若雨水较大时,可利用吸水器抽取水,这样在使用时更加节约且减少积水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a点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b点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第一过滤网,2、雨水收集管,3、第一输水管,4、第一排水管,5、进水口,6、第二输水管,7、第二排水管,8、第二过滤网,9、第三输水管,10、吸水器,11、第四输水管,12、第三排水管,13、第三过滤网,14、第五输水管,15、第四过滤网,16、第六输水管,17、第四排水管,18、输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海绵城市用雨水收集排放装置,包括第一过滤网1、雨水收集管2、第一输水管3、第一排水管4、进水口5、第二输水管6、第二排水管7、第二过滤网8、第三输水管9、吸水器10、第四输水管11、第三排水管12、第三过滤网13、第五输水管14、第四过滤网15、第六输水管16、第四排水管17和输水口18,第一过滤网1设置于雨水收集管2的内下方,且第一过滤网1下端设置有第一输水管3,雨水收集管2的顶端为凹凸状结构,且雨水收集管2的底端设置有输水口18,这样使得这样使水通过凹槽快速进人雨水收集管2内进行排放且雨水流动均匀,第一排水管4设置于第一输水管3的底端,第一排水管4的始端为弧形结构,且第一排水管4的个数为十二个,且12个第一排水管4每两个为一组均匀分布在第一输水管3的下方,这样在城市下小雨时排水透彻且不需要使用吸水器10,进水口5设置于第二输水管6的上方,且第二输水管6上设置有吸水器10,第二排水管7设置于第三输水管9的左右两侧,且第三输水管9的始端设置有输水口18,输水口18的个数为两个,且2个输水口18与进水口5在同一水平线上设置,这样设计使水同时进入第二输水管6和第三输水管9,从而更加节约时间,第二过滤网8设置于第二排水管7的始端,第四输水管11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第三排水管12,且第四输水管11的底端设置有第三过滤网13,第四输水管11、第五输水管14和第六输水管16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三排水管12,且第四输水管11、第五输水管14和第六输水管16之间为相互平行设置,这样设计使水输送更流畅,第三排水管12的形状为圆柱形,且第三排水管12的直径为10cm,这样排水更均匀且可以有效减小水的冲击力,第五输水管14的底端与第四过滤网15的始端相连接,且第四过滤网15下方设置有第六输水管16,第四排水管17的始端与第六输水管16的末端相连接。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海绵城市用雨水收集排放装置时,雨水从雨水收集管2顶端的凹凸槽进入到雨水收集管2内部,当雨水很小时,一部分雨水从雨水收集管2流入第一过滤网1,然后水经过第一输水管3流至第一排水管4,最后雨水从第一排水管4排放出来,而另一部分雨水从输水口18流至第三输水管9,然后雨水分别经过第四输水管11、第五输水管14和第六输水管16流入到第四排水管17,最后雨水从第四排水管17排放出来,在此过程中,雨水分别从第二排水管7和第三排水管12排放出部分雨水,而第二过滤网8、第三过滤网13和第四过滤网15在水流动的过程中进行减速,当雨水较大时,可利用吸水器10将雨水收集管2内的雨水通过进水口5抽取至第二输水管6,从而加快雨水的排放速度,这就是该海绵城市用雨水收集排放装置的工作原理。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用雨水收集排放装置,包括第一过滤网、第一排水管、进水口、第二排水管、第二过滤网、第四输水管、第五输水管和第四排水管,所述第一过滤网设置于雨水收集管的内下方,所述第一排水管设置于第一输水管的底端,所述进水口设置于第二输水管的上方,所述第二排水管设置于第三输水管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过滤网设置于第二排水管的始端,所述第四输水管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第三排水管。该海绵城市用雨水收集排放装置设置了多个排水步骤,使得积水有序排放且在排水更透彻,而且吸水器的设置,使得城市在下大雨时能将雨水快速吸走,有效防止城市路面积水过多以及排水不通畅。

技术研发人员:杨品红;丁一琼;邹万生;刘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文理学院;湖南科皇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6.24
技术公布日:2017.08.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