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流水声的地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29499阅读:873来源:国知局
无流水声的地漏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家庭卫浴中的地漏,尤其涉及一种无流水声的地漏,属于建筑给排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地漏是家庭、宾馆、酒店、行政楼和写字楼卫生间或洗手间必备的排水装置,现有的地漏技术五花八门,名称繁多,例如有抗堵排水地漏、带垃圾桶的地漏、可杀菌水封地漏、防臭地漏、防霉地漏、直排地漏、安全地漏、带有粉碎和发电功能的地漏、翻斗式地漏等等,这些地漏各有各的特点,但总体上在排水时均带有流水声,这对于上夜班的、喜欢晚上写作、派对、玩游戏、看电视或其他夜间活动的人来说这些地漏有时会显得尴尬,例如:洗脸、刷牙、洗澡、洗衣或其他用水时排出的水流会在地漏中发出清脆的响声,在夜深人静时显得特别清晰,从而影响楼下住户或宾客的正常休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方便实用、清洁容易、排水时不会发出流水声的无声地漏。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无流水声的地漏由内芯口(1)、盖板(2)、水封口(3)、内芯台阶(4)、面板(5)、盖板台阶(6)、下沉凹槽(7)、内芯外壁(8)、内芯网孔(9)、导流板边沿(10)、触壁球(11)、导流片(12)、卡钉(13)、导流板(14)、弯折(15)、铆钉(16)、出水管底(17)、侧耳(18)、内芯底(19)和出水管(20)组成。

其中导流板边沿(10)、触壁球(11)、导流片(12)、导流板(14)、弯折(15)和内芯底(19)构成消声机构,卡钉(13)、铆钉(16)和侧耳(18)构成辅助机构。

内芯底(19)为球面形且中间高两边低,高低差为4~5mm。

出水管(20)底部靠近出水管底(17)处设有铆钉(16),出水管底(17)下方设有触壁球(11)、导流片(12)、卡钉(13)和弯折(15)以及可以导流的导流板(14),导流板(14)在仰视图上为圆形,其边沿为也可以导流的导流板边沿(10),导流板(14)中部设有弯折(15),弯折(15)在主视图上为弧形,导流板(14)上弯折(15)的两边设有侧耳(18),导流板(14)通过侧耳(18)和铆钉(16)固定在出水管(20)底部,导流板(14)在主视图上为宽体倒v形。

导流板(14)上靠近导流板边沿(10)处设有卡钉(13)和导流片(12),导流片(12)一端设有触壁球(11),触壁球(11)为球形,导流片(12)在仰视图上为椭圆形,在主视图上为∠形,导流片(12)通过卡钉(13)与导流板边沿(10)连接。

导流板(14)的厚度为1~1.2mm,导流板(14)倒v形两条边的夹角为120°~140°,导流板(14)和侧耳(18)的材质为橡胶,卡钉(13)和铆钉(16)的材质为铝,导流片(12)和触壁球(11)的材质为软橡胶,触壁球(11)的直径为6~8mm,两个触壁球(11)外侧间的距离比出水管(20)的外径大2mm。

使用时从内芯网孔(9)流出的水顺着球面形内芯底(19)流动到其边沿靠近内芯外壁(8)的下方流下,低噪声流到导流板(14)两侧倾斜的叶片上,导流板(14)上的水通过圆形导流板边沿(10)将水流汇聚到导流片(12)和触壁球(11)上,水流通过触壁球(11)和下水管(21)的内壁低噪声地流入下水管(21)。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所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无流水声的地漏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方便实用、清洁容易、排水时不会发出流水声,夜间洗衣洗澡不会对楼下住户或宾客造成干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有如下4幅附图:

图1是本地漏的主视图,

图2是本地漏的左视图,

图3是导流片导流板和弯折的仰视图,

图4是本地漏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中所标各数字分别表示如下:

1.内芯口,2.盖板,3.水封口,4.内芯台阶,5.面板,6.盖板台阶,7.下沉凹槽,8.内芯外壁,9.内芯网孔,10.导流板边沿,11.触壁球,12.导流片,13.卡钉,14.导流板,15.弯折,16.铆钉,17.出水管底,18.侧耳,19.内芯底,20.出水管,21.下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1.根据图1至图4,无流水声的地漏由内芯口(1)、盖板(2)、水封口(3)、内芯台阶(4)、面板(5)、盖板台阶(6)、下沉凹槽(7)、内芯外壁(8)、内芯网孔(9)、导流板边沿(10)、触壁球(11)、导流片(12)、卡钉(13)、导流板(14)、弯折(15)、铆钉(16)、出水管底(17)、侧耳(18)、内芯底(19)和出水管(20)组成。

2.其中导流板边沿(10)、触壁球(11)、导流片(12)、导流板(14)、弯折(15)和内芯底(19)构成消声机构,卡钉(13)、铆钉(16)和侧耳(18)构成辅助机构。

3.内芯底(19)为球面形且中间高两边低,高低差为4~5mm。

4.出水管(20)底部靠近出水管底(17)处设有铆钉(16),出水管底(17)下方设有触壁球(11)、导流片(12)、卡钉(13)和弯折(15)以及可以导流的导流板(14),导流板(14)在仰视图上为圆形,其边沿为也可以导流的导流板边沿(10),导流板(14)中部设有弯折(15),弯折(15)在主视图上为弧形,导流板(14)上弯折(15)的两边设有侧耳(18),导流板(14)通过侧耳(18)和铆钉(16)固定在出水管(20)底部,导流板(14)在主视图上为宽体倒v形。

5.导流板(14)上靠近导流板边沿(10)处设有卡钉(13)和导流片(12),导流片(12)一端设有触壁球(11),触壁球(11)为球形,导流片(12)在仰视图上为椭圆形,在主视图上为∠形,导流片(12)通过卡钉(13)与导流板边沿(10)连接。

6.导流板(14)的厚度为1~1.2mm,导流板(14)倒v形两条边的夹角为120°~140°,导流板(14)和侧耳(18)的材质为橡胶,卡钉(13)和铆钉(16)的材质为铝,导流片(12)和触壁球(11)的材质为软橡胶,触壁球(11)的直径为6~8mm,两个触壁球(11)外侧间的距离比出水管(20)的外径大2mm。

7.使用时从内芯网孔(9)流出的水顺着球面形内芯底(19)流动到其边沿靠近内芯外壁(8)的下方流下,低噪声流到导流板(14)两侧倾斜的叶片上,导流板(14)上的水通过圆形导流板边沿(10)将水流汇聚到导流片(12)和触壁球(11)上,水流通过触壁球(11)和下水管(21)的内壁低噪声地流入下水管(21)。

8.安装时,用起子、钳子或其他工具将导流板(14)的两边压下,使两个触壁球(11)间的距离缩小,使其能够安放到下水管(21)中,待整个地漏安放到位后松开上述工具,两个触壁球(11)在导流板(14)弹力的作用下紧贴在下水管(21)的内壁上。

9.普通地漏排水时之所以有流水声,是因为从地漏滤网孔中流出的水直接滴落在下水管的积水上产生了水的撞击声,加上下水管垂直部分与水平部分的内壁和空腔对撞击声形成了放大与回声作用,导致这种流水声在夜间特别清晰。

10.本地漏之所以不会产生流水声,是因为从地漏滤网孔中流出的水不会直接滴落在下水管的积水上,而是通过边沿、斜坡、导流板、导流条、导流球等措施使水流顺着下水管的内壁流入到下水管中,水之间不会产生撞击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