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廊止水带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998246阅读:1175来源:国知局
管廊止水带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管廊施工领域,具体的是管廊止水带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管廊施工的施工缝处通常会采用中埋式止水带进行防水。中埋式止水带通常采用定位夹加木模板的方式进行固定,如申请号为cn201710256790.3,名称为地下管廊伸缩缝的防水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地下管廊中埋式止水带的安装方法,其在钢筋绑扎完成后,放入中埋式止水带,并通过两根扁钢夹持中埋式止水带,扁钢通过钢筋夹持;接着设置木模板,并通过木模板夹持中埋式止水带;最后,进行浇筑,随着浇筑的进行,缓慢抽出扁钢。该安装方法,存在以下不足:

1、在钢筋绑扎完成后,放入中埋式止水带,很难控制中埋式止水带的中心线与施工缝的中心线对中;

2、扁钢通过钢筋夹持,由于随着浇筑的进行,要缓慢抽出扁钢,故,扁钢需要与夹持其的钢筋滑动配合。如此,便需要扁钢要能与钢筋相适应,从而使夹持中埋式止水带的扁钢结构复杂化;也使混凝土浇筑过程复杂化;

3、由于随着浇筑的进行,要缓慢抽出扁钢。故,在浇筑的过程中,混凝土对中埋式止水带产生向下的拉力,扁钢对中埋式止水带产生向上的拉力,容易破坏中埋式止水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管廊止水带的施工方法,确保止水带安装位置的准确度并降低止水带安装时的损坏率。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管廊止水带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作止水带定位件,所述止水带定位件包括外侧模板和内侧模板;所述外侧模板一段为外安装部,另一段为外延伸部;所述内侧模板一段为内安装部,另一段为内延伸部;

2)、内模和外模支护就位;

3)、安装止水带:

3.1)、将内侧模板安装于内模沿管廊纵向的内端,并用螺栓将内侧模板的内安装部与内模连接,内延伸部沿管廊径向向外延伸;

3.2)、止水带就位,止水带中线的一侧伸入预浇筑腔,中线的另一侧套装于内侧模板的外周面,且其内侧面贴合内侧模板的外周面;

3.3)、于外模沿管廊纵向的内端将外侧模板安装于止水带的外侧面,并用螺栓将外侧模板的外安装部与外模连接,外延伸部沿管廊径向向内延伸至止水带的外侧面,使外侧模板与内侧模板相向夹持止水带;

3.4)、外侧模板与内侧模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4)、浇筑、养护;

5)、拆模;

6)、移动模板台车至下一施工段,重复步骤二至步骤五直至止水带施工完成。

进一步的,所述外侧模板的外安装部的端部设置有沿管廊轴向向背离预浇筑腔一侧弯折的外弯折部;所述内侧模板的内安装部的端部设置有沿管廊轴向向背离预浇筑腔一侧弯折的内弯折部。

进一步的,步骤3.4)中,通过螺栓连接内弯折部与外弯折部实现固定外侧模板与内侧模板的连接,其该螺栓位于止水带的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止水带为与管廊形状适配的一整圈矩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管廊沿其环向包括底部的u形底座和顶部的倒u形墙体;所述止水带包括与u形底座适配的底段和与倒u形墙体适配的顶段;施工时,首先将止水带的底段安装于u形底座;然后再将止水带的顶段安装于倒u形墙体。

进一步的,步骤5)中,先拆除外侧模板,再拆除内侧模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由于止水带就位前,已经安装了内侧模板,内侧模板能够对止水带起到支撑作用,方便止水带就位;内侧模板还可为止水带的就位起到标识作用,利于使止水带的中心线与施工缝的中心线对中;通过内侧模板的内安装部与内模连接、外侧模板的外安装部与外模连接以及外侧模板与内侧模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使得在混凝土的推力下,外侧模板与内侧模板产生向预浇筑腔外侧运动的趋势,其对接缝靠近预浇筑腔的一侧产生缩小的趋势,更紧的夹持止水带,避免在混凝土的作用下,止水带竖向滑落;还在止水带两侧对止水带起到支撑作用,减小了止水带因向下的作用力而引起下垂的幅度;从而确保止水带安装位置的准确度。

而内侧模板与外侧模板不仅起到夹持止水带的作用,还起到端部封头模板的作用,即安装止水带定位件与安装端部封头模板为同一道工序,从而简化了施工工序。

通过止水带中线位于预浇筑腔外的部分被夹持,而伸入预浇筑腔内的部分自由,从而,使得在拆卸止水带夹持件时,不会对止水带产生扰动和摩擦,保护了止水带,降低了止水带被损坏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止水带顶段安装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管廊施工缝处截面剖视图。

图中,止水带1、底段11、顶段12、外侧模板2、外安装部21、外延伸部22、外弯折部23、内侧模板3、内安装部31、内延伸部32、内弯折部33、内模4、外模5、u形底座61、倒u形墙体6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如下:

管廊止水带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作止水带定位件,所述止水带定位件包括外侧模板2和内侧模板3;所述外侧模板2一段为外安装部21,另一段为外延伸部22;所述内侧模板3一段为内安装部31,另一段为内延伸部32;

2)、内模4和外模5支护就位;

3)、安装止水带1:

3.1)、将内侧模板3安装于内模4沿管廊纵向的内端,并用螺栓将内侧模板3的内安装部31与内模4连接,内延伸部32沿管廊径向向外延伸;

3.2)、止水带1就位,止水带1中线的一侧伸入预浇筑腔,中线的另一侧套装于内侧模板3的外周面,且其内侧面贴合内侧模板3的外周面;

3.3)、于外模5沿管廊纵向的内端将外侧模板2安装于止水带1的外侧面,并用螺栓将外侧模板2的外安装部21与外模5连接,外延伸部22沿管廊径向向内延伸至止水带1的外侧面,使外侧模板2与内侧模板3相向夹持止水带1;

3.4)、外侧模板2与内侧模板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4)、浇筑、养护;

5)、拆模;

6)、移动模板台车至下一施工段,重复步骤二至步骤五直至止水带1施工完成。

本发明,如图1和图2所示,由于止水带1就位前,已经安装了内侧模板3,内侧模板3能够对止水带1起到支撑作用,方便止水带1就位;内侧模板3还可为止水带1的就位起到标识作用,利于使止水带1的中心线与施工缝的中心线对中;通过内侧模板3的内安装部31与内模4连接、外侧模板2的外安装部21与外模5连接以及外侧模板2与内侧模板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使得在混凝土的推力下,外侧模板2与内侧模板3产生向预浇筑腔外侧运动的趋势,其对接缝靠近预浇筑腔的一侧产生缩小的趋势,更紧的夹持止水带1,避免在混凝土的作用下,止水带1竖向滑落;还在止水带1两侧对止水带1起到支撑作用,减小了止水带1因向下的作用力而引起下垂的幅度;从而确保止水带安装位置的准确度。

而内侧模板3与外侧模板2不仅起到夹持止水带1的作用,还起到端部封头模板的作用,即安装止水带定位件与安装端部封头模板为同一道工序,从而简化了施工工序。

通过止水带1中线位于预浇筑腔外的部分被夹持,而伸入预浇筑腔内的部分自由,从而,使得在拆卸止水带夹持件时,不会对止水带产生扰动和摩擦,保护了止水带1,降低了止水带1被损坏的风险。

为了进一步提高止水带1固定的牢固性,优选的,所述外侧模板2的外安装部21的端部设置有沿管廊轴向向背离预浇筑腔一侧弯折的外弯折部23;所述内侧模板3的内安装部31的端部设置有沿管廊轴向向背离预浇筑腔一侧弯折的内弯折部33;通过外弯折部23和内弯折部33相对夹持止水带1。外弯折部23和内弯折部33增大了夹持件与止水带1的接触面积,更有利于避免止水带1脱离夹持件。

为了避免安装螺栓而在止水带1上钻孔而破坏止水带1的防水性能,优选的,步骤3.4)中,通过螺栓连接内弯折部33与外弯折部23实现固定外侧模板2与内侧模板3的连接,其该螺栓位于止水带1的外侧。

为了进一步提高止水带1的防水效果,优选的,所述止水带1为与管廊形状适配的一整圈矩形结构。

优选的,如图3所示,所述管廊沿其环向包括底部的u形底座61和顶部的倒u形墙体62;所述止水带1包括与u形底座61适配的底段11和与倒u形墙体62适配的顶段12;施工时,首先将止水带1的底段11安装于u形底座61;然后再将止水带1的顶段12安装于倒u形墙体62。

为了提高管廊的质量,故,管廊沿其环向包括底部的u形底座61和顶部的倒u形墙体62,施工时,先施工u形底座61,然后再施工倒u形墙体62。将止水带1分为与u形底座61适配的底段11和与倒u形墙体62适配的顶段12进行分段施工,能够适应管廊施工的需求,还能够保证止水带1的完整性,减少止水带1的连接接头。

优选的,步骤5)中,先拆除外侧模板2,再拆除内侧模板3。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