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防水剪力墙后浇带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47676阅读:117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地下防水剪力墙后浇带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剪力墙又称抗风墙、抗震墙或结构墙;房屋或构筑物中主要承受风载荷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重力)的墙体,防止结构剪切(受剪)破坏,又称抗震墙,一般用钢筋混凝土做成。

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临时施工缝;所述临时施工缝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后期施工时再在各临时施工缝处浇捣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后浇带就是在临时施工缝处浇捣的混凝土,现代建筑施工中高层、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其地下室部分也越来越深,地下室结构也日益复杂;地下室底板和墙体后浇带多,采用传统的后浇带留设方式,后浇带必须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成以后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因而必须持续进行降水以保证地下水位在地下室基础以下。

随着地下室向大型化和多功能化方向的发展,设置有伸缩后浇带、沉降后浇带和温度后浇带的地下室不断增多,虽然解决了收缩、沉降等影响;传统顶板后浇带通常采用在后浇带竖向施工缝中加设止水胶条的方式进行止水,但是后浇带混凝土与就垫层之间衔接效果并不理想,容易导致其衔接不牢固或者开裂,极大的影响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防水剪力墙后浇带施工工艺,具有提高其后浇带衔接牢固度以及稳定性的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下防水剪力墙后浇带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先浇砼界面处理:将后浇带处的杂物清洗干净,将两侧混凝土的松散石子凿除,表面清洗干净,保持湿润,将后浇带混凝土的侧壁按照图纸要求凿毛后,重新焊接完整后浇带的钢筋;

s2、钢筋搭建: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检查后浇带内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搭接长度和接头位置,对钢筋表面颗粒状或片状老锈进行除锈处理,对钢筋进行矫正、调直,再依次绑扎两侧的钢筋,同时在侧壁与钢筋之间添加止水带;

s3、剪力墙后浇带支模:剪力墙后浇带采用钢筋作骨架铺三层钢丝模板支护,钢丝模板下口伸出骨架子垫层底,并用铅丝绑扎固定;

s4、后浇带临时保护:浇筑剪力墙垫层时,在后浇带处浇筑一条300mm厚的砼土带,带内形成排水沟,排水沟按1%的坡度向后浇带内设置的集水坑放坡,集水坑间距10m,在后浇带混凝土未浇筑之前,后浇带的两侧砌筑120宽,120高的砖带,砖带与剪力墙面转角处用1:2水泥砂浆抹灰,上部用18mm厚胶合板封闭保护,两端通过木档模板对撑固定;

s5、浇水湿润模板:用喷雾器喷水48小时使其充分湿润;

s6、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将模板杂物清除、表面浮渣、松散砼剔除干净,露出坚实粗糙的面,并冲洗干净,排除积水,混凝土振捣密实,且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40,抗渗等级为p6,混凝土微膨胀剂hea的掺入量为12%,采用斜面分层施工,振捣工作从浇筑层的下端开始,逐渐上移;

s7、后浇带的养护:待混凝土初凝后12小时内进行养护,用塑料薄膜加一层草袋覆盖,水化、热峰值过后,将薄膜撤去,覆盖草袋并晒水养护,期间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其养护时间总计不少于25天;

s8、拆除模板及支撑:剪力墙及后浇带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并经质检合格后,对模板及支撑进行拆除。

如此设置,先将先浇砼界面处理,使其提供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减小杂质掺入,使其施工工作面平整,同时将其侧壁凿毛后,便于后期与后浇带混凝土之间凝结时,提高其摩擦力以及接触面积,提高其凝结的稳定性;其次通过钢筋搭建以及处理,减小钢筋的氧化性以及结构强度,其实,使后浇带内形成一个支撑的骨架,形成一个稳定的内部空间,再对齐添加止水带,提高后浇带与剪力墙结合时的防水性能以及施工时的防水性;再通过对齐支模,进一步提高其内部的支撑稳定性以及结构强度;而后浇带临时保护,使其保持后浇带处于无积水状态,降低钢筋锈蚀程度,在后浇带混凝土未浇筑之前,后浇带的两侧砖砌档墙以及上口木盖板全封闭保护,防止混凝土、砂浆结块污染及建筑杂物大量堆积,防止损坏外贴式止水带,防止工程施工中钢筋污染,保证钢筋不被踩踏;再通过浇水湿润模板,使其混凝土更好的粘接于模板上,提高其粘接稳定性;采用斜面分层施工,振捣工作从浇筑层的下端开始,逐渐上移,减小混凝土中水泥浆流失,提高混凝土密实度,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再通过后浇带的养护,且养护期间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有效保持混凝土内水分不蒸发,在不影响后续工序施工的情况下使混凝土得到有效养护,强度不断增长,且减小其表面裂缝的产生;最后剪力墙及后浇带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并经质检合格后,对模板及支撑进行拆除,达到完整施工的作用;具有减小了后浇带两侧松动混凝土凿除的工作量,有利于保证新老混凝土的可靠连接度,保证后浇带是施工质量,同时有效阻止了后浇带封闭之前地下水的进入,达到防水的作用,保持了地下剪力墙的干燥性能。

进一步设置:在所述钢筋搭建步骤中,在一侧止水带下中缝放入50mm厚泡沫塑料,在另一侧止水带上中缝放入50mm厚泡沫塑料,且在来两侧边缘每个1m用铅丝与垫层钢筋绑扎固定。

如此设置,提高后浇带与剪力墙之间的防水性能,同时提高密封度以及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剪力墙后浇带支模步骤中,钢筋骨架包括竖向立筋和水平筋,竖向立筋采用φ25钢筋,间距250;水平筋φ18钢筋,间距200;钢丝网做法为10目拨花钢丝网、5目钢丝网、3目钢丝网各一层,且绑扎于钢筋骨架上。

如此设置,使其后浇带内部支撑结构均匀,达到均匀支撑受力的作用,提高其后浇带与剪力墙之间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设置:在后浇带的钢筋骨架中设置有用于抵抗砼侧压力的斜拉筋和水拉筋。

如此设置,提高其后浇带内部的支撑结构强度,即提高后浇带浇筑后的凝结牢固度,提高其后浇带与剪力墙之间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设置:在后浇带内裸露的钢筋刷107胶水泥浆包裹加以保护。

如此设置,减小钢筋的腐蚀,提高其后浇带内部的支撑稳定性以及结构强度,提高后浇带与剪力墙的结构强度以及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设置:在剪力墙后浇带支模步骤中,钢丝模板下口设置木板条抵紧保护层厚度内的钢丝模板,钢丝模板上口用于模板根据钢筋位置,锯出缺口收头,使后浇带上口平直挺括。

如此设置,提高其后浇带内部的结构强度,即提高后浇带浇筑后的凝结牢固度,提高其后浇带与剪力墙之间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设置:在所述后浇带混凝土浇筑中,后浇带混凝土厚度小于500mm时采用斜面搭接,一次浇筑完成;厚度大于500mm时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为300mm,且混凝土浇筑时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后浇带面浇平后,再用平板振动器沿后浇带方向拖振一遍。

如此设置,提高后浇带浇筑的粘结性以及稳定性,减小浇筑时混凝土内空气的含量,提高其后浇带的密实度,即可提高其后浇带的稳定性。

进一步设置:后浇带表面通过刮尺刮平,用铁抹子抹压平整,待混凝土终凝前再进行至少两次抹面压光。

如此设置,使其后浇带的表面平整,提高与旧混凝土之间的连接匹配度。

进一步设置: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其温度低于两侧混凝土浇筑时的温度,后浇带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60天后再施工。

如此设置,通过其两侧混凝土浇筑时的温度,通过热胀冷缩的原理,使其达到过盈配合的作用,提高后浇带与其粘接的牢固度。

进一步设置:在所述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步骤中,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筑以钢丝模板外侧翻浆、结瘤为度,且后浇带两侧剪力墙上口标高。

如此设置,提高后浇带混凝土的凝结度以及均匀度,提高其施工质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减小了后浇带两侧松动混凝土凿除的工作量,有利于保证新老混凝土的可靠连接度,保证后浇带是施工质量,同时有效阻止了后浇带封闭之前地下水的进入,达到防水的作用,保持了地下剪力墙的干燥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地下防水剪力墙后浇带施工工艺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地下防水剪力墙后浇带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先浇砼界面处理:将后浇带处的杂物清洗干净,将两侧混凝土的松散石子凿除,表面清洗干净,保持湿润,将后浇带混凝土的侧壁按照图纸要求凿毛后,重新焊接完整后浇带的钢筋。

s2、钢筋搭建: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检查后浇带内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搭接长度和接头位置,对钢筋表面颗粒状或片状老锈进行除锈处理,对钢筋进行矫正、调直。

同时在侧壁与钢筋之间采用企口缝或阶梯缝添加止水带,并选择接缝中部设置止水条或止水带的组合做法,对其两侧混凝土接缝做好防水、防渗漏措施;同时在一侧止水带下中缝放入50mm厚泡沫塑料,在另一侧止水带上中缝放入50mm厚泡沫塑料,且在来两侧边缘每个1m用铅丝与垫层钢筋绑扎固定。

s3、剪力墙后浇带支模:剪力墙后浇带采用钢筋作骨架铺三层钢丝模板支护,钢筋骨架包括竖向立筋和水平筋,竖向立筋采用φ25钢筋,间距250;水平筋φ18钢筋,间距200;钢丝网做法为10目拨花钢丝网、5目钢丝网、3目钢丝网各一层,且绑扎于钢筋骨架上。

钢丝模板下口设置木板条抵紧保护层厚度内的钢丝模板,钢丝模板上口用于模板根据钢筋位置,锯出缺口收头,使后浇带上口平直挺括;钢丝模板下口伸出骨架子垫层底,并用铅丝绑扎固定;且在后浇带内裸露的钢筋刷107胶水泥浆包裹加以保护;为保证结构施工质量,后浇带钢筋骨架不得焊于底板钢筋上,为抵抗砼侧压力加设斜拉筋和水平拉筋。

s4、后浇带临时保护:为了避免后浇带长期被水浸泡,便于杂物的清除,在浇筑剪力墙垫层时,在后浇带处浇筑一条300mm厚的砼土带,带内形成排水沟,排水沟按1%的坡度向后浇带内设置的集水坑放坡,集水坑间距10m,发生集水时用小型水泵抽排。

在后浇带混凝土未浇筑之前,为防止杂物、污水进入带内,采取以下封闭措施:在后浇带的两侧砌筑120宽,120高的砖带,砖带与剪力墙面转角处用1:2水泥砂浆抹灰,上部用18mm厚胶合板封闭保护,两端通过木档模板对撑固定。

s5、浇水湿润模板:用喷雾器喷水48小时使其充分湿润。

s6、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将模板杂物清除、表面浮渣、松散砼剔除干净,露出坚实粗糙的面,并冲洗干净,排除积水,混凝土振捣密实,且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40,抗渗等级为p6,混凝土微膨胀剂hea的掺入量为12%。。

后浇带混凝土采用斜面分层施工,振捣工作从浇筑层的下端开始,逐渐上移;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其温度低于两侧混凝土浇筑时的温度,后浇带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60天后再施工。

当后浇带混凝土厚度小于500mm时采用斜面搭接,一次浇筑完成;厚度大于500mm时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为300mm,且混凝土浇筑时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后浇带面浇平后,再用平板振动器沿后浇带方向拖振一遍;后浇带二测混凝土浇筑以钢丝模板外侧翻浆、结瘤为度,且后浇带两侧剪力墙上口标高;同时,后浇带表面通过刮尺刮平,用铁抹子抹压平整,待混凝土终凝前再进行至少两次抹面压光。

s7、后浇带的养护:对浇筑剪力墙混凝土时流入后浇带排污沟的水泥砂浆,及时用水冲至后浇带两端的排污井内,通过泥浆泵排除基坑,是后浇带内保持清洁;待混凝土初凝后12小时内进行养护,用塑料薄膜加一层草袋覆盖,水化、热峰值过后,将薄膜撤去,覆盖草袋并晒水养护,期间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其养护时间总计不少于25天。

s8、拆除模板及支撑:剪力墙及后浇带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并经质检合格后,对模板及支撑进行拆除。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