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清理排污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41776阅读:862来源:国知局
易清理排污渠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污水排放设施领域,特别地,是涉及一种排污渠。



背景技术:

在污水排放领域,通常会修建排污渠,并在排污渠中设置过滤装置,以过滤污水中的污泥等杂质;其中较简单的过滤装置为表面布满滤孔的过滤板。而在过滤板的长期使用过程中,滤孔将由于杂质的积累而堵塞,因此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对过滤板进行清理。目前对于过滤板的主要清理方式是将过滤板拆除后进行清理,该种方式费时费力,消耗着较高的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清理排污渠,该排污渠可在不拆除过滤板的情况下,对过滤板进行方便快捷地清理,以节约维护成本。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易清理排污渠包括由混凝土壁面构成的、横截面呈上方敞开的矩形的主渠体;所述主渠体中设有可拦截主渠体内水流的过滤板;所述过滤板的下边沿固定在枢接于主渠体底部的转轴上,所述转轴还固定连接有处于过滤板下游侧的刚性操作杆,所述操作杆上还固定连接有配重体,所述操作杆绕所述转轴轴线转动到下游极限位置时,所述过滤板、操作杆、配重体构成的整体重心处于所述转轴的下游侧,以使所述过滤板保持在上翘状态,以过滤所述转轴上游过来的污水;经由所述操作杆的拉动,所述配重体从下游极限位置绕所述转轴轴线向上游绕转适当角度后,所述过滤板、操作杆、配重体构成的整体重心便处于所述转轴的上游侧,所述过滤板在所述整体的重力作用下,朝上游侧向下转动到与所述主渠体的底部平行,并正对主渠体底部的一个淤泥坑;所述淤泥坑的底部通过串接有通断阀的排泥管连接至外部污泥池。

作为优选,所述操作杆的操作手柄关于所述转轴的力臂长度为所述配重体关于所述转轴的力臂长度的2倍以上,以使维护人员可以轻松转动操作杆。

作为优选,所述配重体由一个固定于操作杆上的铁球或铅球构成;如由铁球构成,则进一步优选为磁化铁球,而所述过滤板的过滤层由铁丝网构成,并具有弹性;由此,过滤板在污水冲击作用下处于长期振动状态,其与磁化铁球的磁吸作用连续波动,使过滤板上的积垢更易于脱落。

作为优选,所述过滤板保持在上翘状态时,呈倾斜状,其上侧倾向于所述上游侧;由此,从上游过来的污水本身对于过滤板具有一个向下的冲击力,使过滤板上的淤泥易于向下滑落于淤泥坑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易清理排污渠在工作过程中,从上游过来的污水中的污水经由所述过滤板过滤后,污水中的淤泥等杂质附着在过滤板上,经过一段时间后,维护人员只需转动所述操作杆,使所述过滤板、操作杆、配重体构成的整体重心转动到所述转轴的上游侧,则在自重作用下,过滤板自动下落到所述淤泥坑的上方,与主渠体底面碰撞后停止,从而使过滤板下表面的淤泥轻松落于淤泥坑中,再回转操作杆,即可将过滤板重新投入使用;由此可见,该排污渠的维护作业十分便捷,使维护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易清理排污渠实施例一在过滤状态的示意图。

图2是本易清理排污渠实施例一在清理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本易清理排污渠实施例二在过滤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在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一中,该易清理排污渠包括由混凝土壁面构成的、横截面呈上方敞开的矩形的主渠体1;所述主渠体1中设有可拦截主渠体内水流的过滤板2;所述过滤板2的下边沿固定在枢接于主渠体1底部的转轴20上,所述转轴20还固定连接有处于过滤板2下游侧的刚性操作杆3,本实施例中,该操作杆3呈l形,其下半段抵住主渠体1底部时,对操作杆3自身限位;所述操作杆3上还固定连接有配重体4,所述操作杆3绕所述转轴20轴线转动到下游极限位置时,所述过滤板2、操作杆3、配重体4构成的整体重心处于所述转轴20的下游侧,以使所述过滤板2保持在上翘状态,亦即图1所示状态;此时,过滤板2过滤所述转轴20上游过来的污水;经由所述操作杆3的拉动,所述配重体4从下游极限位置绕所述转轴20轴线向上游绕转适当角度后,如转过10°~15°后,所述过滤板2、操作杆3、配重体4构成的整体重心便处于所述转轴20的上游侧;该要求只需设计适当重量的配重体4及该配重体4的固定位置,使过滤板2、操作杆3、配重体4处于图1状态时,它们的整体重心略微偏离所述转轴所在的竖直平面即可;具体可以由可求重心的机械软件轻易设计而得,或者根据简单力学原理手工计算得到。

所述整体的重心处于上游侧后,所述过滤板2在所述整体的重力作用下,朝上游侧向下转动到与所述主渠体1的底部平行,并正对主渠体底部的一个淤泥坑5;亦即达到图2所示的状态;所述淤泥坑5的底部通过串接有通断阀51的排泥管50连接至外部污泥池(未图示)。

上述的排污渠,所述操作杆3的操作手柄31关于所述转轴20的力臂长度为所述配重体4关于所述转轴20的力臂长度的2倍以上,以使维护人员可以轻松转动操作杆3。

本实施例一中,所述配重体4由一个固定于操作杆3上的铁球或铅球构成;并且,如采用铁球,则进一步优选为磁化铁球,而所述过滤板2的过滤层由铁丝网构成,并具有弹性;由此,过滤板2在污水冲击作用下处于长期振动状态,其与磁化铁球的磁吸作用连续波动,使过滤板2上的积垢更易于脱落。

上述易清理排污渠在工作过程中,从上游过来的污水中的污水经由所述过滤板2过滤后,污水中的淤泥等杂质附着在过滤板2上,经过一段时间后,维护人员只需转动所述操作杆3,使所述过滤板2、操作杆3、配重体4构成的整体重心转动到所述转轴20的上游侧,则在自重作用下,过滤板2自动下落到所述淤泥坑5的上方,与主渠体1底面碰撞后停止,从而使过滤板2下表面的淤泥轻松落于淤泥坑5中,再回转操作杆3,即可将过滤板2重新投入使用;由此可见,该排污渠的维护作业十分便捷,使维护成本较低。

实施例二:

对于图3所示的实施例二,其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所述过滤板2保持在上翘状态时,呈倾斜状,其上侧倾向于所述上游侧;由此,从上游过来的污水本身对于过滤板2具有一个向下的冲击力,使过滤板2上的淤泥易于向下滑落于淤泥坑5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易清理排污渠,包括主渠体,其中设有过滤板;过滤板下边沿固定在枢接于主渠体底部的转轴上,转轴还固定连接有处于过滤板下游侧的操作杆,操作杆上还固定连接有配重体,操作杆转动到下游极限位置时,过滤板、操作杆、配重体构成的整体重心处于转轴的下游侧,滤板保持在上翘状态,过滤上游过来的污水;配重体绕转轴向上游绕转适当角度后,所述整体重心便处于上游侧,过滤板在所述整体的重力作用下,朝上游侧向下转动到与主渠体的底部平行,并正对主渠体底部的一个淤泥坑;淤泥坑的底部通过串接有通断阀的排泥管连接至外部污泥池。该排污渠可在不拆除过滤板的情况下,对过滤板进行方便快捷地清理,以节约维护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胡振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胡振华
技术研发日:2017.12.26
技术公布日:2018.05.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