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侧倾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41775阅读:5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童侧倾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儿童用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儿童侧倾车。



背景技术:

目前,儿童骑乘的儿童车品种多种多样,层出不穷。虽然多年以来,市场上已开发设计出了不同类型的儿童车,但这些儿童车大多数是改变车的造型,实际还是执行车辆的常规功能,即通过动力装置驱动儿童车移动。常规儿童车提供有限的交通和娱乐方式,用户操作儿童车的方式也没有太多变化。随着技术的进步,儿童车的操控性和安全性越来越完善,因此如何使儿童车更具趣味性并增加儿童与玩具之间互动性则成为儿童电动车的未来发展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具有侧倾体验的儿童侧倾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儿童侧倾车,包括车架、设置在车架前部的前轮组件和设置在车架后部的后轮组件。所述后轮组件具有两个且分设在车架后部左右两侧。所述儿童侧倾车还包括弹性机构和用于连接车架和后轮组件的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和弹性机构均具有两个且分别与所述后轮组件一一对应。

所述连杆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车架上的第一竖杆、固定设置在后轮组件上的第二竖杆、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所述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一左一右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一上一下平行地设置在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之间,所述第一横杆分别与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枢轴连接,所述第二横杆也分别与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枢轴连接,第一竖杆、第二竖杆、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构成呈平行四边形的四连杆机构。

所述弹性机构的上部与车架连接,所述弹性机构的下部与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中的一个杆件连接,所述弹性机构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弹性伸缩变形使车架具有位姿调整的空间。

具体的,所述第一横杆通过第一轴与第一竖杆枢轴连接,所述第一横杆通过第二轴与第二竖杆枢轴连接,所述第二横杆通过第三轴与第一竖杆枢轴连接,所述第二横杆通过第四轴与第二竖杆枢轴连接,第一轴、第二轴、第三轴和第四轴相互平行且均沿前后方向延伸。

具体的,所述车架上设有座位架,所述弹性机构的上部与车架的座位架转动连接,下部与第一横杆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机构包括相互滑动连接的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以及套设在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上的弹簧件,所述上支撑杆与车架连接,所述下支撑杆与第一横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撑杆的上部通过第五轴与车架枢轴连接,所述下支撑杆的下部通过第六轴与第一横杆枢轴连接,所述第五轴和第六轴相互平行且均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上支撑杆上设有上凸缘,所述下支撑杆上设有下凸缘,所述弹簧件的上部与所述上凸缘相抵接触,下部与所述下凸缘相抵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的两个弹性机构呈八字型分布在车架后部,所述第六轴位于第一横杆上靠近后轮组件的位置,所述第五轴位于第六轴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中的一个部件呈内部中空的滑套结构,另一个部件插入在该呈滑套结构的部件中。

具体的,所述儿童侧倾车为电驱动的三轮车,所述前轮组件为驱动轮,所述后轮组件为跟转轮。

具体的,所述儿童侧倾车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车架上的电机、与电机的主轴连接的主动齿轮、与前轮组件的轮轴同轴设置的从动齿轮以及绕设在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上的传动链条。

另一种优选,所述车架上设有座位架,所述弹性机构的上部与车架的座位架转动连接,下部与第二横杆转动连接。

以上所涉及到的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词,是在所述儿童侧倾车的正常使用时操作者自身的方位作定义的。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等。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采用平行四边形的四连杆机构以及弹性机构,儿童使用儿童侧倾车,儿童侧倾车除了能够实现常规的行进功能,还能在儿童左右侧倾时使车架具有较大的倾斜下降的位移量并保证车架的平衡稳定,进而儿童能够获得侧倾的使用体验,弹性机构还能在儿童身体复位使辅助车架快速复位,同时能够产生避震效果。本实用新型丰富了儿童车的运行方式,使儿童车的玩法多样,能够提高儿童车的娱乐性、趣味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儿童侧倾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儿童侧倾车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儿童侧倾车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儿童侧倾车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儿童侧倾车的右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儿童侧倾车的左视图;

图7为弹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竖杆;2、第二竖杆;3、第一横杆;4、第二横杆;5、上支撑杆;6、下支撑杆;7、弹簧件;8、电机;9、主动齿轮;10、从动齿轮;11、传动链条;51、上凸缘;61、下凸缘;100、车架;101、前轮组件;102、后轮组件;103、连杆组件;104、弹性机构;105、座位架;201、第一轴;202、第二轴;203、第三轴;204、第四轴;205、第五轴;206、第六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儿童侧倾车,包括车架100、设置在车架100前部的前轮组件101、设置在车架100后部的后轮组件102、用于连接车架100和后轮组件102的连杆组件103以及弹性机构104。所述车架100上具有供儿童乘坐的座位架105。

本实施例中,所述儿童侧倾车为电驱动的三轮车。所述前轮组件101具有1个且为驱动轮。所述前轮组件101通过轮轴与车架100的前叉的下部连接,前轮组件101能够绕其自身轮轴转动。所述后轮组件102具有两个且分设在车架100后部左右两侧,所述后轮组件102为跟转轮。

所述儿童侧倾车还包括与前轮组件101连接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车架100前部的电机8、与电机8的主轴连接的主动齿轮9、与前轮组件101的轮轴同轴设置的从动齿轮10以及绕设在主动齿轮9和从动齿轮10上的传动链条11。

所述连杆组件103和弹性机构104均具有两个且分别与所述后轮组件102一一对应。两个连杆组件103左右对称设置在车架100上,两个弹性机构104也左右对称地设置在车架100上。

下面以左侧的连杆组件103和弹性机构104为例进行说明。

所述连杆组件103包括固定设置在车架100上的第一竖杆1、固定设置在后轮组件102上的第二竖杆2、第一横杆3和第二横杆4。所述第一竖杆1和第二竖杆2一左一右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横杆3和第二横杆4一上一下平行地设置在第一竖杆1和第二竖杆2之间。所述第一横杆3通过第一轴201与第一竖杆1枢轴连接,所述第一横杆3通过第二轴202与第二竖杆2枢轴连接,所述第二横杆4通过第三轴203与第一竖杆1枢轴连接,所述第二横杆4通过第四轴204与第二竖杆2枢轴连接。第一轴201、第二轴202、第三轴203和第四轴204相互平行且均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一竖杆1、第二竖杆2、第一横杆3和第二横杆4构成呈平行四边形的四连杆机构。

所述弹性机构104的上部与车架100连接,所述弹性机构104的下部与第一横杆3和第二横杆4中的一个杆件连接。所述弹性机构104用于给车架100提供弹性支撑,所述弹性机构104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弹性伸缩变形使车架100具有位子调整的空间。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机构104的上部与车架100的座位架105转动连接,下部与第一横杆3转动连接。所述弹性机构104包括相互滑动连接的上支撑杆5和下支撑杆6以及套设在上支撑杆5和下支撑杆6上的弹簧件7。所述上支撑杆5和下支撑杆6中的一个部件呈内部中空的滑套结构,另一个部件插入在该呈滑套结构的部件中。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支撑杆6为中空的管件,所述上支撑杆5自下支撑杆6上部开口插入下支撑杆内。所述上支撑杆5的上部通过第五轴205与车架100枢轴连接。所述下支撑杆6的下部通过第六轴206与第一横杆3枢轴连接。所述第五轴205和第六轴206相互平行且均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上支撑杆5上设有上凸缘51,所述下支撑杆6上设有下凸缘61,所述弹簧件7的上部与所述上凸缘51相抵接触,下部与所述下凸缘61相抵接触。车架100、上支撑杆5、下支撑杆6和第一横杆3构成曲柄滑块机构。

所述的两个弹性机构104呈八字型分布在车架100后部,所述第六轴206位于第一横杆3上靠近后轮组件102的位置,所述第五轴205位于第六轴206的内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儿童侧倾车使用时,儿童坐在车架100上。启动电机8,电机8工作带动前轮组件101转动,进而带动两个后轮组件102转动,车架100就在前轮组件101和后轮组件102的带动下行进。

儿童身体左倾时,儿童和车架100整体的重心左移,车架100对左侧的弹性机构104产生压力,左侧的上支撑杆5向下滑动,左侧的弹簧件7被压缩。同时,左侧的下支撑杆6将儿童和车架100的重力传递至左侧的第六轴206处进而对左侧的第一横杆3产生向下的压力,左侧的第一横杆3绕左侧的第二轴202向右下方转动。另外由于儿童重力作用,儿童和车架100一起向下运动,左右两侧的第一竖杆1同步向下移动。左侧的第二横杆4在平行四边形的四连杆机构作用下绕左侧的第四轴204向右下方转动。而左侧的后轮组件102和第二竖杆2几乎能够保持垂直在地面上而没有左右倾斜。这样,通过平行四边形的四连杆机构的相对运动以及车架100、上支撑杆5、下支撑杆6和第一横杆3构成的曲柄滑块机构的相对运动给车架带来较大的侧倾位移量,使儿童在使用儿童侧倾车时能够获得侧倾的体验感受,儿童侧倾车结构新颖、使用有趣。同时,两侧的平行四边形的四连杆机构能够保证儿童侧倾车的相对平衡以及稳定性,在儿童侧倾车具有侧倾体验的基础上保证儿童使用的安全。当儿童身体摆正复位、重心中移时,车架100在弹簧件7的作用下回正复位。

儿童身体向右倾的过程与左倾类似,此处不展开详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对弹性机构104的位置进行变化,比如将所述弹性机构104的上部与车架100的座位架105转动连接,下部与第二横杆4转动连接。这同样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的侧倾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对驱动机构进行变换。例如,所述驱动机构为带传动机构。所述带传动机构包括固定装设在所述电动机8的输出转轴上的主动带轮、与前轮组件101同轴设置的从动带轮和张紧在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上的柔性的传动带。此种方式的驱动机构与上述的实施例中驱动机构的工作方式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如上所述,我们完全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宗旨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和实施方法。相关技术领域的从业者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不同的变化及实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