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护坡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3441阅读:5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利护坡墙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水利护坡墙。



背景技术:

水利设施是对自然界的水进行控制、调节、开发、利用和保护,以减轻和免除水旱灾害,并利用水资源,适应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需要的设施。水利护坡墙在水里工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护坡是河坝抵御洪水的第一关卡,目前的护坡多由石头砌成,由于石头在施工过程中有缝隙,洪水在涨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会往缝隙里灌水,加上洪水的冲击,很容易被冲断,导致附近百姓受灾。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30007910U)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护坡墙,包括基体和斜坡,虽然该装置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洪水对于护坡墙的损坏,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积水容易在坡体中形成积累,严重损坏坡体内部结构,同时现有的坡体可变性较强,施工时不能根据坡体地形完整变化施工,导致坡体存在易损坏位置,影响整体护坡墙的坚固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利护坡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利护坡墙,包括斜坡和基底,所述斜坡内部水平位置设有过滤网,斜坡内部竖直位置设有拦砂板,所述斜坡下端设有过滤带,过滤带下端设有集水槽,集水槽下端连接有通水管,所述基底内部填充有沙袋,基底上端设有内坝,所述斜坡上端设有多块防洪墙,防洪墙包括上墙体、强化层和下墙体,所述强化层两端设有连接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强化层为钢筋混凝土材料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墙体和下墙体厚度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通水管底端穿过基底连接有回水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坝为砂石混凝土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斜坡角度为20-30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所述一种水利护坡墙,结构合理,设计新颖,通过设有通水管和回水槽实现了对护坡墙内部积累水的高效排出,避免水在内部损坏护坡墙,同时通过设有的过滤带将水中含有的大量砂石进行过滤,避免堵塞通水管,大大增加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此外,通过设有的连接槽实现了防洪墙的多块连接,大大增加了施工时的可变性,同时维修方便,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水利护坡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水利护坡墙中防洪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水利护坡墙中防洪墙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水利护坡墙,包括斜坡2和基底7,所述斜坡2角度为20-30度,从而减小了洪水对于整个护坡墙的撞击,所述斜坡2内部水平位置设有过滤网10,用于过滤出砂石,避免洪水中的杂质进入到护坡墙内部,减小了对护坡墙的承重能力,斜坡2内部竖直位置设有拦砂板9,减小了砂石对于护坡墙的冲击力,所述斜坡2下端设有过滤带3,除去进入到通水管5中的杂质,过滤带3下端设有集水槽4,集水槽4下端连接有通水管5,通水管5底端穿过基底7连接有回水槽15,从而将进入内坝6中的水通过回水槽回流到湖泊中,所述基底7内部填充有沙袋8,基底7上端设有内坝6,内坝6为砂石混凝土结构,所述斜坡2上端设有多块防洪墙1,防洪墙1包括上墙体12、强化层11和下墙体13,强化层11为钢筋混凝土材料组成,上墙体12和下墙体13厚度相同,从而实现了上墙体12和下墙体13组合,所述强化层11两端设有连接槽14。

所述一种水利护坡墙,施工时,通过在内坝6内部设有通水管5实现了对水的排出,同时在防洪墙1施工时不用进行整体施工,而是通过多块防洪墙1进行组合拼接,当斜坡2上的某个位置出现损坏时,只需要更换相应的防撞墙1即可, 维修方便,同时也增加了施工的可变性。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设计新颖,通过设有通水管5和回水槽15实现了对护坡墙内部积累水的高效排出,避免水在内部损坏护坡墙,同时通过设有的过滤带3将水中含有的大量砂石进行过滤,避免堵塞通水管5,大大增加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此外,通过设有的连接槽14实现了防洪墙1的多块连接,大大增加了施工时的可变性,同时维修方便,适用性强。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