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护坡防护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1454阅读:6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利工程护坡防护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护坡防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利工程护坡防护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意义上的水利工程尽管满足了社会经济需求,但是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了水生态系统的健康需求。针对当前河湖等地表水体硬质化护砌的弊端和现有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的某些不足,改变现有的硬质化河渠为类似天然的生态型河渠成为河流治理的新的工程理念。植物的生长需要相对松软的空间,在松软的空间中才会有足够的水和空气保证植物存活。天然土质河岸带由于受坡内的渗流作用和坡前水流的冲刷作用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容易崩塌。浆砌块石等硬质化保护措施使得水体封闭化,切断了生态系统各要素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流,使得河道生物多样性降低,自净能力下降,改善生态、保护环境、美化环境、寻求与自然的和谐将成为边坡防护的发展方向。因此,我们急需一种适宜植物生长并且能保证坡面有较高稳定性的护坡防护加固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利工程护坡防护加固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工程护坡防护加固装置,包括墙体,所述墙体外壁左侧设置有混泥层,所述墙体的底端设置有水泥基层,所述墙体的顶端沿坡面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块石层、砂石层、碎石层、沙土层和填土层,所述填土层的顶部设置有绿化层,所述绿化层的内腔由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种植层、隔膜、种植土层、生物层和储水层,所述绿化层内腔从左到右设置有通孔,所述种植层的顶端均匀设置有栅栏。

优选的,所述块石层、砂石层、碎石层、沙土层和填土层沿坡面向右下方倾斜,且相互平行。

优选的,所述通孔至少为相同的10组,且都垂直于墙体的坡面。

优选的,所述栅栏为V字型形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绿化层内的种植层的绿化以及生物层等的分配增加了微生物的生长,通孔也可以增加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长,薄膜可以降低水分的蒸发,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坡面的水土保持能力,确保了坡面的整体稳定性,改善了环境,恢复了生态,此外栅栏设置为V型状可以较好的防止水土流失,美化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绿化层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植物层结构示意图。

图中:1墙体、2混泥层、3绿化层、31通孔、32种植层、321栅栏、33隔膜、34种植土层、35生物层、36储水层、4水泥基层、5块石层、6砂石层、7碎石层、8沙土层、9填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工程护坡防护加固装置,包括墙体1,所述墙体1外壁左侧设置有混泥层2,所述墙体1的底端设置有水泥基层4,所述墙体1的顶端沿坡面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块石层5、砂石层6、碎石层7、沙土层8和填土层9,可减少水土流失,结构稳固且美观度好的护坡绿化结构,所述填土层9的顶部设置有绿化层3,所述绿化层3的内腔由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种植层32、隔膜33、种植土层34、生物层35和储水层36,所述绿化层3内腔从左到右设置有通孔31,增加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长,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坡面的水土保持能力,所述种植层32的顶端均匀设置有栅栏321,可以较好的防止水土流失,美化环境。

其中,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护坡防护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块石层5、砂石层6、碎石层7、沙土层8和填土层9沿坡面向右下方倾斜,且相互平行,可减少水土流失,结构稳固且美观度好的护坡绿化结构所述通孔31至少为相同的10组,且都垂直于墙体1的坡面,进一步增强了坡面的水土保持能力,所述栅栏321为V字型形状,较好的防止水土流失,美化环境。

工作原理:墙体1的顶端沿坡面自下而上依次铺设有块石层5、砂石层6、碎石层7、沙土层8和填土层9,然后水源可以透过通孔进入到绿化层3对植物进行滋润,多余的水可进入储水层36,而薄膜33可以降低之后水分的蒸发,生物层35的出现增加了植物与微生物的生长,保证了生态的平衡性,种植层32的顶端的V型栅栏321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美化环境。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