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复合配筋预应力混凝土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9099阅读:749来源:国知局
大小复合配筋预应力混凝土桩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凝土桩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小复合配筋预应力混凝土桩。



背景技术:

对于复合配筋的方式,建筑物的上部结构的柱墙比较常见,其优点是受力清晰,截面角部薄弱点通过加大钢筋直径来增加柱体的整体性。在受到复杂外力的情况下,角部钢筋不容易被破坏,对建筑上部结构安全起到了明显的保护作用。

桩基础抗震是一个建筑抗震综合性能的关键,属于下部抗震范畴。但是长久以来,并未提出对预制桩的一个抗震构造加强措施,只是一味的强调配筋率的问题,在桩基中不断加入更多的等直径的钢筋以达到强化桩基目地,而并未细分预应力钢筋细分等要求。这中配筋方式不仅浪费钢材且抗震效果不理想。

为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急需提供一种设计更加合理,抗震效果优良且制造成本低廉的预应力混凝土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计更加合理,抗震效果优良且成本低廉的大小复合配筋预应力混凝土桩。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大小复合配筋预应力混凝土桩,包括桩身,所述的桩身内设有箍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桩身内还设有若干根用于加强桩身的大直径预应力钢筋,上述的箍筋环绕在大直径预应力钢筋的周向,相邻的两根大直径预应力钢筋之间设有若干根小直径预应力钢筋,所述的大直径预应力钢筋的直径是小直径预应力钢筋的直径1.1~1.6倍。

在本申请中,通过在相邻的两根大直径预应力钢筋之间设有若干根小直径预应力钢筋,大直径预应力钢筋与小直径预应力钢筋复合配筋,使桩体的钢骨架整体性有效增强;同时,不仅提高了本混凝土桩的抗震效果且节约了钢筋,降低了制造成本;其次,大直径预应力钢筋的直径是小直径预应力钢筋的直径1.1-3倍,从而有效保证了本混凝土桩的基础结构强度,设计更加合理。

在上述的大小复合配筋预应力混凝土桩中,所述的桩身为方形空心的桩身,所述的箍筋为方形箍筋,在箍筋内侧的每个角部分别设有大直径预应力钢筋,且相邻的两根大直径预应力钢筋之间设有若干根沿方形箍筋边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小直径预应力钢筋。

在上述的大小复合配筋预应力混凝土桩中,所述的桩身为方形实心的桩身。

在上述的大小复合配筋预应力混凝土桩中,所述的大直径预应力钢筋的根数为4的奇数倍,当大直径预应力钢筋的根数大于3倍时,所述位于箍筋每个角部的大直径预应力钢筋组成一个L形的钢筋单元,且相邻的两个钢筋单元之间设有若干根小直径预应力钢筋。

在上述的大小复合配筋预应力混凝土桩中,所述的小直径预应力钢筋的根数为4的奇数倍。

在上述的大小复合配筋预应力混凝土桩中,所述的桩身为圆形的桩身,所述的箍筋为圆形的箍筋,在箍筋内侧周向设有若干根圆周分布的大直径预应力钢筋,相邻的两根大直径预应力钢筋之间设有若干根沿箍筋内侧周向分布的小直径预应力钢筋。

在上述的大小复合配筋预应力混凝土桩中,所述的桩身为圆形空心桩身。

在上述的大小复合配筋预应力混凝土桩中,所述的圆形实心桩身。

在上述的大小复合配筋预应力混凝土桩中,所述的大直径预应力钢筋的根数为4的奇数倍,当大直径预应力钢筋的根数大于3倍时,所述位于箍筋周向的大直径预应力钢筋组成一个弧形的钢筋单元,且相邻的两个钢筋单元之间设有若干根小直径预应力钢筋。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大小复合配筋预应力混凝土桩的优点在于:

1、通过在相邻的两根大直径预应力钢筋之间设有若干根小直径预应力钢筋,大直径预应力钢筋与小直径预应力钢筋复合配筋,使桩体的钢骨架整体性有效增强;同时,提高了本混凝土桩的抗震效果且节约了钢筋材料,无形中降低了其制造的成本。

2、大直径预应力钢筋的直径是小直径预应力钢筋的直径1.1-3倍,从而有效保证了本混凝土桩的基础结构强度,设计更加合理。

3、该混凝土桩强度高,更加适合民用及工业建筑基础,节省工程造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四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五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六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七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八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九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十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十一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十二结构示意图。

图中,桩身1、箍筋11、大直径预应力钢筋2、钢筋单元21、小直径预应力钢筋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小复合配筋预应力混凝土桩,该混凝土桩包括方形空心的桩身1,在桩身1内设有方形的箍筋11。在桩身1内还设有4根用于加强桩身1的大直径预应力钢筋2。上述的箍筋11环绕在大直径预应力钢筋2的周向且4根大直径预应力钢筋2分别位于方形的箍筋11的每个角部。在相邻的两根大直径预应力钢筋2之间设有5根小直径预应力钢筋3,在本实施例中小直径预应力钢筋3的总根数为20根,且相邻两根大直径预应力钢筋2之间设有5根小直径预应力钢筋3沿着方形的箍筋11边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在本实施例中,大直径预应力钢筋2的直径是小直径预应力钢筋3的直径1.1-3倍。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相邻的两根大直径预应力钢筋之间设有若干根小直径预应力钢筋,大直径预应力钢筋与小直径预应力钢筋复合配筋,使桩体的钢骨架整体性有效增强;同时,不仅提高了本混凝土桩的抗震效果且节约了钢筋材料,无形中降低了其制造的成本,且由于大直径预应力钢筋的直径是小直径预应力钢筋的直径1-2倍,从而有效保证了本混凝土桩的基础结构强度,设计更加合理。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基本方案与实施例一一致,在此就不在赘述,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大直径预应力钢筋2具有12根,在箍筋11的每个角部具有设有3根大直径预应力钢筋2且3根大直径预应力钢筋2形成L型的钢筋单元21。相邻的两个钢筋单元21之间设有小直径预应力钢筋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小直径预应力钢筋3根数为12根且相邻的两个钢筋单元21之间设有3根小直径预应力钢筋3。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每个角部的大直径预应力钢筋组成了一个L形的钢筋单元21,无形中提高了本混凝土桩的整体的结构强度,使得抗震效果更好。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基本方案与实施例一一致,在此就不在赘述,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大直径预应力钢筋2具有20根,在箍筋11的每个角部具有设有5根大直径预应力钢筋2且5根大直径预应力钢筋2形成L型的钢筋单元21。相邻的两个钢筋单元21之间设有小直径预应力钢筋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小直径预应力钢筋3根数为4根且邻的两个钢筋单元21之间设有1根小直径预应力钢筋3。

实施例四

如图4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基本方案与实施例一一致,在此就不在赘述,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桩身1为方形实心的桩身。

实施例五

如图5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基本方案与实施例二一致,在此就不在赘述,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桩身1为方形实心的桩身。

实施例六

如图6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基本方案与实施例三一致,在此就不在赘述,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桩身1为方形实心的桩身。

实施例七

如图7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例,基本方案与实施例一一致,在此就不在赘述,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桩身1为圆形空心的桩身1,所述的箍筋11为圆形的箍筋11,在箍筋11内侧周向设有4根均匀分布的大直径预应力钢筋2,相邻的两根大直径预应力钢筋2之间设有5根沿箍筋11内侧圆周均匀分布的小直径预应力钢筋3。所述的小直径预应力钢筋3总共20根。

实施例八

如图8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八实施例,基本方案与实施例一一致,在此就不在赘述,其不同之处在于:在箍筋11内侧周向设有12根大直径预应力钢筋2。每3根大直径预应力钢筋2组成一个弧形的钢筋单元21,共4个弧形的钢筋单元且均匀地分布在箍筋11内侧周向。在相邻两个弧形的钢筋单元21之间设有3根沿箍筋11内侧圆周均匀分布的小直径预应力钢筋3。所述的小直径预应力钢筋3总共12根。

实施例九

如图9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九实施例,基本方案与实施例一一致,在此就不在赘述,其不同之处在于:在箍筋11内侧周向设有20根大直径预应力钢筋2。每5根大直径预应力钢筋2组成一个弧形的钢筋单元21,共4个弧形的钢筋单元21且均匀地分布在箍筋11内侧周向。在相邻两个弧形的钢筋单元21之间设有1根沿箍筋11内侧周向分布的小直径预应力钢筋3。所述的小直径预应力钢筋3总共4根。

实施例十

如图10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实施例,基本方案与实施例七一致,在此就不在赘述,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桩身1为圆形实心的桩身。

实施例十一

如图11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一实施例,基本方案与实施例八一致,在此就不在赘述,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桩身1为圆形实心的桩身。

实施例十二

如图1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二实施例,基本方案与实施例九致,在此就不在赘述,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桩身1为圆形实心的桩身。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桩身1、箍筋11、大直径预应力钢筋2、钢筋单元21、小直径预应力钢筋3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