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雨落水冲刷的散水坡受水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3843阅读:302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雨落水冲刷的散水坡受水构造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周边构造,尤其是涉及一种防雨落水冲刷的散水坡受水构造。



背景技术:

建筑屋面外落雨水排水管下落后到地面时以往有二种做法,一种做法是雨落水管排水直接排落在混凝土散水坡后散排地面,未有消能措施,时间久了造成散水坡冲刷及污染外观如图1;另一种做法是雨落水管排穿过混凝土散水坡后由地下直接排入雨水排水井,不符合海绵城市理念其中渗、滞、蓄等要点,没有起到缓慢排水,削减雨水峰值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建筑屋面外落雨水管排水对散水坡冲刷造成的损坏及污染外观的问题,并具有消能作用的防雨落水冲刷的散水坡受水构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雨落水冲刷的散水坡受水构造,包括设于散水坡上且位于雨落水管出口下方的局部凹坑,若干个填充于所述局部凹坑内、且不规则排列的卵石,以及若干个设于所述局部凹坑底部边缘的渗水管;在所述局部凹坑底部及内侧壁上设有混凝土结构层,所述渗水管穿过混凝土结构层侧壁且其出水口与地下土相连通,其中填充于局部凹坑内的卵石用于抵御雨落水的冲刷并具有一定消能的作用,下雨时雨水落水溢出局部凹坑外散水排至地面,雨停时底部缘渗水管缓慢将局部凹坑内积水渗排入地下土。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局部凹坑的横向截面为等腰梯形。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局部凹坑的纵向截面为等腰梯形或矩形。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局部凹坑的深度为200-300mm。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混凝土结构层的厚度为150-200mm。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渗水管的内径为20-30m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填充于局部凹坑内的卵石用于抵御雨落水的冲刷并具有一定消能的作用,下雨时雨水落水溢出局部凹坑外散水排至地面,雨停时底部缘渗水管缓慢将局部凹坑内积水渗排入地下土,解决建筑屋面外落雨水管排水对散水坡冲刷造成的损坏及污染外观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二;

其中:1雨落水管,2局部凹坑,3卵石,4渗水管,5混凝土结构层,6地下土。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照图1-3所示,一种防雨落水冲刷的散水坡受水构造,包括设于散水坡上且位于雨落水管1出口下方的局部凹坑2,若干个填充于局部凹坑2内、且不规则排列的卵石3,以及若干个设于局部凹坑2底部边缘的渗水管4;在局部凹坑2底部及内侧壁上设有混凝土结构层5,渗水管4穿过混凝土结构层5侧壁且其出水口与地下土6相连通,其中填充于局部凹坑2内的卵石3用于抵御雨落水的冲刷并具有一定消能的作用,下雨时雨水落水溢出局部凹坑2外散水排至地面,雨停时底部缘渗水管4缓慢将局部凹坑2内积水渗排入地下土6。

本实用新型局部凹坑2的横向截面为等腰梯形,局部凹坑2的纵向截面为等腰梯形或矩形,其中局部凹坑2的深度为200-300mm,混凝土结构层5的厚度为150-200mm,渗水管4的内径为20-30mm。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