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与硬质相结合的挡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3455阅读:549来源:国知局
生态与硬质相结合的挡墙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挡墙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态与硬质相结合的挡墙结构。



背景技术:

在城市河道治理中,通常需要在河道边坡位置处设置挡墙,以防在水流冲刷作用下导致河道两岸的基底坍塌,造成道路中断、建筑物损毁等严重后果。

公开号为CN20534809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河道的挡墙结构,该挡墙结构包括至少通过石笼堆叠设置形成的第一挡墙主体,所述石笼包括笼体、装填至该笼体内的块状物料以及灌注至该笼体内的胶凝材料,该胶凝材料至少充填相邻所述块状物料之间的缝隙以将所述笼体内的所述块状物料粘结为整体结构。但是该挡墙结构在增强墙体强度功效外却往往忽视了其对环境的破坏,该挡墙结构减少了土壤与水体之间的物质交换,使原本生机勃勃的河道失去生命力,造成具有净水功能的水生植物生长困难,河水自净能力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与硬质相结合的挡墙结构,具有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满足挡墙强度功效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态与硬质相结合的挡墙结构,包括设置在河道两侧的混凝土体,所述混凝土体设置在河道常水位以下的位置,所述混凝土体上端设有生态砌块挡墙体,所述生态砌块挡墙体背离河道的一侧设有级配碎石层,所述级配碎石层外包裹有土工布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常水位下端设置的混凝土体起到抗冲刷,满足强度的功效,在常水位上端的生态砌块挡墙体利于岸坡植物和水生植物的生长,生态砌块挡墙体上的级配碎石层以及土工布层利于生态砌块挡墙体上植物的生长,稳定了土体,混凝土体与生态砌块挡墙体两种墙体的结合,既保证了挡墙基础的稳定性也提高了挡墙的生态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生态砌块挡墙体内设有土工格栅层,所述土工格栅层的一端延伸出土工布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土工格栅层铺设在生态砌块挡墙体内可防止生态砌块挡墙体滑坡并且施工方便,增加了生态砌块挡墙体的抗冲刷性,将土工格栅层的一端延伸出土工布层,土工格栅层与级配碎石层内的碎石嵌锁力强以及与伸出土工布层的土体的嵌锁力强,提高级配碎石层的整体性以及土体的稳定性,土工格栅层抗拉强度高,抗撕裂强度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凝土体上端开设有供生态砌块墙体嵌入的固定槽,下端两侧设有水平延伸的固定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槽稳固了生态砌块墙体在混凝土体上的位置,使得生态砌块墙体下端固定稳定,固定板设置在混凝土体下端的两侧使得混凝土体更加稳固的固定在土体内,减小河道内的水向两侧挤压混凝土体时混凝土体的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板包括C30钢筋砼底板和设置在C30钢筋砼底板下端的C20素砼垫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C20素砼垫层保护C30钢筋砼底板,防止扰动,减少土体和水体对C30钢筋砼底板底部的侵蚀,C30钢筋砼底板对混凝土体起到支撑作用,稳定了混凝土体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C30钢筋砼底板的厚度为400mm,所述C20素砼垫层的厚度为100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C20素砼垫层的厚度为100mm,质量稳定,硬度高,对C30钢筋砼底板起到保护作用,C30钢筋砼底板的厚度为400mm,使得C30钢筋砼底板对混凝土体提供稳定的支撑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远离河道的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嵌入土体内的防滑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块减小了固定板在水体的挤压作用下的移动,使得固定板的位置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板背离混凝土体的一侧设有若干插入土体内的木桩,所述木桩之间按照梅花形布置在固定板下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木桩进一步将固定板固定在土体上,将木桩按照梅花形布置在固定板下端增加了固定板下端与土体的连接位置,使得固定板的位置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位于河道内的所述固定板的一侧铺设有块石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块石层减小了水体与固定板的接触,减小了水体对固定板的冲刷,以及减小水体进入固定板下端而造成固定板的晃动,保护了固定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河道常水位下端设混凝土体增加了河道两端的强度,混凝土体上端的生态砌块挡墙体利于种植植物,生态砌块挡墙体上设置的级配碎石层和土工布层增加了抗冲刷性,以及生态砌块挡墙体的强度,混凝土体和生态砌块挡墙体的结合,既保证了挡墙基础的稳定性也提高了挡墙的生态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用于体现木桩的分布示意图。

图中,1、混凝土体;11、固定槽;12、固定板;121、C30钢筋砼底板;122、C20素砼垫层;123、防滑块;124、木桩;125、块石层;2、生态砌块挡墙体;21、级配碎石层;22、土工布层;23、土工格栅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生态与硬质相结合的挡墙结构,如图1和图2,包括设置在河道两侧的混凝土体1,混凝土体1设置在河道常水位以下的位置,混凝土体1上端设有生态砌块挡墙体2,生态砌块挡墙体2背离河道的一侧设有级配碎石层21,级配碎石层21由300mm宽级配碎石制成,级配碎石层21外包裹有土工布层22,生态砌块里面可以种植花草,从而大大提高了该河道的景观效果,生态环保,和谐自然,生态砌块挡墙体2上的级配碎石层21以及土工布层22利于生态砌块挡墙体2上植物的生长,稳定了土体,混凝土体1与生态砌块挡墙体2两种墙体的结合,既保证了挡墙基础的稳定性也提高了挡墙的生态性。

如图1和图2,混凝土体1上端开设有供生态砌块墙体嵌入的固定槽11,下端两侧设有水平延伸的固定板12,固定板12包括C30钢筋砼底板121和设置在C30钢筋砼底板121下端的C20素砼垫层122,C30钢筋砼底板121的厚度为400mm,C20素砼垫层122的厚度为100mm,C20素砼垫层122保护C30钢筋砼底板121,减少土体和水体对C30钢筋砼底板121底部的侵蚀,使得C30钢筋砼底板121对混凝土体1起到稳定的支撑作用;位于河道内的固定板12的一侧铺设有块石层125,减小水体进入固定板12下端而造成固定板12的晃动。

如图1和图2,另外将远离河道的固定板12上设有嵌入土体内的防滑块123,以及固定板12背离混凝土体1的一侧设有若干插入土体内的木桩124,防滑块123和木桩124将固定板12的位置固定,将木桩124之间按照梅花形布置在固定板12下端,木桩124长度为5000mm,在木桩124插入土体内之前,先将木桩124浸沥青一段时间,使得木桩124具有防腐性。

如图1和图2,生态砌块挡墙体2内设有土工格栅层23,土工格栅层23铺设在生态砌块挡墙体2内可防止生态砌块挡墙体2滑坡并且施工方便,将土工格栅层23的一端延伸出土工布层22,土工格栅层23与级配碎石层21内的碎石嵌锁力强以及与伸出土工布层22的土体的嵌锁力强,提高级配碎石层21的整体性以及土体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生态砌块挡墙体2也可以是生态格网、生态袋等。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