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回收锚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1265阅读:7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回收锚索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涉及一种应用于基坑、边坡临时性支护的可回收锚索。



背景技术:

临时性支护用普通锚索在支护功能失效后无法回收,与所建的构筑物一起长期埋藏于地下,形成地下垃圾,造成地下环境污染,对相邻地块的桩基施工、基坑开挖、周围的市政施工、地铁施工、城市的长远规划及可持续发展等造成严重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回收锚索,当支护功能失效后或不需要支护时,锚索可回收重复使用,避免了锚索长期占用地下空间而造成地下环境污染及将来相邻场地开发的处理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回收锚索,其特征在于包括锚具本体,所述锚具本体包括上锚具及下锚具,所述上锚具与下锚具之间旋转安装,上锚具与下锚具之间的旋转角度为小于180度,所述上锚具上旋转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下部内端面与下锚具的外端面相抵;

工作索,所述工作索安装在挡板与上锚具旋转连接处的挡板上方;

回收索,所述回收索安装在挡板与上锚具旋转连接处的挡板下方或回收索安装在下锚具的上方;

隔离筒,所述隔离筒安装在锚具本体的外端面,且所述工作索及回收索穿过隔离筒连接至外界;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锚具设计成可折叠旋转结构,可有效为后续回收过程中通过回收通道创造有力条件,折叠后可大幅减少锚具高度,便于回收,且其旋转角度小于180度,可有效防止无法固定状态;由于本实用新型设计有挡板,且挡板与其中一个锚具固定旋转连接,且其内端面与另一个锚具外端面连接,因此在旋转固定部上方施加拉力的情况下,可有效对外部提供固定端,不会出现锚具自动折叠情况、安全高效;为了便于回收,本实用新型在未安装挡板的锚具上设置回收索,因此,在拉动回收索的情况下,锚具呈折叠状态,可有效通过回收索拉出锚具本体,实现重复使用;本实用新型还设计隔离筒,该隔离筒可有效防止灌注的泥浆或混凝土阻挡回收通道,方便后续锚具本体通过隔离筒内部空腔回收。

优选的,所述隔离筒端部安装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与锚具本体外端面相抵;本技术方案进一步增加了泥浆或混凝土的阻挡效果。

优选的,所述隔离板上设置有撕裂引导槽;本技术方案进一步增加了在采用隔离板情况下轻易撕裂隔离板的便利性,增加了回收效果。

优选的,所述隔离筒或隔离板采用可降解的塑料材质;本技术方案进一步增加了环保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锚具本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可回收锚索,包括锚具本体,所述锚具本体包括1上锚具及2下锚具,所述1上锚具与2下锚具之间旋转安装,1上锚具与2下锚具之间的旋转角度为小于180度,所述1上锚具上旋转安装有3挡板,所述3挡板的下部内端面与2下锚具的外端面相抵;

4工作索,所述4工作索安装在3挡板与1上锚具旋转连接处的3挡板上方;

5回收索,所述5回收索安装在3挡板与1上锚具旋转连接处的3挡板下方或5回收索安装在2下锚具的上方;

6隔离筒,所述6隔离筒端部安装有设置有7撕裂引导槽的8隔离板,所述8隔离板与锚具本体外端面相抵,且所述4工作索及5回收索穿过6隔离筒连接至外界;所述6隔离筒或8隔离板采用可降解的塑料材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工作的:挖出通道后,将本实用新型置于通道内,使锚具本体呈伸展状态,浇筑混凝土,凝固后,4工作索的拉力传递给锚具本体,再由锚具本体传到水泥砂浆体,然后传递到周围岩土层中,从而形成端部承压式锚索的受力体系;回收时,通过5张拉回收索,使锚具本体折叠,使锚具本体失去锚固作用,4工作索、5回收索及锚具本体构件通过6隔离筒即可拔出,达到回收的目的。

显而易见,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任何在此基础上的简单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