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水坑盖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0801阅读:16319来源:国知局
集水坑盖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水坑盖板。



背景技术:

地下室建成后,排水系统多采用集水坑集中抽排的方式,集水坑及排水沟表面采用混凝土盖板覆盖,以保证地下室的整体美观。而地下室往往是一个小区的停车场所,集水坑区域与停车位相重合。因此,对集水坑的盖板的平整度要求较高,不能存在有明显突出部位,使得集水坑的盖板的开启提手无法布置。一般的集水坑的盖板的开启提手采用拉环与预埋件相连,平时不用时则平躺置于集水坑的盖板上,无法保证集水坑的盖板的外侧表面的平整度,不但影响车位使用者的使用舒适度,而且车辆的来往碾压容易损坏开启提手。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集水坑盖板,以解决传统的集水坑盖板,无法保证集水坑的盖板的外侧表面的平整度,不但影响车位使用者的使用舒适度,而且车辆的来往碾压容易损坏盖板的开启提手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集水坑盖板,包括:

盖体,盖设于集水坑;

下沉式提手,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顶部之间连接有抓握杆,所述盖体设有供所述第一连接杆穿设的第一贯孔和供所述第二连接杆穿设的第二贯孔,所述盖体的顶部形成有供所述抓握杆容置的容置凹槽,所述容置凹槽连通于所述第一贯孔和所述第二贯孔之间;以及

用于防止所述下沉式提手脱离所述第一贯孔和所述第二贯孔的卡挡件,所述卡挡件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或所述第二连接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下沉式提手呈U形。

进一步的,所述下沉式提手为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盖体中设有竖向的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筒管内形成有所述第一贯孔,所述第二套管内形成有所述第二贯孔。

进一步的,所述卡挡件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或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底部分别设有所述卡挡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杆底部的所述卡挡件与所述第二连接杆底部的所述卡挡件固定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卡挡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或所述第二连接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或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卡挡件上开设有与所述外螺纹相螺合的螺纹孔。

进一步的,所述盖体为预制混凝土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集水坑盖板在不需要开启盖板时,下沉式提手依靠自身的重力下沉至盖体的顶部以下,从而使得下沉式提手能好好的契合于盖体的表面,保证盖板的表面的平整度和车位使用者的使用舒适度,而且车辆的来往碾压不容易损坏下沉式提手。当需要开启盖板时,只需要向上提拉下沉式提手利用卡挡件提供的反向作用力将盖体整个向上提起,从而可以快捷、方便的打开集水坑盖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集水坑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集水坑盖板的盖体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集水坑盖板的盖体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集水坑盖板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图1为本实用新型集水坑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集水坑盖板的盖体的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集水坑盖板的盖体的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集水坑盖板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参照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水坑盖板,包括盖体1、下沉式提手2以及卡挡件3。盖体1盖设于集水坑的开口处。下沉式提手2包括抓握杆21、第一连接杆22和第二连接杆23。在第一连接杆22和第二连接杆23的顶部之间连接有抓握杆21。第一连接杆22和第二连接杆23相对设置在抓握杆21的两侧。盖体1设有供第一连接杆22 穿设的第一贯孔和供第二连接杆23穿设的第二贯孔,盖体1的顶部形成有供抓握杆21容置的容置凹槽11,容置凹槽11连通于第一贯孔和第二贯孔之间。

二卡挡件3分别设在第一连接杆22和第二连接杆23的底部。卡挡件3 用于防止下沉式提手2脱离第一贯孔和第二贯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杆底部的卡挡件与第二连接杆底部的卡挡件固定相连呈一体。

当本实用新型集水坑盖板静置水平放置时,下沉式提手2的抓握杆21 容置在容置凹槽11中,因此,保证了整个集水坑盖板的顶部的平整度和美观。

具体的,容置凹槽11的形状适配于下沉式提手2的抓握杆21。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下沉式提手2的第一连接杆22、第二连接杆23以及抓握杆21为一体成型的。下沉式提手2为一根钢筋或圆钢弯折呈 U形。

卡挡件3主要用于防止下沉式提手2脱离盖体1。在本实施例中,卡挡件3为钢板。在每根第一连接杆22的底部和每根第二连接杆23的底部都焊接有卡挡件3。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挡件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一连接杆和/或第二连接杆上。卡挡件为卡挡杆,相应的第一连接杆和/或第二连接杆的底部形成有供卡挡杆穿设的通孔。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卡挡件为卡挡板,第一连接杆和/或第二连接杆上形成有外螺纹,卡挡件上开设有与外螺纹相螺合的螺纹孔。

在本实施例中,盖体1为预制混凝土板。下沉式提手2预埋在预制混凝土板中。进一步的,在预制浇筑盖体1的过程中,盖体1中预埋有竖向的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第一套管内形成有所述第一贯孔,第二套管内形成有第二贯孔。第一连接杆22穿设在第一套管中,第二连接杆23穿设在第二套管中。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为PVC套管。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长度等于盖体1的厚度。在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管壁的顶部形成有缺口,该缺口连通容置凹槽11。

本实用新型的集水坑盖板在不需要开启盖板时,下沉式提手依靠自身的重力下沉至盖体的顶部的容置凹槽中以保证盖体的顶部的平整度。下沉式提手洞穿盖体且能上下自如的活动,在保证下沉式提手使用性能的同时,使得下沉式提手能好好的契合于盖体的表面,保证盖板的表面的平整度和车位使用者的使用舒适度,而且车辆的来往碾压不容易损坏下沉式提手。当需要开启盖板时,只需要向上提拉下沉式提手利用卡挡件提供的反向作用力将盖体整个向上提起,从而可以快捷、方便的打开集水坑。

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水坑盖板包括盖体、下沉式提手以及卡挡件。盖体盖设于集水坑的开口处。下沉式提手包括抓握杆、第一连接杆或第二连接杆。在第一连接杆或第二连接杆的顶部连接有抓握杆。下沉式提手呈T形。盖体设有供第一连接杆或第二连接杆穿设的贯孔。盖体的顶部形成有供抓握杆容置的容置凹槽,容置凹槽连通于贯孔。卡挡件设在第一连接杆或第二连接杆的底部。卡挡件用于防止下沉式提手脱离贯孔。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的集水坑盖板制作施工步骤:

S1:制作下沉式提手。

下沉式提手采用钢筋与钢板穿孔焊接而成,焊接前在下沉式提手的第一连接杆套上第一套管、在第二连接杆套上第二套管,方便预埋。制作下沉式提手的钢筋及制作卡挡件的钢板型号依据下沉式提手的受力大小确定。

S2:清理本实用新型的集水坑盖板预制场地。

S3:支设本实用新型的集水坑盖板的侧模及固定下沉式提手。

下沉式提手摆放时,下沉式提手的卡挡件采用塑料薄膜包裹,下沉式提手的U形杆部分采用PVC套管与混凝土盖板保证隔离。

S4:绑扎盖体的钢筋。

S5:浇筑盖体混凝土。

浇筑时注意不要扰动下沉式提手,并注意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内不得有混凝土。

S6:等混凝土初凝后,将下沉式提手的抓握杆下方的混凝土部分压制形成容置凹槽以留出抓握杆下放时的空间,使得下沉式提手的顶部的高度不高于盖体的顶部的高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