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污水环保栅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6236阅读:8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道污水环保栅栏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河道污水环保栅栏。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大力发展,工业及生活的排放导致河水中漂浮有很多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及工业漂浮物,为了方便清理,治理河水中的污物很多河道中都设有起环保作用的栅栏,对河水中的污物起到良好的拦截作用,但是,现有技术中我们使用的栅栏长时间使用后,表面会沾附很多污物,需有工人定期的清理,清理工作费时费力,浪费多余的劳动力,清理到岸边的污物还需装车运走,清理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河道污水环保栅栏,该结构设计合理、新颖,能够实现栅栏的自动清理,清理后的污物能够自动的倒入到特定的储物坑内,清理简单方便,节省了人力物力,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河道污水环保栅栏,包括垂直拦截在河道内的栅栏,还包括埋设在河道两侧的立柱,在立柱顶部固连有连接两立柱的横梁,所述栅栏固定于横梁的下部,在横梁上设有一水平滑槽,滑槽上滑动有一设在横梁上的电机带动的滑块,滑块的前侧固连有一液压缸,液压缸的活塞杆尾端铰接有一水平设置的网筒,网筒内中部设有一垂直设置的网隔板;在滑块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缠绕电机带动的绕线盘,两绕线盘上的线绳尾端分别与网筒的两端相连接;在两个立柱上分别固连有污物导流板,在两个立柱外侧的的地面上分别挖设有储污坑,储物坑分别位于对应污物导流板尾端的正下方。

所述横梁顶部沿横梁长度方向上设有一齿条,电机固连于滑块上与齿条相啮合连接。

所述储物坑内铺设有隔水垫。

所述污物导流板的宽度为网筒宽度1.2倍,污物导流板的截面为倒置的U型。

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与网筒之间的铰接为左右摇摆铰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该结构设计合理、新颖,能够实现栅栏的自动清理,清理后的污物能够自动的倒入到特定的储物坑内,网筒为双向收集污物,能够有效增加收集污物的全面性,避免产生收集污物的死区,清理简单方便,节省了人力物力,网筒收集的污物能够有效地通过导流板倒入到储物坑中,网筒内污物倾倒的过程中,网筒能够实现倾斜和抖动,能够增加倾倒污物的干净度,能够有效避免收集起来的污物再次进入河水中,而产生二次污染,适于广泛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去掉污物导流板后的侧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栅栏,2立柱,3横梁,4滑槽,5电机,6滑块,7液压缸,8网筒,9网隔板,10缠绕电机,11绕线盘,12污物导流板,13储污坑,14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2中所示,一种河道污水环保栅栏,包括垂直拦截在河道内的栅栏1,还包括埋设在河道两侧的立柱2,在立柱2顶部固连有连接两立柱2的横梁3,所述栅栏1固定于横梁3的下部,在横梁3上设有一水平滑槽4,滑槽4上滑动有一设在横梁3上的电机5带动的滑块6,滑块6的前侧固连有一液压缸7,液压缸7的活塞杆尾端铰接有一水平设置的网筒8,网筒8内中部设有一垂直设置的网隔板9;在滑块6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缠绕电机10带动的绕线盘11,两绕线盘11上的线绳尾端分别与网筒8的两端相连接;在两个立柱2上分别固连有污物导流板12,在两个立柱2外侧的的地面上分别挖设有储污坑13,储物坑13分别位于对应污物导流板12尾端的正下方。

所述横梁3顶部沿横梁3长度方向上设有一齿条14,电机5固连于滑块6上与齿条14相啮合连接。

所述储物坑13内铺设有隔水垫。

所述污物导流板12的宽度为网筒8宽度1.2倍,污物导流板12的截面为倒置的U型。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河道污水环保栅栏,清理时,电机5会带动滑块6沿着滑槽4在横梁3上移动,这样滑块6便会通过液压缸7带动着网筒8在横梁3上移动,网筒8便能够将拦截的污物收集到网筒8内,当网筒8移动到横梁的一端时,液压缸7拉动网筒8上升到污物导流板12的上方,靠近污物导流板12一侧的缠绕电机10带动绕线盘11往下脱落线绳,远离污物导流板12一侧的缠绕电机10带动绕线盘11缠绕线绳,这样线绳便能够带动网筒8向污物导流板12上倾倒污物了,通过污物导流板12的导流作用,河道中的垃圾便会倒入到储物坑13中,在倾倒完污物后,远离污物导流板12一侧的缠绕电机10可以突然松开,并突然缠绕线绳这样便能够实现对网筒8的抖动,将网筒8内的污物彻底到倾倒到储物坑13中,当储物坑13中的垃圾储满后,工人可以通过拉动隔水垫将内部的污物整个拉出、运走,整个清理过程简单、方便。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