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便器的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01409阅读:1890来源:国知局
座便器的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座便器,特别是一种座便器的冲水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座便器冲水结构,大多数在座便器的内壁上设置有一个向下的凸起结构,这样构成冲水结构的敞开式环形通道,利于水流在冲击力的作用下,然后沿座便器内壁下滑,参见图1所示的构,这种结构存在的弊端是:在制造过程中模具设计过于复杂,并且形成的凸起结构由于壁薄,在制造过程中产生次品的可能性较大,最主要的是凸起结构内容易形成或产生污垢,不利于冲洗。

还有另外一种结构,冲水结构是封闭的环形通道,在封闭的环形通道下方均布设置有数个通孔,通过通孔进行供水,这种通孔结构的弊端是水流有限,如果通孔均布过于密集,则降低座便器内壁的强度,生产过程中次品率比较高;如果通孔过于少,则冲刷过程中形成的水流量小,不空易将大量污物冲洗干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利于冲刷的座便器冲水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座便器的冲水结构,包括座便器本体,座便器内壁上设置有呈凹陷结构的冲水槽,冲水槽结构以入水主管道的中心线为对称中心布置在座便器内壁的两侧,每侧冲水槽结构的首端与分支管路连接,每侧的冲水槽结构末端在远离入水主管道的座便器内壁上与座便器内壁呈平滑的一体结构而终止。

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冲水槽结构置于座便器内壁的表面上,冲水量大,利于刷洗,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是:

分支管路呈弧形结构,弧形结构上设置有冲水孔,冲水孔呈圆孔结构,冲水孔上方设置有与冲水槽结构和分支管路外表面连成一体的连接部,冲水孔隐藏在连接部内。

分支管路的底部均布设置有数个通孔。

两个分支管路的总长度是入水主管道最大直径的1.5倍。

冲水槽结构的首端深度10至20毫米,冲水槽结构的末端深度为0毫米。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的B-B剖视图。

图4是图2中的A-A剖视图。

图5是图2中的C部放大图。

图6是图5中的E-E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述本实用新型:

一种座便器的冲水结构,参见附图2至附图6中,座便器本体1,冲水槽结构2、出水孔3、出水通孔4、通孔5、入水主管道6,入水主管道中心线7,座便器内壁8、分支管路9、连接部10。

本实施例中,座便器内壁8上设置有呈凹陷结构的冲水槽结构2,冲水槽结构2以入水主管道中心线7为对称中心布置在座便器内壁1的两侧,每侧冲水槽结构2的首端与分支管路9连接,每侧的冲水槽结构2末端在远离入水主管道6的座便器内壁8上与座便器内壁8呈平滑的一体结构而终止;冲水槽结构2的首端深度10至20毫米,优选20毫米,冲水槽结构2的末端深度为0毫米;冲水槽结构2的深度由首端向末端呈缓慢变浅的结构,直至与座便器内壁8表面的深度差为0毫米。

分支管路9呈弧形结构,弧形结构上设置有冲水孔3,冲水孔3呈圆孔结构,冲水孔3上方设置有与座便器内壁8和分支管路9外表面连成一体的连接部10,连接部1大体呈三角形结构,冲水孔3隐藏在连接部10内(从图2中的俯视图中可以看出,是隐藏在连接部10内)。冲水孔3距离入水主管道中心线7的最远距离小于连接部1(图5中最左边顶点M)距离入水主管道中心线7的最远距离;冲水孔3距离入水主管道6入口的最远距离小于连接部(图5中最下边顶点N)距离入水主管道6入口的最远距离。如图2和图5中所示结构,这样,形成的出水孔3的结构从座便器内壁8上,直观看到的是隐蔽式的出水孔3,更加美观。现有技术中的出水孔通常是显露式结构,直观上看到的是暴露式的出水孔。

分支管路9的底部均布设置有数个通孔,本实施例中设置为七个。每个分支管路9分别呈弧形结构,分支管路9对称设置,两个分支管路9的总长度是入水主管道最大直径的1.5倍。

本实施例的冲水槽结构2置于座便器内壁8的表面上,冲水量大,利于刷洗,结构简单。出水孔3的结构构成隐蔽式结构,更加美观;在制模的过程中,便于简化模具结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