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水电工程防沉没浮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55755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利水电工程设备,具体涉及到一种水利水电工程防沉没浮体。



背景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拦漂用的箱体是承载设备、装置和提供浮力的主体,同时用于传递与分散部分水流和污染物的撞击力。在水利水电工程中越来越多的增设了坝前拦漂装置,通过拦漂阻挡排提前大量涌来的漂浮垃圾,并在拦漂排提前较宽的水域上通过清污船进行打捞清理,从而大幅度降低进水口前漂浮垃圾的数量,确保了工程的正常发电、排涝、提灌等功能。现有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浮体,均采用简易的铁质或塑料油桶制作,由于水流冲击、锈蚀、水中漂浮污物的撞击,极易造成损坏,导致漏水,最终造成浮体沉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利水电工程防沉没浮体,解决现有浮体密封性易损坏的问题,提高浮体的可靠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水利水电工程防沉没浮体,包括外壳,外壳顶部的一侧设有连接固定扣,与之对应的另一侧设有与连接固定扣相配合的连接卡扣;外壳内部填充有高分子固态泡沫,外壳的顶部覆盖连接有低吸水性防滑层。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连接固定扣与连接卡扣之间通过铆钉连接。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外壳底部的一侧设有连接块,与之对应的另一侧设有与连接块通过尼龙绳连接的固定块。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高分子固态泡沫内部设有水位监测单元。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外壳的侧壁上设有LED灯条。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外壳的侧壁上还设有安装环,相邻的两个安装环之间连接有连接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高分子固态泡沫材料代替现有浮体的密闭空间来提供浮力,可以避免浮体的密封性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被破坏后发生沉没,提高浮体的可靠性,降低浮体的制造、维护和使用成本;且设备能自行地进行检测,发生损坏后能及时地发送信号以便于维护和管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的释义为:1-外壳,2-连接块,3-连接固定扣,4-安装环,5-连接绳,6-低吸水性防滑层,7-LED灯条,8-凹槽,9-卡槽,10-连接卡扣,11-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用作水利水电工程的防沉没浮体,包括树脂的外壳1和高分子固态泡沫,高分子固态泡沫填充满外壳1的内部。外壳1顶部的左侧安装有连接固定扣3,且外壳1顶部的右侧安装有连接卡扣10。连接固定扣3和连接卡扣10内设置有铆钉孔和金属垫片,铆钉孔设置在金属垫片的中心通孔处。连接固定扣3与连接卡扣10之间通过铆钉连接,以此保证两个浮体之间连接的牢固可靠性。

外壳1底部的左侧安装有连接块2,且连接块2位于连接固定扣3的下方;外壳1底部的右侧安装连接有固定块11,且固定块11位于连接卡扣10的下方。连接块2与固定块11之间通过尼龙绳连接,确保在固定扣3与连接卡扣10连接失效后仍能保持两个拦漂浮体之间的有效连接。

在高分子固态泡沫的内部安装有水位监测单元、铜导线及供电装置,水位监测单元通过铜导线与供电装置连接。

外壳1的顶部覆盖连接有低吸水性防滑层6,外壳1的侧壁自上到下依次设有横向的卡槽9、均匀间隔设置的安装环4、编码号。在卡槽9、安装环4和编码号的左右两侧还设有竖向的凹槽。LED灯条7通过横向的卡槽9嵌固在外壳1的侧壁内,相邻的安装环4之间连接有连接绳5。

在使用时,可以通过外壳1上的连接绳5进行搬运。将拦漂浮体运输到工作地点后,通过铆钉将连接固定扣3与连接卡扣10连接到一起,并将连接块2与固定块11通过尼龙绳连接到一起。外壳1内填充的高分子固态泡沫主要是用于提供浮力,使浮体浮在水面上,具有低密度、低吸水性和低压缩性的特点,并辅助传递与分散部分冲击力和污染物的撞击力。外壳1内部安装的水位监测单元能对浮体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控,当浮体发生损坏时能及时发送出维护信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